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二十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10/6/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大家早上好。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家和万事兴,人与人团结和睦,就能够把家、把社会、把团体都治理好。那家要和,那就要人懂得伦理,懂得本分,懂得付出,懂得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就能够有人和了。

  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课程,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的心态,以及学习最重要的五个内容,就是五伦的关系。“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学问就在能够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这个是学问。所以前面三个伦常,我们提到夫妻、父子、兄弟,这个是在家庭里面人与人的关系。再往社会延伸的另外两个伦常,是君臣关系跟朋友关系。但是这两个关系跟家庭里面的伦常关系,它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父子关系处得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所以事实上,整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都离不开家庭的伦常,都是家庭的一种情感、一种心境,很自然的转移到整个大社会。整个大社会也象一个大家庭一样。所以我们到学校去,叫师兄弟,教书的人叫师父;到各行各业去,学每一个技能也是要拜师,一起学的也都是师兄弟;以至于求道之人,不管是哪一个宗教的,都是以姐妹、师兄弟相称。

  但问题来了,他假如在家里就不孝父母,不友爱兄弟,那他根本就没有做人的基础了。所以我们首先,先讲家庭的三个伦常,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对人的态度,一定是从对自己最亲的人开始扎根的。所以社会的安定绝对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所以《三字经》才提醒我们,“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有责任要把这些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所以在父子关系延伸到社会是君臣关系,兄弟关系延伸到社会是朋友关系,所以才有经句叫“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但是林则徐先生也说道“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一个人连兄弟都不和睦了,这个人已经失去友爱恭敬的心了,他纵使有朋友,那都是表面文章而已了,不是真诚的了。

  我们今天跟大家先交流这君臣关系。我们常说,“君父,君父”,在古代,君,它可以指的是皇帝,一国之君,他就好像这一个国家的父亲一样,要用父母的心来爱护子民。皇帝如此,底下的官员效法,所以不管他是哪一个层级的官员都称为“父母官”,他以父母的心对人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很多好官,当他要离开他治理的地方的时候,那老百姓夹道,流着泪:“大人,您走了,我们好惋惜啊!”不希望他走。甚至于这个好官,当他这一生生命结束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如丧考妣,就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的伤心。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老百姓对官员那一份期许、那一份依靠。

  从公司的角度,员工他忠诚的在一个公司里面,他也是希望领导带领他走上幸福美满的人生,在经济上的一种支持,以至于在思想上的引导。其实下属都很期望他的领导人是有德行的,是有担当的。

  再延伸到我们推展传统文化的单位,不管是负责教学的老师,还是负责行政工作的领导者,社会大众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期许,希望在我们的引导之下、带领之下,他们能有真实的学问、真实的智慧。所以我们在接受下属的恭敬、接受人民的恭敬、接受学习传统文化人的恭敬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到任重道远。人家愈信任我们,我们是愈诚惶诚恐。所以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所以,团体里面的领导者对于团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谓“上行下效”。“一家仁……”,你们第一节课还没有出定是吧,还在入定当中,“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我们从这一句话感觉到,一个领导者对团体,一个官员对社会的影响,非常的大。

  好,所以我们首先来一起研讨,一个领导者他应该具备怎么样的人格特质、怎么样的修养。他有了真实的德行,才能够带领好老百姓,带领好他的员工。在《中庸》当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经文,说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就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个不变的原理原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九经”,第一“曰修身也”,“曰尊贤也,曰亲亲也,曰敬大臣也,曰体群臣也,曰子庶民也,曰来百工也,曰柔远人也,曰怀诸侯也”。

  我们看这个次第,就很清楚,一个领导者,他首先自己要有修养,修身摆在第一位,这都是根本的问题。今天没有这个修身的基础,哪怕他有很多好的臣子,他也留不住,“有德此有人”,才能留得住。

