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次第很重要,怎么读书?《三字经》有讲出来。所以诸位同学,现在我们学习不能听哪个人讲,因为人你还不了解他的道德学问到哪里,你必须要依照几千年不变的经典来学习,那绝对不会错。《三字经》有一句话叫“为学者,必有初”,一开始要从哪里下手?“小学终,至四书”。诸位同学,什么是《小学》?是不是念完小学毕业就叫小学终?不是,《小学》是朱熹朱夫子编的一本书,专门教洒扫应对进退,如何对待父母兄长的这种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个根基扎牢了,再读四书才有德行的根本。假如对父母都不恭敬,让他读更多的四书五经会造成什么结果?拿著这个来卖弄权术的多得很。所以有个孩子,他的母亲指责他的缺点,他对他母亲说:妈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假如你没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你就没有资格说我。你看他的经典读得很多,拿来干吗?炫耀,拿来对付别人。这个存心跟经典不相应,学不到真本事,学不到真学问。所以我们也一定要先从做人做事的纲领去力行,我们的行为就跟经典相应,你的悟门就会打开了。
而这一本是宋朝朱熹朱夫子编的书,离现在已经将近一千年。因为距离久远,很多的用词,遣词用句跟我们当时候的社会,现在的社会已经有一段差距。所以在清朝李毓秀李夫子重新编了这本《弟子规》,完全掌握《小学》里面的重要纲领,以便于我们现在来学习。所以学习圣贤教诲第一本,《弟子规》。而第一件事要尽孝。所以“入则孝”提到“父母呼,应勿缓”,诸位同学,你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应?来说说看,有没有哪个同学你妈妈叫你:儿子。你会走过来:妈,有什么事吗?有做到的举手?这么多!中国文化有希望了。我们问这些孩子,最常见的一个答案是什么?干嘛!那我们就跟孩子讲:你对老师敢不敢这样?说:我不敢。诸位同学,孩子学到什么?察言观色,学到虚伪,学到欺善怕恶,老师不好欺负,父母好欺负。这样的存心绝对跟道背道而驰。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903c.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