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
第三十六集 |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7年7月8日 |
|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道德、学问要学、道、立、权,要懂得在运用当中能权变,达到人情练达。刚刚讲到孝、悌、忠,像信,在《礼记?学记》里面有提到「大信不约」。真正非常有信用的人不拘於约定,甚至於没有约定,他都能信守。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心上那种绝对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知,违背自己的承诺,那才是真正信的本质;而不只是在文字当中签名而已。在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他叫刘庭式。差点想不起来,当我们有事情快想不起来的时候,一定不能紧张,大家相信「明明德」是本有的,所以冷静一下就会想起来。他当初还没有考上功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时候,有跟一位女子在口头上要谈婚事,也没有什麽聘礼,这些步骤都还没有到。但是因为已经提过,他考上功名之後,回来就打算娶这个女子。而这个女子後来眼睛瞎掉了,自己又考上了功名,当下这位女子的父亲就很过意不去。人家都已经考上功名,以後是要当大官的,我女儿都瞎了。反而是主动说,这门婚事其实也没有什麽下聘礼,就算了吧!
古代的人他们非常厚道,不愿意占人家一点便宜,宁可自己吃亏没关系,绝对不愿意让人家难受,而且人家都已经当大官了,不愿意去高攀。但是刘庭式说不行,我已经答应了,我就不能反悔。不然这样好了,把她的妹妹嫁给你。刘庭式也不答应,他说我已经答应了,「吾已心许之矣,岂可负初心哉」,我不可以违背我当初的这分承诺。你看都不是文字的,而是心境。而且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是完全的去站在这个女子的角度,她的人生去设想。他想一个女子她都已经有跟某个人家谈婚事,假如这个婚事没有谈成,很可能她会觉得羞愧,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嫁得出去。她已经瞎了,又加上嫁不出去,那整个内心不知道会有多痛苦。这是刘庭式都感觉得到的,他不愿意看这个女子她的人生往这里走,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信诺,所以这个婚事就成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太太嫁给他那种心境,对他的尊重,对他的感恩,对他的佩服,那就不在话下,他的太太一定会尽全心全意来相夫教子。所以古人的信诺是在心上,绝对不是只在文字上。
我们看到现在企业都讲信用,好像比以前更强调信用,那只是在文字上面的信用。而我们在心地上那种对人的承诺,不愿意违背的心境,其实是在下降当中。我们有一次跟一个老先生交谈,他已经八十几岁了,家里有很多古书。我们一看到古书都很兴奋,觉得都是宝藏,翻开来看都很好,老人家看我们这麽喜欢,就说那借给你们吧!答应借给我们之後,老人还是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们要小心一点,因为那可能是他最心爱的东西。叮咛了一会,我们的老师心里想怕长者不放心,就说:老爷爷,这样好了,我们写个借条,我们再如期的来还给你。老者一听到说要写借条,突然眼睛瞪得很大,看着这位老师说:你讲的这是人话吗?长者这句话有味道,在他的心目当中什麽是人?仁义礼智信这叫五常,拥有这五个人生态度才可以称为正常的人。而信是信守承诺,哪还需要签名盖章!
