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高昌礼老部长谈关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文化的看法

国家司法部原部长 高昌礼部长

 

    关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文化的粗浅看法,这个题目,是温家宝总理在四月中旬接见国务院的参议事的时候一个简要的谈话中提出的。总理是这样讲的:“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素质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要重视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文化的研究。”这个报道非常短,但是给我们提出了三个比较重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对于当前我们国家道德现状的评价问题。总理讲得很明确,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而且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中国青年报》对于缺失到什么程度有个调查,说84.4%的人感觉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程度很低,其中半数人,就是53.8%觉得互信程度非常低;98.9%的人有过他人失信于自己的经历,86.3%的受访者,坦言地说自己曾经失信于人,69.6%的人首选家人之间、夫妻之间缺乏信任占54.5%,家庭里面、朋友之间占34%,而领导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医生和病人之间、生意伙伴之间,信任程度较高的不足10%。这个调查正好印证了总理讲的诚信的缺失,很严重啦。

  总理讲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国民道德对一个国家形象地位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道德和国家的形象、国家地位是什么关系,道德是个小问题呢还是个大问题,是个人问题还是一个国家民族问题,总理讲得很清楚,道德问题不是个人问题,是国家问题,是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国家不单单是指经济啊,更重要的是国民素质,是国民道德水平。

  总理讲话提出第三个问题,就是要求注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文化的研究,把这个课题提出来了。当然, 总理是对国务院参事室的参事员,文史馆的馆员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个题目实际上,对全国人民提出来的,对一切社会工作者提出来的,对一切文化工作者提出来的,对一切教育工作者提出来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题目。

    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道德文化的历史回顾。道德这个词,最早提出来的是老子,什么叫“道”,万事万物的规象,就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规律;“德”,就是按照“道”行事并有所得,叫作德。荀子在《劝学篇》里面讲到了道德这个词,他的话是这样讲的:“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明白事物道理的时候,一个人就懂得了道德规则,事物的道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道德。韩非子也有一段论述。他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德者,道之功也。”意思是:道是万物的自然存在的规律,德是按照规律办事的工具、方法、规则。

    关于德的内容、含义是什么,后人又逐步给予揭示。孟子到腾国去和腾国的国王一段谈话,他建议加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教育。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段意思是说,在舜的时候,人也吃饱了,也穿暖了,住的也安逸了,但是,没有教化,社会很乱。没有教化的人和野兽没有什么区别。舜很着急,就叫一个姓契的大臣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大臣就提出了这几句话。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方法。父子有亲,即父慈子孝;君臣有义,即君对臣以礼,臣忠于职守;夫妻有别,即男主外,搞好家庭经济,女主持家务,培养后代;长幼有序,兄弟姐妹之间要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对待朋友要讲诚信。把人与人相处的秩序、礼节都讲清楚了,这就是舜时期的道德。在《尚书》的《舜典》这篇当中,有几句叫做五品,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是对舜时期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的概括。后来有关经典文章用五典,还有的文章用了五常,意思都差不多,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规则,都是对舜时期加强道德教育的概括与记载。

    处理人际关系这几个字,明确叫道德来命名的是孔子。孔子对曾子有一段赞扬,说曾子有德行,说他有四德,这样讲的:“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后也;忠,德之正也。参也,夫是得者一人。”意思就是说,曾子这个人很有德行,孝悌忠信,把“孝悌忠信”明确为德。孟子把人的五种关系叫人伦。孔子把“孝悌忠信”明确为德,一直延续现在没有变。另外还有一句话,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提出,它也是有个历史的演变过程的。最早在《周礼地官》这本书里面,对六德有概括。当时概括是这样的“知、仁、圣、义、忠、和”六字,叫六德,这是对周时期道德的概括。孔子这个阶段,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在《论语》里面都出现了,但是,孔子没有把五个字连在一起讲,什么叫仁,什么叫义,讲得很多,有时两三个字连在一起讲,没有把这五个字连起来。孟子的时候,就把“仁义礼智”这四个字明确提出来。孟子就讲,仁义礼智这四个字,不是外边强加给我的,是我本身我就有的,我本身固有的德行。那么仁义礼智这四个字是干什么的呢,有什么作用呢?它是一个人待人处事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一个人他不该杀把他杀掉了,叫不仁。这个钱,这个东西,不该拿,你拿了,叫不义。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方法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做事的方式方法。到了汉朝董仲舒,就把五个字明确提出来了,叫三纲五常。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把这个信就加进去了,所以仁义礼智信,是董仲舒最后把它加进去的,一直传到现在。

