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影音讲座 -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二十九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7年6月9日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对着至圣先师孔夫子行三鞠躬礼,让我们想起夫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夫子的心愿是希望老者的心能非常安宁,他能享天伦之乐,安养晚年。朋友之间都有信用,都守信义,只要朋友之间都能守信义,各行各业之间会发展得很好,内心也会很安定,不会有那麽多尔虞我诈的情况。还有少者怀之,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成就健全的人格,也能成为我们未来的栋梁。这是夫子的志向、心愿,我们当弟子的所谓「师志如己志」。

  老人家晚年最重要的是能享天伦之乐,其实我们当孩子的、当晚辈的,一定要能够体恤到这一点。我们现在孝顺父母,内心里面想的不是父母他快不快乐,他安不安心,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认知去孝顺父母。比方觉得一个礼拜有回去看,这个叫孝顺父母;或者是我拿的钱比兄弟姊妹多,比一般的人多,这样我就是孝顺父母,这都是非常表象的情况。包含我们常回去看父母,假如回去之前,都是让父母忙得晕头转向,吃个饭之後拍拍屁股就走人,两个老人家还要收拾残局,甚至还要吃剩菜剩饭,都快吃一个礼拜,这个乾脆不要回来算了。或者是在大都市里面,发达了,买了高楼大厦住在十八楼、二十四楼,现在说愈高楼愈贵,景色愈好。其实楼层愈高离地气愈远,跟天地之气离得太远。你看以前人都赤脚走路,那个都吸地气反而不容易生病,你看现在大都市里病号一大堆。

  有一对老夫妇,因为孩子在都市有事业发展,收入也不错,买了高楼。所以孩子一再叫他们要到大都市去住,後来两个夫妻就真的搬过去了。搬过去住,本来在乡下可以走街串户,邻里之间常常有往来,可以多谈谈天,多交流,那边喝喝茶,这边嗑嗑瓜子,心情都是很放松的。结果到了大都市,一走进高楼一关,连对面是谁都不认识,想要走街串户,走下楼去统统都是车子,也没地方走。所以本来是可以常常散散步、散散心的,现在反而到了大都市都没有办法,就关在那里,像个笼子一样。长期关在笼子里,心情都会受影响,慢慢的脾气就大了。然後都市吃的东西毒素也比较多,乡下还可以自己种种菜,都是无公害、无农药的。现在都市里的人买菜都要买没有虫洞的,看起来整个叶子都很漂亮,一个洞都没有,其实愈漂亮的叶子代表农药喷得愈多。没办法,我们都要这种叶子,所以农夫就只好喷农药喷重一点,拿这个叶子给我们。那也怪不得,因为我们要这个东西,他们就生产这个东西给我们。

  後来他的父亲住了两年以後,肝癌死掉了,你看本来在乡下活得好好的,接来以後心情长期比较郁闷。父亲两年之後走了,他留他妈妈住,他妈妈说这种地方不能住人,我再住下去可能我的命也不长。你看孝顺父母,是要让他生活在他最欢喜的地方,最自在的地方,人老应该都是很念旧的,不喜欢搬来搬去。我们在都市里住久的人,都觉得乡下空气清新,一望眼过去,都是非常秀丽的风景,那样的环境最适合人养老。而不是说你现在有了钱,买了很贵的房子,然後硬把父母拉过来住,那就是孝顺。顺,应该是能真正能体恤父母身心的需要,这才是顺。而让父母安心,其实很关键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道德、学问、修养要好,假如道德、学问不好,整天让父母还是会在心里上很担忧我们会不会做出什麽事情来。所以,老者安之值得我们深思,怎麽样真正让父母身心都非常安宁。而且我们自己回到故乡去做事服务,回报乡里,其实也是很有意义的人生。

