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细讲弟子规》第39集课程复讲  | 
											 
											
												| 
												 
												
												贺凤成学长  | 
											 
											
												| 
												   | 
											 
											
												
												
               							    	     「亲仁」      第一、亲近仁德之人,「仁」是会意字,二人,自己和他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一种态度;      第二、谦卑,孔夫子说他一生的言论述而不作,代表夫子非常的谦卑,他说:我所讲述的这些道理,都是古圣先王、都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下来的。非常谦虚,也唯有谦虚才能跟道德相应。所以我们可以从第二件事谦卑来看。    第三 、以身作则, 我们讲到一定做到,甚至先做再讲出来。 做到以后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叫骗人。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例如,李炳南老师有一首诗写到「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老人家演出了牺牲奉献的精神。     李老师的学生释净空教授也是「师志如己志」,把老师的志向也完全当作自己的志向。      蔡老师以师志为己志 。 尽力去依教奉行 。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没有圣贤教诲,不明是非善恶。所以纵使现在是流俗众。所谓「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我们这一代把修身再来齐家、治国、平天下去发展。从一个人转一个家,转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果然是仁者,一般的人见到他都会有敬畏之心。所以在《论语》当中学生形容看到夫子「望之俨然」,远远看到老师非常有威仪,让人家望了就会生起恭敬之心;「即之也温」,真正靠近老师跟老师研讨学问,会觉得老师的感觉很亲切。我们的格言也提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也不会摆出一副这种讨好的态度。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仁」指依教奉行。中国文化的心法「君,亲,师」。天地之间最尊贵的就是天地君亲师,     我们要把天地之德落实在立身,齐家,贡献社会上。时时告诫自己「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时时行在圣道之中。  君是指以身作则 ,身教,做领导; 亲,指关怀、爱护,把他人当一家人看待,叫作之亲;师,师代表教导,因材施教。 君、亲、师一定可以解决所有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孟夫子告诉我们「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我们把这种仁慈之心延伸到对于万物的关怀、的尊重。 只要能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将是天下太平。     《中庸》提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俗语闽南话提到「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某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查某子难落人家的家教」。     「宠猪举灶」,宠猪宠到牠跑到你的厨房,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原则。猪都不能宠,人更不能宠。宠儿子他就不孝。教育孩子要以德为本,这样才是真正爱护他。     「宠子不孝,宠某吵闹」。 五伦之首为夫妇伦。《诗经》 第一篇文章「关雎」就谈夫妇之道。 我们看鸟类都不背弃牠的伴侣,用鸟类来做比喻,用来唤醒人的性德,唤醒人的良知。    「宠夫半夜爬起来哭」       女儿也不能宠,女儿这一生要为人妇、为人母,一定要学习懂得忍耐,懂得在境界当中去考验。假如一考验马上就退回去,那她这一生该学的这一些学问她就学不到。所以说女儿不能宠。          父母爱护子女的方法要对,才是真正做到亲。 要做到师,该教导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不然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就为时已晚。   新进的员工都有很多不懂之处,我们当领导的要处处提携、处处指导,我们做到君亲师, 员工会非常信服、非常尊敬领导。
      老师要教好小孩要以身作则,做到君;也要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做到亲;最后该指导孩子的时候尽心尽力,做到师。相信只要把君、亲、师做到了,都一定可以教好学生,教好员工,教好自己的小孩。我们只要时时用君亲师去观照自己,相信我们的道德学问会愈来愈提升。
      谢谢!  
												
												 
  | 
											 
											
												| 
												  |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