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与礼仪
《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的宝典(第六集)
蔡礼旭老师 2011/11/14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5-013-006
   
    尊敬的法师、胡总、吴董、各位长辈、各位同道,大家早安。


    我们昨天从修身,再谈到一个领导者他要先齐家,“其家不能教”,他的孩子、他的夫妻相处都不能够和谐、圆满,“而能教人者”,那是不大可能的。必然是能够感化身边的人,才能感化更远的人。所以很多历史当中的领导者,他的夫妻相处、兄弟友爱,包含教育子女,都是天下的榜样。


    昨天我们谈到的这十九句,第八页。三代明王这些圣君,他恭敬自己的身体、恭敬自己的名节,还有尊重妻子、教育好孩子。中国有一句老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无后”,是没有好的下一代,那这样家道就传不下去,对不起父母、祖先。这一句话再延伸开来,不只家庭当中是无后为大,我们在团体当中,真正的尽忠,不只自己尽忠职守,更要栽培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来利益我们的企业、团队。就像一个人当总理、当总统,他在任期间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培养下一个接班人。这样的忠臣就想得非常深远。所以一个人做事业,“办事以找替手为第一义”,这个都是想得很深远的人。


    昨天我们课程当中有提到齐桓公,他在春秋时候,春秋五霸,他的功业最让人称道。因为有了他团结诸侯的力量,外族没有侵犯我们华夏民族。假如没有他,我们可能就已经被其它的外族给灭掉了。孔子是非常肯定桓公这个功业,包含管仲辅佐了齐桓公。所以孔子说没有管仲的辅佐,我们可能就已经“被发左衽”,就跟这些蛮荒的民族一样,被他们灭掉、被他们同化了。这么大的功业,大家想一想,有没有高度的智慧?智慧是很高,因为他会用管仲。但是管仲死了以后,齐桓公就用了三个人,结果他就死无葬身之地,被这三个他喜爱的人给害到死了以后六十七天没有人发现,那个尸虫流出去了,才被发现。大家可以了解到,第一个重点,一个人用对了人,他整个就兴旺起来。再来,这个人一定要找替手,不然他走了以后,他的君王遭这么大的难。


    我们可以翻到同样是“君道”的另外一个重点,第四个重点“尊贤”。第十六页,开头讲,三十八句。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


    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服的百姓。这个再延伸开来,其实也没有永远昌盛的团体。关键在哪?
 

    【得贤者安昌。】


    得到贤人的教诲、辅佐,就会安定、昌盛。


    【失之者则危亡。】


    失去贤人就会导致灭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大家看这些经句,我们老祖先讲话没有模棱两可的,都是斩钉截铁,因为这是真理。这句话,我们首先从最大的范围来看,大家想一

想:现在世界有没有危难?你看现在天灾这么多。怎么改善?怎么造成的?地球都有生存的危机,我们老祖先讲的话,也是在《群书360》里面。怎么一讲都是里面的句子?


    我们看一百六十四页,“因果”。我们怎么明辨动乱的根源,老祖宗一句话就讲完了。所以现在这个时代遭这么大的难,“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东方的老人是谁?孔老夫子、孟老夫子。哇,还要把他打倒,灾难就来了。西方呢?耶稣基督,包含伊斯兰教穆罕默德。西方不相信宗教教育了,东方不相信圣贤教育了,那他都不知道怎么做人了,就造作罪业。人心乱了,灾祸就来了。
这里提到:


    【惟上帝弗常。】


    上帝赐福、降灾,不常在一个家、一个国。


    【作善。降之百祥。】


    对行善的人赐予各种吉祥,这是自然法则。


    【作不善。降之百殃。】


    作恶的话,就会将降下各种的灾祸。大家想:这句话是不是把根源都讲完了?所以天灾的根源是什么?是人心造恶,怪不得大自然,是我们自己感召来的。


    所以人心会不好,是因为没有圣贤人教化才会不好。所以“得贤者则安昌”。我们现在企业里,把孔老夫子请来当老师、把圣贤人请回来当老师,那这个企业团体就要兴旺了。像我们,贵公司学习《弟子规》、学习《了凡四训》,现在把唐太宗编的《群书治要》都请出来了,是吧?那这个就是“得贤”。包含我们团体里面,用的领导者都是明理之人,都是能够重道德、重齐家这些正确的观念。假如领导者知见错误,那整个团队可能都会被带偏掉。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到地质大学演讲,结果有一个女老师她很紧张,她跟我说到,她说,给大学生引导这些正确的思想观念,跟救火一样的危急。我说:“妳怎么有这个体会?”她说,前不久,她们学校邀请一个成功人士,这个成功要打引号。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个成功的意思就是赚了不少钱。我们现在对成功的定义非常狭隘,就是赚了不少钱。把他请来了,请这个企业家上去给大学生讲话、讲课。结果这个企业家上去,第一句话就说:“诸位同学,你们的人生想要成功的话,首先要把道德两个字放下。你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犯法,什么事都可以干。”