  第二个是“尊贤”,尊重有智慧的人。我们看每一个朝代开国要兴盛,都是因为有尊贤。我们看,商汤用伊尹,文王用姜太公,大舜用皋陶,都是尊重贤德。因为有贤德的人在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跟他一样对国家、对社会有使命感的人,都能够招感来了。
  
  但是假如没有“尊贤”,用了一个魏忠贤会怎么样?魏忠贤你们不认识啊?明朝的九千岁,一个太监,皇帝是万岁,他自号九千岁,真是荒唐,是吧?可是你看就一个人在那里祸国殃民,整个国家基本上是毁掉了。“尊贤”重要,你假如没“尊贤”,反而用了坏人、小人,就完蛋了。所以之前也跟大家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这是一个兴衰的关键,摆在第二位。可是说实在的,没有“修身”,他就不可能“尊贤”了。

  再来,你领导人要以身作则,所以他必须要表演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是一个很好的家庭榜样,那底下的人效仿他。今天假如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对家庭不负责任,每天在外面喝得烂醉,还在灯红酒绿的地方糜烂,你说他底下的员工能带得好吗?不可能,那就跟着他堕落了。

  所以对员工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领导者真正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让员工不只在工作上效法你,还在他的家庭,还在他的人生观当中,能受到我们的影响,那这样的领导者心胸就非常宽大了。他不是把员工当作一个赚钱的工具而已,他是把他当亲人一样爱护,在工作当中引导他、提升他,在家庭生活当中给他做好的示范。所以就像《孝经》里面说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个领导者真的就像父母一样的在爱护底下的人。

  南京李慕松总裁,菲尼克斯的总裁,他自己安排员工礼拜六、礼拜天到庐江参加课程,而且是他自己亲自开车载着员工来参与课程。后来我们了解到为什么他亲自开车呢?因为他想到,这个开车的同仁他也需要休息,他也有家庭,体恤备至,他亲自开车。他已经快七十岁的人了,不过他看起来很年轻,看起来像六十岁而已了,都快七十岁的人,身体也很好。所以为什么他身体很好?“仁者寿”,仁慈的人长寿,每一个为人着想的念头还没有付诸行动,首先这个仁慈的思想,就已经熏陶、滋润了自己的身心八十兆的细胞了。所以叫利人绝对利己,这是真理啊!

  结果他就是希望员工能接受老祖宗这些教诲,让他家庭能幸福,这个是真正做到了以亲人、父母的心对待员工。可是他的员工刚去的时候还想:这个李总可能是带我们去洗脑,回来好好效忠他。所以大家以后帮助人,在这个时代一定要修一个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为人家好,人家不能理解,甚至于还骂你,还污辱你,你都能心平气和,不生气、不计较,还是一往如前的帮助他,这才叫君子。所以这个“人不知而不愠”,要到这个分上。你帮他他都毁谤你,甚至还要打你,你都不跟他计较,这个才叫真心,真心不会变。人家一生气了,人家口气一不好了,你马上就翻脸了,那就不叫君子,也不叫修养了。

  而且这个时代,真的,当你对人家好,人家反而怀疑你,你更不应该难过。为什么?更应该要怜悯这个世间,缺乏了伦理道德教育太久了,人现在都不敢相信有人会无私的付出,他没办法信任了。你说人可不可怜?对啊!“如得其情,哀矜勿喜”,怜悯这个世间目前人的心理状况都来不及了,还有时间跟他对立、跟他计较,那是我们自己瞋恨心在作用了。你说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么信任他的亲人,怎么我们活了愈来愈大了,都不敢相信人了?你看这个心境不就在这个社会当中一直在扭曲了嘛。

  所以我刚到海口去的时候,我们送书、给他们分享,很多去听课的人都在那里想:今天已经第三次了,怎么这个蔡某某还没拿书出来卖呢?然后有一些家长都跑去看看我们这个中心到底在干什么,那时候在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然后到我们的办公室绕了好几圈,终于坐下来了,我倒一杯茶给他喝,他喝了一口,第一句话:你的钱从哪里来的?所以人好像都特别注意钱这个问题。但是经典不是这么教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怎么我们一考虑事情都从末上去考虑呢?是吧?我们做的好事,一定有很多善心的人一起来护持嘛,一起来护念嘛。

