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讲到确实对经典不能有侥幸的心态,人生的真理不能心存侥幸,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去实践,所以要正己化人,「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不只无怨,还能赢得家人、赢得朋友同仁的信任、爱戴。
这位老师她辞掉在深圳的工作,然後回到自己的故乡乌鲁木齐,开始从自己的修身、齐家做起。这个先後顺序也不能颠倒,我们有时候接到好的教诲(中国文化),马上一回去就是治国平天下,马上回去找教育局长,这都不是道法自然。你去找教育局长,你自己连妈妈都做不好,还敢跟我谈教育。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一定是从我们身上能看到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对文化的信任,这个缘才会比较成熟。那已经有很多教育界,我们曾经听一个教育局长讲:某个幼儿园的园长,自己的幼儿园搞得乱七八糟,然後他常常出去说要推广文化,说那个功德比较大,那哪有功德?都已经让教育局长在那里对正法反感,哪还有功德可言?甚至都已经让人家误解正法,毁谤正法。怎麽做才如法?一定是先从修身、齐家做起。
所以她开始每天打新鲜的豆浆,亲自端给她婆婆喝。其实很多人说婆媳关系不好处,都是一个心念之间而已,都在那里计较谁先付出。其实当媳妇的假如起个念头,婆婆扶养一个孩子含辛茹苦二、三十年,也是相当不容易,所以这个孩子跟她是一体的。我们能够体谅到这些,就不会去跟婆婆争风吃醋;反而当先生在起了这分孝心的时候,我们更是随喜赞叹,进而还去帮他的忙,那夫妻的感情一定好,还会提醒先生,婆婆下礼拜生日,我观察婆婆需要什麽东西,我帮你去买,你别操心,你好好工作。他觉得我整个生命当中都有一个得力的贤内助。假如看婆婆跟孩子很好,跟自己的先生很好,还吃醋,这个三角习题就不好解了。还真有这种事情发生!当婆媳关系处不好,真正最痛苦的还是先生,还是整个家庭。
今天我们成立家庭,时时要不忘初心。我们今天成立家庭,我们的信念是什麽?有没有人结婚是说:我要搞得他鸡犬不宁!有这样子的人去结婚的没有?不可能!那都是要去追求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的目标。整个过程跟这个违背了,我们要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才对,不然延伸出来,自己夫妻不幸福,又造成孩子人格的障碍,那这个问题就会愈延伸愈复杂。
在《诗经》里面有一篇叫做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当人家娶媳妇、嫁女儿,娶媳妇都叫于归之喜,那就是娶个好媳妇到你们家里来可以旺三代,这叫于归之喜。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让这个家庭愈来愈兴旺,这是一个媳妇嫁到婆家、嫁到夫家的一个信念才对。中国人时时都把人与人这些道理放在心上,看到桃树的树叶长得很繁茂,马上联想到是女子嫁过去要让人家的子孙就像桃子结果,桃子开花,桃子长树叶一样快速又繁茂。所以这也是我们走上婚姻的信念。包含男子,我们跟另外一个女子求婚,我们当下的信念都是希望能够跟她结这一生的缘,都期许自己能给对方幸福美满的人生。人这颗初心能时时保持,一定在每个境界当中都能够找到好的方法去化解;往往都是遇到境界的时候,不好好提升自己的智慧能力,尽把问题又推给对方、推给其他的人,自己又不负责任,又逃避,那才会是不好的收场。
我们在汤池,三八妇女节办了一个「好婆婆、好媳妇表扬大会」。诸位朋友,我们台湾有没有表扬过好婆婆、好媳妇?有没有?我们桃园有没有表扬好婆婆、好媳妇?这太重要!好媳妇,整个家风,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所以孔夫子说「妻也者,亲之主也」,家庭很重要的一个主角,所以叫家庭主妇,这都是依据孔夫子的教诲来的。我们现在社会都需要好榜样,所以好婆婆要有好榜样,媳妇要有好媳妇的榜样。
