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目标就是要成圣成贤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今天第一堂课一起来学习,所谓学贵立志,有了远大的目标,我们的学习才能积极、才能有恒心,就像《了凡四训》上讲的,“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大志就好像这个根扎牢,根基扎牢了,才能枝繁叶茂,根基不稳,很可能遇到一些挑战、风雨就连根拔起了。我们要立定志向,我相信诸位学长们,一起来参与这个课程,应该每一个人都立志了吧?你们怎么都没表情,难道你们是被逼来的吗?学习是没有办法被逼的,学习要靠自己自动自发、自立自强才行。几千年来,没有哪一个圣哲人是因为被逼而成为圣贤的,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立志,我们就想到孔子的一段教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的目标就像《弟子规》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圣成贤。当然,一看到“圣贤”两个字,我们不要觉得它很遥远。什么是圣贤人?做什么像什么,在家是个孝子,是个好先生,是个好太太,是个好父亲,是个好母亲;在外是个好领导,是个好下属,是个好公民。他做老师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做医生一定是一个宅心仁厚的医生,他在各行各业都是慈悲为怀,给那个行业做出表率来,这是圣贤。所以圣贤不是遥不可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真心的去敦伦尽分,达到圆满就是圣人。当然学圣人以前,在儒家的标准先学君子,君子再提升是贤人,贤人再提升就变圣人。就好像世间读书,你先读大学,再提升读研究所,再提升就是最高的学位,就是博士学位。那我们最低的标准,学君子。

  不知道大家对君子这两个字熟不熟悉?熟悉。我们以前小时候说要做翩翩君子,温文儒雅的君子。我记得那时候读《论语》,君子跟小人的句子特别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很多这样的句子,可能几十条都有。那些君子的句子,都是指导我们,君子是怎么立身处世的。我那个时候念了不少句,可是心态不对,经文很难受益,心态错了,愈读愈堕落。所以你看心是根本,一个人有成就那一定是他心态对,绝对不是成就以后再来改变心态,不可能。就好像一个人事业要成功,他一定要谦卑,绝对没有人说成功了以后再来学谦卑,那不可能。他只要不谦卑了,他不可能成功,他走到一半,自以为是,就出状况了。

  所以相同的,我们学习经典,假如心态不对,也很难得利益,甚至会愈学愈后退。比方我那个时候学的时候,我念到“君子”,我就会想君子、君子,就想到自己;我一念“小人”,小人、小人,这种心态就绝对错误,第一个念到君子就想到自己,这叫傲慢,这叫错估自己的境界,觉得自己挺好,其实错了;念小人就想起别人,那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了。这个师长常说的,最傻的人就是把这些垃圾都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这样傻不傻?很傻。我们要不要继续傻下去?不要。好,今天我们准备了一台垃圾车,就把我们这些错误的态度统统倒掉,不要再带回去了。这叫学贵力行,懂得道理了,当下去做;明白了,就把习气放下,当下自己就得利了。所以这个心态不对,读了这些句子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傲慢,都看人家的过失。心态转过来,念君子的时候就想到别人,对,那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做到了。念到“君子喻於义”,我们就脑子里都呈现别人的榜样,这叫“见人善,即思齐”。念到“小人喻於利”,马上对照自己,这每一句是讲我的,不是讲别人的,一看,自己确实还有私心,还有自私自利在,赶紧随著读这一句话,把这个习气调伏掉。所以一开始学习的心境非常重要。

  我们今天来谈如何以很好的态度来学习。我们刚刚讲到,首先第一个学贵立志。而君子他立志,君子他知他这一生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什么样的天命。人知道他这一生有什么使命、有什么目标,他走的每一步很有方向,很踏实。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他这一生要干什么?好像每一天就把二十四小时给混过去,用玩乐把它给挥霍掉。不能怪年轻人,他从小就没有被引导要有使命。比方说,我们几千年来每一个人他在大的家族里面成长,每个人从小就觉得我要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他从小就很有方向、很有目标。他要去达到这样的目标,他会鞭策自己好好读书、好好提升,以后有了学问,才能做更大的事、更有意义的事。现在家庭缺乏对孩子这样的引导,反而都溺爱孩子,他就没有志气,他就没有使命感。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926h.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1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9-26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