  我在前几天到马来西亚,他们五月底放假,我们很感动的是他们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一年有两次的也是寒暑假,但是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是五月底左右放十几天的假。他们放假的时候没有出去玩,都是来认真的学习传统文化。所以这次第一线的老师就有五百多个人参加,上了四天的课,总共是四十个小时,这都是破纪录的学习,一天十个小时。大家要不要来试看看?看大家面有菜色。而且是非常的专注认真,我们每次去确实都受到了感动,而且受到启发。

  在马来西亚有位长者,沈慕羽老先生,今天九十五岁,一生尽心竭力承传中国的文化。曾经在几十年前,那个时候整个马来西亚政府有意让所有的华人统统学马来文。等於是把我们的华文,自己的民族文化,慢慢的要把它给同化掉。沈老就说到,哪有六百年的文化来同化五千年文化的道理?五千年悠久文化,应该是他们向我们学习才对,而且饮水思源,人怎麽可以忘本?老人家为了扞卫自己民族的根,曾经三度下监狱,被关进去,都快八十岁的人还入监狱。入监狱,政府当局还给他一些柔性劝导,希望他放弃这麽强硬的坚持。在劝导老人的时候,沈老就对着他们说,今天假如是华人要把你的马来文化给去掉,我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勇敢的站出来。当下这个官员听完之後,对他也是肃然起敬,虽然沈老是在监狱里,但是是被这些官员当作上宾来尊重他。

  所以沈老一生,对於整个马来西亚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关键、非常有影响力的长者。这次长者也是致辞,你看一个九十几岁的老人致辞,底下的这些年轻人看了都感动,都要效法长者的精神。长者确实是富贵不能淫,很多的官位头衔给他,他还是讲真话,他还是不做任何会损害民族利益的事情,他绝不妥协。沈老还讲,教书的行业本来就没有「钱途」,钱,钞票,是没有钱途的。但是沈老说民族的利益比钱更重要,而一个民族的利益假如丧失了,很可能就再也回不来。

  所以见到这些长者,我们都感觉到,他们确实都有古圣先贤的这种正气。就像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不畏生死,去为民族、为自己的国家付出。沈老今年九十五岁,他当校长是七十年,我看不知道是不是破世界纪录?当校长可以当那麽久。他不管被封多高的官位,人家叫他那个官位,他说不要,你就叫我校长,你看他一生以从事教育工作感到非常的光荣。他自己还骑了一台脚踏车,骑了几十年都是骑那台脚踏车去教书、去上课。沈老为什麽他对民族这麽有气节?这个有家道承传。

  我们看沈老的名字叫慕羽,代表他的父亲非常佩服关羽的忠肝义胆,关公的忠肝义胆,希望孩子也能够像关羽一样的有气节。你看父亲的期许对他的人格影响非常大,沈老一辈子也是把关公的气节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次我们当天中午上完课,下午我们就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赶到麻六甲去看沈老。老人家九十五岁,看到我们去很高兴,一连唱了十几首歌,他弹琴。我们就感受到这些老人,看到我们年轻这一辈的人愿意为自己的文化、为自己的民族努力,他们非常的感动欣慰,非常疼惜我们。现在很多父母想孩子以後会不会遇到贵人,其实我们的孩子心量很广大,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为民族的话,您都不用担心,他一定会得到很多有智慧长者的爱护。

  我那时候,二00二年十二月十号,从澳洲回到台湾,在家里住了一晚,十一号就开车上了台中。因为台中莲社从一九四九年我们李炳南老师到了台湾,一直讲学到现在都没有中断。老人家李老师讲了三十八年,接着有周家麟老师、徐醒民老师,还有好几位长辈,继续讲儒道释这些圣哲人的教诲承传下来。所以学风、道风很好,我们後生晚辈,希望多亲近这些长者,好好学习,十二月十一号就出发到台中去。一到了台中,周家麟老师、徐醒民老师就在莲社跟我们一起吃饭。我去得比较晚,因为我从高雄开车上去,当我坐在几位老人家的面前,他们看我的眼神,我感觉好像在选女婿一样。我说奇怪了,怎麽这些长者好像对我很有期许。後来才知道,因为杨淑芬老师跟这几位长者说,有个年轻人,三十岁,想学儒学,想学中国文化,几个老人听了乐得不得了。所以看到後生晚辈就非常怜惜,後来也去听了这些长者的教诲。