很奇妙的是我们办了这个活动下来,好婆婆都有共通一个点,就是媳妇嫁过来了都把她当女儿看;不只是这样,还告诉她的孩子,就是这个媳妇的小叔、小姑,她说大嫂嫁过来她还有一段适应期,一定要让她觉得就像回自己家一样,你们可要好好的善待大嫂。你看婆婆心胸气量这麽大,还会设身处地替媳妇着想,这样的心念媳妇能不能感受到?能不能?人跟人那种心与心很直接,很快就能够交流得到。当媳妇感觉到婆婆都为她设想,那回应回来的一定是她也念念为婆婆设想。人跟人的缘都是互相在影响。这个婆婆不只是对自己家人很照顾,好婆婆还有一个特质,邻居有困难找她帮忙,她都很主动,就很有爱心。比方要下雨,隔壁邻居忘记收衣服,她婆婆会主动的去帮忙收。媳妇看到婆婆这种敦亲睦邻,时时很热忱待人的风范,对婆婆都是生起恭敬心。婆婆跟邻居都是斤斤计较,那媳妇要尊敬婆婆也不容易,婆婆也是媳妇的长辈,要做出好榜样来。
然後这个媳妇很有意思,都是一个态度,把婆婆当自己的母亲。其实幸福快乐跟痛苦都是一念之间,你的心念是这样的心念,自然感来的是婆媳的和谐。然後很奇妙的是这些好媳妇为什麽有这个人生态度?你再往源头去找,她的父母有很好的家教,在她要出嫁以前都有几个交代:第一,你可以不给我买礼物,不可以不给公公、婆婆买礼物。要出嫁以前父母是这麽教的,要多替公公、婆婆着想,你可以不给我买,不可以不给公公、婆婆买。真的有一个官员(一个女士)她就有分享到,她说她都会在重要的节日给她公公婆婆买礼物、也会给她父母买礼物。结果她的婆婆真的去问她妈妈说:女儿给你送什麽?结果妈妈讲出来,因为她送给婆婆的礼物比妈妈还要好,所以那个婆婆就觉得我这个媳妇对我可真好,买给我的礼物还比她妈妈好。当然,当亲家不要做得这麽计较,有缘千里来相会,当亲家的都要和和乐乐,不要这样比。但是你看这个妈妈通情达理,都会感受得到,假如你对婆婆这麽好,那婆婆就会觉得你真的把她当自己人。
第二个交代是:今天你跟先生吵架了,不要回家里来,自己处理好,不要回来哭,那个先生是你自己选的,自己选要甘愿(就是要认分)去尽这段因缘,所以不要回家来哭。第三个一定要相夫教子,好好把家里打理好,让孩子在很好的环境当中成长,也让先生的工作没有後顾之忧。交代这几个点。所以一个好的媳妇根源是什麽?是她有好的家教。真正选媳妇不是看媳妇漂不漂亮,是要去看看她的父母善不善良,有没有德行?所以闽南话讲「买田要拣好田底,娶新妇要拣好娘娌」。你看我们留下来的谚语都含有很深的人生哲理。
我真的遇过有老人家就是这麽选女婿的,选了很多都不合意。结果後来有个穷书生,家里真的很穷,然後他还真的到穷书生的家里面去看,家里有够破烂的,连坐的椅子都是很差劲的,但是父母都很老实,真的就把女儿嫁给他。他这个女婿真的很憨厚,因为你家世这麽好,然後又不计较他的家世,这女婿感恩在心上,後来事业也做得很成功。然後他的女儿也走上弘扬文化的路,女婿非常支持,说:我做你最好的後盾,你好好去做。所以他现在跟他女儿都走入弘扬中国文化行列,他的女婿都很支持。我们刚刚是讲到婆媳关系很重要。
这位老师她回乌鲁木齐就先从自己的本分做起,每天给她婆婆做早餐,亲自送过去,做了一段时间,也常常关怀公公、婆婆。有一天刚好在路上遇到她婆婆,可能长期这段时间对婆婆的关爱,婆婆感动在心里,可能就在路上这种感动突然达到一个顶点,结果婆婆就放下手上的东西,就跑过去给她抱住;这种情节不是在电视看到,这学《弟子规》的以後人生会有很多这种情境。她婆婆就给她抱起来,抱住以後就对她讲:你跟我年轻时候很像,逞强好胜,就是心地善良。可能她婆婆以前年轻也吃过一些亏,然後两个婆媳就抱在那里。她的婆婆还常常给他儿子交代:你可不能亏待了我这个媳妇。有时候她先生打电话给她:今天妈妈又称赞你了,今天妈妈又交代我不能欺负你。你看夫妻在谈话是谈这种言语,那真的觉得那个家庭就非常的和谐,是先生在说我的母亲交代不能欺负你。这样的好戏,我们的家庭一定要上演,那都要从自己开始做。
後来,她回来都很专注、很用心的照顾家里面,她先生的事业愈做愈好。她先生手下的员工有几千个人,结果她先生居然跟我们要《弟子规》的碟,一次就要两千套。当然,真的两千个人要,那我们是欢欢喜喜给,但是我们就先冷静下来跟她先生沟通,还是要先从自己做,还是要先从所有的主管先学。一开始发一个东西就是指着「给我学」,你看他学不学?他一定反弹,我工作已经够忙了,你还叫我学。假如说我们学了《弟子规》,当主管的对属下更加的呵护、更加的提携,他说:我们主管怎麽最近好像变了一个人,听说他最近在学中国文化。接着我们在跟他们分享一些人生道理的时候,突然来那麽几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然後把自己兄弟的和乐讲给员工听,员工在那里掉眼泪,然後说:主管,你这句话从哪里来的?不告诉你。他会跟着你来听,跟着你来学。这时候水到渠成,因为你表演得很好,人家对圣教有信心,这时候再水到渠成去推。所以正己化人是一个重要的次第、关键。