    那么在历史上这两句话,第一句话,孝悌忠信,如何做人的问题,仁义礼智信就是讲如何做事的问题,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加到一起就是道德,道德的具体内容。这个提法一直延续到清朝的灭亡,从孔孟提出,一直延续到清朝,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

    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是这样提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讲了八个字。他明确讲,过去的东西要继续提继续用,不能丢。这是到民国时期一些情况。

    那么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道德建设是怎么发展的呢?从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这个历史阶段,提出加强革命人生观的建设。革命人生观就是道德建设,把人的道德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是把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时是国难当头,半封建半殖民地,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使人民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这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所以一切参加共产党的人,首先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推翻三座大山而奋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不怕流血,艰苦奋斗,这几点也就是当时道德的最高境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共产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大批的军事家,大批的政治家,大批的革命干部,才建立了新中国。那么在这个28年的奋斗当中,相当多的革命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鲜血,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生命,相当多的革命烈士在就义之前表现得大义凛然,豪气常存。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砍头不过碗大疤,革命的豪气冲天呀!那么这些思想恰恰是传统道德的延续,孔子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见义勇为,士可杀不可辱,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等等。在建国前的二十八年的奋斗中,民族的道德精神完全体现出来了。现实的道德建设和传统的道德建设是融为一体的。

    建国以后这段历史我们的道德建设是怎样做的呢?中央提出了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那么怎么实现,把人的道德建设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改变国家的贫困面貌,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道德建设融为一体。当时国家大的局势是这样,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破裂,又把专家撤走,那个情势下是非常困难,又面临着三年困难,经济发展是相当困难。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在这段历史也得到了升华,两弹一星是什么时候搞起来的,就是这段历史搞起来的,包括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啊,一切从事两弹一星的人,就怀着对国家一颗赤诚的心,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搞上了天,他们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揉在了一起,得到了高度的升华。农村来讲,改变生产条件,农业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对改变生产条件起了很大的基础作用,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力量,改变山河,也是把个人道德建设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揉在一起。工业学大庆也是一样啊, 1960年前后,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很大的包,用煤气来开啊,没有石油,很困难啊,在那么一个情况下,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把石油打出来了,打出来中国人的志气,把道德建设达到一个升华阶段。

    改革开放这段历史大家都清楚,应该说我们党中央对道德建设,全民素质建设是高度重视,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加强价值观建设,特别是提出来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而且制定了全民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还提出了八荣八耻,这是全民的道德建设。干部党员还搞了党内民主生活准则,把文化建设、教育建设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我的看法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对于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全民建设、道德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口号,应该说是文件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那么现在值得研究的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制定了这么多文件,提出了这么多要求,应该说能收到很大的效果,但是,经济高速发展了,但是道德的情况,温总理讲清楚了,滑坡、信任缺失,这就是说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怎么样把党中央提出的这一系列的关于加强道德建设,思想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温总理也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怎么解决当前的问题。

    以上讲的第一个问题,中华道德文化建设的回顾。

    第二个问题,借鉴历史上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问题。借鉴历史,成功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有四点:

    借鉴历史的第一点,加强道德建设与民族兴衰、国家存亡关系的认识问题。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治理国家,几年时间,经济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但社会问题多了,不讲道德,奢侈腐败,很乱,在这样一个形势下,管仲非常担忧,因此他向齐桓公提出来加强道德建设问题,而且提出了四个字,“礼义廉耻”,他说“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来的。第一个字是礼,就是不讲礼节嘛,人与人之间不讲道理,不讲礼貌,没有礼数,长辈不长辈,晚辈不晚辈,亲戚不亲戚,没有礼节了,不乱套了?所以他要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用礼来规定。第二个字是义,就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问题,钱该拿不该拿,这个事儿该干不该干,你得有个标准啊,这个标准用义来界定吧,不该拿就是不义的,不敢做的做了也叫不义。第三个字廉,就是不廉洁嘛,贪污受贿嘛,主要是对官员来讲,对官吏来讲。第四个字耻,那就是社会问题了,没有耻辱,不懂得耻羞了,社会问题不就乱套了。

    “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就是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的一个杠,后人也把这四个字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中华道德来提的。管仲还把道德建设和民族的兴亡的关系讲的很清楚,“礼仪廉耻,国之四维”,什么意思,就是国家的四个城墙,“四维不张”,如果说这四个城墙不结实,倒了,有缺口了,是个什么结果呢,“国乃灭亡”,国家要灭亡了,他就把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国家兴亡的这么一个高度来看待,讲到位了,值得我们深思。对道德问题,要以政治的观点来看待,要当成大事,当成全局性的问题,当成国家兴或者亡的问题来看待,这个问题他给我们提出来了。这个提法是不是过高呢,不是的,不过高,回顾回顾历代王朝的灭亡,灭在哪儿了,都灭在这几个问题上了,腐败的问题上面,诚信的问题上面,奢侈浪费的问题上面,民不聊生的问题上面,都灭在这儿,根本上来说,都灭在腐败,腐败是表现,根子是人心,是一个人的道德问题,这是根。所以政治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出问题,政治就要出问题,政治出问题,国家就要出问题,他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他还告诉我们,道德建设不光是与政治有紧密相连的关系,道德建设跟经济建设也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发展靠什么,也靠人心,人心诚信了,经济就会出现良性的循环,人心不善,人性恶,欺诈多了,诈骗多了,经济就会出问题。你看,温总理说的不就是经济发展问题吗?毒馒头、毒奶、瘦肉精,怎么出来的,人心出问题了,道德出问题了。所以你道德出了问题,经济良性循环是不可能的。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也是相一致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多,道德出问题了。家庭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不孝的多了,打骂父母的多了,夫妻离婚的多了,家庭不稳定了,现在离婚率高到什么程度,有的地方统计百分之三十九点多,太高了,有了孩子谁管,谁也不要,能不出问题吗?诚信一出问题,社会问题不也就多了吗,互相欺诈,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所以社会和谐的根子也在道德问题上,是道德出的问题,所以道德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么道德建设和文化有没有关系,道德也是文化,是文化兴衰、繁荣、正与邪的一个基础。孔子时期,他喜欢听韶乐,用现在的话是健康音乐,不愿意听郑乐,他认为是靡靡之音,当时就存在着正与邪。那么现在也是有啊,有的青少年犯罪,邓颖超在世的时候,甚至讲,有一些影视节目,实际上是诱导孩子犯罪。不健康的电视剧,不健康的影视节目,它对孩子伤害很大,特别这个现在的网络发达了,有的游戏节目,对孩子伤害太大,有的孩子犯罪,杀害父母的,就是因为迷恋网络。你说,文化跟道德的关系是不是非常紧密?特别现在社会,联系得更紧密,搞好了,对道德建设是锦上添花,搞不好,是诱发犯罪。对于搞文化的人来讲,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就会出什么样的文化作品。总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道德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道德兴则国兴,道德衰则国衰,道德亡则国亡。道德是基础,道德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兴衰,道德是个大问题。