  我们看到沈老的时候,真的感觉到老人那分对我们年轻人的期盼,而且那十几首的歌曲当中还有好几首是抗战时候的歌曲,老人家唱得都是慷慨激昂。这次到马来西亚去也听到,因为我们坐的车子,其中有一部叫弟子规车,很奇怪,为什麽这部车叫弟子规车?因为这部车是在除夕夜的时候,两个女儿买给她们父亲的车子。这个父亲今年过年乐呵呵的,从除夕夜一直笑到大年十五,我看连现在都还在笑。我们坐在他的车上,那是落实「入则孝」的车子,我们就觉得很高兴。因为他的女儿看到父亲开的车已经十几年了,父亲很节省,舍不得换,其实车子也都还不错。但是女儿也学《弟子规》,也教《弟子规》,他女儿二十多岁,现在也在教《弟子规》。她给父亲讲,你常常到处弘扬文化,都跑长途,还是要买台新车开比较好。

  买了这台车以後,这个销售人员卖车卖了十几年,第一次卖出是送给自己父亲的车子。他说卖了十几年,大部分都是父母买给孩子开的,不然就是买给自己开的,从来没有遇过女儿买给父亲开的。我们看到这个现象,颠不颠倒?现在都是孝子,孝子孝子,孝顺儿女叫孝子。所以这个卖车的人很惊讶,居然还提着礼物到他们家里来,然後问这个父亲,「你女儿是怎麽教的,可以教到这麽孝顺,还买车给你,我卖了十几年车第一次遇到。」当下这个父亲就把《弟子规》介绍出去,这个销售人员就带着他的小孩,年龄都还小,就去参加当地的弟子规学习班。然後不只销售人员带着自己的孩子,连他的同事十几个人统统都带去,他们的孩子也都一起带去。所以真的,我们在立身行道,一个女儿真正孝敬父亲,这分心都能够感动他人,进一步让人接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圣贤教诲的因缘。所以,我们自己从自己的修身、齐家做起,同样可以利益一方。

  这次跟五百多个第一线的老师交流,就谈到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现在教育界也都非常重视素质的教育。什麽叫素质?素质,我们应该是从孩子的一生去着眼,这才是素质。他一生所具备的为人处世态度,能让他幸福美满,这是素质;绝对不是多学了几门才艺、技能,这就是素质。一个有素质的人,他应该是在一切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他可以跟人家和睦相处,不会起冲突,不会起对立,这才叫素质。现在对素质,好像会拉小提琴、会跳舞、会唱歌,会愈多的艺术就叫素质,其实这都是在枝末上去了。

  有一所学校就说重视孩子的素质,就教孩子炒马铃薯丝,在大陆叫土豆丝。我刚去的时候也不习惯,大陆的土豆就是马铃薯,我们的土豆叫花生。我那时候还跟他们讲说,豆应该比较小叫豆,所以花生叫土豆应该才对。不过入境随俗,大陆叫马铃薯叫土豆。那个学校就说炒土豆丝,学生回去就作业,交作业,她很认真,真的去炒。炒好以後,我们一位老师到她们家去,她炒好以後就端出来,请我们这位老师吃。这个老师吃了两口,还不错,挺香的。他才吃两口,这个学生马上拿出一张纸来,对着老师讲「老师,你觉得好吃,给我打个分」。她们炒完就要打分,请这些长辈打分。诸位朋友,假如现在你身旁有位晚辈,念初中、念高中,他们的作业就是炒个土豆丝,然後叫你打分,你要给他打几分?