她也是很用心经营夫妻之道,她先生因为工作忙,常常比较晚回来,她都会留一盏灯;可能先生回来肚子饿了,留一点食物。结果留了一段时间都没什麽反应。假如是我们会怎麽样?做对的事,绝对没有求别人回馈的心。假如我们做对的事还眼盯着别人要回馈,那个不是用我们的自性在做事,那都是跟人家谈条件,这种心境绝对对方会收得到,那都是要做给我看的,都是要请我上钩的,我才没那麽傻。有的太太回去拖地拖了一个礼拜,先生都还是坐在沙发上看他的报纸,她终於忍不住了,把拖把放下来:我在这里忙得要死,你都没看到吗?结果先生也挺有修养的,就把报纸放下来:发脾气了!还说学《弟子规》的?所以我们有有求的心,对方收得到。我们做的就是这就是我该做的本分,对方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你都尽你的本分,我也该尽我的本分。
她做了一段时间之後,有一天刚好半夜的时候,就看她先生坐在那里,没有睡觉,她就突然爬起来。她先生可能是这段时间之後很感动,看她起来,他就对他太太讲:你留的那盏灯、你留的食物我都看到了。诸位朋友,假如你是那个太太,接下来怎麽样?你们怎麽都没反应?你们都当故事听,那个要拿来做的。这时候我们要告诉先生:那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赶快休息,明天还要上班,我明天打精力汤给你喝。他会感动到整夜睡不着。你看我们这位老师怎麽讲?这老师说:我都做这麽久了,你现在才看到。不过她讲的时候,不是责怪她的先生,是有一点撒娇。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她确实是用心在做,她的先生感受也很强。
这整个夫妻关系变得很好,两个人变同参道友,先生在公司里面遇到一些问题还会回来听她的意见。因为她对她先生很恭敬,进门帮他拿拖鞋,还给他敬礼:你辛苦了。他先生学了敬礼以後,到公司去,他是最高主管,上去之後给员工敬礼,员工吓了一跳。然後做这些报告的时候,跟这些可能是一些高级主管做报告,他也是三面(因为坐的人很多)都鞠躬,很不一样,听的人那种态度就跟以前截然不同。有时候她的太太说:你今天做报告,效果怎麽样?他说:三鞠躬以後,报告都好做。人家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所以那个报告就很好交流。甚至於他到国外去做报告,去跟人家学习、交流,他一上去给底下的外国人鞠躬;下来以後,那个外国人跑来跟他讲:你真的是真正的中国人。那种好礼,人家感受到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反而我们现在假如不好礼了,都给外国人看笑话。
有一天,她的先生在看一个连续剧,也是含摄中国文化在其中的一部连续剧,其中有一段就是有一个人很感叹,他就对着另外一个朋友讲:我今天虽然是家财万贯,赚了不少钱,看起来好像人生很发达,但是都比不上你替整个社会做了某一项决定、推动某一项决定,因为你这个推动影响的是世世代代。就是很赞叹他这个朋友,看起来这位朋友没有他的钱多,也没有他的社会地位,但是反而他非常佩服这个人。结果当看到这段以後,她的先生就对她讲:我的事业在叱吒风云,我的员工成千上万,我的人生都比不上你推展中国文化的价值。当先生对太太推展中国文化是这样的肯定,那真的夫妻关系也好,以至於是他们夫妻往後对家庭、对社会的、对他公司的贡献,那一定会相当的深远。
当然,假如我在旁边,我还会插一句话,她的先生也当下就是在弘扬中国文化,他可以把中国文化变成他整个企业(几千个人的企业)统统以德为本,以服务社会觉得是本分,那这个企业就成为天下企业的榜样!那她先生也是弘扬中国文化功不可没的功臣,干的是同一件事。不见得是要拿着《弟子规》才叫弘扬中国文化,把圣贤的教诲在我们的工作处事待人当中演出来,就是实质的弘扬中国文化。所以我们修学的人要重实质,不可以只重形式。这是我们刚刚讲到,一个人的善心发起来了,真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善心。