    关于道德建设问题,管仲是齐国的大政治家,他有明晰的洞察力,有智慧的决策力,有执行的决定力,对治理齐国,这个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当代来讲,我认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大政治家,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他们的领导下,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好。

    借鉴历史的第二个问题,道德文化建设是个科学的体系。有五个特点。第一个特点,道德规范是在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秩序乱的情况下提出和推行的。舜时期的五伦,齐国管仲提出的礼义廉耻就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第二个特点,五伦五常是立足于人性善的观点提出的,人是可以教化的,人也必须教化才能成为一个好人。五伦五常是没有阶级性的,是对人性善的揭示,是对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规则,是对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礼规,实现人际关系之间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规则。第三个特点,对人成长的规律作了科学的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路线图。修身,即修正自己的错误,做个好人;齐家,即把家庭关系处理好;治国,即当官或干事业;平天下,即结果,做官,做个好官,富裕一方,平安和谐一方,做事业也能有所作为,为众人修好。这四句话也就是人生成长的规律揭示,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是为官做事业的基础,为官是天下太平的基础。最基础的是人,人要修身,做事先做人的道理也在这里。这也是先做人后做事的具体道理的具体阐述。先做人后做事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做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继续,社会教育是保持,终生修持是保证。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也是育人的规律,现在仍然适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应借鉴,培育好人才,走好人生路。第四个特点,道德文化建设,不但有文化的界定,而且是行动的规则,让人看得懂,学得到,办得到。第五个特点,经过千年的实践,它是真理,是科学,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真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的真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真理。真理能穿越时空的,穿越社会阶段的。这就是西方人向中国2500年前孔子那里寻找的真理、宝贝。

    需要借鉴历史的第三点,古人把孝作为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成才之道,立家之道,立身之道,也是治国之道。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孝是一枝独秀的孝文化,而且,用一部书对孝作了专门的论述,称之为《孝经》,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孝经》这部书对孝的意义,孝的内涵,不同人如何行孝,都提出了明确的界定和不同的要求,《孝经》既是一部理论书籍,也是一部实践的书籍。那么,对传统文化教育,孝道教育,停了一百多年以后,在当代进行孝道教育,还灵不灵,行不行?通过这一段学习传统文化的实践证明,孝的教育,道德教育,哪里搞,哪里好,哪里搞,哪里灵,什么人搞,什么人好,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有一次我同一位学者讨论社会和谐问题,我提出了一个观点:社会和谐先和人,和人先和心,和心要打开“孝”这个总开关,总闸门。这是老祖宗告诉我们的道理。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用现在的话说,孝是天地间最根本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躬行的。天地间的根本法则,人们把它作为准则。用它规范天,天则光明,用它规范地,地则增利,用它规范人类,则天下顺。因此,用它教化,虽不急速,却能取得成效,用它行政,虽不严厉,却能使天下太平。这几年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大量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凡是学传统文化学习好的地方都是从打开孝这个大门开始的。

    事例说明,孝可以中止犯罪。有一个企业高管,几个人在一起筹划一桩犯罪活动,在快执行时,一个高管中止了,他的父亲是小学教员,为人师表,很正统,这个高管考虑,如果东窗事发要坐牢,他的父亲知道就很难活下去,这将是他最大的犯罪。一个“孝”念救了他。

