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影音讲座 -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三十一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7年6月10日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提到老师、父母在教导孩子的过程,能不能感受到他们心性的状态?刚刚提到一个老师他要发考卷,其实当考卷要发下去的时候,所有的孩子能用健康的心态去接受分数的话,对他们往後在工作职场上都会得到很大的利益。大家看一个发考卷的情境,假如没有建立正确的心态,就会延伸到现在所有他们年轻人在工作职场上很多不正确的态度。比方当考卷发下去了,老师没有引导,得高分的人是什麽态度?傲慢起来了。得低分的人是什麽态度?消极、自暴自弃。攀比,比来比去都出来了。发一个考卷,假如没有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的心性都已经在退步了,不知道。我们在整个求学过程也没有被好的引导,我记得那时候考试考得不好,看到人家高分:有什麽了不起!心里上在那里讲,心里上这麽骂,表面上还要装得很好看的样子,都是虚伪。同学考得比我们差,心里面很高兴,这叫幸灾乐祸。你看福分就从这种错误的心态都流掉了,福报都折损了,不知道。

  不只是感受不到人家考差已经很痛苦,还得走到他的面前,拿自己的考卷晃两下,说我都没什麽念,就考这样!所以心态很重要。「福田靠心耕」,这样的心境是无福之人,大家看我这样就知道以前的心态不对,所以看起来没有福。大家不能看我现在,要看我十年以後,看能不能修成像月亮,这就是有福的相。我曾经还听过有一对姊妹,姊姊有一天回来就跟妺妹说,「妹妹,今天我在学校,有个同学问我数学,我不告诉他。」她的妹妹就说,「姊,假如是我,我会告诉他。」姊姊说,「你心地这麽好,还告诉他。」她说「姊,我会把错的告诉他!」你看这样的孩子再有才华,他的人生能好吗?走到哪能受欢迎吗?大家不要笑,我举的例子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北京有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个学生请假没有来,这个学生的数学在全班都是第一名。他没有来考,全班都好奇:「老师,他今天怎麽没来考?」老师讲,「他的爷爷去世了,今天去送爷爷,没有来。」他的爷爷是数学教授,这个孩子常常都有爷爷的教导,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好。而当老师说他爷爷去世了,今天这个同学去送爷爷,话才讲完,全班的同学异口同声说,「他爷爷终於死了!」当他只有分数,只有功利主义的时候,他没有办法感知到别人的感受,他哪能体会到人家爷爷死掉的痛苦,他只在乎自己的想法、看法。这都是在考试的心态当中产生很大偏颇。

  老师就开始引导了,「诸位同学,现在老师要发考卷,其实考试才刚刚开始。」这麽引导,学生觉得很新奇,本来都觉得考试卷发下来叫考试,结果老师说生活才是真正的考试。假如今天你进步了,你拿到考卷洋洋得意:我进步了!你骄傲,你已经失败了。假如今天你考第一名,你瞧不起别人,你觉得洋洋得意,你已经退步了,你已经失败。所以进步跟退步不是在分数,这个分数不会影响你往後的人生,但你的心态会影响你的一辈子。所以今天你考第一名,你应该想到的是什麽?你应该想到的是父母、老师的付出,我要感恩,很可能还有同学的帮助、协助,这个我都要感恩。

  再来「己有能,勿自私」,今天你的成绩比较好,可以帮老师多分担,一起去辅导一些学习比较慢的同学,让他们也能够学得好。你应该很慷慨的把你这些好的学习经验,去告诉其他的同学。诸位朋友,假如你当老板,你希不希望学历很高又很会照顾同仁,这样的年轻人当你的下属好不好?对,可是现在这种学历、专业能力又很高的人,懂不懂主动去协助别人、帮助别人?这些都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当中忽略掉了心性的引导,那种在团体当中懂得去关怀、包容、付出的心态,都没有引导到。假如是这样,爱心没引导,提起来的就是自私、嫉妒别人的心,这样的人到团体里面去,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甚至於还有可能引起团体里面搞党派、对立、不满。所以一个企业不怕外面的挑战,一个企业会垮,一个企业会耗掉很多的精神,都是内部人员不和,内耗掉了。假如招来的员工,都是有那种设身处地,都懂得团队合作,都懂得委曲自己,成全别人,这个公司一定兴旺,家和万事就兴。