我们刚刚讲到老子选儿子,到底我们现在是在栽培大儿子还是在栽培小儿子?假如我们只看到利害,只看到以後要给他赚大钱,只看到他的才华,钢琴什麽都要学得比人家多,我才有面子,那我们都是在培养小儿子。结果那个太太就讲:反正我不靠我的儿子。其实这样的话都实在是人在福中觉得那个福给我都是应该的,不管社会的死活,反正我能够生活得好就好了。我们教育下一代都不把孝心教下去了,那下一代搞乱了。反正我还有退休金可以领,不干我的事。这不得了,怎麽可以有这种心境?今天我们当公务员,我们领的是国家的俸禄,要为天下着想,要为社会着想,哪说反正我的孩子不养我,不干我的事,这都是我们现在的人真的心胸只想到反正我有退休金,其他的我不管。
其实我们再冷静想想,社会福利从哪里来?不就是立法来的吗?而二、三十年之後,请问谁来立法?不就是现在的小孩!假如我们教给他的就是为了利益可以不顾父母,他连父母都不着想了,还会为我们的晚年着想?你可以不靠孩子,你晚年的福利靠谁来?那不也是靠现在的孩子长大以後,他有为社会着想的心,推动整个社会的福利吗?社会是一体的!所以当我们都没有把孝道、把仁爱心教给现在的小孩,等到他们三、四十岁掌握了整个社会的立法,他们会怎麽想?这群糟老头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只要我们吃得饱就好了,想那麽多干什麽。真的,人要想得深远!假如只是想到眼前这麽短暂的虚荣而已,那後患无穷。
「士先器识而後文艺」。你看,周朝开八百多年的盛世,就因为周公制礼作乐,他知道「移风易俗」,莫善於音乐;「安上治民」,治理人民安居乐业,「莫善於礼」。因为制礼作乐,开了八百多年中国最长的一个朝代,这都是不偶然的,哪个朝代比八百多年还长?而不只周公开了八百多年的盛世,周公的德行也成就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所以「唯有炳然周孔教」,周公跟孔子的教诲;「至今仁义洽生民」,你看这种生命的价值,至今周公跟孔夫子的仁义之道还在教化着炎黄子孙。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的文化衰败到很低点,如何能否极泰来,就要靠我们这个时代的炎黄子孙发起这样的一种责任心出来。我们要把周公的深谋远虑,我们要自己来身体力行,也要让两千年多以後的子孙还想着就是我们这一代的炎黄子孙重新提起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才让他们在往後的几千年依然有圣贤的智慧可以承传。这是有深远的见识。
而历史上另外一个反面的教材,秦始皇。你看秦始皇很聪明,他可以用武力把六国都打败,统一了,但他不是用仁义,他看的不远,他觉得反正我就是武力,我就是谁不听我的,我就杀谁。在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几十万军队投降,秦始皇是下令把他们统统活埋,这个跟上天的好生之德完全相背。所以秦朝这麽强的武力,只维持了十五年就被推翻掉了。你看他聪明吗?他真有深远的智慧吗?而且秦始皇死无葬身之地,他死的时候不敢发丧,然後还要买一大堆死掉的鱼放在他的旁边,放在他坐的座车里面,说那都是死鱼的臭味,其实他已经身体都腐烂了,不敢讲出来。他自己的儿子就被赵高给害死了。我们这句话也讲了比较长的时间,我们这句一定要记得,「士先器识而後文艺」。
我们接着,我欠大家太多了,上次还有一段很重要没有讲。「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取幼,家之不祥;释贤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祥」。损人自益,当我们念念自私都是损害别人,自己福分已经折损;而当我们损人的时候,人家给你骗一次、骗两次,不会给你骗第三次,慢慢就众叛亲离,这样的人生态度已经注定不祥的预兆。所以孩子能不能一生能够遇贵人,能够生活得很安详,那都是从他的心地开始下手。第二句弃老取幼,家之不祥。什麽叫弃老取幼?很简单,我们从当下的生活来观照,当我们夹起可口的饭菜先给谁吃?先给孩子吃,这叫弃老取幼,家之不祥。没有把孝道,没有把先孝顺爷爷、奶奶表演给孩子看,他学到的就是所有的人都要以我为中心。所以小皇帝、皇太后就这样出来。
