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不见世间过”是心上不落痕迹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面对人与人的关系,统统不记人家的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要用心去领受,又不能落在文字上。有人就说,那不见世间过了,那还讲人家的过,那不就见了吗?所以经典的教诲都是强调,要理解到它的实质,不是落文字。“不见世间过”,是心上不落痕迹。这个人做的行为,对还是不对都分辨不出来,那不是学呆了吗?那变什么?学到是非、善恶都分不出来了。那你说其它还没学的人说,“哎呀,学成呆子”,连对错都不会分了,那谁敢学?是不落这个印象,不记这个怨。心里很清净、很慈悲,看到人家不对,善巧方便去提醒他、去帮助他,纯是一颗利人的心就对了。


    那当然,你要去劝一个人,也要能洞察得了时节因缘,“规过于私室”。然后有一点,我们在劝人的时候,自己的真诚提不起来,都退而求其次。明明这个问题,我们真诚去劝他,很单纯就解决了。人现在处理问题,习惯复杂,绕很大一圈,不直接直率的劝他。当然这个前提,信任要够了可以,直接真诚就好。自己不劝,叫别人去劝。有时候其实请别人去劝,反而绕一个弯更复杂、更麻烦。除非他不能接受我们,那你可以请他能接受的,这可以。


    但是你今天去请这个人处理了,就让他知道就好了。今天你给这个人讲了,又给那个人讲了,给三个、给五个人讲了,那这是在干什么?是真要帮他吗?还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知道的事很多?愈多人知道,而且我们跟那么多人讲,我们自己就不谨慎了,传递出去,人家也不会谨慎。可能把这个犯错人的后路都给斩断了。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不对了,他面子放不下,很难在这个人群立足。处理事情要冷静,不能忍不住习气,爱讲。要处处能为当事人着想,这个才是爱心。体恤不到的时候,名义上好像是要帮他,事实上还是见他的过了。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803b.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集 大马中心第三届中华文化进修班02-008-016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8-03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