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印度的圣者,东方是孔子,西方耶稣基督,印度有佛陀。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刚好遇到一群孩子在玩耍,结果远方来了一个工人,他专门在帮这个村落清理大便的。结果他人还没到,小朋友都知道了,因为那味道很重。结果当下,小孩子有的在玩花,“哇,我的花都臭了”,觉得他很扫兴。当下有的就拿起石头扔这个工人,这个工人叫尼提,就扔他。
佛陀看到这个景象,就像我们今天看到一群孩子在这样对待一个叔叔,请问大家该不该教育?该教育,怎么用“和易以思”呢?当下因为那个石头一个一个扔过去,尼提很难受。突然,佛陀看到这个情景,就走到尼提的面前,对着孩子讲,“孩子,不可以这样,住手。”走过去的时候,石头也落在佛陀的身上。
结果尼提,他们在印度,他们是四个阶级,属于奴隶阶级。佛陀,在那个时代连国王都向他学习,他是个很好的老师。而尼提是奴隶阶级,是最下等的,所以他一看到佛陀帮他挡,他就很难受。然后佛陀说,“来,你过来。”他双手都是用粪便的,他就更难过了,“佛陀,你不要再接近我了,我会把你给弄脏。”结果,佛陀一点都没有嫌弃他,赶紧把他请过来,然后对他说,“我听说,你不是说要听我说法吗,今天就是机会了。”就把他带过来。
结果那一群孩子也很敏感,看到大人来了,因为他们不认识佛陀,看到大人来了,又拿石头丢人,其实孩子还是有良心,知道这样做还是不对,正想开溜。佛陀就,“小朋友,你们过来。”其中一个小朋友说,“叔叔要骂人了。”结果佛陀说,“我是跟你们讲个故事。”一说讲故事,就有一些孩子很喜欢听了。
所以这个时代教书,不会讲故事还不行,是吧?教学者,我们说因材施教,必须讲得让他比较容易接受,比较容易专注。那故事,现代人他就比较容易听,大家其实不相信都可以做试验。比方,你跟亲朋好友在谈话,你讲道理讲了十分钟,一定有人开始梦见周公了,你可以做试验做看看。不然我们现在来做试验好不好?你一定要讲讲生活上的例子、故事,人精神就比较振奋。所以大家也别怪,为什么现在人怎么听一下道理就想睡觉?因为从小听太多了。
假如今天讲道理的人,自己德行很好,都做到了,那听的人会肃然起敬。假如爸爸妈妈老师讲一堆道理,自己也没做好,愈听愈想睡觉,提不起敬,他提不起恭敬的态度。所以讲道理,一般的人就想睡了,就是反映我们这个社会太缺榜样了,太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人一听到道里,就觉得:不现实,做不到,不想听了。
比方说,今天假如师长现在到了,大家想象一下,你们要配合一下。师长在这里讲两个小时的道理,大家都是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是做梦吗,居然可以碰上”,都不会打瞌睡。为什么?肃然起敬。今天我假如讲十分钟……这个还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还是在自己身上。
所以当下,这个孩子本来要开溜了,佛陀善巧方便:“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大蛇的故事?那一条蛇长到了可以从这个屋子绑到那个屋子。”小朋友说,“哇,蛇这么大。”
“结果这一只蛇走啊走啊,这个蛇头领着这个蛇尾。突然有一天蛇尾就说了,阿头(他称这个蛇头叫阿头),阿头,怎么都你走在前面,今天不管,我走前面,你走后面。阿头讲了,不行,我有眼睛可以看前面,你走前面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了,不行不行,我走前面。阿尾说了,那你试试看吧,你能走你走吧。结果阿头往前,走不动了。因为这个阿尾绑在树上,不肯让他走了。啊,全身无力,好好好,你走前面吧。结果这个蛇尾走前面,蛇头跟着走,撞得满身是伤,最后掉到火山岩里面去了。”
佛陀讲,我是了解宇宙人生道理,我有智慧之眼,希望能引导你们也成就智慧,就像那个阿头可以看清楚,你们不听我的教诲,那可能就会很危险。
结果讲到这里,就有小朋友脾气比较大,就生气了,对佛陀讲:“你觉得我们很傻瓜是吧?”结果佛陀说:“才讲两句你就生气了,很像某一个村落的年轻人。”
接着就讲,“这个年轻人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看到房子里有两个老人在谈话:那个某某某,人还不错,就是脾气特别大,很容易生气。结果他一听,手上还拿着东西,火了,啪,丢在地上。推开门,把这两个老人揪在手上,把他们拖出来,打了一顿。然后说:你说谁,你说谁脾气不好,你说谁脾气不好。结果当下那两个老人:你看你现在不就脾气不好吗,不就打我们了吗?结果那年轻人:啊,对哦。”