    孝可以使一个犯了罪的人悔过自新。海南有个海口监狱,有一个罪犯是县委书记,因为海南的县委书记规格高,这个县委书记是个厅级,监狱长才是个正处啊,对干警他看不起你,很傲,改造很困难。后来监狱里组织学《弟子规》,他说叫我学《弟子规》,小儿科,不学。怎么办呢?海南对清明很重视,清明这一天,家族里的人没有特殊情况的,一定回家祭祖。监狱做了一个特殊的规定,清明节放他的假,干警不跟,相信你能够回来。他感动了,对他的信任,他很高兴。但是回到家一进家门,高贵的头就低下来了,你在祖宗面前你给祖宗怎么交代,你是个什么人啊?当第二天祭祖的时候,在坟上整个家族都跪拜,都起来了,就他长跪不起,他愧疚啊,对祖宗他没法交代啊。回去的晚上母子两个谈了很长时间,快天明了,母亲说,休息一会儿吧,第二天要回监狱。他回到床上睡不着啊,又起来拿个笤帚在院子里扫地,这是他走出家门第一次拿出笤帚扫地啊,等他快扫完的时候回头一看,他母亲也没睡,倚在门旁在看他,看到他母亲的眼神,他就控制不住了,母子两个抱头痛哭,忏悔啊,对不起母亲啊!这个人回去以后,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马上变了,说我犯罪了,我是个罪人,我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共产党,从此以后表现的非常好。所以一个犯罪的人,也是从孝把这个闸门打开来的,孝的力量是何等大啊!

    再说一个县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从一个孝字打开工作大门的。山东有个武城县,它的宣传部长也是到处讲传统文化,讲县委怎么开展传统文化的。有一次,我到这个县里去,县委书记接待我,给我汇报他们打算怎么样搞传统文化,问我怎么个搞法,我说很简单,你回家以后给你母亲洗脚,叫你电视台录上像,然后你开常委会,把你洗脚的事儿给你常委看,看完了之后让常委回去之后也给他父母洗脚,也上电视,放给全县看。这个县委书记真做了。他讲,当我把腰弯下来的时候,我一下子变成小孩儿了,跟母亲心一下子拉近了,所以说他觉得变了个人。回来以后呢开常委会,把给他母亲洗脚的录像给大家看,并要求常委们回去以后也照做,结果常委都做了,录像在电视台向全县播放。这一下把全县这个孝的活动给打开了,评孝子、孝星,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活动,一年一评,搞的很好,带动各项活动都搞起来了,真是孝感天下。说明一个县通过孝文化,打开政治思想工作的局面也是可以的。山东电视台搞了个《天下父母》栏目,已经由山东走向了全国,在全国影响很大,实际上他把孝的种子通过这个栏目撒遍了全国,这个孝的种子撒到哪里,哪里开花,哪里结果,现在这个导演也讲到全国,也成了名人了,证明这个孝,哪儿讲,哪儿灵啊。

    从历史上来讲,就有个以孝治国的问题啊,汉朝的初期,有文景之治,提出了以孝治国的口号,他们带头行孝啊,以孝治国,也是一段历史佳话。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老祖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告诉我们,道德的基本点是爱,人类的爱是从爱父母开始的。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源泉,教化必须从孝道开始,从孝道这个总根上生发开去。这就是总开关、总闸门的道理。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现代教育当中,《弟子规》是打开人民智慧的金钥匙,孝是打开《弟子规》这个大门的金钥匙。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抓人的教育,不抓孝的教育,就是没有抓到根本,就是没有抓到点子上,结果就是事倍功半;它还告诉我们,不把孝的教育列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内容,甚至作为重要内容,这个教育计划就是不完善的教育计划。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抓孝道教育,以孝治单位,以孝治家庭,以孝治企业,以孝治村,以孝治乡镇,以孝治县,以孝治市,是可行的。

