《弟子规》讲兄弟相处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
|
家庭当中还有兄弟关系。林则徐先生讲到,“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一个人连兄弟姐妹都提不起道义、情义了,他说他能够跟人、朋友能交心,那是没有基础的,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今天要交一个好的朋友,首先看他有没有孝悌的德行。以前老人都懂啊,都去观察,这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兄弟不友爱,这样的朋友不要交。
那很多人说了,那这样的朋友不要交,我们是不是分别心太重了?有没有道理?听起来有道理,不过得客观。今天假如你的德行已经不会被人家影响,那没问题,是吧?可是我们还没到那个功夫,会受影响啊。所以孔子就说了:我走了以后,子张会愈来愈进步,子贡会愈来愈退步。因为子张都去结交那些德行比他好的人,子贡都喜欢去跟那一些比他学问不好的人,去给他们讲道理。常常都是接触这些比自己差的,慢慢慢慢自己水平也下去了。所以孔子观察得很细微啊。
所以兄弟相处是我们处世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伦常。所以法昭禅师有一段对兄弟情的偈子,也是把这个兄弟情感表露得无遗,所以这一段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要背起来哦,这么好的东西要主动背。诸位学长,你们背了多少东西了?你们怎么突然好像很有压力的样子。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你看每一句都很有情感。
我们俗话常说,“父慈子孝双亲乐,兄友弟恭满堂春”,“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所以兄弟和睦、兄弟团结,是一个家庭相当大的福分。所以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法昭禅师的这一首偈说到的,“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古代留下来的这些教诲,都是从他们真性情当中流露的。所以学习古圣先贤教诲,最重要呢,用心感受。所谓真感情好文章。我们看,从这一首偈当中,每一句的心境我们把它体会到了,都是兄弟相处最重要的心态。
比方第一句提到的“同气连枝”,从这个“连枝”我们就可以体会得到,兄弟是一体,不分彼此,而根在哪呢?根在我们的父母,根在我们的祖宗。所以一个人只要跟兄弟冲突了,这不孝祖宗,不孝父母了。尤其假如又是大哥,又是大姐,那就罪加一等,大哥要当得够格啊。所以在人的这种人格特质当中,当哥哥当姐姐当得好啊,那看起来就很有安全感,就能常为大局着想。讲到这里,有没有当小弟、小妹的心里会不会难受啊?小弟、小妹有很多,也看起来像大哥大姐哦,他假如在同侪当中、同事当中,都懂得去爱护别人,那他的心量还是很大的。所以真明白兄弟连枝,就会想到,友爱才能让父母放心,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725a.asp,欢迎转载,感恩! |
|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集
《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十八集) |
感恩老师! |
发布日期:2013-07-25 |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