那我们冷静,现在在商业界所谓的信用,他的目的是怕他以後在商业界要借钱不方便,所以他得要守信用。甚至於他可能守了三十年的信用,可是他这三十年的信用,是为了他的自私自利。当有一天,假如不守信用可以让他一辈子不愁吃穿的时候,他会不会再守信用?他就有可能会不守信用,这都是我们要去体会的。古代的人他不是为自己的利益在守信用,他是为一种人格在守信用。所以大信不约。
而信也是有权变,像夫子那时候经过魏国,在魏国的境内发现有臣子有谋反的意向,训练很多军队,被夫子看到了。叛臣就把夫子围住,对着夫子讲:孔夫子,你要对天发誓,不能把你看到的事情告诉任何人。夫子说好,我对天发誓,不讲。他们知道孔夫子是圣贤人,讲话一定算话,他们才肯把军队撤回去。後来军队撤走了,孔夫子马上说:我们现在赶快,去给魏国的国君报告这件事。弟子对孔夫子讲:夫子,你刚刚才说不跟其他的人讲,你怎麽马上就不守用了?这也是机会教育,夫子就给学生讲:在被胁迫之下的信诺,可以不用守,那是你被胁迫的。假如我因为不守这个承诺而被人家瞧不起,这我不在乎。因为假如我不去把这个事实赶快告诉魏国国君的话,这个国家将发生很大的动乱,他的人民会生灵涂炭。所以我的信用跟人民的安危比起来,我会放下我个人的信誉,我必须要顾及人民安危。这个信,夫子他就懂得去权通、权变,绝对不是要个虚名,说这个人真有信用而已。
也有个公案,是有个人遇到一个猎人,因为他在追一只兔子,那个兔子是先跑在前面,他先看到。後来猎人从後面追过来,没看清楚到底是往东,还是往西,猎人就问这个人,你看到兔子往哪里跑?兔子可能比方往东跑,这个人就告诉猎人,牠往西走了。这样有没有撒谎?这就是权变。他这麽做为了什麽?第一个救兔子的命,第二个让猎人少造一个杀生的罪孽,他这麽一权变之後,对任何人都有帮助。所以这个学问是活的,绝对不是死的。这是我们提到信的部分。其实八德都是要在很多时节因缘当中,懂得权变,而在权变当中让每个人都能得利益,这就是智慧了。
比方礼仪,「礼者,敬而已矣」,礼仪的本质是恭敬,一个人有恭敬的心,他一定让一切接触他的人都如沐春风。我们回想一下,遇到一个非常讲礼貌的人,我们是如沐春风,还是觉得接触他的时候特别紧张?这就有不一样了。这个很有礼貌的人,我们遇到他有点紧张,那很可能这个礼就已经做得让对方有压力。像夫子是温良恭俭让,让大众接触他感觉非常温暖、温和,非常善良。比方我们礼仪当中,「路遇长,疾趋揖」,遇到长辈、遇到认识的人,我们向前去给他问好。古代鞠九十度躬的礼,其实我们现在也可以鞠九十度躬的礼,而且这个躬鞠下去,听说不会腰肌劳损,对脊椎、对身体很有帮助。其实我们古代这些教育的方法,都是博大精深,我们用一般自己的观点去看,看不到个中的这种学问处。
比方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古代会制礼作乐,会教导孩子礼乐,孩子他唱歌。而这些诗歌,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歌曲的内容跟旋律会让人愈来愈敦厚,愈来愈祥和。夫子在《论语》里面也说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这整个三百首《诗经》里面的诗歌、诗词,它们的内在精神就是让人一接触提起的是正念,提起的本分,而没有任何的邪念,「思无邪」。那我们现在冷静来看看,现在的歌曲一唱出来能不能思无邪?以前是唱诗歌很好,因为那是陶冶孩子性情。但现在的诗歌情执太重了,很可能唱了会出问题。我记得有时候看综艺节目,五岁、六岁的孩子在那里模仿歌星,大家看过没有?穿得那麽暴露,那个表情唱着情歌,脸都揪起来,那个孩子的心灵能不受影响吗?我记得我第一次教小学,去代课代两个月,听到最常听的一条歌,我那时候是在台东南横的出口,这麽偏僻的地方,校园里面最常听到的就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小一、小二都唱,幼儿园也唱,孩子能不早恋吗?