    借鉴历史的第四点,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在农耕社会,就是封建社会吧,农村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人口的道德素养决定着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道德素养。因此,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上,家庭教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主要战场,把道德教育一代一代的传承到现在。我讲讲我个人的体会,一个人的“三心”,一个是孝心,一个是恭敬心,一个是诚信心,是在家庭培养出来的。我讲讲我个人的成长故事。我今年75了,家是农村,孝这个字儿,我父母到现在也没给我讲过一句话,“你要孝顺我们”,但是,他们用行动教育我。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早晨干活回来以后,把我爷爷的被子拿出来,在院子里面晾上,逮虱子,接着打上一盆水,放上毛巾,让我爷爷去洗脸,劳动一早晨,回来伺候我爷爷。再说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来亲戚看我爷爷,带来油条,我母亲把油条不给孩子吃的啊,我当时是家庭唯一的男孩子,也没有份,母亲就把这个油条篮子高高的挂着,早晨拿出一个,用开水冲上,她端到我爷爷跟前,叫我爷爷喝,然后叫我爷爷去吃饭。我爷爷不坐,任何人不敢坐,我爷爷坐下了,我父母坐下了才让我们坐。爷爷拿起筷子了,父母才拿起筷子,我们小孩才敢拿起筷子,这个规矩就是这样来的啊。这个孝字是我看父母演给我们的。再说恭敬心,家里来了客人,都是长辈了,进门让说,叫大爷,叫什么亲戚,先叫人家,然后倒茶,双手捧着,很恭敬,给客人喝。然后呢,给我几毛钱,买香烟,父母对人很恭敬。对老人的恭敬心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诚信心,我父母从小就讲,人绝不能欺骗人,说的话就得办,不能说假话,从小就这样教育,他们一生也是这样过来,从来不讲假话,不骗人。在我心中的孝、恭、信三个字,都在家庭培养出来的,都是跟父母学的。所以一个有三心的人,既有孝心、有恭敬心、有诚信心的人,到社会上干事是没问题的。人的一生,第一个实验基地是家啊,实验什么,如何和人相处啊,以什么心和态度与人相处。在家庭关系还有兄弟姐妹处理问题,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到社会就会与同事相处。我母亲今年是九十八岁,快百岁老人了,我的生日我不单独过,我跟我老母亲一起过,请老母亲吃饭,在我生辰的那个时刻,我亲自给老母亲磕三个头,把最好吃的东西,我双手捧着,跪到老母亲面前让她吃下。(此处加五张照片)我也跟我的子孙们讲,你们过生日也要同父母一起过,因为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啊,阴间阳间就隔了一层窗户纸啊,女人生孩子,实际上那是用命换来的啊,作为孩子不孝顺父母还行吗?所以每年的春节,年三十,我带领全家祭祖,全家给老母亲磕头,这些都是我向老母亲学习的结果。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全世界四个文明古国,三个文化断了根,唯一的没断的就是中华民族,为什么,我认为,家庭的传承、孝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关键性作用。孝,上第一课的都是自己的父母,农村的妇女99%的人不识字啊,但会学会教,代代相传,几千年就是这样传下来的,我的父母是看她的父母,代代上看,代代下传,传了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底蕴非常深厚,根扎得非常深,几千年源远流长。尽管历史上有过分裂的阶段,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是主流,谁要想把中华民族分裂,那是不可能的,已经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为什么,文化起作用啊,一个是杨家将,岳家军,突出两个字,一个是孝字,一个是忠,维护国家的统一,秦桧是汉奸,永远跪在岳飞面前,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文化的力量是非常非常大的。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已担当不起教育后代的第一学校的作用,而幼儿时期又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的教育任务必然落在幼儿园、小学的肩上,家庭孝的教育,做人的教育要由幼儿园、小学承担,弟子规的内容应当成为教材。如果看不到这个问题,不用这个思路去进行教育,二三十年后的孩子是什么样,国家将成为什么样,真是令人担忧。我希望这个问题引起领导同志的注意。

    传统道德文化建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把价值观融入道德文化之中,是一个整体。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三句话,都是对道德的概括,而“仁”字是价值观。按照孔孟的解释,一个人是人,二个人,即仁也是人。二个人相处就有个指导思想和方法问题。孔孟认为“仁”者爱人,仁就是仁爱。爱,在家庭,首先爱自己的父母,爱家人;在单位,爱领导,爱长者,爱同事。有了这个爱的基础,才能爱国家,爱民族,才能爱党。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就是爱人民,爱国家,爱党。“仁”,价值观是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的立世方向,立世根基;“孝”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是做人做事的方法、规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已经被几千年的历史所证明,被历代人的实践所证明,所以它是科学,是真理,是穿透时空的。

