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规》讲“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我们冷静来看,现在人心是比较容易批评别人,可是我们要想一想自己做好了没有?“君子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我们没有了这些缺点、习性,我们才能够去讲别人;我们自己都有还讲别人,人家怎么服气得了?重点是请问,人家有错,我们尽了本分了吗?我们难道没有错吗?对方错了我们只要指责、批评,我们也错了。为什么?没有道义,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别人?自己就错了,开口便错。讲的那个话、动的那个念头,都跟情义、道义相违背,我们自己就已经没资格说别人。所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做人的标准在哪,不能整天就顺著自己的脾气去批评别人。“善相劝,德皆建”,这个领导有不对、这个同仁有不对,我们劝了没有?没有劝,还到处说他的不是,那在给团体添乱,那是不讲情义。“过不规”,有过失不规劝,“道两亏”,他错了,我也错了。

  上次跟大家有讲到,有一个朋友说他要辞职,他要以离开来劝他的领导。我们就问他了,你跟你的领导真诚沟通没有?他说没有,我就直接离开来劝他。那根本就是自己情绪化,哪有都没沟通就要离开的道理?这么长的时间在这个团体了,领导、还有同仁,对我们也有这么多日子的照顾,“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说这些我们这么熟悉的做人道理,我们都没有放在心上,我们还能去讲别人,可能都是错误了。所以没有这些标准,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对还是错。不批评要规劝,我这里写错了,不批评,不批评人家的错误,要规劝或守默。为什么是守默?不是要相劝吗?怎么又要沉默不说话?

  劝要看时机,劝了反效果当然不能劝,你不能劝他劝到他已经很生气,然后你跟他说,我可是照《弟子规》做的,“善相劝”,你不接受是你不对。又错了,你拿著经典去压人,他不能接受是什么原因?信任还不够。经典要圆融理解,你不能断章取义,《论语》告诉我们,“君子信而后谏”,他信任你了你劝谏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这些都是人情事理,你不人情事理照顾得到,他情绪一起来,你讲什么他都不能接受。我们再复习一句话,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你不调剂人情他的心不平,你讲什么他能接受?“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规劝之前要先有信任的基础,“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还没有足够的信任,对方会觉得你是不是对我有看法,毁谤我?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921h.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57-0042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9-21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