  所以这个社会功利太利害了,我们已经习惯好像做什么事都是要有目的、要有条件,反而面对别人没有条件的付出,我们是诚惶诚恐。但是我们要了解,古代的社会都是道义的社会,甚至于是三、五十年前,那种道义人情味,处处可见,这唯利是图是最近这二、三十年搞的。我们小时候的记忆,爷爷奶奶、邻居煮一锅茶,放在路边,专门给赶路的人喝的,哪有谈什么条件的道理,都是体恤别人辛苦。有时候看那个路人赶得接近吃饭时间了,很辛苦,大热天的,坐在那儿休息,“哎,来我家吃顿饭吧。”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有一个女士她很有爱心,她就说到,都受她奶奶影响。她小的时候,奶奶煮茶供养给这些路人喝。第一次的时候,她们这些小孩在旁边看,哎哟,奶奶怎么拿出茶要给人家喝。然后几个小朋友就躲在那个大树后面,看看有没有人喝。结果当第一个路人喝下第一杯水,这所有的小孩都是孙子辈的,高兴的跑回家里去,给她奶奶报告:奶奶,有人喝了,有人喝了。你看这些小孩高不高兴?很欢喜,这叫天性啊!谁教她给人喝水要高兴?又没人教她高兴,她为什么自己高兴?这仁爱心是人本有的。而当她在那里很欢喜的时候,那一颗仁爱的存心就种到她孙女的心田里面去了。所以“福田心耕”啊!她的这个孙女,福报也很大,生意做得不错,都跟她的心量有关系。

  而且她还提到一点让我非常感动。她说她奶奶出殡,几个叔叔伯伯包含她的父亲,给她奶奶扛棺木。结果那个棺木有一个规定,不管这个规定好不好我们暂且不论,就是这个棺木只要往前走了就不能往后退,可能就是希望母亲走得好,怎么可以往后退呢?结果刚好棺木进去的时候没问题,出来的时候可能那个扛的东西,它的体积,那个横向面积大了,结果要过的时候,门卡住了,没办法出去。这些长辈们连想都没有想,马上拿着铁锤就把门给敲掉!

  那个瞬间那个念,我自己听着这个故事,我说,她的孩子、她的孙子,当下在那个现场,都震撼一辈子,没有办法忘怀。就是那种心里只有自己的母亲,只有自己的奶奶,哪还有想到门,一个砖块多少钱啊!就全部赶紧把它打掉,赶紧把母亲,因为那时候都看时辰啊,赶紧送出去,不敢耽搁时间。所以这个孝心、仁爱心,那是最好的家道了。

  确实古代的人,包含有传统文化修养的人,都能以对亲人的心,来对待一切的社会大众,包含自己的同事。

  再来,我们看“敬大臣”。这个尊贤,有一些贤人他是不拿你的俸禄的,专门给你提供咨询。他在山上,你还得上山去找他,他不愿意领这些俸禄,像这些“尊贤”。“敬大臣”,他就比喻是高级主管。“体群臣”,那可能是一般的员工。这“大臣”都是属于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敬大臣,体群臣”,真正去关怀,去爱护了,才能够凝聚人心力量。

  而且在君臣关系当中,领导者要反求诸已。因为领导者他位置比较高,底下的人在心理上比较能尊重,比较能崇敬我们。下属之所以不崇敬领导者,很可能就是领导者自己德行不好,让人家丧失信心。不然在人很自然的心态当中,都是尊重父母,尊重领导者的。

