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决定管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极大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方式。当我们热衷于繁茂的西方管理学说,也许我们遗忘了曾经创造灿烂文化的内核,家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家文化所蕴含的管理哲学值得更多的探索。或许,解决中国企业问题的终究是中国文化。”
修竹密布,溪水潺潺,这是余杭的双溪漂流景区;野趣横生,林涧山居,这是山沟沟景区;飘云飞瀑,闻道听禅,这是临安的东天目景区……
就像上面这三家景区一次出现的顺序一样,双溪漂流景区,山沟沟景区,东天目景区各自独立,却又有机统一,因为,他们三个景区归属一个集团——高兴控股集团,而这三个景区的总经理都是一个人——王邦林。
虽然都是景区,面向的都是一样的旅游市场,但是,王邦林如何引领这三支团队,依托什么法宝让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不断提升……
直到记者在东天目景区山上,每人得到一本免费的《弟子规》,翻阅中,似乎得到了某些答案……
东天目:横幅上的“弟子规”
2010年3月6日,临安东天目山……这是应王邦林的邀请,前往东天目山采风。
上午,从大门进去往上走,在接送往返游客的内部停车场,一条横幅让记者驻足,这条横幅没有一般所见的诸如“服务第一,安全第一”的概念化口号,而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我们景区的每个员工都会吟诵‘弟子规’”,导游小吴和记者这样说。
在记者眼里,很多现代企业使用的管理方法都青睐西方管理模式,而这里却用上了我们老祖宗的文化,这里面的玄妙何在?
王邦林下午又要赶去外地参加会议,那是同程网举办的旅行社和景区的互动会议。但王邦林的一席话还是让记者顿感释然,“文化决定管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极大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方式。当我们热衷于繁茂的西方管理学说,也许我们遗忘了曾经创造灿烂文化的内核,家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家文化所蕴含的管理哲学值得更多的探索。或许,解决中国企业问题的终究是中国文化。”
这是《弟子规》的力量。
山沟沟:关于“家”的管理文化
山沟沟,有着自然野趣山水之景,这里世世代代的村民安居乐业,以山里的竹子为生,都市的游客正是冲着这里的原生态而来。偶尔找个时间到这样的小山村小住,享受它的安静,在农家自酿的米酒中沉醉一番,不亦乐乎?
山野之中,一座座民居错落掩映在风光秀丽的景色之中,而在王邦林眼里,这庞大的景区也是一个家,员工都是这个家的成员,从导游员到清洁员,每个岗位都需要员工的尽心尽责。
王邦林说,家长把子女从自己的小家交给企业这个大家庭,他们不仅希望子女到企业做事、挣钱,还希望企业能继续给子女以良好的教育,使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企业应承担起员工教育的责任,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栽培。
古人常言“教化”,要达到“教而化之”显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古代君王都重视用礼仪来教化民众,对现代企业,除了职业技术,价值观、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也非常重要。上课只是培训的一种方式,企业对员工更多的培训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对下属的指导、帮助应该是最重要的培训方式之一。
现在的山沟沟景区,经常上演让客人满意的案例,有一次,来自杭州主城区的王女士日前特地买了水果等礼品来到山沟沟的茅塘饭店,感谢业主应伟芳拾金不昧、诚信待客。原来,王女士到山沟沟游玩时在该店食宿过夜,回到杭州后发现价值8000多元的金手镯不见了。应伟芳在王女士离店后整理客房时发现了这个手镯,随即通过电话联系,把手镯归还给了王女士。
这也是《弟子规》的力量。
双溪漂流:传统文化锻造“百年景区”
双溪漂流,在国内漂流界很知名的一个景区,在记者的眼里,这个景区很多关乎市场影响力的活动,都和传统文化有关。
和“耕读文化”相连的“双溪牛车”让游客留恋;当年的“乡村奥运”,其用当地的竹子造就的“鸟巢”直到现在还可以浮现在人们的记忆中;还有“丝竹管弦”一路伴随的“音乐漂流”……
王邦林,硬是用传统文化把这在行家眼里属于三流资源的景区打造成为具有一流经济效益的景区,双溪漂流景区竟然成为全国十大漂流胜地之一,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漂流景区之一,上海集散中心发团量第三位的景区。
资源不好,区位不优,为什么会经营这么好?这其中的道理,旅行社、景区和媒体的朋友们都十分清楚,不仅仅是王邦林人缘好肯吃苦善动脑,更重要的是,在他操盘的景区中,和很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交流中,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种由《弟子规》散发出的综合磁场,也许,游客市场,也随着这样的磁场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009年,双溪漂流和山沟沟的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7.8%和19.1%,销售额分别增长了16.3%和18%
现代社会,企业和家庭一样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企业在文化、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积累和传承也就非常重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追求基业常青的企业,应该注重这种积累、传承,这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民族的需要。
这还是《弟子规》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