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了孝顺的子女他们侍奉父母亲,首先这个“居”就是平常居家,“必尽其敬”,一定尽力做到恭敬,以恭敬的态度侍奉双亲。我们想到师长,他在有一次新加坡祭祖,曾经有提到《弟子规》前四句,其实这个就是恭敬的落实,因为这四句都是跟父母的相处。首先提到了“父母呼,应无缓”,我们真有恭敬,父母一呼唤,我们马上即刻就答应,不会慢吞吞的。看起来只是个小事,但是都是从这些小事当中培养出对父母的恭敬。假如一个人,父母呼唤他,他都拖拖拉拉的,那他就缺乏恭敬心,甚至都是很懈怠、散漫的态度来对父母。《弟子规》里面很多句子,都是落实『居则致其敬』。你看第二句“父母命,行勿懒”,你真正恭敬父母,父母交代的事情认真去做,不会推卸、不会拖延。这个态度内化了,对别人交代的事也是同样认真对待。再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的教导要恭敬聆听,能这么做的人,对于老师的教导、上级的指正、朋友的劝谏,他才能虚心聆听。说实在的,他虚心聆听,他受益最大,父母教他都不听,那以后谁教他能听?“父母责”,对父母的责备,“须顺承”。顺,接受;承,要改,不能让父母白教训,不能让父母白处罚,而且父母责,不能强词夺理,不能一言九顶。
我们看到这个“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举一位孝子的行为,来体会一下他对母亲的恭敬。元朝有一位读书人叫萧道寿,他的母亲八十岁,他侍奉母亲非常尽心尽力,而且应对都很恭敬。每天早上,他会到母亲的门口等候母亲起床,很恭敬侍奉,然后母亲起来了,夫妻亲自帮母亲盥洗梳头。你看他这个恭敬都落实在侍奉的这些细节。三餐吃饭,母亲吃,他接着才吃。晚上,一定侍奉母亲先睡了,然后自己才睡。有时候母亲生气了要罚他,萧道寿就“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要责罚他,他自己把棍子拿出来,家法拿出来,然后自己趴在地上接受惩罚。他母亲处罚完打完了,母亲说起来他才起来,然后他起来深深给母亲礼拜,谢谢母亲教导,然后谢罪,刚刚我那个行为太错误了。接着站在母亲旁边,看着母亲脸色欢喜了,为什么?孩子很受教,孺子可教也。母亲脸色比较满意了,他才离开。所以很恭敬母亲,而且自己在犯错的时候,也是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一来反省、忏悔自己,二来也体会母亲在教育我,这不能让母亲白教育了,他的心念都时时能顾及到母亲的感受。所以,“居则致其敬”,这是很好的表法。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3071108.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