  所以在“敬大臣,体群臣”当中,孟子有一段话,也是我们要常常来观照自己的。孟子讲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你们这么配合,好像第一次听过这句话。第二句呢?就剩几天了,你们也不要让我抱憾终身嘛,“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领导者把员工、同仁当作手足,他的员工就把他当心腹一样看待。“君之视臣”,我们就把他当犬马一样使唤,也不关怀尊重他,“则臣视君如国人”,那他一下班,在超级市场看到你,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样,“我已经下班了,你也不能叫我做什么事了”,如国人一样。但是领导者轻视、轻贱下属“如土芥”,那这个下属就觉得这个领导者像土匪一样了,像仇人一样了,“如寇仇”。

  所以我们从这句话体会得到,下属对上司的态度,跟上司对下属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与所有的同仁相处的过程当中,能不能时时反求诸己来观照?因为人不反求诸己就不能理智,就变成在指责他人,不反省自己。不理智了,一定是感情用事,所以我们不反求诸己来处理事情,很难把事情处理好的,只会愈处理愈糟。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修养,还是心地的功夫了。

  “子庶民”,这个是爱心,爱护人民。那我们想一想,现在的企业这个“子庶民”应该指谁啊?客户啊。你不管做哪一个行业,都是以服务为目的啊。今天你在房地产业,每一个来看房子的客户,你就要当就是你妈来看、就是你姐姐来看房子了,你会用什么心情去照顾他、去服务他,这样就对了。

  “子庶民”很重要啊。我因为这几年都是在祖国大陆跟大家一起交流传统文化,所以每一次回家也会带一点大陆的特产。结果带回家里去,我爸爸就说:哪里来的?结果一看,“我不敢吃,前几天又看到什么黑心食品。”所以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只会影响我们个人的信誉,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的信誉哦。

  好像讲到这里,气氛好像有点……诸位大陆的学长,要“闻誉恐,闻过欣”,我刚刚好像嗅不到“闻过欣”的味道,害我有点讲不下去了。这就是一个重点,真的是一个重点。真正爱护自己的国家,真正爱护自己的团体,不是用面子去爱的,是要让它更好。不是人家批评我们,我们就出去要跟他打架叫爱护,是要真正“知耻近乎勇”来改善。

  孟子有一天去见一个国君,结果他就给那个国君指出来一些问题。指完以后,这个国君离开之后,旁边那些臣子就过来骂孟子了:你怎么这么不尊重我们的君王!假如我们在当下,可能也会这么觉得,你怎么批评我的君王,这么不尊重我的君王。孟子跟这些大臣讲:我是最尊重你们君王的,因为我要他做圣王,所以我提的这些建议都是让他如何当圣王的建议。而你们都是巴结谄媚他,他不对了也不讲,你们这是爱护他吗?你们这是让他愈来愈堕落了。

  所以我们假如不理智,一下子是情感、情绪上来了,我们能爱护人吗?所以人在一切境界当中,要能理智应对,要能反求诸已,要能接受得了别人的批评,甚至于哪怕批评得不对,我们都笑一笑。为什么?人家批评了三点,一点不对,我们哗一下就把它扑过去了,人家下次还敢跟我们提啊?真正要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是来自于我们的修养,是来自于我们能接纳别人的批评,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德,才能真正让人打从内心的佩服。你有多强的外在条件,都不可能真正赢得人家内心的尊重。

  所以,我们刚刚讲到的“子庶民”,对于各个行业就非常重要了。有没有真正爱护所有服务的对象?

  包含“来百工”,我们看,让各行各业都兴盛起来。而且一个企业他一定有很多合作的单位,能不能让他们统统都发展起来?有时候心胸狭窄了,自己赚钱就好了,对于这一些配合的单位都给人家抠得不得了,让人家跟我们做生意配合都很困难,日子都不好过,只有自己好过了,这个就不妥当,这叫“来百工”。

  “柔远人”,这个在古代是说,连他国的人民、老百姓,都懂得去关心。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国家有灾难了,其它的国家都赶紧去帮助,人道主义这个就是“柔远人”。