  你考第一名,你是什麽心态?今天你考最後一名,你是什麽心态?今天我们时时要把这个结果的原因找出来,是引导孩子懂得建立理智,懂得不再结果当中情绪化,要把原因找出来。让这次的经验成为下一次的垫脚石,所谓「前事不忘,後事之师」,可以从这些经验当中,让自己在一次一次的经验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成长。所以,你这次考最後一名,一定是你有很多不好的习惯,然後要去效法别人好的读书习惯,下一次你就会进步了。今天假如你面对第一名的同学,你应该是什麽心态?你面对最後一名的同学你是什麽心态?你面对第一名的同学,你应该主动的可以去请教别人的这些好的读书经验,而不是去嫉妒别人,这都是健康的心态,好的素质。这都是落实《弟子规》讲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到别人考得比你不好,看到别人有不好的行为,他不只没有轻视,没有瞧不起,他还懂得「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什麽是素质教育?《弟子规》从头到尾每句都是素质教育。一个人恭敬心重要,太重要了!在《荀子》的教诲当中提到,「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所有事情的成就一定从恭敬心中来,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他本来做起来了,後来功败垂成,必在慢之,因为傲慢。只要傲慢的心不去除,他的事业做得再大,绝对是让他的家,以至於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很大的波及。因为他做得愈大,倒下来所造成的影响愈广。在韩国排名第二的汽车工业,大宇汽车,他的负责人本来事业也都做得很好,短短几年的时间,公司扩展了好几倍。所有这些公司的同仁给他建议他都不听,听不进去;连政府都给他建议,他也听不下去。你看做那麽大的事业,後来垮下来,几万人失业了。因为垮下来,他还逃到海外去,没有承担错误,逃到海外去。後来因为波及的人太多了,韩国的人民组成一个团队,派杀手要去杀他,气愤到不想让他活。後来他也觉得太危险了,自己才回国投案。

  慢字太厉害了,太多的人很傲慢,都不清楚自己几两重,才二十几岁、三十出头就要当老板。然後就把父母的退休金,一大堆亲朋好友的老本,嘴巴也很会讲,统统讲得都把这些钱搜刮来。然後能力、人脉、智慧都还不够,就开公司。结果一开,开始开豪华的轿车,很气派,没几个月、没几年公司就垮掉了,那都是太傲慢了,一定是败事有余。我们今天不从心性上看,很难看得到这个孩子以後会干出什麽事情来。

  在历史上,《史记》这本经典给我们人生很大的启发,大家看《史记》它的编排,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是《史记》的编排。本纪是指皇帝,下来才是世家、列传,世家就是一些诸候。我们太史公司马迁他非常有智慧,光是他那个编排就让我们很佩服。皇帝一开始,「尧帝本纪,舜帝本纪」,世家里面第一个「泰伯世家」,列传里面第一个「伯夷、叔齐列传」。这代表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世家也好,一个平民也好,你今天要治理好天下,治理好家庭,首先最重要的,一定家里人之间绝对不能争。连天下都可以让,不争。

  尧帝把天下让给舜,泰伯把天下让他给他的弟弟王季,伯夷、叔齐也是把天下让出来,自己不愿意当,要让给弟弟。「财物轻,怨何生」,所以泰伯他让,把国家让给他的弟弟,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境。他成全了父亲,他的父亲希望孙子文王能继位,所以这是他的孝心。他也让出他的国家,让文王这样的圣君可以治理国家,这也是他对天下的忠诚。而且他跟兄弟连天下都能让,还有什麽不能让?兄弟的悌做到了极致。而泰伯让出了国家以後,该是他的福分,他走到哪还是享福。他跑到吴国一带,那个时候都还没有开发,遇到了很多当地的原住民。可是因为他德行很好,他们很自然就很佩服他,最後,他等於是外来人,当地人拥护他成为国君。後来的吴越,他们的始祖就是泰伯跟仲雍,他们是始祖,他们到那里还是做国君。所以人生要看得开,该是我们的福分,怎麽让它还是会跟着我们,这个别担心。

  我记得我那时候考代课,考上代课,那时候录取五十名,我是考三十三名,我的同学考三十四名。我的同学她已经生产过还不到一年,她那个孩子还很小。那时候我们正准备上去填志愿,三十二名已经上台去了,我就跟我同学讲,弥陀国小有两个名额。我们高雄县很有意思,有弥陀国小,还有观音国小。我那时候考试跟我同学开玩笑,说我不是到弥陀,就是到观音,我会考上这两所学校。後来真的,我考上观音国小,还在观音国小教了一年。那是正式老师,这次是考代课。我是可以去弥陀国小教,因为我母亲她就是弥陀人,我母亲是从弥陀乡生的,也在弥陀国小教过,那我想去那里教书。

