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汉州的王生,这个读书人他喜欢指摘人家的过,“扬人恶,即是恶”。他的邻居有死了孩子,王生就骂人家说:“因为你恶太多了,你才有这个报应。”结果过没多久,王生的两个儿子都病死了。结果人家邻居找到机会了,反过来讥笑他:“我才死一个,你死两个,那你的恶就更厉害了!”就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他的族兄,同姓的族兄弟去考功名,考得不是很顺,列在四等。结果这个王生习气太重,遇到一些祸患现前也没有反省,继续还是逞口舌之快,就批评人家说:“你的文章太荒谬了,怎么可能成绩会好?”结果不到一年,他自己考,被列在五等,比他的族兄还差。他族兄反而就讽刺他:“吾弟,你的文章不就更荒谬了吗?”
所以我们说不要刻薄处世、刻薄言语,要能体恤人家,要给人家台阶下。待人应该是要从有过中求无过,人家纵有过失,我们给人家台阶下。这个不止让我们的度量大,而且你能这样处世,本来跟你有怨结的人慢慢就化开了。律己、持己要从无过中求有过,好像自己没过,还要反省得更深刻。甚至是团体有什么事情了,把这个过失往身上揽,这个就是非常难得的修养。我们看到一个很好的榜样,鲍叔牙。管仲说,我曾经跟鲍叔牙一起做事业,结果搞得没成绩更困穷了,鲍叔不以我为愚笨,“知时有利有不利”,就是时节因缘有好跟不好的时候,他不责怪我,能体谅我;我曾经三次去当官,三次都被国君给否定掉了,不用我了,但是“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说我是没能力,他理解我是没有遇到好的机会、时机。所以都没有见这个好朋友的过,还是一直信任、鼓励对方,甚至于后来还推荐管仲来做齐国的宰相。这个在历史当中我们说管鲍之交,特别是朋友跟朋友之间的榜样。所以“由此观之,则古之豪杰,亦往往有失便处”。最可贵的在哪?“知己之人,于困穷中相慰勉耳”。所以怎么可以他才半步有失,我们就变落井下石?这样的人失了互相鼓励、互相怜恤的道义,然后也违背了去扶持护念人家的仁德,“乐祸幸灾”,这个属于不仁、不智、不义了,这样的人怎么灾祸会不到他身上?不仁、不义、不智,那就失了人格,怎么还能免祸?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407031.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