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一想,悌从哪里来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忠,《孝经》讲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包含“入则孝”的经文,“亲所好,力为具”,尽力去做。父母希望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不虚度光阴;父母希望我们好好效法老和尚,我们就勇猛精进效法。“力为具”,这个宗旨,“尽己之谓忠”,尽力了。所以在行孝的过程,尽心尽力的忠心就从孝的落实当中开发出来。信,“父母命,行勿懒”,答应父母的事情不能拖,要守信。礼,“父母呼,应勿缓”,不能怠慢自己的父母。“父母教,须敬听”,要恭敬。“父母责,须顺承”,礼敬。义,很有道义、很有情义,“丧三年,常悲咽”,这种情义很深。就像王裒,二十四孝之一,他对母亲的感恩。母亲都去世了,他母亲生前最怕雷声,结果一打雷,应该他就住在母亲的墓旁边,赶紧冲出来到墓前,“母亲,有儿子在,你别害怕”。“事死者,如事生”,这个情义很深。廉,廉洁的心从哪里出来?“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哪有还藏个东西自己吃,不先给父母的?耻,耻心,从孝当中,“德有伤,贻亲羞”。所以有时候传统文化教育的孩子,只要一听到“你们怎么这么没有家教”,不敢再造次。一提到没家教,觉得羞辱自己的父母,赶紧收敛了,耻心。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3062809.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