  教育是什麽?教育是增长他的善良,是启发他的心性,这叫教育,而不是他有多少的知识灌输在他脑子里。教育最精辟的,《礼记.学记》里面讲的「长善救失」,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我们当下,看起来她是学了炒土豆丝,但是事实上,她的心性到底是在提升,还是在堕落?你看她炒土豆丝的目的是什麽?是要打分。这个离当初教他们炒土豆丝的动机,一不一样?难道教她们炒菜的目的,就是让她们想得高分吗?这已经跟当初的目的背道而驰。让他们劳动,让他们去懂得如何炒菜,一来独立生活的能力,二来在习劳当中能去体恤父母的辛劳,体恤他人的辛劳,最重要的还是心性的启发。

  现在我们的教育,整个都只是做表面文章,办几个活动,到底有没有达到心性的启发效果,这个要冷静,要用心!不然耗了一大堆的精神气力,根本达不到启发孩子善良本性的效果。当下我们的老师就对着这个孩子讲,假如你在炒这个菜的时候,是希望多分担母亲的辛劳,是希望好好的奉养母亲一顿饭,你全心全意用你的孝心去炒,纵使不好吃,我也给你打一百分。但是假如你就只是为了打分数,应付一下,只是用这种心来炒,那你不及格。你看老师这番话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老师讲完之後,学生点点头:「老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你还是帮我打个分!」孩子现在对这些很深刻的道理,感悟能力愈来愈低了,因为她每天只在那里想着分数。

  老师告诉她这番话,也是引导孩子那种在做这件事当中应该有的正确心态,但是讲完之後,那个孩子好像也听了,点点头,老师你讲得很对,不过你还是帮我打个分。看这个孩子还是要打分,但是机会教育点不能错过。今天她在学这些才艺的当下,假如她一开始的心态不对,那就会错到底。所以教育里面非常强调慎於开始,慎於始。你看我们现在一把年纪了,听很多道理都频频点头,对对对,听完後面一定加两个字,叫「但是」。为什麽?因为这些道理在很小的时候听到,就没有被引导到正确的心态,都是变成理论归理论,生活归生活。现在长大了,听这些好的道理,也同样是这个心态,所以一开始很重要。

  孩子学才艺为什麽?就好像一个大学生,要踏上大学的殿堂,请问他读大学为什麽?我们的晚辈要踏上大学的殿堂,请问我们有去告诉他为什麽要读大学的举手,有引导他这四年如何好好用功,好好充实自己的没有?这些都很重要。结果我们现在大学,大一还好一点,到大四你看那个德行堕落成什麽样子,明明念书应该是德行愈来愈好,怎麽愈念愈下去?大陆有句话叫念的一年土,一年级还有点土,就是比较憨厚,土土的,比较憨厚。「一年土,二年洋」,好像就喝点洋墨水了,「三年不认爹和娘,四年不愿回家乡」,你看念了四年,不愿回家乡报效,恩义都忘了。大家冷静去看看,真的,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最好的学校,社会国家付出最多精神跟财力的学生,大部分都留在海外不回来。最好的学校,反而留美、留欧,留学以後不回来的比例比一般的学校都还高。花的精神愈多,应该是愈感恩才对,你看反而不感恩。

  因为在他们整个求学过程当中,包含在最好的大学,研究所、博士班读书,启发的不是他的孝心、感恩心,启发的还是他的功利心、虚荣心,那他当然不回来。我们整个国家、社会如是,一个家庭不也是这样吗?全心全意栽培的孩子,很可能就在海外不回来孝顺父母。反而书念得不怎麽样的,比较憨厚老实的,这样的孩子反而是照顾自己父母的晚年多。所以先後顺序很重要,善心、孝心为先,才艺为次、为後,这个先後顺序不能颠倒。包含在引导他学才艺的过程当中,都应该是先启发他服务他人的心境,不管他念哪个科系,这个根本不能忘掉,就是服务他人。