孩子那麽小,情执就那麽重,他的心能安下来读书吗?我们想想国中就开始谈恋爱的,几个人有好的下场?我也是这麽过来的,不是,我说我们班上。我们念国中、高中那时候就谈恋爱的,後来甚至於连书都念不下去,念不好而辍学的都有。这麽惨痛的经验,结果我们现在的孩子愈来愈严重。所以公众人物、演艺圈的人要负责任,要对这个社会负责任。应该是唱的歌曲能够移风易俗,倡导善良风俗才对,应该多写些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歌才对。在歌曲当中,因为孩子他的性情还不是很定,他还是容易躁动。这个时候你硬把他压下来,压得太过,他会变得好像很拘谨,这时候抒发一下他的情绪。因为他比较好动,你让他唱唱歌,又是唱好的歌,他的情绪就抒发出去。不然他没有抒发,你一直用礼仪给他压,压到最後他就又拘谨、又严肃,身心都不会有很正常的发展。所以,礼乐的搭配非常重要。
礼当中除了让他行为不要放纵之外,都是在行礼的当下,每天给父母行礼,每天客人来,赶快给客人倒茶,负责很多家里的这些家务。你看黄庭坚一回到家,就帮他的母亲刷尿桶。很多孩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都是一个为人子应尽的本分。所以他在行礼、在劳动的过程,他的血脉经络得以有很好的训练,他身体就强壮。我们现在的孩子,客人来了都不问好,每天窝在沙发、窝在电视机前。所以现在好像说叫草莓族,是吧?身体差异真的愈来愈大,一届不如一届,都变成一感冒就好像一片都倒下去,抵抗力都很差。所以,行礼的当中,还有对自己身体的锻链效果,多行礼对身体好。
那「路遇长」小朋友学会了,但是当老师的人就很害怕吃饭的时候看到这些学生。因为他吃饭,一看到老师,马上过来,九十度就下去,老师不知道是要站起来还是要吞下去。这就是学礼的权变。诸位朋友们,在什麽样的情况之下,遇到长辈、遇到老师,或者遇到父母,这个九十度躬不用鞠?哪些情况之下不用鞠这麽大的躬?老师在吃饭,在上课的时候。上课中,「人不闲,勿事搅」,那时候点个头就好。你这麽大礼,老师好像不回礼又怪怪的。还有没有?在路上遇见老师,而老师骑着摩托车。对!不然会出车祸,这很重要,要会权变。就是你能感受到对方现在的心境跟处境,你就懂得去权变。还有没有哪些权变?洗手间。对,洗手间,正好在上厕所的时候,你给他这麽一鞠躬,感觉很奇怪。还有没有?下楼梯的时候不要鞠躬,这麽一鞠躬,人就快栽下去了。还有你走到门口,对方刚好走在门正中央的时候,不要鞠躬。他走在正中央,你一鞠躬,他要站在那鞠躬,挡到後面的人,这样也不方便。等他走出来的时候再行礼。
还有人家手上有东西的时候,人家刚好煮了绿豆汤,扛在手上,你还去跟人家鞠躬。我们手上有东西,或者别人手上有东西,就不用行这麽大的礼了。还有比方同仁一起工作,在同一个办公室,可能一天要见二十面,你二十次都鞠躬,可能到下午的时候都气喘吁吁了。这个时候就要会权变。什麽时候鞠躬?早上刚来的时候鞠个躬,之後见到面点点头微笑,这样就可以了,这就是度。回去的时候再鞠个躬,这样让人家感觉起来就很能够接受。以至於我们学了以後,觉得这样很好,本来公司里都不鞠躬的,结果你一学完,隔天去就走到每个人面前都给他九十度躬。你看会发生什麽事?可能大家说这个人有点怎麽样?你要感受得到对方他一下子的接受度。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早上好」,从十五度开始,慢慢三十度,这样人家就很能够接受。因为在一次一次当中,就感觉到我们那种真诚的恭敬。这就是我们在整个行道的过程当中懂得去权变。
昨天我们提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重要的一些德行的纲领,孝悌、谨慎、勤俭,还有和顺,家和万事兴,还有「诗书为起家之本」,这些道理。我们昨天有讲到孝悌,孝悌一来我们修身要紮根,二来落实家庭,进一步推展到自己的团体,以至於带动整个社会。一个班级也就是一个家一样的氛围,我们子弟学校有四十个孩子,他们都是我们员工的小孩。因为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其实独生子女他要学习兄友弟恭比较困难。现在这四十个孩子一起学习,就能够在他学校的当下,能够提起这种兄友弟恭的态度。