    哇,那个女老师,她说她冷汗直流,更让她吃惊的事发生了,那个企业家一讲完,底下的大学生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所以我看到诸位事业这么成功的人,我都会带着期待的眼神,我期待你们到大学去演讲。我们胡总一定要到大学去演讲,把这个八养(养生法)要讲给大学生听。因为他又是成功的领导者,大学生他服气,你已经有成果了,他肯定你讲的。真的,洒下正确的人生观,对一个孩子来讲,影响一辈子、影响他整个家庭。假如把邪知邪见引进这个国度,灾祸就大了,“失之者则危亡”。

   
    孔子有一次,(这里看到孔子为人臣,确确实实是用心良苦,抓住每一个机会,劝导他的领导人),哀公有一次就跟孔子讲,“我听说是不是建房子不要往东边建,往东边建是不是不吉祥?”孔子怎么回答?孔子说,“这房子往东边建吉不吉祥,我没有听过,我只听过有五件事是不吉祥。”你看从一句话,一句哀公的问话,接下来讲的是什么?平天下的道理。抓住每个机会,那个叫尽忠。


    哪五件事情呢?吉不吉祥在这五件事当中显现出来。“损人自益”,损害别人,自己从中要谋得利益,“身之不祥”。自己就造罪业了,怎么可能会吉祥?应该是“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才能“年年如意”。所以这句话本身,损人是绝对是害己,不可能自益,这是不懂道理才会干出来的傻事。“身之不祥”。
 

    “弃老取幼”,一个家庭、一个团体都不念老人的恩德,眼光只看着小孩,在那里宠爱他,“弃老取幼,家之不祥”,这个家庭要衰败了。


    “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整个社会风俗就乱套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就是整个社会都放纵孩子。我曾经听人家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我们管不了啦!”你们有没有讲过这句话?这句话的罪业很重,您让听到的人最后都不管孩子,人类就要灭绝了。所以现在人讲话,有时候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讲话。我还曾经听过,“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孝顺我,反正我自己有退休金。”这句话的罪业computer都算不了,计算机都算不了。他这句话在鼓励别人不要孝顺。那我告诉大家,就是鼓励别人不要像人。有没有道理?人不懂孝顺,他已经没有资格当人了。这不是我讲的,我不是骂人,我都是依经典讲的。《格言别录》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竭忠尽孝,谓之人”。一个人懂忠孝,他才是天地人,不然他比畜生还不如,“竭忠尽孝,谓之人”。不能有忠孝的态度,那就不是人,这才是做人的标准。
 

    我曾经跟大众讲,我说你们有很好的孝顺的这些故事,麻烦大家可以给我,我可以跟大众交流的时候,把这些好榜样告诉大家。结果没多久,真的有人寄给我。他寄的是什么呢?我们家的黑猫很孝顺,牠的妈妈在吃东西的时候,牠乖乖的在旁边,等妈妈吃完了牠才去吃。“或饮食,或坐走,长着先,幼者后”。怎么可以人而不如黑猫乎?还有,他还举例子,他说这个小猫有时候顽皮过火了,牠妈妈骂牠,喵,凶她。他说,那个小猫头低低的,很惭愧,“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猫都做得到,人做不到?所以真的,人假如不懂这些做人的道理,真的会糟蹋了人格。


    所以这里,很多话不可以乱讲,要随着真理讲。你今天说,“我不用孩子孝顺我”,这句话让孩子们听到了,他以后会怎么讲?“妈,人家阿姨说不用孩子孝顺,你干嘛叫我孝顺妳?”再来,他说“我自己有退休金”,请问退休金怎么来的?人现在想事情都不从根本想。请问大家,他的退休金从哪里来?从纳税人缴的钱来的,缴给他退休金。纳税人,不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嘛。你都叫他不孝顺,他首先把什么经费砍掉?“那些老人没用”,把经费都砍掉。有没有道理?你叫他不要孝顺,他就不尊重老人,那往后那个退休金就被他删掉了。有没有道理?对啊。算盘都打得这么好。你已经带动不孝了,以后那个养老金统统被删掉,有没有可能?你们好像没有推理能力?要有危机意识,要从根本思考事情。这个是风俗,我们每个人应该带动正确的思想观念跟风俗。


    再来,“释贤”,贤德之人都不用了,“任不肖,国之不祥”,这个国家、团体灾祸就来了。好像这句,我们《群书治要》也有,就不用大家抄得这么辛苦。在一百三十九页,三百零四句,您看哀公问孔子:


    【寡人闻之。东益不祥。信有之乎。】


    我听说向东边扩建住宅不吉祥,真的有这样的说法吗?结果孔子马上说,有五种不吉祥的事,而向东边扩建住宅却不在其内。
【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愚者善权。天下不祥也。】