所以这个小朋友,听到这个故事,马上就不好意思了,当下你看自己脾气就很大了。
又有一个小朋友讲:“您讲那么多故事,我都听过了,很多道理我都明白了,不要再讲了。”所以我们看,佛陀要引导一群孩子,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引导的。你看这么多的孩子都提出不同的态度、看法,“我们已经都知道、都明白了”。
结果,接着又了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商人坐着船,刚好船到中间的时候,他拿一个很昂贵的器具,掉到了水里面。结果掉下去,他就心里想:我赶紧记住掉下去的位置。他就在船上刻了一个痕,哇,我太聪明了,这个一刻,待会儿船停下来,我就可以下去找这个贵重的器皿了。结果靠了岸,他就赶紧叫船夫:你赶快就在这个痕迹下面,赶快找。找半天找不到。然后这个船夫说:那你到底是什么时候掉下去的?就在船中间掉下去的,我就赶紧把它刻了一个痕迹,我就记住是在这里。这个船夫讲: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那个船是动的,所以早就已经不是在那个位置了。”听起来有点道理,事实上是很笨。
所以这个也提醒小孩,不要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一定要透过学习才会有智慧。
结果又有一个孩子讲,“学习,那过几天再学嘛。”过几天再学可不可以?佛陀又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刚好几天之后,他的朋友要来他们家做客。结果他们家养了乳牛,他就想,我就把这个奶水存在乳牛的肚子里,一个礼拜之后,客人来了,我再一起把它挤出来,到时候他们都可以喝。不然我现在挤出来,牛奶坏掉就可惜了。他等一个礼拜以后再来挤。结果隔天他不挤,小牛要来吃奶,他就把小牛给拖到旁边去,你吃了,我就不能请客了。不给小牛吃奶,就这样七天。
结果七天以后他就去挤,挤出来要让每一个人喝。结果一挤,挤不出奶了。因为七天小牛都不吃奶,也没有刺激这个母牛,结果奶水反而挤不出来。愈挤不出来,他就愈用力,用力,这个乳牛就痛了,就开始跑了,这个主人就拖着那个母牛,就这样在那里转圈。”
学习能不能等以后再学?不行,要当下就学。不学,愈来愈没智慧,就愚痴了,不能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小朋友听到这里:“好,那我们要学习,学了之后是不是马上就能有智慧了?”佛陀说:“不行。”有一个小朋友说:“这么无聊,不学了,这么麻烦。”
你看,每一个人错误的心态,佛陀都讲一个故事让他去领会。所以,为什么说父母、老师的恩德很深远,因为要让我们明白,确实很不容易。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四十九年了,一辈子不疲不厌的引导。教了四十九年,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开悟,怎么办?算了吗?你们怎么没反应?我们都是从事教育的人。
有同仁看我教书那半年,我一开始教半年,我那些同学有的就已经被小孩气得受不了,然后他们就说:礼旭,我看这半年都没看你生气啊?你怎么都不生气?
我说第一,我是个坏学生,因为佛陀来到我们这个世间第八千次了,最后一次还劝了四十九年,我还不听他的话,所以我是坏学生,我没有资格说我的学生不好。为什么?我才教他两次,算得了什么?我自己是八千次,最后一次还教四十九年,我还听不懂,所以我没有资格对他们生气。
第二,学生失教都多少年了,我们是教五、六年级,那都十几岁了。十几年没有好好的耕耘他的心地,哪有说你教他两个礼拜、一个月,就马上全部思想都转过来,那我们不是急于求成吗?不符合自然规律了。所以往往我们会动气,是我们没有用客观去思考问题,急于要看到一个效果,那适得其反。
所以佛陀当下,面对小朋友说,“哎呀,太麻烦,学习又不能马上达到效果。”佛陀就讲,“有一个很有钱的人,看到人家盖一个三层楼的别墅,他就觉得三楼的别墅特别漂亮,他就去找了盖房子的工头:你赶紧帮我盖一个三楼的别墅。结果这个工人在那里挖地基,要盖第一层楼。他说:你别给我盖一层,我就只要第三层。那工头没办法,他这么坚持,只好帮他盖。没有第一层,没有第二层,直接盖第三层,怎么盖?就四根柱子哒哒哒哒,就直接到了三楼的高度了。结果这个有钱人,就爬着柱子上了三层,爬得全身无力,在那里喘气。突然打了一个喷嚏,这个柱子就,铿,屋子就倒下来了。”
所以没有打好根基,是不可能有很好的成就的。小朋友听完:“嗯,那还是要好好的学习,一步一脚印,厚积薄发。”引导到这里,看大家的态度,认真要学习,而且循序渐进,不操之过急了。到这里,佛陀接着就说了,“今天要跟大家提醒的,就是你们刚刚为什么拿着石头打这个尼提叔叔?”