  那我们现在心里想想,他们现在念任何一个科系,请问他的目的是什麽?我们在引导孩子填志愿的时候,请问我们家长那颗心境是依什麽来填志愿?你们怎麽一脸无辜的样子。最高标准,一个月赚多少钱,是不是这样?你看一个月收入能多少钱,整个社会会重利轻义,谁要负责任?每个人都要负责任。我们在那里哀叹,人心不古,现在人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为了利可以忤逆父母,兄弟阋墙。整个社会风气跟每个人息息相关。比方我们当老师,考上小学老师,当你的晚辈考上小学老师,我们长辈去见到这个晚辈,第一句话问什麽?第一句话会问什麽?当小学老师不错!一个月赚多少?当老师只想着要赚多少的时候,你看谁遭殃?当医生只在那考虑赚多少钱的时候,谁遭殃?当律师的,只考虑我一个月收入多少的时候,你看谁遭殃了?本来不离婚的,来到他面前都会变离婚;本来还不打算争讼的,一遇到他,完蛋了,不打个你死我活都不行。各行各业最核心的爱心、服务他人的心,现在去哪里了?这是所有社会的危机。

  医疗在进步,诸位朋友,医疗不断的进步得到的结果是什麽?是我们的病愈来愈严重,是我们躺在病床上的时间愈来愈长。这个跟我们发展医疗进步当初的目的一不一样?该冷静、该思考了。现在的医疗进步是什麽?是医疗的器材、技术进步,而不是真正找到生病的原因所在。所以医院病人愈来愈多,医院愈开愈大,这难道是所有当医生的人愿意看到的吗?而现在医院还讲业绩,这都是在几千年历史的长河当中都是闻所未闻。以前为什麽老师受尊重?中医师受尊重?念念想的成就学生,念念想的救死扶伤,减轻病人的痛苦,哪还在考虑到多少钱的问题。所以医生的收入,都是病患自己主动拿来感谢的,哪有还开价格说我要收你多少钱,医生不可能这麽做。老师也不可能要求学生要收多少补习费,老师的心境跟父母的心境一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所以医生在治疗病人,把他治好了,他都能感受那是病人对他的信任,还有他一家人对他的信任。把病人治好了,他希望病人下一次不要再来。现在医院在拼业绩,那不是叫病人不要再来,是叫病人多多来医院坐一坐,这叫业绩。我们有位老师他的父亲是医生,他父亲的这些药品柜,放药品的柜子两旁写了两行字,「但愿世间常无病,哪怕柜上药生尘」。我是希望世间没有病,哪怕是我的药上面全部是厚厚的一层灰尘,我也是非常的欢喜、安慰,这才是一个医生的心境。

  而现在的病大部分的比例都是吃出来的,慢性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事实上,医疗的正路,正确的道路应该是走在预防上面,预防重於治疗。但现在好像都是依赖医疗器材的进步,反而忽略了健康要靠自己养生。你看老祖宗一句话就点出来,正路在哪?「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文明病绝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有个医生他对食疗体会非常深刻,也非常的了解,他是心脏病的医生,他从来没帮病人开过刀。你看他是心脏科的医师,可是他从来没有动过刀。其实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动刀是不是好事?你看那个经脉、身体要多大损伤!所以不轻易动刀。

  为什麽他没动过刀?因为只要是这些心脏病患来,他就告诉他,你只要肯照我说的做,肉尽量少吃,最好不要吃,高脂肪的东西不要吃,蔬菜、水果,自然的饮食多吃,你的情况保证三个月、六个月就好转。病人就依着他的方法做,慢慢的血压都下来了,所以他就从来没有开过刀。我们现在冷静,假如真正只要注重饮食习惯,就能把心脏病治好,就能把整个症状减退。假如每个医生都认知到这一点,请问心脏病院的医师愿不愿意照这样去告诉病人?愿不愿意?应该要愿意,这才是一个为人医生的良知。假如明明吃青菜豆腐就可以把他的心脏给治好,我们还要拿刀开他的心脏,这个违背医德。

