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中华文化成就一生德行、学问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中华文化成就了老法师一生德行、学问的基础,而事实上,我想在座非常多的长辈、兄弟姐妹们,我们的人生也都是因为遇到老法师、遇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人生才开始改变。礼旭自己也是一九七零年代出生,三岁就搬到高雄市了,是一个大都市,读书过程当中也是伴随著好莱坞电影长大的。所以回想起来,人生总在遇缘不同,遇到的缘分对我们一生影响非常的大。记得礼旭自己念初中的时候,书桌前面贴了一个偶像,是拿著一支冲锋枪的西维斯.史泰龙,这个就是礼旭初中的偶像,可见得礼旭在那个岁月当中都是逞强斗胜。今天我们周大使他就有提到,他说他的父母给他的教育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种花后人香”,所以给了他要知恩报恩的人生态度。而且他还强调,有了父母、祖宗的教导,可以少走人生很多的弯路。而他这一生很有成就,都来自於他的父母从小给他非常多中华文化的教导。他早上还说到要听老人言,不然不听老人言,吃亏就在眼前。所以好的家教重要,人生遇到好的缘分特别重要。礼旭在念初中的时候还没有缘分遇到师长、遇到中华文化,所以当时候看这个好莱坞电影都是很好胜,人生的弯路就绕得很大,但是接触到师长老人家,我们就开始思索人生了。

  像老人家早上有讲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第一句《论语》就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喜悦表现在哪里?身心安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太平,这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礼旭那时候初中、高中,念到《论语》这一句,却觉得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觉得愈念愈苦。为什么?都是拿来考试,都是拿来竞争,患得患失。所以纵使经典的教诲很好,但是“圣教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没有好的老师,有时候经典里面好的教诲,我们也不能深入,也看不懂。当时候也是渐渐的在听老法师讲经当中,能把我们很多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把它导正过来,不然我们也很难不随波逐流。

  比方说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士就跟老法师在谈话,老法师就跟她说,说你生活节俭,衣服就不一定要买名牌的,你这样生活就知足常乐,很好过了。这个女士就讲:“假如不跟著流行穿衣服,穿出去会给人家笑死的”。结果老法师就告诉她:“是他死又不是你死”。这个叫“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人这一生,假如没有正确的观念,都跟著这个时代在攀比,吃也要比、穿也要比、住也要比,最后人比人是气死人。还有听说有一个朋友,他买了一栋房子,多少钱暂且不论,就一年的管理费就要二十万人民币,就一年的管理费。他为什么买这个房子?因为跟商场上的朋友在谈话,人家哪里买了很贵的别墅,他听了很不服气,结果就去买了一栋这样的房子,买了以后,每天要拼命赚钱还货款。雇了两个保姆帮他看房子,这两个保姆一年住三百六十五天;这个主人一年,中秋节、春节才去住,一年住不到一个礼拜,所以他拼命赚钱,最后是给两个保姆住这么好的房子。所以人生有时候要想一想,到底谁是有福报的人,都要从这些社会现象来观察得到。

  所以听老法师这些教诲,我们慢慢重新来思考我们人生的方向、目标。人生踏出脚步的大小不是最重要,首先方向要正确。我们冷静来看看,这个时代的人非常的努力。礼旭感觉到这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应该数我们这一代人,每天工作的时间是最长的。不止工作的时间,包含我们这一代人是花最多时间、金钱教育下一代的父母。但是这五千年来,我们花的时间是最多,可是请教大家,哪一代的人得到的效果最不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反而得到的效果是最不好。所以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所以该是我们这一代人慢慢停下脚步的时候了。为什么投入的时间最多,但是得到的效果却是最不好?有一句成语告诉我们,不能舍本逐末,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假如本末倒置,就会徒劳无功,得不到好的效果。大家冷静看看,现在全世界都强调教育的普及,以前不识字的人很多,现在几乎没有不识字的人,所以都觉得教育愈来愈成功。这是一个我们必须冷静观察的现象,虽然好像学历高了,但是真正懂得做人道理的人却愈来愈少了。可是以前的人虽然不识字,但是他们都知道要孝顺父母、要友爱兄弟、要服务社会。这个现象就告诉我们,教育不是只有传知识的,教育这个“育”字,在我们中国字是“教子使作善也”,是要把孩子教成善人、教成圣贤君子,绝对不是说只有教成一个学历很高的人。

  曾经我跟一些同事也在交流,他们常常也会说到,“我教出来的学生,博士毕业的、硕士毕业的”,好像觉得很光荣。但我们听过,有一个在美国的博士毕业,结果回到台湾,他的父母好不容易把他培养博士毕业了,可是他回来没多久就告诉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所以你还是尽早把你名下的财产过给我”。诸位长辈、诸位同修们,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博士生讲的话对不对?他说:“爸爸,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死”,这句话好像也没错。所以假如不懂孝道、不懂道德,他讲的话没有错,却可以把父母给气死。这是一个博士生,他的父亲气到进了精神院,他都没有反省。最后反而是他五专毕业的妹妹去照顾父亲,还给父亲讲,说:“爸爸,我跟我先生这一生永远记得你的养育之恩,我们不从你身上拿一分钱,我们每个月还五千块钱给你做生活费。”女儿这分孝心才把父亲的病给照顾好,才回到家里来。所以这个故事真的让我们感觉到教育不是学历,教育应该是让他做一个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723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28-0042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