    就是东方不相信孔老夫子这些圣人的教诲,西方不相信耶稣基督、宗教经典的教诲,功利主义,这些邪知邪见,“愚者善权,天下不祥也”。


    【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


    抓住一个很平常的问话,孔子就珍惜这个机会点,把治国的关键、治家的关键都告诉他的君王。


    而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个世间,要重新珍惜东方的圣贤教诲跟西方的宗教教育的话,首先要先恢复的是信心。信心危机,都觉得这个东西过时、没用了,他不相信这个东西可以利益他的家庭、利益他的事业。人有信心危机,他得看到榜样他才相信,不然他觉得是过时的东西。所以诸位长辈、同道们,你们经营家庭事业都用中华传统文化,你家庭跟事业经营得好,你就给你所有的亲戚朋友相信圣教的机缘,他们的信心就因为你建立起来了。您这一生的贡献、价值是功德无量。


    另外一点,假如我们学了传统文化,反而家庭更乱了,那这个也是罪业深重。是不是这样讲?有道理吧?有,好。所以诸位长辈、同道们,你们已经学了传统文化,你们没有后路可以走了,只能往前走。真高兴,你们跟我的命运一样。有一句话叫“破釜沉舟”,人就是因为有后路了,他一直退缩,他才不能进步。


    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圣教的招牌。第一件事,见人就微笑。我们昨天还讨论到要“广修供养”,是吧?要利益别人、要供养他。你带着微笑,就是最好的供养。人家一看到你就欢喜,“哦,学圣教的人过得这么快乐幸福,我也要去学。”所以每一天出门要先照镜子,假如那个镜子一看,吓到自己,要先听经、读经,这个脸色比较柔和,再出去。所以叫“面上无瞋供养具”,你脸上没有丝毫的杀气,而且都是祥和之气,你就在已经利益人群了。


    “面上无瞋供养具,口里无瞋出妙香”,你每一句话都是利益人的话、柔软的话、给人智慧的话,都没有带情绪,“口里无瞋出妙香”。所以人积功累德不难,你每一天都带着笑脸,一天就积了不少功德。相反的,(我现在讲话,好像讲一个“正”就要讲一个“反”,事情要有多面思考,举一反三),假如你每天愁眉苦脸,那每天造的罪业也不少。


    我们再回到刚刚讲的“尊贤”里面,确实是得贤者安昌,失之者危亡。这个时代,就是错认了自私自利、功利主义的思想,还把它奉为圭臬。甚至还有国家的报纸上,写了一句话,叫“贪婪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写在报纸上。你说这个政府有没有失职?这么错误的思想居然在报纸上注销来,政府不管。以前的政府,他懂得要爱护老百姓的纯净纯善,不能有邪知邪见。


    天下如此,一个朝代也是这样。齐桓公用了管仲,很好,天下大治。管仲去世了以后,他用了三个不好的人,他就死无葬身之地,很严重。而实在讲,管仲要死以前,他告诉齐桓公,不能用这三个人,他(齐桓公)还是忍不住。所以你厌恶恶人,你要远离他,你不能讨厌他他常常又来找你,那也不行,你会受他影响。


    他用三个人,易牙、竖刁、开方。易牙很会煮东西,有一天问齐桓公,“桓公,你吃过婴儿的肉吗?”齐桓公说,没有。结果他就把他襁褓当中的孩子煮给齐桓公吃。齐桓公说,“你看,他爱我比爱他儿子还深!那我应该可以用他。”管仲说,“人最爱的就是他的孩子,他连孩子都不爱,他爱你是有目的啦!”他说,“好,竖刁,他为了来陪我,他自己去势当太监。你看,他爱我比爱他的身体还深,那这个人可以用。”管仲说,“人最疼惜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他连身体都能损伤,他更大的目的在后面。”“好,还有一个开方,他是一个国家的王子,他王子不干了,跑来陪我,甚至于连他父母死掉了,他都没有回去奔丧,还陪我。”你看人在判断事情,你假如没有用经典,真的会判断不出来。结果管仲讲,“父母的恩德最大,他连这个恩都不念,他还会念你的恩吗?”就劝他。齐桓公那时候比较清醒,没有用他们。结果管仲死了一段时间以后,哇,忘了,就用了,用了之后就这个下场。


    所以管仲还有一点值得他反思的是什么?他在任的时候,没有培养出跟他一样能力的人才,所以齐桓公的事业就在他结束之后,快速就崩盘。所以人这个忠,对家庭要栽培出好的下一代,不然你这一生的努力等于零,甚至很难跟祖先交代。团体、国家亦如是。


    在“臣道”当中,好像有跟大家提过,在“臣道”当中,我们看到,三十三页,六十九句。子贡问他的老师:“什么是这个世间,目前这个时代贤德之人?”孔子就回答到,“齐有鲍叔牙,郑有子皮。”子贡听了,“老师,不对啊,齐国有管仲,郑国有子产,这两个人是治国的人才,怎么夫子您讲的不是他们两个?是另外的这两个?”孔子就讲,管仲是谁推荐出来的?鲍叔牙。子产是谁推荐出来的?子皮。你有看管仲再推荐另一个人吗?你有看子产再推荐另一个人吗?没有。所以一个人肯推荐贤才,请问他一辈子可以帮国家推荐多少个贤才?他自己很能干,他培养不出人来,可能那个国家就要衰亡下去了。


