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记问之学”,其实就是师长常讲的研究学问,就是儒学、道学、佛学,拿来研究的。大家有没有身边一些亲戚是专门研究学问的,有没有?有。大家注意看,研究学问的人额头有没有发亮?然后就是每天都笑呵呵的,很快乐?这个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长刚好二OO六年的时候,在巴黎,我们刚好有一个三天的展览,跟一百九十二个国家做交流,其实最重要的要跟他们交流,宗教是可以团结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人之初,性本善”。交流完,接著到英国去参学,英国有几所在全世界排在前几名的大学。结果去了剑桥大学,我们很有福气,也跟班跟上了。到了教室,师长跟他们讲课。一开始就很吃惊,英国人拿著麦克风讲流利的北京话,比我还标准,我这个还有一点福建腔。他很标准,我们你说能不佩服吗?下了多少功夫。一了解,他的论文,用《孟子》写论文,用王维这个诗人写论文,还有用《无量寿经》写论文,拿博士学位,厉不厉害?现在人的厉害,有一个角度叫人家做得到我做不到他就厉害了。其实这个逻辑不是很妥当。为什么?他会的我不会他就厉害了,那每一个人都重才能,就觉得有才能好厉害,然后人就去羡慕才能。应该是佩服他的德行,这个风气才对。

  所以虽然他能够拿到博士学位,结果师长问他们:汤恩比教授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你们听过这句话没有?每一个人都说有,他们都读过了。接著问到:你们觉得这句话讲得对不对?这句话讲了三十多年,怎么这个社会没有改善?汤恩比的话有没有讲错?这些硕士生、博士生没有反应,看著师父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了。所以假如拿到博士、硕士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是“记问之学”了。人师的智慧观念能改变一个人、能改变一个家、能改变一个国!所以历代找有学问的人都封他为国师,他堪为一国人民的老师。我们应该是往这一个方向去提升才对。

  师父又讲到:你们都读过《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过《三字经》,“教之道,贵以专”。他们是汉学系的,“教之道,贵以专”,结果他读个中文系,一个学期学十几科都有,是不是?所以《三字经》拿来干什么?拿学历的。跟自己的人生有没有关系?那这个脱节开来了。所以师长跟他们讲:“你们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不过你们还是生活在烦恼的痛苦当中。”是吧?“哎呀,博士拿不拿得到?”可能到最后一年还得吃安眠药,担心。真的拿到了,就快乐了吗?假如不能深刻体会知足常乐,那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所以记问之学就是把经典这些教诲当作知识来学。经典的教诲是智慧,不是知识,智慧能解决人生的问题。而这个智慧从哪里来?从放下习气来的,从学一句做一句来的,从解行相应来的。解行相应,人的境界才能提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不能提升还堕落;“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所以这个解行相应是提升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517e.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28-0028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