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学”。我们提到了用心学,用悟性去学,才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而且善学还要“依义不依语”,要把它的精神、义理领受,不要执着在文字上面。再来,善学的还懂得“一以贯之”,这个是擅于学习了。
这个“一以贯之”是从《论语》当中来的。有一次,子贡刚好跟孔子在一起,孔子就问子贡,你是不是觉得我是懂很多,而且都记在脑子里,多学而识之者与。因为可能夫子,其实夫子问这个话,是已经了解子贡的心态。子贡口才很好。请问大家夫子的口才好,还是子贡的口才好?铁定子贡遇到夫子的时候还是很崇拜他,夫子一开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家假如翻翻那个《孔子家语》,哪一些什么奇怪的动物什么,夫子都知道。所以子贡一接触到夫子,一定会被夫子博学多才给吸引,尤其特别想,“哎呀,效法他这个口才太厉害了。”夫子可能发觉子贡有这个心态,就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我记很多啦,懂很多?然后都把它记在脑子里,都不会忘?”然后子贡说,“对呀,难道不是吗?”夫子是什么?是明白学生心态,他没问,主动帮他问。结果夫子说“非与”,不是这样的。我是“一以贯之”。不过,我不知道子贡有没有听懂,《论语》就讲这样。可是有另外一段话,夫子有一天(不知道是不是隔天哦),夫子有一天就对学生讲,“吾道一以贯之”。讲完,走了。这个走了,有问题,什么问题?不懂的没问啊,是吧?应该是夫子讲完,假如有不懂,“夫子,这什么意思,请您再解释一下?”讲完没人反应,夫子走了。结果,其实都没听懂,然后就问,问谁啊?问曾子。什么意思啊?曾子才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以曾子是善学哦,他能掌握最重要的纲领,把所有夫子的教诲贯通,就是这两个字哦,“忠恕而已矣”。大家可以从现在开始,所有讲的道理绝对不会离开这两个字。我们看忠恕一贯,这个是儒家讲的。
“尽己之谓忠”。恕呢?“推己之谓恕”。尽己之谓,最重要的就是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怎么做呢?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反求诸己是对内,对自己的内心下功夫,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状态,是自己可以掌控。推己及人,是我们所遇到的这些人事境缘,它是一个客观的状态,客观就要“但求无愧我心,岂能尽如人意”。内跟外,一个是成己,一个是成物。成物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成物。成己成物,这个就是合外内之道。内是忠,外是恕,合外内之道,其实就是行人道。要契入人道,要从忠恕下手。合外内之道,契入人道,这个“一以贯之”。我们接下来谈到的整个五伦关系,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境去经营啊?这些心境都离不开忠恕之道。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826b.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