    我们历史当中,大家很熟悉清朝的曾国藩先生、林则徐先生,他随时身上带一本什么?人才簿。随时看到哪一个人才好,赶快写下去。甚至于自己被贬官还继续。请问大家,被贬官心情好不好?不好?你被转了。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何境界来,他还是处之泰然。这样才有功夫,是不是?哪一个人不听你话了,你就伤心难过三天,这样没功夫。所以被贬官,在路上还继续发掘人才。那个忠,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这才是真的忠。


    林公发掘人才很厉害,包含他发掘自己的女婿也很厉害。他的女婿叫沈葆桢,曾是台湾的省长。他怎么发现他的?除夕夜,他有一个奏折要抄写,沈葆桢那时候是个小书办,年轻人,好,拿给他写。除夕夜,大家都回家去过年了,他在那儿抄抄抄,抄到深夜,终于抄好了,拿给林则徐先生看。林则徐先生一看,“这么潦草!回去重抄!”抄得很用心,结果被骂一顿。假如是你会怎么样?算了,不干了。这么一被骂,沈葆桢还是恭恭敬敬再抄一遍。抄啊抄啊,抄到天亮,拿去。林公一看,“嗯,不错不错。天亮了,来,跟我去拜年”,就把他拉出去走到大厅去,已经有亲戚朋友要来给林则徐先生拜年了。他说,“来来来,今天我有大的喜事,来,见见我的女婿。”你看,林公他发掘人才,让他抄写,看到他的定力,看到他的耐性,这个年轻人以后一定有成就。果然,也是清朝的大将。这个方法要学。


    大家看这个句子,孔子回答子贡:


    【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


    你的判断,努力做事是贤明?还是举荐贤才更贤明?子贡一想,进贤才是贤明。孔子这些话当中都在启发人。现在这个时代,有时候没

有学这些经典,大家会觉得:我工作很努力,就是为团体尽力了。等到他当领导的时候,他很多事还是自己干。然后底下的人干不好,他就    骂,骂了以后,“算了算了,我自己来。”所以动不动就说:“我很辛苦,底下的人没有一个能干的!”其实是他不会带人,他还像在那个当基层的员工一样,什么事都自己拼命干。他当了领导,重要的是什么?是栽培人才、是发掘人才,才是他领导的职责。结果自己不懂得怎么当领导,还骂底下的人,那不是很颠倒,是吧?对啊。你什么都抢去做了,当然底下人说:算了算了,让你做。你都不让人家承担,人家刚好在旁边看而已。所以这个君臣不能易位,每一个人的本分自己要知道。


    而领导者要“传、帮、带”。这李老师有没有跟你们讲?没有讲。你要把你的经验传承下来,他在很多机会点你要引导他、要帮助他、要劝导他,传、帮,要辅助他,再来,手把手带他。尤其现在年轻人很多做人的一些基础、做事的这些方式方法都不是很懂,要有耐性“传帮带”,慢慢人才就会出来。


    所以我们要拉回来,第八页这十九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从家庭、从团体都需要人才。我们格局要大一点,我们要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好不好?好。你们的事业都发展到国际间,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现在非常多国家的华人都出现文化失传的危机?好多国家的华人,现在年轻人连华语都不会讲。所以整个中华文化,透过大家传到全世界的华人家庭,中华民族的祖宗感谢大家、护佑大家。所以为国家民族培养下一代的人才。


    我们要时时身教影响孩子,还要境教。教育,身教重要,包含境教。我们这个团体的氛围,在我们的团体里,尊重老人,只要大家一聚会,一定先请老人先坐,新来的人会不会受影响?会啊。一走进来,没有一个人不孝,本来不孝的人,一走进来,他很自然就开始孝了。环境。


    怎么经营境教?诸位同道,《弟子规》每一句落实了,就是境教。“置冠服,有定位”,那你整个环境就是很整齐,人家慢慢就受影响。“步从容,立端正”,是不是境教?你整个团体每个人走路都急急忙忙的,心里很浮躁。你每个人走路很沉稳、很从容,人家一来,“这里的人走路气质不一样,跟国际的model差不多”,走路很有水平,很从容。这都无形在影响,境教。“见人善,即思齐”也是境教。怎么他们每个人都能发掘别人的优点,又去学习、效法?境教。