    最后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结合,开创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新局面。传统文化不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现代文化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没有基础,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的继续,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是继承与弘扬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这就是历史辩证法。那么要怎么样结合呢?三条建议:

    第一条,要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还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与要求,道德建设又是精神家园的基础与核心。搞好转型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就要继承传统道德文化,弘扬传统道德文化,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前提首先要承认、要继承。我认为传统道德文化是一个宝库,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是一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道德基因,是不能丢弃的,有的也是不能替代的,如“孝”字,父慈子孝是真谛,没有任何字可代替,必须认认真真的继承下去,传下去。还有人与人之间相处要讲诚信,对人要有一颗恭敬心也是如此。目的是达到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这与中央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条,要探索出一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传统文化的新路子、新方法。学习传统文化,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老问题,老祖宗学了几千年,一直到五四运动;新问题,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学习,学什么,怎么学,特别和现代的学习内容如何结合,采取什么方法,确实是个新问题。办法在哪里,在实践,在群众,在典型。所以,要向是实践要路子,向群众要办法,向典型要经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讲的,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问计于民”。传统文化的学习全国出现了不少各行各业的典型,这些典型是转折时期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典型,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新鲜经验。云南已办了2次传统文化大讲堂,相信也会有新的典型出现,建议对这些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典型进行经验的总结,并对经验进行理性的抽象与概括,把方向性、全局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路子、方法自然就呼之欲出,就会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典型引路,一直是我们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习传统文化更需要典型引路,把学习有组织有领导,循序渐进的引向深入。

    第三条,要把传统的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紧密的相结合。

    首先要把道德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之中,要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之中,作为一个整体来部署来抓,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传统的道德建设相结合,譬如说,在家庭道德的建设上可以把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友弟恭,都可以加进去么,职业道德,完全可以把仁义礼智信,这些内容加进去,社会公德,完全可以把诚信问题,恭敬心问题,礼仪廉耻问题,都可以加进去,都可以和现在进行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

