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修学的时候要解行相应才不会偏颇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去感受一下:一个人不真诚,他就不中了,他有应付了,他有虚伪了,那铁定不中了。所以忠是“内不欺己”,不欺骗自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我们说起心动念没人知道,那是欺己、欺人、又欺天,绝不能虚伪、应付,这用中。“清净”,染着了,心就已经偏掉了,也是不中了。“平等”,反面是傲慢,我们一傲慢了,心就偏了,对人就不恭敬,不中了。“正觉”,就是不迷,人迷了、愚痴了,就糟蹋自己了,这对自己也不忠。“慈悲”,慈悲是真心,人性德的流露,对人一定慈悲,假如自私自利了,提不起慈悲心,那这个心也偏颇掉了,被欲望所障碍。师长常说,要放下十六个字,被这十六个字障碍了,那也就不是用中心、真心了。所以师长用这五心,让我们很容易提醒自己,有没有在真心、忠心当中。所以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教我们用中,用真心,不可以偏颇。什么时候不能偏颇呢?修学的时候,要解行相应,不能只偏在解,也不能只偏在行。偏在解了,“长浮华,成何人”;偏在行,“任己见,昧理真”。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819f.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课程 10-014-030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8-19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