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助人是本分、应该的,不求回报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记得有位女士她很慷慨,她就说到,她小的时候堂兄弟姐妹在一起,看到自己的奶奶第一次烧了一壶热开水,放到路边要给行人喝。小孩子都很好奇,全部躲在树后面在那里看有没有人喝。结果第一个行人喝了,这一群孩子像中了特奖一样,全部跳起来“啊,有人喝了!”然后跑回去通知大家。当孩子们欢喜雀跃跑回家的时候,其实这一个布施行善的种子,就种在他的心田里面。她为什么那么慷慨?她奶奶能够去帮助这些不认识的人、路过的人,这样的一个身教,就影响了她后代的子孙。所以,后代子孙有没有福报,其实看他的爸爸妈妈、看他的爷爷奶奶,也是看得出来的。

  当我们去布施恩德,假如还想要人家回报,这个贪念还没有去掉。有贪念就是想自己,这个心量很小。假如布施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回报,这个心量是广大的,这个心量是视天下的人,都像自己的家人一样。诸位长辈、朋友们,我们是不是一家人?你们讲得有点勉强。“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以我们祖宗的存心来看,我们确实都是一家人。尤其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种族、宗教之间来往都非常密切,所以应该要不分彼此,不然就可能要争夺、要对立冲突。所以我的师长,人家问他是哪里人,他都说我是地球人。很有智慧,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他的同乡,我们都是地球人,都是同乡。就提醒我们这个时代,地球人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帮助,互助合作,不能再对立了。有这样的心量,我们都感觉,平等爱护一切人、一切种族宗教,是我们现在地球人每个人应该带头来做的。

  不求回报的心量大,所感得的福报也是无量的。在《了凡四训》当中有个公案,有个女子刚好到寺院去,看到这些圣贤佛菩萨的圣像非常感动,她从口袋里拿出了两文钱,这是她唯一剩下的两文钱,她以至诚的心,她没有说要求所求的,就布施到功德箱里面去了。这个佛寺的住持亲自出来帮她诵经、忏悔,给她回向,给她祈福。后来这个女子嫁入皇宫,成为贵妃富贵了,结果之后带了几千两银子来,然后来布施,结果住持没有出来,只请了他的徒弟出来。结果这位嫁入宫中的女士,这个贵妃就很吃惊,我之前只捐了两文钱,住持你亲自给我回向,现在我捐了几千两,你怎么只叫你的徒弟帮我回向而已?这个女子很难得,她还会请教住持。诸位朋友,你会不会请教?还是生闷气?

  有时候父母的做法我们不理解,不要马上去判断,可能会误会父母;领导有很多做法,我们也不要马上依自己的意思判断,会误会领导。什么事不要判断以后闷在心里,人跟人要坦诚沟通,尤其她遇到的是一个出家的高僧,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出家人他们要通过考试才能出家,学问都很好,所以住持这么做必有原因,她也很可贵,她就请教。结果这个住持就讲,你以前捐那两文钱是至诚的真心,我没有亲自出来不能回报你的这个布施。这次你虽然带了几千两,你那个心已经不真切了,还带了一点傲慢之气,走路还会摇晃,走路有风了,已经不如前日真心,令我的徒弟帮你忏悔就好。这个住持这么点化,这位女士就知道,真正福田在哪里?心地,不是外在的两文钱、几千两。

  所以《了凡四训》就讲到,假如人能够做布施的时候,没有见到自己在布施;有些人做了一点好事记在心里,见到人就在那里讲给别人听,你知道我做了很多好事,这个都在炫耀,就不好了,一炫耀,《了凡四训》叫“阳善享世名”,就报掉了。“阴德天报之”,做好事不要去张扬,积厚的阴德,上天会有厚报。布施的时候心里没有想著自己布施,也没有记著谁接受我布施,布施完的东西就忘了,没有放在心上,“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叫“三轮体空”。做善事心地清净,一尘都不染,不落痕迹。这个三轮体空的布施,“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用三轮体空的心布施,一文钱都是圆满的功德。但是,假如布施还有求回报的念头,布施得再多,这个布施都不圆满,是半善,不是满善。

  真心是无求的、真心是快乐的,有求的心就会有求不得的苦。到时候觉得说,我做的满多的了,怎么都没有好回报?最后求不得,不想做好事了。这样发展下去,这样的存心就对自己不利了。我们还是道义的存心,助人是本分、应该的,不求回报。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525b.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104-0023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