    其次,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就培养典型,学校的搞点,企业的搞点,单位搞点,村庄也要搞点,乡镇要搞点,甚至县也要搞点,这样有部署、有全局、有典型,有典型工作就好展开。北京市的平谷区有个小学,原来很乱,学习传统文化后,学校秩序很好,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很和谐,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升学率逐年提高,成为典型。北京市做出决定,要在全市学校里面推行传统文化学习。国家机关单位也可以搞啊,山西大同市有一个区的国税局,原来的时候偷税漏税那是正常现象,是收税的官员开了绿灯。结果,经过学传统文化,偷税漏税的路堵死了,国家的税收增多了,干部精神面貌很好,这个典型搞的很好啊。监狱也可以搞,在海南,全省的监狱、劳教单位都搞了,关键是干警带头学,带头做。那企业搞的就更多了。山东的武城县委展开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的基本经验就是,把传统文化学习和县里面搞的各项活动紧密的扣在一起,好媳妇,好婆婆,评孝子,就结合五伦嘛,自然的揉进去了,你评的人是现在的,标准是现在的,孝是一个嘛。方式不一样,各项活动都可以把传统的东西充进去,变成一个整体,工作基础扎实了,把做人的根给落地了。教育要扎根,根就在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这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事都是要人去做,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做事的结果就不一样,人的道德水平有多高,办事的水准就有多高。贪官和廉官的区别就在人生观和道德上。所以,价值观、道德观是做人的根,做好人,做好事,存好心又是一切教育的根。这是检验一切教育内容,一切教育手段的一把尺子。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路子与方法,这是被大量事实证明的一个真理。可以说,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与现代道德文化建设相结合,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第三条,就是领导带头,这是学习传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作为领导来讲,你既是领导者,又是部署者,你又是率先垂范者,这就是学传统文化的最大亮点。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根本经验,好多典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领导的表率作用,是一种很重要的领导方法。经过学习传统文化,好多企业家变的聪明了,他不但是企业家,是厂长,又是家长,又是校长,三长合一。为什么叫家长呢?他的观念变了,对员工的态度、关系也变了,我讲个故事。有一个企业,就快倒闭了,他到一个单位学传统文化,他学了以后很开窍,接着又带着他的高层领导又去学,高层完了之后又带着中层去学。学完了之后,他办的第一件事,是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夫妻两个,在大门口,一边一个,来一个员工,九十度大鞠躬,来一个鞠一个,这一鞠呢,员工就感觉,这两口子怎么了,不理解,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连续3天以后,员工也跟他点点头。后来他开会讲,他经过传统文化明白了几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我这个企业的资产是谁的?引起了这个思考,他说我没学之前,这个很明确,这个企业肯定是我的嘛,是我投的资嘛,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我的钱,很明确的。但是他学了传统文化以后变了,他想我拿的每一分钱都是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哪一个员工不努力,我是一分钱都拿不回来啊。那既然是大家共同创造的,这个财产不是属于大家的共有财产么。这个观念他变了,不能说是我的私有财产,是全体员工共有的。当然这属于他理念上的转变,不属于法律界限上的转变,法律来讲还属于他的私有财产,那没问题的,但这个理念转变是不得了的。第二个转变呢,我和员工是什么关系?过去我很明确,聘用关系,签订合同我用你,不需要结束合同,走人,你错了我就批评你,不行就解聘,权利在我手里。但是他学传统文化之后,他觉得不对了,员工的父母把他送到我手里,是对我的信任啊,他们从小在父母庇护下长大的,到我这里来了,我要起到对他们有庇护的作用啊,实际上我成了他们在这个厂子里面的家长啊,我对他们有疼爱的责任啊,是我的兄弟姐妹啊。那么第三个观念,不能光疼爱啊,他们做错事我也得说啊,教育他们啊,教他们学习、提高,办学校啊,学传统文化,三个观念变了。这一变,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变了。他说以往到仓库检查,我首先挑毛病,挑一大堆,然后我当场训斥你,训斥完了,回去给管财务的说扣你奖金,和员工形成对立关系。他学传统之后就不这样了,还去检查,首先肯定你的成绩,指出不足,希望以后改进。和员工不对立了,觉得这个厂长好啊,他爱护我啊,这关系就变了嘛。

    还有一个聘用的主管会计,这个主管会计工资很高,聘用半个月请长假,他说按我过去作风很简单,我这么一个重要位子,不到半个月你就请长假,对不起,结束合同,另聘人。这一次他观念变了,他就考虑,这么重要的位子这样做,家里肯定有难处,让人事上赶快到家里去看看,人事上回来给他汇报,说他父亲重病,而且在医院必须他床前照顾。他一听,这是个孝子啊,孝子可用啊,第二天,他就带着做人事的,带着礼品,到医院去看望他父亲,看完了以后从身上掏出了3000块钱给这个会计,他说这是我自己的钱,你好好的照顾你父亲,什么时候好了再上班。这个会计就哭了,他说工厂就是我的家,在这个工厂我要待一辈子,干一辈子,我负责一辈子。你看传统文化的力量多大啊。

    大量实践证明,传统道德文化和现代道德文化建设相结合,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可以说,哪里用哪里灵,哪里用哪里好,哪里用哪里就会起很大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单位,也可以改变一个地方。也可以说是一剂解决时弊的灵丹妙药。

    最后,如何搞好转型时期的道德文化建设,概括为四句话:

    第一句话,现代文明与传统道德文化相结合是路子;

    第二句话,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和传统道德文化融为一体是方法;

    第三句话,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是步骤;

    第四句话,领导率先垂范是关键。

    学习传统文化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讲的不当的地方请专家、领导同志们指正。谢谢!

 
恭摘自《第二届云南中华传统美德讲坛》未经老师校对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