    再来,言教。这言教也很重要,为什么?大家去感受一下,有时候我们给孩子、给年轻人讲一些重要的人生道理,讲着讲着,他说:“爸,好啦好啦,听了很烦!”有没有?可是突然他跌了一跤,你帮他擦擦药,然后跟他讲,“这件事你假如怎么做,你就不会栽这个跟头了。”“爸,对!”他就记住了。所以这些时机点你都抓住了,以后你儿子有问题,找谁?哎,爸,来来来,商量一下,商量一下。这个时候你要告诉他,“儿子,爸爸还有很多服务的客户需要我,你要找我得跟我排schedule(行事历)。”又不是你马上喊我就得来。那你儿子就把每一次跟你谈话,当作最宝贵的时光。
 

    这个言教,太宗皇帝做得好。我跟大家讲过,太宗皇帝仁慈,有智慧,再来,有勇气,“智仁勇”三达德。这个勇气在哪?真干,学了马上去做。所以他看到这段,他知道教育孩子重要。他非常感叹,因为他十六岁就出去打仗,二十七岁当皇帝。他多少的岁月,孩子在那里成长,他在“马”上度过。他也很遗憾,没有陪伴孩子。但是他懂了这个道理,从那一刻开始,他抓住每一个机会的教育点。


    《群书治要》都有收集到这些观念。比方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他就问孩子,“你知道饭吗?”我们曾经问过小孩,你知道饭怎么来的吗?他说,厨房端出来的。再问他,厨房的饭从那里来?这不一定知道。“跟我妈妈去超级市场买回来的。”他住在大都市,连稻子都没见过。


    我们有一群从深圳去的孩子,到乡下去,看到人家在插秧,插水稻。水稻,都是一层水,他也看不到地,然后几个小孩就在那交头接耳,“好恐怖啊!那下去会不会陷下去?”另外一个说,“你别担心,底下有水泥。”底下哪有水泥?乱讲。他们都不懂,乱说。然后那一天真的插秧,插得每个人腰酸背痛回来,都快瘫了,看到饭,特别好吃,赶紧吃。吃完之后老师跟他说,“你今天插的秧,插了一天早上,就被你吃掉了。你今天插一点点,就被你吃掉了,你看农夫多辛苦。”他真的去体验,你再教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他就听懂了。你在那里讲这些,他连稻子长什么样,也没有插过秧,他怎么去体会呢?


    所以太宗问,“米,你懂吗?还是说不懂?米,就是农夫辛勤耕种三个月、四个月才能够收成,流了多少汗。”当然,有机会要带太子去看。以前的皇帝,他们是有划一块地,专门是皇族在耕作、历练的,在带头示范农耕的重要。


    接着走出去,在路上看到马。他马上问孩子:孩子,你知道马吗?孩子说,不知道。接着皇上就告诉他:马,你好好爱护牠,不要让牠筋疲力尽,牠就很好的给你服务。你虐待牠筋疲力尽,牠就跑掉、逃掉了。


    这个在《群书治要360》第一百四十七页,三百一十四句:


    【鸟穷则啄。】


    鸟被逼到极点,它就要啄人。
 

    【兽穷则攫。】
 

    兽被逼到绝路了,牠会用爪反扑、夺取。


    【人穷则诈。】


    人被逼到极点就要欺诈。你让人都没有饭吃了,逼到他骗或者是去偷都有可能。

   
    【马穷则逸。】


    马被逼到极点就会逃走了。


    【自古及今。】


    从古至今。


    【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领导者没有说逼迫臣民到走投无路、没有办法生活,而自己却没有危险,而自己的事业却还能发展,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真正事业要成就,最重要的就是爱人,不是只有爱客户,自己底下的人要爱护。


    现在有时候我们对外人很好,他们都一直赞叹我们,结果身边的人陪着我们累得要死,甚至他们比我们还累,变成他们很累,掌声都给我们了。那我们也没体恤他,那这样很可能这个团体的流动率就会很高。而事实上,我们对外人那个爱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连身边的人都爱不了,那个爱不是真的,那个爱还是一种虚荣心。


    别人都赞叹我、别人都恭维我、别人都肯定我,多做一点!你说,“我们办传统文化的讲座,好多人来听,很多人都改变命运”,结果身边的人都生病了,而我们不能体恤,还对身边的人讲,“你愿心不够!办一场课程利益这么多人,你们还喊累?你们是心境没有到位。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赶快转念,身体就好啦!”有没有道理?这么高的道理是对自己的,不是对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人要怎么?要体恤,要爱护才对。


    看起来好像远方的人都很感谢,其实当我们身边的人都没有爱护到,流动率都很高,人家会怀疑,你们学传统文化的人,怎么团体流动率这么高?那你以前给他的信心,最后不就又开始打折扣,甚至于被否定了。所以做好事要考虑长远、流弊。你得照经典,先爱护团体,先齐家,才谈得上治国去利益更多的人。


    甚至于真的,刚好机缘来了,还是需要去办,但是你必须尊重身边的人,把这个因缘给他讲清楚。“这个因缘很突然,我也很害怕大家太累。那这个情况是这样,大家觉得应不应该做?”他们说,“这个影响我们整个国家、社会,累一点没关系,大家一起来。”那也是一种尊重,而不是你当领导的就觉得,我决定的事情,你们都得全部都跟我配合,也不体恤他们,这是不妥当的。


