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孝是人的天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这个“孝”是人的天性,圣人教化人民,都是顺着天性来教育。所以《三字经》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教育就是回归人的本善,而回归本善很重要的,就是要教“孝”。而这个“孝”,也是人的天性,“父子有亲”,是很自然的流露。那如何让它保持,如何让它更发扬光大,把这一份孝、爱心,能推演到整个家族,推演到社会大众,那这个就是后天教育很重要的功能了。


    而这个“孝”是天性,我们再看一两岁的孩子跟父母的相处,就容易观察出来了。看那孩子看到爸爸妈妈那种喜悦、那种安全,流露在他的脸庞。甚至于犯错了,父母责罚他,他往父母的怀里钻,这是天性。那我们回想一下,看到的这些情景。你看那个小孩,看他爸回来,看他妈回来了,张开双手跑过去抱着他的父母。你说这个谁教他的?你们有看过哪一个爸爸妈妈教他的孩子说,“来,我进来的时候,你就要这样抱我”?不是这样教的吧?
 

    那大家有没有看过,六七十岁的人一开门,“妈!爸!”有没有?有啦。你看,翟俊杰翟导演,包含我们在大陆前司法部部长高昌礼先生。高部长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他母亲九十几岁了,好像是九十七了吧。他一谈到他母亲,眉飞色舞,他说,“我还有人可以疼我啊!”然后他说,他在省的单位做干部,省级的干部,那都五六十岁的人了,他说有时候他要出门,他爸爸:“来,过来。”他说他都乖乖的站在那里,他爸爸摸摸他的帽子,弄一弄,“好,可以了,出去了。”然后他就“是!”哦,我们可以看那个情景,高部长一生都保持那种对父母的恭敬跟亲爱,难怪他老人家七十几岁,现在遇到弘扬中华文化,那种赤子之心,表现在对自己文化的那种孝心,尽心尽力,哪里有需要,他那么大年纪都去给大家讲课,给大家信心。所以人这一生幸不幸福,第一个,能把这个孝心保持,进而发扬,这个人是最幸福快乐的人。
 

    所以“二十四孝”,我们最熟悉的大舜,那是终生保持了这一份孝心。而且,不是说父母对他好他保持,父母对他不好他还保持,“亲憎我,孝方贤”,心中只有父母。时时想的,怎么让父母更好,怎么让父母欢喜,绝不见父母的过失。
 

    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发展非常快速,在这两三代人,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都还没想清楚怎么样走是对,怎么样走是不对,都还没想清楚,人生就不知道过了多少岁月了。所以很多的家长,接触了《弟子规》、传统文化,他们都非常的自责,“哎呀,我当初不懂啊,小孩小的时后不知道,应该这么教他才对。”所以,父母他们是用了很多的心血、辛劳在照顾这个家庭,但是由于接触传统文化少,甚至没有,所以“人不学”,就“不知道”。他不知道为人父、为人母之道,但是他又很想做好,其实他是很苦的啊。我们看现在,尤其在大都市谋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啊。有的父母都要一起赚钱,才养得起这个家。体力已经相当的负荷了,回到这个家还有这么多人事问题,还要教育好孩子,这两三代人,真的都是身心俱疲在面对家庭、面对生活。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912f.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课程 10-014-036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9-12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