有一次这些孩子到郊外去郊游,其中有个孩子的帽子给吹飞掉了,飞到田埂里面。另外一个孩子看到,马上非常见义勇为,一下就跳下去要帮他捡帽子。结果用力过猛,就踩到泥浆里面去,但是也是把帽子捡到了,就赶快跑回来要拿给这位同学。当这个孩子跳下去捡的时候,全班的同学们就鼓起热烈的掌声,对他这个行为非常的赞同。当这个掌声响完之後,其中有个孩子,他是初中一年级,他是後来才到我们子弟学校来读。他就非常感慨,他就掉下了泪。假如这是我以前国中一年级的班级,当有人跌倒,有人很危急的一些情况发生,我们可以马上去帮他,但往往没有人会去扶他,我们去扶了,反而被人家笑。假如学校里面的氛围都不会像兄弟一样友爱,甚至於还看人家犯错,看人家受伤,还笑,还落井下石,这样子的整个氛围,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反而会有副作用。所以他看到这一幕,自己就觉得很感动,这些同学们都是互相友爱,互相帮忙。
所以,悌的精神一定落实在学校,因为孩子在学校里面的时间非常的长。而那分兄友弟恭能够在班级建立起来,也是有赖於我们老师来做榜样。老师用父母的心爱孩子,很自然的这些同学之间悌的氛围也很容易形成。
有一次两个小女生,她们都是五、六岁而已,走进厕所去。走进厕所的时候,其中一个小女孩就说,这个厕所怎麽这麽香!诸位朋友们,我们走到小学、中学的厕所里面,有没有一走进去说这个厕所好香。当然有,一定有很有见地的老师,他就会注意到这里,他会感受到,其实教育是在时时刻刻当中。今天孩子他只注重成绩,扫地都马马虎虎,他的责任心从哪里来?他责任心没有起来,他的心性是在堕落。他其他都马虎,只有成绩认真,他那个认真也是功利的心,也不是服务的心,这是在退步,而不是进步。真正明白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启发心地,那对於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很谨慎,都会很敏锐。因为那些动作都是引导,都是教育,都是要长善,都是要救他的过失。
像走路,走路是小事还是大事?可能在我们的感知里,它是小事。但是走路对一个孩子心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它并不是小事。《弟子规》里面讲到走路如何走,讲了好几句,「步从容,立端正」。当一个孩子连走路都非常的匆忙,很急躁,这个走习惯了,你看他每天多少时间要用在走路上。而他那当下的状况都是急躁,都是轻浮,那麻烦了,他的整个心性的稳定度就每天在下堕,我们看不到;而轻浮、浮躁一事无成。现在孩子心都定不下来,所以很难让这些主管、这些企业家信任。学者万病,只要一个能静得下来,很多毛病都慢慢调伏住。要让他心能静得下来,就是在他行住坐卧当中去训练他的定性,不要浮躁,所以「步从容,立端正」。大家假如有机会在火车站面前看看熙来攘往的人群,看看人会不会走路。五花八门的都出来了,而且是匆匆忙忙的人会多,走路的时候晃来晃去的也很多,那个对心性可能都是副作用。
包含《弟子规》里面还讲到「宽转弯,勿触棱」,这是什麽?走路当中不要急躁,要谨慎,不然容易受伤。而他「宽转弯,勿触棱」的心境假如有内化了,他会延伸到做一切事情的谨慎度。所以谨慎的心、不急躁的心,就从走路当中形成。谦虚的心,也从走路当中形成。你看「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而且古代你在走一个很大的门的时候,你要从门的旁边走进去,不要大摇大摆从门的正中间就走过去。都是在这些礼仪当中,让人培养一个谦卑、不张狂的态度。还有走路心要定,不可以东张西望,「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有时候我们走路的时候东张西望,好管闲事,很可能没事找事都有可能。
我们从刚刚讲到,在整个生活的很多情境都是教育的好机会,因为心行一如。每个行为,不管大的行为、小的行为,都是心性的流露。我们在引导孩子修这些行为,最重要的就是让他的心性都是在正念当中,都是在德行当中,都是在为人设想的心境当中。比方说,吃饭是小事还是大事?这整个吃饭的过程,能启发孩子非常多重要的处世心态。比方吃饭的时候排碗筷,假如孩子吃饭,他只做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吃,吃完走。孩子只要都只是做这件事情,他觉得都不干我的事,他怎麽提起责任心?他怎麽去观照,家里有什麽样的需要,我要赶快去帮忙?他这种心境、他这种敏感度都没有办法形成。
