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是讲不可以喜新厌旧,喜新厌旧是现代人一个非常严重的毛病,在生活物品上喜新厌旧,造成很多的浪费。比如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很多人就追求时髦、追求潮流,每年都换多少次的衣服,春夏秋冬都在赶潮流,去年买的衣服没穿过几次,今年又换新的,家里的衣服堆积起来都发霉生虫,造成很大的浪费。要知道我们现在有很好的衣服穿,这个地球上依然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生死在线,怎么可以奢侈浪费?一件衣服好好的穿,穿上十年都没问题,我们就在这种物质上面节约来养自己的厚德。像我们师长他的老师李炳南老教授一生就守住节俭,他的收入很丰厚,是大学教授,又是很高明的中医,还在政府部门担任官职,他办医院、办老人院、办传统文化的讲堂,他的钱都拿来捐献给公益事业、教育事业,而自己生活非常的节俭,真的是节俭到不能再节俭的程度,一天他就吃一顿饭,省下点钱来帮助人。他自己穿的衣服,外面的衣服总是那套中山装,没有换新的,里面内衣我们不知道,等到他老人家走了以后,后人把他的这些物品拿出来一看,发现他的那些内衣内裤还有袜子都是打了很多补钉,自己补。前年我也去过老人家当时居住的地方,现在是个纪念馆,看到老人家那些当年用的物品都是非常简单朴素,我们看了很感动,真正的大德是这样珍惜自己的福报,把自己的福省下来供养一切大众。
喜新厌旧这种毛病要不得,当我们在物质上面常常喜新厌旧的时候,人的道义就愈来愈稀薄,最后变得人跟人的交往也喜新厌旧,不注重道义、恩义、情义。在这个社会上最明显的是看到离婚率年年在攀升,为什么年年的离婚率愈来愈高?喜新厌旧这个心理就是主要的一个原因。根据二00四年的一个统计,在台湾有十三万的新人结婚,可是同年离婚的有六点二万对。十三万对的新人结婚,六点二万对离婚,换句话说,将近一半的人离婚,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为什么有这个悲剧?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现代人都有这种喜新厌旧的问题。像我们看到先贤他们的这些故事让我们非常敬佩,在东汉光武帝的时候有个大臣叫宋弘,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见到宋弘就很喜欢,因为公主的夫婿刚刚去世,这个公主就看上了宋弘,就请光武帝为她做媒去说亲。皇帝就到宋弘家里先去问问他,我听说谚语曾经讲富贵就要换朋友、就要换妻子,这是不是人情?宋弘听光武帝这么一说,马上就知道来意,因为宋弘已经有妻室,他对光武帝就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在贫贱的时候、患难的时候的朋友不能忘记,那种友情是最真挚的,跟我们一起共过患难的,所谓糟糠之妻,一起创立家业,辅助我成就事业的太太是绝对不能够换的,一定要白头偕老。宋弘跟光武帝这么一说,光武帝知道这门亲事是谈不成。你看宋弘不攀权贵,光武帝亲自来说媒,让他来做皇亲国戚他都不要,这是真正念旧念恩的厚德君子。当时朝廷上下知道宋弘的这种道义、恩义、情义的事情非常的敬佩,朝野上下都讲求道义。宋弘一个人置身清白,忠义就能影响到朝廷、影响到社会,这就是古人讲的修身,然后齐家,然后能治国和平天下。
我们看到现前社会里面也有那种念旧念恩的道义夫妻,让我们也很感动。在报纸新闻里面看到在中国有一对夫妇,他太太在二十三年前跟这个先生结婚,结婚以后就发现太太很怕冷,体质很弱,先生就二十三年如一日每天为太太揉搓脚,帮助她的身体得到温暖,后来在一九九0年的那年太太就站不起来,她得的是骨头坏死的病症,结果先生侍候太太,树立太太生活的信心,家里虽然很穷,但是工作养家的重担先生扛起来,而且先生对太太发了愿,说要背着太太去走遍中国的大中城市。他们已经在走了,他们计划用三年时间把中国走完,而且边走边把自己二十三年夫妻共患难、互相帮助的这个事情跟大家宣讲,用这种爱心希望让他的太太重新站起来。
还有报纸上登的河南郑州的一个男子因为车祸变成植物人,他的太太三年在他床前侍候他。虽然这个植物人一点动作都没有,昏迷不醒,甚至用针扎他的腿都不动,太太就每天守在床前照顾自己的先生,为她先生翻身、擦洗,为她先生唱歌,跟她的先生聊家常。每两个小时就要让他翻身一次、擦洗一次,三年如一日,连医生都很感叹说,这三年的时间一个全没有意识、毫没有动弹能力的人,身上竟然没有生任何的疮,皮肤保存得很好,这种事我们医生都叹为观止。妻子刚来的时候还很胖,结果三年瘦下去三十多斤。结果这个太太说夫妻夫妻,是祸福共同承担才叫夫妻,做人要讲良心。他都这样了,而且医院又主动给我们减免医疗费用,我要一走了之不管不问,还配做人吗?太太语气很坚决,真的是念着道义、恩义、情义,在最患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守在自己的配偶身边,结果奇迹出现了,三年以后先生竟然苏醒了,他能够睁开眼睛用手指着他自己的女儿能够开心的笑,还能够说这是我的女儿吗?能讲话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外科主治医生说这是爱心坚持救治创造的医学奇迹。这都是感人至深的念旧念恩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现代,一个人不讲道义、不讲恩义、不讲情义,真的像这个植物人的太太说的,还配做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