  我们自己虽然是在某一个行业,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大众的需要,我们还是懂得去关心,随分随力。比方汶川大地震,那是各行各业的人出钱出力,我们去看那个赈灾晚会的时候,都非常触动。很多企业还有捐上亿的都有,捐几千万的那不计其数了,这个就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存心了。

  “怀诸侯”,这个诸侯,在古代天子底下有很多诸侯国,有一些国它可能衰败下去了,那这个领导者懂得去扶持它,再把它兴盛起来。用在我们这个时代,比方我们是从事建筑行业,我们希望整个这种房地产行业,都能够有很好的形象。为什么呢?其实同样的行业,不只不是竞争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人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同业相忌,互相竞争,然后做出很多不妥当的做法,造成社会大众对这些行业丧失信心。

  比方我们举一个例子,我有点不大敢举例子了,我已经感觉到底下有杀气了,我快讲不出话来了。三聚氰胺是吧,三聚氰胺,你看牛奶加三聚氰胺,你一家加了,两家加了,最后什么,一曝露起来,全部的牛奶业统统受影响。是啊,所以我们会误会各行各业是竞争的,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人的野心太大了。这个叫人心不足蛇吞象,请问这只蛇把象吞下去了,它活得了吗?所以大家现在看,拼命赚钱赚得很多的,赚得连家庭都不顾的,他活了吗?

  所以那一天,我们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很有钱的人,半夜在路上喝酒喝到烂醉,倒在地上。有一个警察,当地的警察,过去把他给叫醒了,“哎,哎,你怎么不回家?”“回什么家,我又没有家。”“你怎么没有家,那一栋别墅不就是你家吗?”他给警察讲,“那是一幢房子,哪是我家?”因为他太太跟他孩子都不理他了,早就已经走了。那一个家几千万,空空荡荡的了,他都不想回去了。

  那我们想一想,人生又不是有钱就幸福了。可是我们现在人的价值观失衡,就觉得赚钱,钱是万能。结果一失衡了,家庭都不顾了,健康都不顾了,只要钱。然后又用竞争的手段去跟人家做生意,同业竞争,搞得这个社会大家都急功近利、人心惶惶,这是恶性循环啊!应该是有钱大家赚嘛。

  其实各行各业只要去掉了竞争的这种模式,整个地球人类的资产会增加很多倍,都是这种恶性竞争,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损失。以前,人还没有这么强的竞争能力,比方说同业之间,来这里开书局,买不到这个用品了,“我跟您讲,我打个电话你到哪一家那边去买,那边有。”这样才对啊。所以真的我们在这个时代,不能受到这些不妥当的社会风气影响,然后我们也卷入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这种氛围里面去了。所以这个是对于各行各业我们是互相切磋,互相学习,“怀诸侯”。

  真的有一个在大陆做得特别好的房地产行业,他就是常常都把自己做得好的方法,全部公告出来,希望同业学习共同成长。这是无私的心,难怪他在房地产行业都是名列前茅,都没有退下来,而且是连续十多年都是名列前茅。

  所以老子提醒我们,“既以为人己愈有”,你愈给人你自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个才是天道。大家要了解,现在不是各个行业会竞争,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也会互相嫉妒竞争。这不去掉这个嫉妒心,不提起随喜心、赞叹心、欣赏别人的心,那我们到传统文化还是在搞以前的习气。

  好,这是“九经”。

  那我们先来看几个历史上的例子,四十五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四十八页)在我们的《古文读本》。这个“说苑节录”,它一开始就是“君道”,怎么当领导者。

  我们看,“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时时系念着天下的人民,尤其是特别苦难或者先天比较弱势的人,所谓“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们看,这些好的领导者都是“加志于穷民”。而且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非常的难得,他的企业里面都固定用一定比例的残障人员。这个就是把古圣先贤的精神落实在他的企业里面,让他们也有工作的机会。而且,人同此心,一个人他先天遭遇就已经不幸的时候,又能够遇到有仁爱心的企业家,他哪有不忠诚感激的道理呢。