  我才跟我的同学讲完,我们一起去做同事,突然我回过头来,三十二名把一个弥陀国小填掉了,只剩一个。我上台去,接下来的这些学校不是上山,就是下海,不是在高山上的,就是在什麽?就是在靠近海边的,都比较远。我心里想我这个同学才刚生产,孩子那麽小,假如跑那麽远还要住校,那很累的,可能都没有办法照顾自己小孩,我心里想就把这个名额让给她好了。我就站在一堆根本不知道在哪里的学校,我就填了,我那时候填了龙肚国小,在高雄县美浓镇龙肚国小。後来我才知道这个龙肚国小,是全高雄县最漂亮的一所学校,你们有去待过一所学校,学校里面还有一座山的吗?没待过吧!我待过。那时候我教书多惬意,教完书还可以爬爬山,所以有舍有得。後来我的同学回去之後,就跟她婆婆讲,说这个名额是我一个学中国文化、学佛的同学让给我的。

  我们要把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在我们处世当中把它做出来,这样子会让人家对我们传统的文化会有信心,会有想学习的心。这才是真正给圣贤人脸上什麽?贴金。不是去买金子贴上去叫贴金,要实质的贴金就是我们能够依教奉行。这在很多《德育故事》里面也跟大家提过好多次,太多都把财产让给兄弟,结果他损失了吗?接下来他的孩子个个都考上进士,非常的兴旺。所以,大家不要斤斤计较於眼前,视野要放深远一点,只要循着道义去立身处世,福分跟智慧只会愈来愈大。

  说到《史记》,我们就想起项羽归在哪一类?项羽归在本纪。本纪是皇帝,诸位朋友,项羽有没有当皇帝?没有。可是为什麽太公把他放在本纪?太公这个用意很深。项羽有绝对的条件当皇帝,他打仗是百战百胜;刘邦是怎麽打怎麽败,刘邦不大会打仗。刘邦没几场打胜的,结果该胜那场他打胜,所以他当皇帝。然後项羽是很会打仗,最後一仗打输了,其实他不是输在打仗,项羽太傲慢。刘邦他很肯听别人的劝告,甚至於他得到天下的时候,他讲这不是我的功劳。谁的功劳?他说是萧何的功劳,是韩信的功劳,是张良的功劳,他说这些都是忠臣,都是大臣,都是他们的能力,我都不行,所以他谦卑,得受用。项羽傲慢。

  项羽有几个情况,都让我们感觉那是傲慢得实在再大的福都会被他折光。当初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都已经是千钧一发之际,已经被项羽围剿了。这个时候刘邦底下的一个臣子纪信,他当下就给刘邦建议,我穿着你的衣服跟你的座车冲出去,然後主公你就往反方向的城门逃走。当下他是舍身护佑他的主公,他凛然大义就冲出去了,马上就被项羽的军队给活抓,才发现抓错人,刘邦就逃走了。刘邦後来很感念他,还为他建庙,他立国之後还去到纪信的忠佑庙给他上香。刘邦其实他做的每个动作都跟中国文化很相应,大家不要看他好像书读得不多,但是他後来体会到这些道德、学问重要,也是非常重视。甚至於汉朝所有的皇帝都加个孝字,重视孝道,汉孝文帝、汉孝景帝、汉孝武帝。

  当项羽抓到这个忠臣,假如你抓到纪信你会怎麽处理?他可以为了国君不要他的命,这样的忠臣应该礼遇他。假如项羽当下是把他奉为上宾,可能朝代就要转了。可是项羽不只没有尊敬他,还把他活活烧死,那把火烧下去,天下的人心都被他烧掉了。以至於他自己身旁的这些臣子跟军队,看到这种景象会不会认同他?不会。人和就在这个心念当中有很大的消长,项羽自己看不到。