    所以“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其实一个真正能干大事的人,是用他的德行去感动、去感化、去凝聚大家,而不是靠着祖先的招牌来做事情、花着祖先的福报做事情。真正有德了,一个团体不会出现流动率。是吧?对啊。当我们的团体出现流动率,那我们是花祖先、花上面人的福报。应该用自己的爱心跟智慧来带团体才对。


    接着太宗又带着太子,又看到了水,看到了河,他们在过河。然后太宗就问太子:你知道舟吗?你知道船吗?我们翻到一百四十页,三百零五句,“鉴戒”。鉴戒就是从古代这些历史公案得到人生的启示、提醒。太宗对他的孩子讲的道理,就跟这句是很相应的。


    【夫君者舟也。】


    领导者就好像这条船。


    【民者水也。】


    百姓好比是水。


    【水所以载舟。】


    水可以负载舟。


    【亦所以覆舟。】


    亦可以颠覆、颠没船。


    【君以此思危。】


    国君由此想到其中的危险。

    【则危可知矣。】


    那么危险的程度自己就能够明白。所以孟子讲,“三代之得天下也”,夏商周得天下,“以仁”,就是爱民;“其失天下也,以不仁”,不爱民,就被推翻了。


    你看坐一条船,就给他孩子做国君最重要的道理。大家下一次会不会坐船?不是只干坐船,你看这么多教育机会点,我们都没有把握住,很可惜。大家去过日月潭没有?你们在日月潭的船上,看到这么清澈的湖水,就可以给孩子讲一堂课。是吧?你看这个水,洗去污垢,就像人每天读经,就洗去心灵的污垢。


    接着,走着走着看到树,太宗又问儿子:你知道树吗?孩子摇摇头。他说,“木受绳则直”。树木是弯曲的,是吧,可是你看到做的家具是直的,很直。为什么木头可以变这么直?“木受绳则直”。它那个绳墨,“登”,那个线就出来了,就可以照这个家具,照得很直。“人受谏则圣”,人肯听劝谏,他这一生可以成为圣贤人。看到木头可以启示自己,要常常能够受谏。所以“敦亲”这段话,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时时掌握机会教育点,来引导孩子的思想观念。


    我们再看“君道”的第三个重点,叫“反身”,反求诸己。我们看三十四句,十四页。商朝时候成汤在位遭遇到旱灾,汤王反省自己,从六个事情来检讨。


    【以六事自责曰。】


    第一个:【政不节耶。】


    治理政事不符合法度吗?有没有任自己的私意、脾气来做呢?


    【使民疾耶。】


    这个“疾”就是太急剧、太过分了。使用民力太急剧了吗?把老百姓搞得筋疲力尽,日子过不下去了,这与上天好生之德不相应,所以才会有这个灾祸,他要这样反省,是不是这些我做得不好?


    【宫室荣耶。】


    是不是宫室太奢侈了?昨天梁浩老师也有讲到“禄尽人亡”,你福报享得太快了,你本来可以活八十岁,你五十岁福报就花完了,减寿三十年。可是你本来只有五十岁,但是你很节省,你到五十岁的时候福报没有花完,你可能可以活到八十岁,延寿。


    我的奶奶四十几岁身体就不好,常常看医生,但活到八十六岁。因为她特别节俭,一张卫生纸要用三次左右,还撕开来分着用。我当时候都说,奶奶,怎么这么省,省到我们都有点接受不了。可是很微妙,我奶奶走到哪,电灯关到哪,我们那时候看都觉得太省了,可是潜移默化,以后自己出门在外,好像下意识就会去关灯,就会觉得不要浪费电。有一次我妈对我们三个孩子讲,“你们三个人怎么比我们两个还省?”结果我们跟妈妈讲说,“因为我们家的掌门人是奶奶。”笑话,掌门人。我奶奶确实身体不好,但是她很节俭,她延寿满长的。


    【女谒盛耶。】


    女子,就是这些皇上的嫔妃,是不是弄权干政,形成风气了呢?


    【苞苴行耶。】


    这个“苞苴”就是贿赂的风气,是不是太盛了?

   
    【谗夫昌耶。】


    是不是进这些谗言的人太多了?