  所以“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确实老百姓有什么苦难,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受难一样的心情。“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是我让他饥饿的,我没有做好。“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人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一个人犯法了,尧帝就觉得:是我没有把他教好,我有责任。

  我们读到这里,都可以想到,在《论语》里面尧传给舜,舜传给禹。这一些古圣先王的心境,“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一个天子的心境,“民胞物与”者的心境。谁不好了,“是我没把他教好,是我没给他做好榜样。”其实我们能不能效法古圣先王的心境?“我又没有当皇帝,又没有当天子。”其实当社会发生不幸的时候,当我们起一个念头,“他是他,我是我”,其实在心性上,我们已经在怎么样?在退步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健康的心态,“凡是人,皆须爱”,这个叫健康的状况,我们不能保持这个念头,我们心就生病了。

  待会读到一篇文章,就是孟子比喻一个人无名指伸不长了,就稍微有点不正常,稍微弯,伸不直了,才一个指头伸不直,有一点小小毛病,只要知道几百里之外,楚国、吴国,哪个国家能治好,再远都走去了,就把这个指头治好了,是吧?可是我们的心病了,就从来不去管它了。那诸位学长,心比较重要还是这颗无名指比较重要?那你看,人现在轻重缓急不知道了,都忙一些可能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忽略很久了。所以孟子才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颗心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们都忘了它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景象,两个一、两岁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们跑着跑着,前面第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啪,撞地上了。这个小朋友还没回过神来,还搞不清楚,可能有点头晕,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后面那个小朋友就,哇哇,就哭起来了。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个景象?我以前看过这个景象。但是我看的时候我就明白为什么,因为那个撞下去的时候声音很大,然后那个孩子就感觉,哎哟,他一定很痛,一想到这里就流眼泪了。感同身受,这是一个人的天性啊。

  科学家,现在都重视科学了,还做实验,就让那些连走都走不稳的那些小婴儿做实验。大人走啊走啊,就故意掉东西,掉下去了,就看这个小朋友做什么。结果他们实验结果,这小朋友看到东西掉下来,然后就拿起来,又要去拿给那个掉下来的人。

  所以为什么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其实我们是污染太久了,要回到“赤子之心”啊。所以“赤子之心”,他的爱心是没有边界的,他不是私爱的,他对人都有那种关怀的,不去分别了。人一分别,就冷漠了,就麻木就开始增加了,“那些都不关我的事。”所以人这一生,只有自己心灵的提升是最真实的,什么其它的外在的东西一样也带不走,“万般将不去”。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社会的种种情况,我们花太多时间在哪里?批评,指责。其实当我们在批评指责,我们也不是在觉悟当中了,我们的心境都跟这个世间的人对立了。甚至很多都骂,骂谁谁谁,现在人一吃饱饭,茶余饭后就开始骂,领导不好、官员不好、我太太不好,什么人基本上都骂到了,就一个人挺好,就自己没有骂到,好像全天下都欠他,这个样子,这个是不理想的。

  当我们觉得所有的不理想,都是在告诉我,这是我这一生的责任,我应该提起这一份道义,那他看到世间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在提升他的使命感,都在以这样的心境期许自己,“『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社会现在是这样了,我能做什么?”人啊,就不把宝贵的时光耗在批评,耗在指责上面了。小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单位,出现了情况,“我能做什么?我有什么不足?”大到自己的民族,我们都有这一份承担。

  所以这个是这一段尧帝给我们的一种风范。所以因为他有这样的胸襟,能展现“仁昭而义立”,他仁慈了,老百姓讲道义;“德博而化广”,道德广博,老百姓都被他感动了。我们待会再看下一个故事就很有味道了。大禹讲,尧帝的时候,老百姓都以不能像尧帝这样感到耻辱,我们就看一个天子他给予老百姓那个榜样的力量。所以,“故不赏而民劝”,不用外在物质的奖赏,老百姓就互相劝谏,一定要好好做人。“不罚而民治”,不用处罚老百姓,老百姓有羞耻心,不愿做恶了,耻于做恶了,就天下大治了。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先能宽恕,先能包容,设身处地,进一步尽自己的力量以身作则是“教”,然后把经典这些伦理道德教化老百姓,就是这个“教”字,“是尧道也”。这五个字很好,“先恕而后教”。我们当领导的、教学的、教书的,还有当父母的,都能够“先恕而后教”。