  後来又有一个臣子,刘邦的臣子,很忠诚的,项羽把他的妈妈抓来,项羽的意思是希望她的孩子来投靠他。那个母亲非常忠义,她自己自杀,她知道她的孩子很孝顺,一定会跑来项羽这里。她不愿意她的孩子背弃他的君主,所以母亲自己自杀,成全孩子的忠。你看到这样的妈妈你会不会肃然起敬?会!可是项羽居然把她煮来吃。项羽有多大的福报,他的傲慢都没有办法,再大的福都保不住他的位子。後来项羽最後一仗输了,输了以後到了乌江,本来还打算渡江以後,回到他的楚国再东山再起。後来项羽讲了一句话,叫「无颜见江东父老」,还有另外一句,更值得我们深思。项羽要自杀以前说了一句话,他说「天亡我」,是上天要亡我的,「非用兵之罪也」,不是我不会打仗。他连临死以前,他没有反省他自己,还把责任推给谁?推给上天。上天要亡我的,不是我不会打仗,他傲慢到什麽程度!所以,为什麽太史公把项羽拿到本纪去?其实对我们後世有非常大的提醒。

  今天你纵使有金山、银山,你的家族有多大的产业,只要你的孩子没有去掉贪心,没有去掉傲慢心,绝对会败光。这个没有侥幸的,连项羽这麽大的福全部败光。所以素质教育真的要从心性上下手,我们看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那是对父母的恭敬心,那是恭敬心的根本。《孝经》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他不尊重父母,他很难去尊重其他的人,他更很难去尊重领导、尊重客户。所以当老板的人、企业家要明白,忠臣出於孝子之门,这个都要会判断、会看。不然公司被搞垮,自己还糊里糊涂,我找的都是高学历的人,为什麽最後搞成这样?这不能怪人,经典当中讲得非常清楚。我们刚刚讲到这句「士先器识而後文艺」,从心性才是素质的根本。

  我记得上一次回高雄,我坐计程车,一上车,这位年轻的计程车司机,也是年轻的爸爸,他孩子应该也在小学左右。他就跟我讲,他说孩子的德行太重要了,假如他德行不好,有很高的学历,当很大的官,又很会撒谎、又弄权,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又不给人民做好榜样,学历愈高愈祸国殃民,所以德行比学历还要重要。我听了以後很安慰,我们的国家社会要兴旺了,为什麽?必有祯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什麽是祯祥?连计程车司机都觉悟了,各行各业都觉悟了,教育好孩子要从德行开始。这个爸爸很可爱,他自己跑去书局,找德行教育的书,很认真。大家猜猜看他找到哪本书?他这种当父亲的善心,很有感应,他找到最好的家庭教育书,《弟子规》。害我很兴奋,他找到《弟子规》,不知道有没有听过我们讲课的碟?後来没听过,刚好我的包包里面还有些我们的碟片,就一起送给他。真的,人有那分善心,对孩子的善心,对社会的善心,这种善的缘都可以接得上去。

  曾经也跟大家提过有个乌鲁木齐的朋友,一个女士,她自己跑到深圳去赚钱,她觉得要赚钱很多,先生才比较尊重她。其实她错了,为什麽先生对她不够尊重?是她自己对公公婆婆不够尊重。先生最欢喜的,就是见到太太能孝顺自己的父母,他看到太太这个态度他心里烦,当然在态度上就不可能很恭敬,这个我们都要能体恤他们。後来她真的就误解了先生的意思,还觉得说要赚大钱才行,结果去了,收入也不错,也做得很好。但是有一天晚上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半夜打给她,电话拿起来,电话的那一头还听到她自己小孩的哭闹声,都己经半夜了。她的爸爸告诉她,你的孩子从九点多看电视,我不给他看那些台,他吵到现在还在吵,都没停下来。她的父亲告诉她,我不管你现在赚多少钱,你赚十万、一百万我也不管,你现在这个时间不好好教育你的孩子,你就毁了你的孩子。父亲就把电话给挂掉,也没说什麽。

  这个女儿自己听了也颇有触动,她自己也是妈妈,隔天就辞掉工作,回来照顾自己的儿子。你看她真正承担起来,她就接上了我们古圣先贤这些经典,现在她是当地推展的负责人。她同时可以兼顾家庭,同时还可以造福社会,缘分确实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诸位家长们,我们人生要有个抉择,有个天平摆在我们面前,一边是孩子健全的人格,一边是我们可以多赚个三百万、五百万,诸位朋友,秤一秤哪边比较重?当孩子人格偏颇了,甚至於在犯罪的边缘,这时候我们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时候你再有一亿、两亿也回不来了,孩子的成长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我们有的老师到社区去服务,看到一些孩子三岁、五岁闷闷不乐,一了解,那个表情叫做想妈妈。妈妈都出去赚钱,孩子最需要天伦之乐的时候他没有,他没有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原点,叫父子有亲。这是他人格的原点,他有了父子有亲这分爱、这分孝,他才能延伸到对一切人的爱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他才能够去效忠於领导,效忠於社会国家。「事兄悌」,兄弟姊妹他懂得友爱,「顺可移於长」,他在家里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到学校跟同学、出社会跟同事,自然就相处得好。都是家里面的整个人伦关系,影响他一辈子的人格。我自己跟姊姊的感情非常好,我甚至於是念自己姊姊的名字都不舒服,觉得不尊重,「称尊长,勿呼名」。连对姊姊那种恭敬的心,自然出来面对大我们的这些学长,或者一些同仁,我们自然的对人家都很恭敬。

