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做人最重要的是“仁义礼智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老祖宗讲的“五常”,做人最重要的常道,“仁义礼智信”,就是要长他这个五常。“救失”,就是没有符合这个五常,就产生这些过失了。


    我们看,孩子要长仁慈之心,而不能长自私自利的心。有孝、有仁慈,他这个自私就慢慢淡了,就转化掉了。人在教育、救失当中,长仁孝之心,而不是长他的自私。我们教给孩子功利,他这个自私就在增长了,这不符合“仁”的精神。


    “义”,道义非欲望,责任非依赖。长他的责任心,不是依赖,依赖久了又变成理所当然,那就病得更重了。这两个态度。


    这个“道义非利欲”,在我们父母那一代,可以感受得非常深刻。好像父母一生没有说为自己做什么事情的,全部是为父母、为兄弟姐妹、为家庭,那无形当中,孩子的人格就是道义,很有责任心。


    《朱子治家格言》开头就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整个家庭他都有责任,从小他的心就能观照整个家庭跟家人的需要,“责任非依赖”,什么都给他照顾得好好的就变依赖了。
 

    “仁、义、礼”,这个“礼”是恭敬,不要长傲慢。现在要找不傲慢的孩子愈来愈难,而我们自己为人父母有没有留心,曾经讲过傲慢的言语、态度出来。
 

    我很感激我的父亲,他在我记忆当中,就是做主管。我父亲在银行上班,记忆当中好像是襄理,后来是副理,最后是经理,都是算当官的,但是我父亲从没有在我们面前,批评过他任何一个同事和他的下属。我自己长大以后再这么回想,佩服自己父亲的修养,从来没有骂过人。因为人一骂人,这种傲慢的气焰就传出去了。尤其当领导,“气死我了,不听我的”,无形当中,可能那个态度……


    而且大家注意一点很微妙的事情:学好,学一年都不一定学得稳;学不好,一次就会了。像我们男孩子念初中、念高中,读文言文读了几十次都背不起来;人家讲那个“奸巧语,秽污词”,一次就学会了。所以这个好的环境很重要,“里仁为美”,只要有这些不好的示范,学得都快。
 

    “恭敬非傲慢”。还有一点,勤俭。一个人不勤奋,失礼、失本分;不节俭、糟蹋东西,无礼。对人要有礼,对一切物品都要有礼。诸位朋友,糟蹋食物,对不起食物,对不起农民;糟蹋衣服,对不起做衣服的人,对不起父母买呀!糟蹋东西一定糟蹋人,那必然的,连在一起的。所以勤俭就是一个人的恭敬。“非懒惰”,懒惰就跟勤奋颠倒了,还有奢侈,这个都是无礼了。一个人很懒,父母长辈都叫不动,这就是已经无礼了。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长辈一叫,赶紧跑,赶紧去服务,做得很高兴。所以吃亏是福,愈勤劳、愈热心的孩子以后就愈有福气。
 

    “智”,智慧是从好学来的,所以要“好学非放逸”。好像很懒散、得过且过,一天浪费一天这不行的。定力,智能从定来的,“定力非纵欲”,面对一些生活上的欲望、诱惑,懂得节制,不会变成欲望的奴隶,这个才是智慧。我们现在的孩子有没有定力?有没有好学?不然要达到智慧是不可能的。


    “信”,“诚信非应付”。对人都是真诚、守信,“非欺骗”,应付久了,就变欺骗了。
 

     好,我们注意去看,现在孩子假如不赶快救失,底下这些不好的心态跟行为就会出现了。
 

    我们这一段,是一个教学者,前面是讲教学的方法,现在是讲教学者应该具备的,了解学习者的问题。而且,教学者还要有人格魅力,他很有感染力。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909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28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9-09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