  这个医生治好了太多的病人,结果很微妙的一个现象发生了,所有心脏科的医生,同一个医院的,都不把病人介绍给他。你看做好人不好做,为什麽?介绍给他,病人就好了,而且又不用开刀,又不花什麽钱,所以都不介绍给他。然後还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医生很亲的亲人得了心脏病,都介绍给他。这个心态,别人的都死不完,自己的人就要介绍给他。这真的是,我们各行各业要凭着良心,要摸摸良心,要不忘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初衷。这个故事是在一本医学报告书,好像台湾的翻译叫《救命饮食》。大家可以去查查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叫做柯林坎贝尔,一位很有名的医师。他曾经到中国大陆做了几十年的研究,研究在乡下饮食习惯都比较粗糙,没吃什麽大鱼大肉的乡下人,跟一些欧美或者一些大城市的这些居民做对比。结果这批人得癌症、得慢性病的比例非常的低,反而吃得太好的,病一大堆。所以从这本报告书里面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身体要好,有个标准叫不要吃太好,吃差一点,比较不会生病。

  刚刚我们提到的老师、医生、律师,任何一个行业我们都要不忘服务人的态度。有个警察他接受表扬模范警察,当他被表扬的时候记者就问他,你今天接受表扬你很高兴,你要不要谈谈你这一生的心愿是什麽?这个警察他就说,我的心愿是希望所有的警察统统都失业。我们听了可感动了!他不是考虑自己有没有工作,他是希望世间人都不要犯罪,那才有真正安和乐利的生活。他一定是在从事警察工作的过程当中,不知道看到多少的父母以泪洗面,多少的家人提心吊胆,多少的受害者肝肠寸断,他看到了他不忍心。

  这个警察的心境跟我们孔夫子的心境是相应,夫子讲:「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夫子那时候在当判官,判刑的时候,他说我也是依照法律来判,但是我的内心里面最希望的是天底下都没有这些争讼,这才是我的心愿。而要让天下没有争讼,天下没有犯罪,也只有靠教育才能够做得到。也真的,你看周朝是个文化非常鼎盛的时代,文王、武王做榜样,周公制礼作乐,整个社会风气非常的安定。武王下来是成王,在成王那个时代,有四十年的时间监狱里面一个犯人都没有,四十年,刑具都生锈不能用了,这样的社会是达得到的,靠教育。

  所以,我们在庐江汤池教学这一年多的时光里面,离婚率、犯罪率非常明显的下降,确实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在最近这一两个月,整个海南省七个监区开始全面推展,现在有一万多个犯人同时可以接受《弟子规》的教育。而这些监狱里面的领导,他也不是一开始就接受《弟子规》,中国文化。他们四十岁上下的年龄,不只不了解文化,还误解文化,因为那时候都有批林批孔,他们读小学、读初中那个时候,可能都是上街骂孔老夫子的。从一个误解文化,到现在认同、推广文化,什麽样的力量让他们有这样的转变?都是因为《弟子规》在监狱里面开始落实以後,他们看到那些如狼如虎,脾气特别暴躁,你都不知道他随时会干出什麽事情的这些服刑人员,接受孝道的教育之後,当场这样的一个男人嚎啕大哭的影像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感受到孝道对一个人心性启发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所以,是看到这些人的转变,一次一次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生起更高的信心。

  我前不久去了海南,也真的感受中国文化当中恕道是重要的一个心态。恕道是如其心,其实一个人犯罪了服刑,他关的是有形的牢狱,但是他所有的亲朋友好、爱护他的人,关的是无形的牢狱。我们假如感受得到,就会很用心的去教化这些在人生当中走错路的人,能够让他们的家人得到安慰、宽慰,得到解脱。不然他们假如不能转恶为善,他所有的这些长辈、亲人一辈子都不安心,无形的牢狱不知道要关多久。而且让这些迷途的人能返回正途,是我们国家与社会最大的福祉,为什麽?他们能够转变,转好了,犯罪率才会下降,社会才有安宁可言。所以把这些服刑人员教化好,是我们所有社会大众应该极力一起来做的事情。好,我们这节课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