我们回想自己小的时候,饭前我们会做哪些动作?洗手。这叫懂得爱护卫生,这叫身有伤,贻亲忧,这个心态很好。再来,盛饭,帮家里人服务盛饭,排好碗筷。还有「长者先,幼者後」,赶快去叫爷爷奶奶来吃饭,很多的心性都在形成。当然这礼仪的细节,我们可以参考李炳南老师编的《常礼举要》,这本书现在应该找得到,上网也能够抓得到。里面非常多孩子在生活当中的一些礼节,我们从这些生活点滴,让孩子能循规蹈矩,能有很多非常正确的处世待人的心态。
像在吃饭的时候,就提到第一点,上座必须让给长者,座位要有次序,当然都是长辈坐主要的位子。现在的孩子懂不懂?他一跳就跳到那个主位去了。一跳到主位去,有时候大人不只没有引导,没有教导,还在那里笑说:那个孩子反应真快,还坐最好的位子。该教没教,反而还鼓励他,还在那里笑,孩子还觉得我很有本事,坐在这里。有时候我们教育的敏感度不够,都会给孩子错误引导。诸位老师们,这句话重不重要?「上座必让长者」重不重要?这个心态能让我们少出很多糗。假如这个没有做到,甚至於人家都不敢用我们,这一点观照力都没有,人家不敢信任我们。
比方像我们在世界各地弟子很多,所以师长出现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我们这些学生们都希望跟师长一起吃顿饭。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希望?都有这个希望。我们就尽量能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不然你假如不懂这个心境,不懂这个规矩,要吃饭了,你马上就跳到师长旁边就坐下来,然後连续好几餐。很可能人家在背後都在那里说这个人真过分,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往往我们去作客的时候,尤其场面比较大的,人很多,主位都有规矩的,应该都是主人来安排。主人请你坐,要不要坐?不要马上坐,他可能礼貌上知会一下。请你,二请、三请了,这个时候坐可能比较适当。你不要「好,我坐!」人家可能都还在那里打量说要安排谁,你马上就跳上去了,这会让主人在安排上,他可能伤透脑筋。这都是人情练达,察言观色,能够去体恤人家的不方便,可以先让,让绝对没错。
再来,「入座後,不横肱,不伸足」,这只是两个小小的动作,但对孩子的心性影响大不大?他在吃饭当中、每天要做的事情当中,他完全如入无人之境,要不就撞到人家,要不脚还踢到坐在对面的人。我们都很清楚,不管他往後从事哪个行业,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个替人着想的心。哪个行业不是替人着想,不是服务人群?这个替人着想,就是在每天的这些动作当中能形成。这些小动作都顾虑不了,这个心态一定没有办法形成。等他大了:你多替人家想一下,不然你人际关系很差。那时候再教有没有用?那时候就不好教,习惯养成了。教育的时机点在小时候,习惯成自然。
第三条,「主人举杯敬客,客致谢辞」。因为主人,人家家里面张罗了大半天,非常辛苦,那我们也表达一下内心的感谢。然後,「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後食」。要吃以前:辛苦了,嫂子辛苦了,让你们这麽麻烦。这感觉,人家觉很得舒服。再来,「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可能客人当中有个辈分比较高的,他再代表回敬主人。比方说客人来了十个人,每个客人都敬主人,这个主人也够累的。所以,礼当中都有这种度,都有这种替人设想。再来,举起筷子的时候,举筷子很小的动作,心性有没有在变化?当他举起来已经怎麽样?瞄准目标,所有的人他都看不到了,如入无人之境,冲!这个时候他就可能心性上都是在增长贪心。所以举起筷子来,都很优雅的,说大家先请。但是大家在做这个动作要心行是合一的,不要是客套上大家先请,然後自己都已经有点撑不住在那里抖,饿死我了。
再来第七点,「用筷子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夹菜站起来就对着斜对面的菜就夹过去了,感觉是比较粗鲁一点。现在是转盘,当前这一盘菜我们吃,然後慢慢再转过来,我们再吃下一道;不要狼吞虎咽,一直夹很远的菜。当然,假如我们是主人,就会观照到,主动缓缓的去把菜移动,让每个人每道菜都可以吃得到。或者不是转盘的话,我们当主人的,因为没有转盘,我们可以把菜前後调一下,左右调一下,这样就可以。
