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劝谏父母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言语要让父母感觉你一心为他好,那他就很容易接受。当然劝,比方先美其长,肯定他的长处,或者肯定父母的付出、恩德,先谈这个,谈起来心里就欢喜了,待其心喜,他高兴了,善言易入,你为他好,提醒他的话语容易进去。
在明朝有一位童养媳兰姐,她十二岁就已经嫁到婆家去了。看到婆婆常常跟婆婆的婆婆发生争吵、口角,而且她的婆婆还骂自己的婆婆,骂说她老而不死,真是讨人厌。这种话出来真的会很伤老人的心,也很折自己的福报。结果兰姐观察到这个情况,“乃于夜静”,半夜没人的时候,夜阑人静,“泣跪姑前”,翁姑,翁是公公,姑是婆婆,古代的用法。她还没讲话,你看她挑的时间、她的动作,她先跪下来,然后流眼泪,这个眼泪是一心为婆婆好,心疼,看婆婆这么讲自己的婆婆,这是要造很多孽的,心疼。这都要发自真诚,为什么说至诚感通?很有道理,这不是点眼药水的,点眼药水效果不好。提到了,“姑与祖姑口角,示人榜样”,你们两位老人家这么在吵,那给后代留下什么榜样?日后婆婆你老了,你都骂你的婆婆是厌恶,讨人厌,当你老了,会不会人家也把你当作讨人厌?“奈何,人孰不老”,哪有一个人能不老?都会老的,媳妇只愿你跟祖姑都能长寿。你看那个言语态度,都是为她的婆婆好,希望她婆婆长寿,希望以后人家都恭敬她,不要讨厌她。“姑感悟而孝”,至诚的孝心,她的婆婆就悔悟了。“兰姐后生五子”,生了五个孩子,“两登科甲”,有两个考上进士。我们劝父母,这是一个好榜样。另外,我们体会到主人翁的心境、言语、方式、场合,这都是学处。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408041.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