  人生要抉择,花六年左右的时间,把孩子的人格、德行的根紮好,以後要赚钱再出来赚钱,这取舍是人生的大关键,「至要莫如教子」。现在的人,实在有时候我们看了也是很替社会大众担心,大家现在就好像一窝蜂都为了赚钱。诸位朋友,我们人生的目的在哪里?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来的吗?你们有没有曾经遇过有个人说,我人生的目的就是赚钱,那他可能就快要进精神病院了。赚钱的真正目的,一定是希望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真的要很有钱才会幸福美满吗?诸位朋友有没有听过有哪个家庭,是因为分遗产分得很多,然後他的家族从此兴旺起来?我跟大家保证,一个都没有听过。明明就不可能走通的路,大家一窝蜂的都在往这里走,你看疯不疯狂?需不需要冷静?

  在西藏有群藏羚羊集体跳悬崖自杀,科学家很好奇,怎麽可能有这个现象?後来深入了解,发现因为藏羚羊牠们都在这片大草原上吃草,突然分成两派。这一群藏羚羊吃了前面的草,牠就往前走,後面这一群跟上来之後,了解到前面吃过了,牠就很不高兴,我不要吃人家吃过的。所以这群藏羚羊就往前面跑,跑到前面那群的前面,落後的这群又不肯吃前面那群吃过的,牠又跑到牠前面去。就这样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都在那里争着要在前面,争到已经忘了前面是悬崖,就在那里意气用事,挤挤挤就跳到下面去了。这种景像跟现在的社会一不一样?大家都人比人怎麽样?气死人。就为了在那里赚钱,只为了跟人家比钱多不多,夫妻和不和乐看不到,孩子有没有教育好看不到,父母现在需要什麽看不到,就为了跟人家比虚荣。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冷静。

  诸位朋友,我父亲那一代,少说也生个五、六个,有没有钱?没钱!结果兄弟姐妹回忆什麽?当初拿着一枝冰棒,五个兄弟姊妹一起一人咬一口,回味无穷。那是什麽?那是真正的天伦。现在什麽都有了,都视为理所当然,哪来的天伦之乐?家庭里都变成谈条件的地方,予取予求。把家庭的幸福误导到物质的享受跟物质的追求上面去,那是个错误的方向。「勤俭为持家之本」,勤劳、勤俭,纵使只有先生赚钱,都可以把这个家经营得很好。而且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看到的都是父母的辛劳,他一定想着要好好努力,赶快有好的发展,让父母有好日子过。所以我父亲那一辈的读书、做事,从来不用父母要求,因为他们的孝心被启发,感恩心被启发了。经营家庭首要的是孝悌、勤俭这些德行,而不是金钱,所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家去翻翻这些《德育故事》,留名青史的,大部分都来自於穷困的家庭,反而那些境界,都变成历链他人生的宝贵经验。所以有个企业家很感叹,他说你留钱给孩子,不是剥夺了他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段吗?他跳过那一段胼手胝足,那一段自力更生的那种锻链的机会,他以後怎麽样能够有承担挫折的能力?他没有那段打基础的过程,他又怎麽去体恤到一些基层人员的辛劳?他都没有这些体悟,他以後还能做主管做好吗?林则徐先生的话真的很值得我们深思,「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麽,贤而多财,则损其智」。本来还很有素质、很有志向,家里什麽都有了,他什麽都不用干,他的志向就消磨掉。「子孙不如我,留财做什麽」,子孙的程度都比我们还差了,你还给他钱干什麽?「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他已经素质不是很好,你还把一大堆财产给他,他骄奢淫逸都来。《朱子治家格言》说的,「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都是很中肯的。

  刚刚我们提到了,计程车司机都觉悟了,为人父母的觉悟了,现在老师也慢慢察觉到德行的重要。有一位教务主任,他去深圳跟我们有五天课程交流,他上完五天之後,很感叹跟我们说到,他在这五天抄的笔记,超过於他念师范大学四年记的笔记。我们听起来都很心疼,读了四年所学到的笔记,居然还比不上五天抄下来的,那四年多麽可惜。我们心里想想,为什麽这个教务主任他五天能这麽认真?代表他对教育有使命感。他在念师范大学的时候难道他不想学吗?但是教的内容,并没有唤醒他那分教育的使命感,这个重要!你教了一大堆的教材教法、教学技巧,本忘记了,爱心没有了。你爱心没有教,那我们从师范院校出来,不都变成教学机器吗?