    他从这么多角度来反省自己的不足,不然上天为什么会降灾。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首先方方面面检讨自己,这样的人一定会有智慧,这样的人一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赢得身边人的爱戴。假如自己错了还骂人,那会失人心。


    在管理界,日本Toyota丰田管理,很多国家在学,大家听过吗? Toyota。有一群中国的企业家,他们要到美国去学管理,这个飞机飞到美国,挺辛苦的,十几个小时。到了美国,要跟他们学管理,这个美国公司说,他们是跟日本丰田学的。他们又从美国飞到了日本。结果要走进丰田公司,还没进去,他们的门口写了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好像是孔子、孟子教的。回家吧。”

   
所以很多日本人骂我们中国人,骂华人,“这都是你们老祖宗的东西!你们还跑那么远来学?”当然,虽然是老祖宗的东西,人家学得好,我们还是得跟他学。像我们看韩国片就很感动。韩国片,你看“商道”林尚沃,每一次出远门一回来,第一个动作做什么?请老母亲坐好,给老母亲磕头,“母亲啊,这段时间让您担心了。”记不记得?你们看电影到底都记得什么情节?这个孝心一出来,令人动容。还是你们都是看“Pretty Woman”那种戏,“麻雀变凤凰”。
 

    Toyota的精神,其实就是这个反身的精神。比方,他的下属出了状况,对他来讲,他首先第一个思考:我这个员工最近身体有没有不舒服?不是先指责,第一个反思:有没有他身体不舒服,我没有关心到,才会出这个错?
 

    第二,假如他身体没问题,有没有他家里的父母、至亲身体不好?你比方说男人,刚好孩子才一、两岁,发高烧,整夜没睡觉,又赶来上班。这我们小时候,父亲很多日子是这么过来的。他整夜没睡又担心,出点差错,难免啊。可是假如这个时候你是体恤到了,“啊,你孩子这样,你大可跟我讲嘛,放假一天,好好歇一下,不要伤了身体”,你看那个员工会多感动。待人要带心啊!这是第二个角度。


    第三个角度,他做错了,是不是我还没教到他懂、教到他会?我还没有教他。第三,我已经教过了啊。有没有二十一次?这是新补充的,这科学家出来的,我们才用上。

    他再思考:是不是我们积累的工作流程有需要调整的部分?这是他第四个思考。假如我的工作流程有不恰当的地方,员工出现状况,不是他的问题,是我设计流程的问题。
 

    假如这里全部都没有问题,第五个角度:他真的错了,那我应该让他在这个错当中,学到真本事,好好的藉这个机会点,让他后不再犯。
 

    大家看,这五个角度有没有任何指责?没有。所以见人错事,不指责,要什么?协助。凡事不指责,勇敢来负责,这就是我们胡总的名言,是吧。好,这是反身给我们的启示。
 

    再来,我们看第二十页,“纳谏”。我们刚刚已经讲到,“人受谏则圣”,才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四十六句: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
 

    国家、团体能治理好,是君王、领导者英明。
 

    【其所以乱者。君闇也。】”
 

    国家败乱,君主昏庸,没有智慧判断事情。


    【君之所以明者。】


    一个国君为什么能够英明呢?
 

    【兼听也。】


    就是他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其所以闇者。偏信也。】


    他所以昏庸,是因为他没有客观了解状况,就听了一个他宠信的人的话,就当作事实真相,然后可能又乱发脾气、乱罚人、乱杀人,这个国家就乱了。所以很多的忠臣,都是因为皇上听了人家的谗言,造成灾祸。那听信谗言一定是什么?偏信造成的。所以“兼听则明,偏信则闇”。


    大家有没有经验?比方,有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也来找你,妻子也来找你,我相信你们的经验一定不少,你们是带组织的人。而且很奇妙,你听那个丈夫说话,那个太太不是人。你听他太太说话,先生不是人。到底谁不是人?你听完以后说,“啊,我不是人。都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带妳的先生,我错了。”她可能就批评不下去了。“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我们刚刚才学完,汤王说的,他觉得是他没有教化好老百姓。


    所以可以了解到,人在事情当中,都会情绪化以后看事情不客观,都只看别人的错。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你要处理好这个关系,是让每一个人提起理智、提起正念,去看到自己的问题,而不能一直指责对方,不然那个冲突会没有办法收拾。只要一直指责对方,没事变有事,小事变成大事。


    有两对夫妻住对门,一对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为什么大吵三六九?因为大吵要发大脾气,必须调养两天,体力稍微才可以恢复。而且吵到最后养成习惯,突然有一天全身发痒,“哎,我今天是什么事没做,很不舒服?啊,今天还没吵架。”坏习惯养成不好。但是人家另外一对非常恩爱,相敬如宾。奇怪,同一栋楼风水应该差不多,怎么会这样?所以林则徐先生讲得好,“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你心地不好,哪怕你住的是龙穴,最后都变成老鼠洞了。风水都被我们的心念一天一天就转掉了。


    这一对常常吵架的夫妻,他也不愿意这样。所以那位太太有一天,就去问对面恩爱的夫妻,请教对方,那对夫妻的夫人:“你们夫妻是怎么相处的?”对方跟她讲:“我们家都是坏人,你们家都是好人。”她一听,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吵架?你们家都是坏人,这么和睦?你这个话是在讽刺我是吧?