夹菜,「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那都是很细微的动作,因为动作做出来,都在反应我们一个人心性的状态。夹菜,那个菜是这样子的,我们一下从中间就夹下去,这个都是动作比较粗俗。夹菜从菜的旁边夹就可以。但是这麽夹着夹着,可能一个角落就都被夹掉了,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怎麽办?主动的把这个菜稍微挪动一下,让後面的人再来夹也很方便。假如你今天是老板,看到一些年轻人在吃饭的时候,你可能从吃饭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哪些人可以提拔。他这麽细微都能转动盘子,让後面的人很方便,他那颗替人设想的心,时时都能观照得到。
我曾经遇到一个幼儿园的老板,他说曾经带一些二十出头老师去接待客人,这个客人是广东人。是看她们年轻,也难得请她们吃顿饭,就把年轻的同仁们一起带去吃。带去吃的时候,因为是广东客人,当然点广东菜,这些年轻老师是湖南人,大家知不知道湖南人最喜欢吃什麽?听说有几个省分喜欢吃辣,四川、湖南,好像还有贵州,他们很喜欢吃辣。他们说到,他们吃辣是不怕辣,再来第二个境界辣不怕,第三个境界怕不辣。湖南人很会吃辣,他们都随身带辣椒,不然不辣吃不下,不过辣椒吃多了可能脾气会火爆。点出来的菜都是广东菜,不够辣,这几个小女孩就在那里嘀嘀咕咕,在那里评判那些菜,也不懂得招呼客人。现在年轻人懂不懂得陪老板出去的时候,要主动的给客人倒茶?现在这些可能都比较少去学。所以老板带我们出去,不只没起好的作用,像根木头一样就杵在那里。到时候倒茶也得老板,夹菜也得老板,付款也得老板,老板会觉得养这麽多人干什麽用?所以,这些在饮食当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人他的敏锐度、他的修养到哪里。
再来第九条,「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这就强调用公筷。我们刚去的时候,吃饭很少用公筷,但是其实人都很容易接受好的观念,我们只要求自己,慢慢的大家就很自然的用公筷。因为用公筷卫生,我们也不愿意,假如刚好我们自己身体有什麽疾病,传给别人,这我们绝对不愿意。所以,公筷是值得提倡的。再来,汤匙里面有些渣渣必须要把它弄乾净,再放入公共的食器里面。自己的碗中有剩菜,不可以再放回本来的盘子上,这个会让人家很难受的。所以,礼本质上都是对人的恭敬。还有夹的菜不夹倍於他人,不然你喜欢吃这个菜,夹了一大半来自己,这就很不礼貌,这就很自私。你看这些礼仪的背後,看到的是个心性的启发。所以「不学礼,无以立」,夫子讲这些话是很有道理。这些礼节都不懂,很难在人群立足,因为做出来的行为都让人不舒服,人家对我们就敬而远之。
再来,吃的时候不响舌,咽的时候不鸣喉。你吃的时候不要出声,吞的时候很怕人家不知道很好吃,吞得很大力,人家一听,鸡皮疙瘩都上来。这个不容易察觉,很可能我们觉得我们没有,但是别人已经很难受了,所以大家回去可以观照一下。「公食」,大家一起吃的时候,以不讲话为原则,若需要讲话,唾液不可以喷出去。而且要讲话以前,饭要吃完,不然不喷也难。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後」。再来,不要吃到一半有一条狗过来,你就开始喂牠吃,那条狗就在那等,可能其他的客人都很不舒服。「碗中不留饭粒」,我们小时候碗中留饭粒,以後娶老婆会娶到那个,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其实这是惜福,不然很可能在吃饭当中,习惯没养成,福气都折光了。我们到大学去接触大学生,很痛心,看不到任何一个大学生吃得不剩饭粒,都是倒掉,那是把福气都倒掉了。甚至於他们觉得全部吃光光很丢脸,觉得好像留一点,自己家里比较有钱,这些错误的心态都要修正。
「不对人剔牙齿」。然後,客人还没吃饱,主人不先起。你这个主人一站起来,那客人都觉得吃不下去了。甚至於你是主人,要吃慢一点,因为你吃得太快,一吃完: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人家会觉得我是不是吃太慢?我们还有个情况很有意思,吃饱饭就拿着筷子: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这都会让人家怪怪的。而且在吃饭当中,常常小孩都看着爷爷是不是饭吃完了,主动去给爷爷再添一碗,在吃饭当中都能够照顾到长者,体恤到长者。一个孩子那种照顾人的能力,都在吃饭当中形成,所以教育没有小事。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