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有教我们这个态度,“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那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是学习?任何时候,你遇到任何人事物,不管他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正面的,我们可以效法,反面的,我们可以警惕,甚至于反面的,我们可以了解它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后如何不要再出现这样不好的状况。
比方,一个孩子行为偏颇了,我们一接触了解,家庭没有好好教,学校的教育还要再补充些什么,而这一个孩子错误的行为,反而让我们更明白,这个孩子出什么问题、这个社会出什么问题,进而让我们感觉到,我这一生来了这个世间,应该要做哪一些社会最需要的事情。他看到不好的社会现象,反而是让他提起了一份道义,那这个对他来讲不是坏事。
就好像我们今天看报纸,把报纸打开,现在很多社会新闻,家庭、社会悲剧很多,每一个故事跟我们父母、老师有什么关系,我有机会打开报纸,我都很认真看,我都看那个犯罪的,有没有我教过的学生,因为假如这个是教过的学生,那我有责任。在古代,你推荐一个人当官,他假如做出贡献,国家给你升级,是你的功劳之一,但是假如这个人贪赃枉法,你要被降级。人生随时都是有责任的,都是相关的。你说一个孩子他危害社会了,他的父母不可能没有责任,他没有教好,所以《三字经》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责任归属,“养不教,父之过”,所以诸位父母,你被叫“爸爸”、“妈妈”,高不高兴?高兴,“哎呀,叫我第一声了”,高兴得跳起来。别高兴太早,责任跟这一个名分,它是并存的。当你被叫“老板”的时候,高不高兴?也别高兴太早,他有责任。
所以为什么范仲淹先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有道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有责任在的时候,一定要下功夫。那你说下功夫好不好?人生都因有责任,而不断的成长自己的心灵,不吃亏啊,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很多事情,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看看。这一个医生治病人,病人得救了,医生得利了没有?看起来是病人得利了,而医生救了一个人的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大家注意去看那个很有爱心的中医师,他后代一定旺,而当他在救病人的时候,他不断的提升了他一个心境,叫做“感同身受”,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大家有没有看过韩剧《医道》?《医道》里面有一个对话,我印象很深,他说,看起来是医生救了病人的病,事实上,也是病人把医生的慈悲心、爱心不断的扩大。一个人心灵提升,利益他的一生,而且“福田心耕”,一个人的心胸愈来愈宽大,他自己跟后代都有福气了。所以《礼记·学记》里面才告诉我们“教学相长”,在这个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体会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不断的用心,又在教孩子的过程当中,这种爱心不断的扩大,然后去尽我们的一份力,来帮助整个社会民族。所以,利人也是在利己,对自己心灵的提升很有帮助。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909h.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