小朋友这么被问,“他很脏,他很臭。”这开始引导,“道而弗牵”。
“那他为什么会臭?”
“他帮我们家清理那些大便,所以他臭。”
“你自己不去清理,还是他帮你清理的,那是他帮助我们去掉这些污垢,这些非常肮脏的粪便。他是在帮助每一个家庭,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对他,还伤害他?
这个就好像那个忘恩负义的商人。有三个商人在大海当中,刚好遇到大风浪,就掉到河里面去了。结果就快要灭顶的时候,突然游过来一只大海龟,把他们三个都救起来,救到了一个孤岛上。
结果三个人暂时找不到食物,很饿,其中有一个人,他就起了个不好的念头:哎呀,饿都快饿死了,找东西吃。结果整个岛上,看到只有会动的这只大海龟,他就拿着个石头走过去了,旁边两个人:哎呀,你不可以这样啊。”
诸位朋友,诸位学长,假如你是他两个朋友要怎么做?要阻止,死也要把他拉下来,不可以让他做这样的事情。
“结果没有阻止他,他就把那个海龟给杀了,吃牠的肉。正在吃牠的肉的时候,那个岛上的一群大象,就冲过来,把他们逼到海里面去了。”动物之间会互相有感知,尤其对忘恩负义的人,他们是最厌恶的。人家说不孝父母的人天打雷劈,有情无情都会感应,降灾于最没有德行的人。
所以佛陀讲到这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反省了。还有一个孩子,硬是不给尼提先生道歉,他很气愤:“反正我就是瞧不起他,我就是要拿石头砸他。”结果佛陀接着跟他讲,“看起来你是在伤害他,事实上你也在伤害你自己。”其实人当下看人不顺眼,生气的时候,自己本善的心统统被愤怒、被傲慢给包住了,那不是伤害自己嘛。
所以佛陀又讲到,“就像双头鸟的故事”。双头鸟牠是同一个身体两个头。假如两个头不合了,有一个头要伤害另一个头,引导牠吃一个有毒的果实,想要报仇,你平常对我不好,毒死你。请问大家,另外一个头吃下去了,牠自己会怎么样?也死了。大家是一体的,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佛陀用这个故事让他明白这个真相。
其实,诸位学长,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去帮助别人,他真正受益了,自己比他还高兴,“施比受更有福”。我讲这句的时候,你们都没有反应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像我们教学的人,看到一个孩子,本来不懂事,现在懂得孝顺父母,懂得用功了,我们当老师的人,一想到就高兴、就欣慰。“这一辈子教学,哪怕只有这一个学生能成就,我们都觉得欣慰了。”
结果讲到这儿,这个孩子也惭愧了,向尼提叔叔道歉。接着,佛陀又把尼提的手举起来,把他吓坏了:“佛陀,我的手太脏了。”结果佛陀跟他讲:“我的手跟你的手,我们的工作是一样的。你的手是除去人们排出来的污秽,我的手是除去人们内心的污秽,我们的工作是相近的。”
其实大家去感受,一个奴隶面对高贵的佛陀,佛陀给他这样的肯定、鼓励,大家想一想,他会记多久?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正会教学的人,几句鼓励都能让人利益一辈子。
结果后来佛陀要走的时候,就对尼提讲,以后你想听我讲课、说法,就到哪里去找我。结果后来这个尼提也成为佛陀的学生,而且有很高的成就。当然他的高的成就,也来自于他对佛陀百分之一百的信任。
而当佛陀跟着阿难正要走回去的时候,阿难讲,今天佛陀对孩子的教育让他很受益。结果佛陀对着阿难讲:“你今天的受益,要好好感谢这些孩子。”没有这些孩子,今天就听不到这么好的引导,这么好的教育的表演。
所以我们看,佛陀时时都是感激每个因缘,感激每一个人。那我们一个教学者能有这个心境,跟所有的同学、孩子们交流,就能把这个感恩的心境给传递出去。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815g.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