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开而弗达:教育者不要太急躁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开而弗达”,这个“开”是启发,这个“达”是不要把话全部都讲尽了,他都没有思考,那就只是填鸭而已了。能“开而弗达”,这个也要教学者不要太急躁。有的教学的人,一开口,哒哒哒哒就停不下来,像机关枪一样。教学要善于用心观察,看学生他在听的过程当中,他有没有思考?他有没有领受?这个时候边讲,看他的眼睛,可以了解到他吸收的状况好不好。


    比方,我们讲得太快了,然后他的眉头就会开始皱起来;你稍微放慢了,他就有点和缓下来了。不能一个教学的人,讲到人家口吐白沫,他还继续讲。人家倒下去,再把他拉起来,拿一盆水冲下去,是吧?真的,我们有时候在一起谈话,一个人话特别多,哒哒哒哒,旁边的人都“啊”(打呵欠),他还继续讲,愈讲愈来劲。这个都没有很好的结这一个缘分,待会大家假如“啊”,我们就下课。


    当然,很多方法它不是固定的,人家已经听得都快睡着的时候,你可以下课,也可以讲讲故事,是吧?这个就要在每一次教学当中,察觉自己的不足,“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一个教学的人,第一次讲课睡了三分之二,下一次目标就是二分之一,慢慢进步。


    而一个人他对于我们所谈的道理能不能受用,是他有没有贯通这个道理,而不是说你把理给他讲完了,就达到效果了,不是这个逻辑。所以我们有时候都会说,“我都跟他讲过了”,请问我们讲的时候,他的眼睛告诉我们听懂了吗?
 

    而且这个“开而弗达”,还要不强求,今天讲,看他不能完全领会,也不着急,下次再讲,很有耐性。人没有耐性,要“开而弗达”,不容易,都会很急躁。等待机会,“当其可之谓时”,刚好一个机会点,点这个道理特别适合。抓住这个时间点引导,点到为止,让他自己思考,想通了。他自己想通的,那个道理就留在他的心中,那个不是知识,那是他的体悟,那是他的智慧。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814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27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8-14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