    看她不是很能理解,对方就赶紧跟她讲,“比方说,我给我先生倒一杯茶,结果他走进门,不小心把这个茶给撞倒了,我赶紧说,“先生对不起对不起,我这个茶没有放好,害你给撞倒了”,边说拿着抹布在那里擦,“待会儿我再给你泡一杯。”这先生一看,自己不小心把太太的心意都给搞砸了,马上说,“太太对不起对不起,是我自己不小心,来来来,我来擦,我来擦。””都承认错误,都是“坏人”嘛。两个夫妻在那里抢抹布,“我擦啦,我擦啦”。大家有没有见过,夫妻抢抹布抢到破的?破得好,这个家绝对兴旺。


    “同样一杯茶撞倒了,在你们家可能不一样。这个茶一撞倒,你马上站在旁边,“你走路不长眼睛是吧?要喝自己去泡!”哇,你真发脾气了,你先生的火也被你点起来了。“你这个女人,放杯茶都不会放!你还能干什么事情?””就一杯茶,小事啊,吵吵吵,吵到最后去离婚,小事就变大了。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到了那个办婚姻的公家单位,要离婚。那个服务人员看到他们那么年轻,“你们为了什么事情离婚?”两个年轻人互相看一看,“上个月是为什么事情吵架的?”想不起来啦。但一口气憋不下去了,“我跟你拼到底了!”所以人失去理智的时候,不会想到孩子、不会想到双方的父母,也想不起过去的山盟海誓。在巴淡岛,还是在热浪岛曾经许下的承诺,就忘记了。所以人这个脾气一来,未来都被自己给毁掉了。


    所以重要的,是提醒每一个人先反省自己,他才能从这个事情当中真正得到成长,真正化解他们家庭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但是你没有定力,你听着听着,你会变打手,跟着他一起去骂人。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听着听着受不了,“来,我跟你去找他理论!”所以人要有定功才帮得了人。


    很多忠臣都是因为被进谗言之后,皇上马上就听了,就相信了,就发脾气了,就杀了,最后人死不能复生。太宗皇帝也犯过这样的错,偏听了,结果杀了一个非常好的人。皇上非常难过,所以告诉大臣,“以后死罪的人,要喊三次才能杀,不能我说杀了你们就杀!”所以有一个成语叫“三审定谳”,那跟唐太宗有关。所以现在用在现代是什么?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这个是从古代一直延伸过来的。就是不能因为一时听了谗言,或者一时的情绪,误杀了人命,不可复生。


    接着经文讲:
 

    【是故人君通必兼听。】
 

    君王能够内心通达,都是来自于他广听雅言,客观了解情况。
 

    【则圣日广矣。】
 

    他的圣德日渐扩大。
 

    【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
 

    偏信奸佞之言,他昏庸愚昧,可能就愈来愈严重。所以这个纳谏很重要。
 

    其实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一些人我们看到他就害怕,不想听他讲话。唐朝的另外一个皇帝叫唐玄宗,你们好像不认识他,我再介绍他太太你们就认识了,杨贵妃。唐玄宗还没遇到杨贵妃以前,开创了开元之治,盛世,不简单。遇到杨贵妃以后,差点把唐朝给亡了。同一个人,告诉大家,最大的关键就是修身跟尊贤的问题。首先第一个,他修身,色戒他伏不住,“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刚刚念的那六件事,只要有一件就要亡了,所以这个修身重要。
 

    可是为什么唐玄宗可以开创盛世?因为他前期尊贤,他们有很多贤才,张九龄、韩休,很多贤才。结果韩休很正直,唐玄宗很怕他。唐玄宗有时候在那里玩乐,玩啊玩啊,突然问旁边的人:“韩休知不知道我在做这个事情?”他才问完,突然听到旁边的人,“报!”韩休的奏折已经来了,他发抖,“又要骂我了。”结果这种情况出现几次以后,旁边的人就开始进谗言:“皇上,这个韩休实在太不象话了!皇上你都瘦一圈了,都是他害的!这种人要把他贬了,愈远愈好,看不到他最好。”但是唐玄宗讲,“我每次看到他压力挺大,真的瘦了一圈,可是我细细想想,他讲的话很有道理,当下很痛苦,回去一冷静很有道理。可是你们跟我讲的话,甜言蜜语,我当时候听了非常舒服,可是回去一冷静想,不对。所以虽然我瘦了,瘦了我一人,可以肥了天下人,这是值得的。”
 

    那时候有韩休。可是张九龄病了不能出门,韩休死了,“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奏折没来了,没人提醒了,刚好又遇到他最严重的冤亲债主出现,杨贵妃出现了,麻烦。杨贵妃假如出现在舜王的时代,她可能只能洗厕所。舜王太厉害了,一看,这个女子太漂亮了,洗厕所去!我这个讲法是有依据的,这些圣王是有高度的警觉性的。当时候大舜,人家送他一个东西,一种酒,他一喝马上放下来,这个东西绝对要丢掉,以后一定有人因为这个东西而亡国。他就沾了一口,他就可以断言这个东西以后会亡国。你看,见微知着的能力很强。所以一国,包含一个人的人生成败,都跟纳谏有相当大的关系。
 

    好,这节课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