  现在要求个案是你今天教这堂课,讲哪句话都要记下来。那我没有办法生存,这种事我做不到,我刚刚讲什麽我都忘了。那是一种心境的体会,在跟学生交流,你讲的都是心里的话,学生听了都瞪大眼睛听。我们在跟学生上课的时候,我们只要提到老师在念大学的时候,他们一听到老师的故事,耳朵都竖起来,然後说,来,我们接下来看下一题数学,非常想听,非常认真。一堂课程里面,要讲哪句话都出来了,那叫机器。学生的思惟、他的心性是很活跃的,他随时都会突然有感悟说「老师我问你一个问题。」哪有可能说教学,让你一开始就设计好的,颠不颠倒?而这种思惟居然是教育的主流。「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温故知新,可以为人师也」。一个可以为人师是他不断的在每天生活当中都有他的体悟,都有他的提升,他才能把这种觉悟、悟性传给学生。不然他传给学生是什麽?是变成个做题目的机器吗?

  我们在第一线的老师,现在都有这种教德行的态度。他们发现一个非常微妙的现象,成绩好的学生,都排在前五名、前三名的学生,你只要跟他讲做人的道理,他的眼睛就很呆滞。他说老师你讲这个干什麽?这考试又不会考。他已经变成没有办法领受这些做人的道理,他变成了机器。反而是成绩在中下程度的,一听到老师讲这些做人的故事,眼睛瞪得很大,听得津津有味。诸位朋友,你看以後谁有成就?我以前曾经听过一个说法,说大学以上毕业的最多当工程师,因为他专业能力很好。但是反而那些做老板的,有的才小学毕业,学历有的都不高,可是很懂得做人,很讲义气,很知道人和,反而他们做老板,他们的成就更高。而在这种只是重视知识吸收、积累的孩子,他变成了那种好像机器的反应,他人生的悟处很难启发。所以延伸出来高学历高离婚率,甚至高学历高失业率,这些现象都出来了。

  这位教务主任他上了五天课以後,他这分教育的使命唤醒了,他回去之後从自己开始做起。还找了三个志同道合的年轻的老师,四个人开始推展《弟子规》,他也不去要求别人。他每个礼拜几个人就聚一起,一个礼拜两个小时学习《弟子规》,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他的校长发现这三个老师班级的学生表现特别好,特别有礼貌。就去深入了解,最後了解到原来他们都教《弟子规》,德行、成绩都有明显的上升。後来校长下令,英语可以停掉,全校同时教《弟子规》。这个校长,女校长,很有魄力全面推,但是功劳、功德还在这个教务主任,还在这三个老师。因为他们自己修身做好了,自己齐家,班级做好了,自然影响到整个学校。所以《大学》讲的,「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大家都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我们现在海南,一万多个服刑人员,同时都可以接受《弟子规》的教育,中国文化的教育。谁的功劳?是因为司法厅的副厅长,他的太太就是学儒道释中国文化的。她的先生没有学,但是留个好的印象,我太太学了以後,脾气变得比较好,所以他很有好感。後来因为有这个好感,跟我们有接触的时候,他就主动的希望把监狱变成学校,这个心境真是功德无量,才把後面的因缘成就了。所以诸位朋友,都不要小看自己的影响,很可能背後都是成千上万人的因缘会出来。

  後来这个校长就决定全校推《弟子规》,她的先生在报纸上看到,有个教授写的,不能读《弟子规》,读《弟子规》是愚孝。诸位朋友,我们光从这个教授讲的话就知道他有没有读过《弟子规》?你有个教授的名称,你应该要对得起这两个字。教授的意思是你是个学术代表,你应该要影响整个社会有正确的思想,你不是乱批评,这样你对不起教授的名字。好,欲知後事如何,我们下一个小时再来讲,谢谢大家。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