我们曾经在公车上还看到一幕,先生太太跟小孩还有奶奶四个人坐一起,结果这个太太就拿起包包里面的食物,然後就:儿子,来来来,这你最喜欢吃的。就拿给儿子吃。这个先生在那里看报纸,在车上;突然吃到一半,这个先生说:儿子,拿一点点给奶奶吃。你看都吃了一会才想到奶奶。结果这个媳妇马上讲:这个都没有奶奶爱吃的。那个先生想想,继续看他的报纸。你看,人迟钝到这种地步。为什麽媳妇都没有准备奶奶爱吃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这分孝心,根本也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给孩子做榜样。你都不为父母着想,以後你的孩子也不会为你着想,他以後有好吃的东西,那也是给他的孩子、也是给他的女朋友吃,不会给我们吃,是吧?为什麽?你教给他的就是私情,不是道义!他私情学到了,只要他喜欢谁,他就为他赴汤蹈火,其他的人他都不顾,太多这种例子了。
你看,大学的时候交了女朋友,拼命往家里挖钱,女朋友要什麽都给什麽,那就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你看,吃东西,我们有没有弃老取幼?包含出去玩,都是儿子要去哪里玩?从来不问爷爷、奶奶去哪里玩。甚至於现在更夸张的,老人家可以不做寿,孩子满月,孩子一岁、二岁都要给他做寿,那在折我们子孙的福!他二岁、三岁做什麽寿?真的,我们不听这些圣贤教诲,那会被我们的愚痴给害死了。孩子二岁、三岁,他对家庭有什麽贡献?他对社会有什麽贡献?那给他做什麽寿?把他的福分就在那麽小的年纪一点一滴都折掉了。你帮老人做寿是给家庭做榜样!反而父母亲说不用了,我们就算了,然後就拼命只想着孩子的生日,这都是弃老取幼。孩子生日,我们可以忙一个月给他办个party,还联络东联络西,然後父母的生日忘记了,家之不祥!我们要明理。
释贤任不肖,国之不祥。这个「国」在夫子那个时代可以算是像现在的一个乡镇,因为那时候有「八百诸侯」,小国很多。大家可能听春秋五霸,其实春秋时代的国家那都好几百,很多小国就没有在历史记载里面。所以就相当於一个城镇,可能这个国家里面的人民只有几千个,甚至上万个而已,这都是一个小国。所以这个国就可以指比方说我们现在一个公务人员团体或者一个企业,都属於这个国的范畴里面。经营一个企业、经营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什麽?是得到好的人才辅佐,那这个企业一定会兴旺,这个团队一定会愈来愈好。
我们现在要经营一个企业,往往都直觉的反应是要先有钱,而不是先有人才。你看,我们的思惟里面其实都跟真理有一点违背,这都要很冷静去看。在《中庸》里面有最精辟的管理学,但是因为经典被忽略了,所以《中庸》里面讲「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你治理天下国家抓住这九个纲领,绝对可以把它治理好,九条定则。诸位朋友,你曾经听过「天下国家有九经」的举手?对!你看,文化的瑰宝!我们跟着这些管理学的方向,今天看看这个大师,明天看看那个大师,每个大师讲的都有差异,到底要跟哪一个?自己跟得心里面都有点恐慌,到底谁讲得对。而承传几千年,每个盛世都是依循这个标准的,我们却没读过,很冤枉!我们炎黄子孙这麽大的福报,我们把它当面错过,那也怪不得祖宗。
这个「九经」在《中庸》里面就讲,「曰修身也」,你看,一下子就点到核心了,我们今天要做很大的事业,自己的德行不好,你怎麽做?根本不可能做得好。哪是说我抓了一个机会,然後我有钱,我就可以打出一番事业来,那二、三年就垮下来。真有修身的功夫,做所有员工的榜样,那事业也安定,家庭也安定;甚至跟你的员工,他的家庭也会安定。你今天当企业领导,然後自己不洁身自爱,还常常叫这些员工跟你去花天酒地,还染上一些恶习,那你员工的家人都会怨你一辈子。所以修身为本,曰修身也。
