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学君子之道,他假如不稳重,他就没有威仪了。其实不稳重,就随便,有点轻慢、轻率,就没有威仪,而且心就跟礼教不相应了。“礼者,敬而已矣”。恭敬,首先什么?尊重自己。自己行为轻浮,就不自重了。而且自己的行为不稳重,别人很难尊重我们。甚至我们不稳重的行为,还影响到别人,那就又不尊重别人了。
而什么是真正的自重?这一生以不能成圣贤为羞耻,这个人懂得自重。所以《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个人这一生,坚定的要恢复自己的明德本善,要“圣与贤,可驯致”,这个人是懂得自重。一个人发了这样的愿,他的整个身心、气质都不一样,他那个威严就会出来。他会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经典,不可以随便。他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的坏习惯、烦恼习气,他的威就能出来。
我们成就一个人才,从小就要培养他的稳重,不能随便。你看现在孩子一随便,对长辈都不尊重,讲话很没礼貌。所以“学则不固”,不稳重、不自重、不敬人,不从尊重人、不从守规矩、守礼下手,他的学问是不可能会稳固的。
曾国藩先生他教育子女、教育后代,非常不简单。他的后代传了这么久,都还很有修养,在台湾他的后代都很有成就。他教育后代有两个重点很突显,第一个就是要稳重。怎么稳重呢?一言一行要和缓,不要着急。他心不急,他一举一动才能符合规矩。大家留心去看,《弟子规》里面很多句子都是教我们要稳重,不要慌张。“事勿忙,忙多错”、“步从容,立端正”、“宽转弯”,都是稳重。“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心都要是定的,很沉稳,不要浮躁、急躁。好,我们看完这一句,要学稳重。首先讲话开始缓慢,你不要拉,叫你缓慢,不是很刻意到最后变成唱歌仔戏,一句话“啊……”。再来,吃饭细嚼慢咽,不要急。再来,走路不要急。你看,这样延伸开来,什么时候用功夫?Anytime,anywhere,“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这么来练稳重,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急,要缓。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904h.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