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遇到任何事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最后“接物”,接物只有两句,接物就是跟人的相处。你看两句,你只要这两句做到了,时时保持,保证你三年、五年就契入圣贤的境界。不可须臾离也的两句话,第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这两句话就是孔子之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有的教诲完全不离这两个字,它只是这两个字的诠释,让我们更能够去掌握如何落实,不会离开这两个字的。而这两句话刚好就是忠恕的精神能不能落实的关键心态。忠,尽自己的力量,尽心尽力叫忠。一个人能尽心尽力,首先是什么?他要不自私。他要能真正能爱自己了,他才能去爱别人,是吧?你要为别人尽忠,不就是要去利益他吗?那请问不自爱的人如何爱别人?所以这个忠首先根本在哪?对自己要忠。表现在哪?这一生成就自己的明德,恢复自己的明德,这是真正忠于自己的人。进而他能忠于别人。自己每天随顺习气,他怎么去利益别人?他已经在糟蹋自己了,他还有用什么方法可以利益别人?所以“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爱人者先自爱”。而这句“反求诸己”,人才能在每一件事情当中进步。假如遇到事情是指责别人,贪瞋痴慢跟著一起来了,他也没有办法爱自己、成就自己。对自己不忠,也不可能忠于别人。所以这句重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任何事还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就是恕吗?感同身受、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就是恕的精神。

  反求诸己很难,我今天就犯这些错了。像刚刚一开始要讲课之前,一个同仁把这个收音器拿给我,我把它放口袋里,结果我们录像的同仁来了,“这个收音器有没有开?”一拿起来,没开。我第一个念头动了,“刚刚那个人没有开”,念头有了,话没有讲出来。我本来要讲出来了,突然警觉,“对不起,我没开”,你得马上承认自己的念头不对。不然你继续说,“他没有开,他干什么了?”你一个念头接著一个念头全错了。其实人在修身的道路上,一天有几个境界?一天考几次试?万境交集。每天境界很多,都在答卷,有没有过关?都要再接再励。

  像那天听张医师的课,我后面有一位女士,她坐在我后面几天,她终于跑过来跟我讲话,我看她的表情就是鼓起勇气来跟我讲话。我就突然想到,有一个九岁的孩子曾经说,“要跟蔡老师讲话必须先深呼吸三次。”我听完,我给人家这么大的压力,要反省反省。人家孔子是“即之也温”,接近人应该是觉得很温暖,还要给人家深呼吸三次,差太远了。确实我是感觉到她要跟我讲话,她是从表情当中可以看出来,是深呼吸好几次最后才出来的。结果她跟我说什么?她说,你的脚开得太大,这样对你身体不好。她就拿出一条绳子,她说你把你的腿绑住,可以矫正你的脚、矫正你的身体。她是为我好。结果我第一念头,出去了,“我这个脚从小就这样。”我一讲完,考试不及格了。做什么?又在解释了。“倘 掩饰,增一辜”,人家这么好心,我就全然领受,好好感谢她,化成力量,好好绑就好了,念头又冒在其他的地方。人跟人要交心很不容易,你没体恤到人家的爱心,又在那里找自己藉口,你就不真诚,以后人家就不跟你讲这些话了。一发觉自己找藉口,赶紧,“谢谢,感谢”。这些境缘都得要善观己心,才比较容易看到自己念头不对了。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能做到,确实就有德行,“人主贤,豪桀归之”。圣人、圣王抓住根本,首先做好他的修身,首先修身、齐家、治国,自然能够达到利益天下的效果。因为他做好榜样,天下都来跟他学习、都来归附他。当时候周朝有八百诸候,就是因为太佩服周文王,他齐家,他又把自己的国家治理的好,都来以他为榜样,都来效法他,所以这是务其所归。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905152.asp

恭摘自 55-057-0083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