「曰尊贤也」,修身再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提拔真正有德行的人才来利益国家社会。所以国家最重要的要有贤德之人来利益、来带动一方。相同的,企业也是一样,你一定要找到好的人才。夫子曾经讲过,学生刚好问他:什麽是智者?「智者知仁」,有智慧的人看得懂哪个人是有德行的人,这个叫智者。结果学生听完以後不是很了解,智者知仁;夫子又接着提到,你知道哪个是好的人才,你把他提拔起来,「举直错诸枉」。举直,把正直的人提起来了,所有这些只会拍马屁的、只会逢迎谄媚的,他们就不敢在这里了,就退下去了;而一个正直的人上来,就带动整个团队正直的风气,那种天下为公的气氛就起来了。所以夫子是提议「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正直的人上来了,还有点良心的人被唤醒了,他说那我们还是应该要效法这个人的德行,以前的这个做法不对,整个企业文化就扭转过来。
结果学生问了以後,还不是很了解,就去又问子夏,子夏听了之後非常高兴,夫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子夏接着又说「舜有天下」,大舜他治理天下;「选於众」,他在众人当中看到皋陶德行很好;「举皋陶,不仁者远矣」,他把皋陶这麽有德行的人举起来,不好的人都走了,好的人都靠过来了,大舜都是选贤举能,我们赶快来投效他,赶快来为国家民族尽一分心力。你看大舜很省力,他把皋陶举起来了,不仁者走了,仁者都来了。「汤有天下」,商汤;「选於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所以选贤才多重要。但是我们现在有没有选贤才?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团队也好。假如我们现在不只没有选贤才,还任用的是贪财的人,那不只一个人会贪,贪心的人都被他带进来了。所以一个地方贪污,一抓就是一堆人都贪污。因为举一个好的人,好的人都过来了;你用一个不好的人,一群不肖的人统统也聚过来了。所以选贤才是治国关键所在。
我们要思考,我们有没有能力选择贤才?甚至於我们有没有德行留得住贤才?你把贤才都找来了,然後贤才劝诫你,你都听不进去。人家对我们的批评,我都听不进去,贤才他不是要你的钱,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你很难把他求来,但是他很容易就走了;只要你不肯听受劝诫,他决不贪你这个薪水。苟言之不用,正直的话听不进去了,你给他再多的俸禄他不会留,叫贤人难进易出。但是小人易进难出,他来了,他就做米虫,就跟着你,你给他拍都拍不掉。
就刚好在夫子那个时代,子路就问夫子:夫子,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什麽?夫子就回答,「尊贤而贱不肖」,意思就是尊重贤德之人,要把不肖的人要离他远一点,要把他先隔离开来,不然他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宁。诸位朋友,你说可是人要有仁爱之心,你把这些人都不让他在朝廷里面,这样对他们好像太残忍了。不对!你让他在这里,他造的业更大,所以把他隔离开来,那是对他的爱护!然後你告诉他:你只要真正学好《弟子规》,我很欢迎你再回来公司上班;但是你现在这里不做,那不行,我经营这个公司,我可要对员工的家人都交代,不能被你一个人搞垮。很坦诚的这麽讲:你真正改变了,我随时欢迎你回来。所以让这些不肖的人离开,也是一种对他的慈悲,并不是说对他的嫌弃。我们对他还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不愿意让他做坏事,自己造业。
结果子路一听完就说:夫子,晋国的中行氏他很尊重贤人,很厌恶不肖的这些人,可是他为什麽亡国?这种问题不只是子路会问,我们以後遇到很多情况,都会问这种问题!他也是有做,怎麽会这样?看要看到深度去。夫子接着讲:他尊敬贤人,把贤人「来我们公司,来我们的组织,来我们的单位」,来了,旁边的人都说他尊重贤人,爱好贤人的名;结果贤人都把他「好,你今天就坐这,我每个月给你多少薪水」,然後就让他乾坐在那里,也不用他,贤人留得住吗?他觉得你根本就是找我来赚个美名而已,他会埋怨我们。对这些不好的人,「你走走走」,只是把他推到一边,你也没有让他离开政府,也没有让他离开企业里面;然後他知道你不喜欢他,他会对你记仇:好,你给我好好等着,我一定搞得你窝里反。所以贤仁的人怨你不用他,然後不肖的人知道你会排斥他,他先下手为强。怨恨就在你的国家里面,所以晋国的中行氏焉有不亡的道理?所以这个又提升到深度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