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面对事情要考虑符不符合道德标准,还要考虑长远的影响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古人他在面对事情都是考虑符不符合道德标准,再来还要考虑长远的影响。所谓“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这个都是很可贵的态度,他不是只看一时而已;“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也不只看眼前,看到后面有没有副作用,看起来符合道德仁义、道德规范,还要考虑这些点;“不论一身,而论天下”。比方说,在《了凡四训》当中,子贡在其他国家看到鲁国人被卖去当奴隶,他把他赎回来。鲁国法律规定,把自己国人赎回来,国家会把赎金还给你,代表你时时都想著自己国家的人民。结果子贡把人赎回来之后,国家给他的赎金他不拿,不拿好像不贪财,很廉洁。

  又有一件事,子路有一天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溺水了,快灭顶了,他没有第二念,马上跳下去把他给救起来。那个人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得到子路的救度,上来之后太感激他了,我们全家都感谢你,把自己的牛就送给子路,子路接受了。以一般世间人来看,子贡之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好像比较差,孔子不这么看,孔子肯定子路,指责子贡。所以古人有见识的人,他考虑事情不是看一个点,他看整个面,甚至时间空间都要考虑。时间,以后呢?孔子分析给他听,子贡你虽然不拿赎金,但你有没有考虑到鲁国人穷困的人比较多,他本来就没有钱,现在遇到自己国家的人在外面当奴隶,他本来想把他赎回来。可是自己没什么钱,赎回来又想到人家子贡都不拿赎金,你还拿,他有顾忌了,他有担忧了。就在那里犹豫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人就没有救回来了。那你无形当中可能害了很多人没有办法被救回来。这是从整个社会的情况去分析。

  我们平常会不会这样考虑事情?我高兴就好了,只要我喜欢就好,这个都不对。读圣贤书的人格局要大,视野要深远。孔子又说,子路受了那头牛,全社会都在传,“救人一命,会有好报”!善有善报的风气不就传递开来了吗?所以“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所以这里讲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尤其我们遇到一些境界,拿好像可以,不拿也可以,而且要取、要拿的时候,首先就得要冷静看适不适合拿,符不符合伦理道德,接著还要考虑什么?刚刚讲的这些角度。还有一点,考虑避嫌,古人这一点也很重要。你绝对没有那个心,可是有可能你做的时候,一般的人看到会误会,也要避开这个嫌疑。

  在《常礼举要》里面有一句话,叫“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你不要蹲下来绑鞋带,人家主人远远一看,那个人要偷我的瓜。其实你哪有要偷,你只是绑鞋带,但这个就要避嫌。李下,李树底下,李树不高,你可能拔得到那个果子,你还在那里整你的帽子,他远远一看,你在偷我的。延伸出来,君子立身处世,都要考虑到众人的眼光,也要避嫌。所以“可以取,可以无取”,但很冷静的思考,取假如伤了廉洁,就不能取;或者会让人误会不廉洁,也要考虑流弊。这个原话里面,“可以与,可以不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71019l.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28-0064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