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规》之勿谄富 勿骄贫

钟茂森博士

 

    “勿谄富,勿骄贫。”这句话是讲看到富贵的人我们不要生阿谀奉承、谄媚巴结的心;看见贫贱的人不可以生骄慢,露出骄态。谄媚、巴结和骄慢这都是一般人很重的习气,这种习气障碍本性,因为本性是平等的,人人本性本善。在本性上讲是平等而没有高下,在一个人的身分现相来讲,确实是有高下、有贫富,有好运的、有不好运的,但是不可以被这些表相迷惑了,让自己的本性之心受到障碍。《朱子治家格言》上面说,“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见富贵的人就生谄媚、巴结,这种人其实是最可耻,君子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君子注重自己的人格,丢人格的事情绝对不做;看到贫穷的人就生起骄慢之心,看不起别人,这种人反而自己是最贫贱的。所以一个人的贵贱不是看他的财富拥有多少,他的品格高尚这种人就贵;如果是他品格低下,见到富贵就谄媚巴结,见到贫贱的、低层的人就生骄慢,这种人反而是最贱的。《中庸》上面告诉我们,“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这真正是德行涵养。

    君子安分守己,自己是什么样的地位就做什么样的事情,绝对不贪慕自己地位以外的事情,因为贪慕跟自己地位以外的事就往往会自取其辱。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他本来是出身富贵的,就做好富贵人本分的事情,他素贫贱就行乎贫贱,出身贫贱他就做好贫贱人本分的事情。富贵的人能够好礼,讲礼貌,懂礼节,懂得恭敬人,明辨是非善恶而能够择善而行,富贵的人里面他做君子、做圣贤。贫贱的人他如果能懂得好学,他不以贫贱为耻,安分守己,顺应天时,顺应自己的缘分,在自己的位置上进德修业,也能够做君子,也能成圣成贤。圣贤并不分富贵贫贱,孔子的学生里面,富的人,像子贡,贫贱的人,像颜回,颜回是箪食瓢饮,吃饭的时候连饭碗都没有,用个竹篓子来盛饭,喝水用个葫芦瓢,穷到这种地位,他不改其乐。为什么?因为他懂得安于本分,就在自己的本分上面去行圣贤之道,所以他依然是快乐的,不管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面,都能够成就完美的品德。

 
恭摘自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52-251-10 钟茂森博士主讲 2008/1/15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