  下一个故事讲到了,“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问了这个人犯罪的情况,结果自己也很伤心,流眼泪了。他左右的人就说了,“夫罪人不顺道”,他自己没有顺着正道做,才会被关起来,“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那你何必伤心呢,是他罪有应得。

  “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今天我当天子了,“百姓”却“各自以其私心为心”了,所以我感觉很痛心,感觉我自己没有做好。所以“书曰”,这个就是《尚书》的话,“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好,这个是从以身作则来看。

  我们再翻到四十九页。我们来看中间这一个故事,挺有意思的。我直接用白话讲,你们就马上就直接白话跟原文就契在一起了。

  齐景公喜欢女人穿着男人的衣服,结果全国的女子争相穿男人的衣服。所以齐景公很生气,就吩咐这些官员:禁止女子穿男人的衣服,假如看到了就撕裂她的衣服,把她的腰带给她扯断,警告她以后不准穿了。结果裂衣断带,可是还是没有办法制止这个风气,还是照穿。

  晏子来见齐景公,齐景公就说了:我使这些官员禁止女人穿男人的衣服,我还这么严厉的“裂其衣,断其带”,可是她们还是互相学习,都制止不了,为什么?晏子说了,说:国君啊,你又不禁止自己的太太穿,又不禁止宫内的女人穿,你就禁止老百姓不穿。所以这个叫“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也”,就是外面挂着牛头,里面卖着狗肉了,这什么勾当嘛,人家怎么能服气嘛。所以“公胡不使内勿服”,你就叫你那些妻妾不要穿了,“则外莫敢为也”,人家就不会效法了。齐景公说,好,“善!”“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有的人都不穿了。所以这个故事就提醒我们,确确实实是上行下效。

  再来我们看下一个,“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齐国的老百姓很喜欢马车跟马车对撞,然后还觉得很好玩。“禁之不止”,禁止不了。晏子觉得很忧患这个社会风气,所以他自己做了一台新车,还有很好的马,配着两马,结果开出去之后,设计好了,也找个人撞车了。结果一撞完,这个晏子就说了,他说,“毂击者不祥”,跟人家车车相撞是很不吉祥的,一定是我祭祀不诚恳,才会今天跟人家相撞,一定是我这个行为是不是不恭敬了,“居处不敬”了。然后他讲完,就下车就走了。

  结果国人看到了,就把这个情况传出去了,“哎哟,晏子,那个最有学问的那个晏子说,车子跟车子相撞不吉祥,我们就别撞了吧。”所以真的是舍命陪君子,这个用讲的没办法了,亲自做一次给他看了。“然后国人乃不为”。

  “故曰:禁之以制”,你用制度禁止他,“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这个“教”其实就是身教。其实我们想一想,员工有很多坏习惯,都会影响他的健康,会影响他的工作,甚至影响他的精神,影响他的家庭。问题是假如领导者也喝酒,领导者也有那些坏习惯,那我们怎么去让他改呢?给他好的影响呢?就不可能了。这个是以身作则的部分。

  再来,这个领导者要能够有爱心,而且要听劝谏才好。我们看一下四十七页,这一个故事应该是跟大家讲过了,最后这里“师经鼓琴”,师经这个乐师弹琴,大家有没有印象?你看这个,这一个就告诉我们,一来臣子要劝谏,二来这个领导者要受谏。劝的对他马上改,而且还彰显自己的错误让更多的人来督促他,那这个就很不简单了。

  而且这一个魏文侯讲的:我最高兴的就是所有的人都听我的,不敢违背。这一句话在《论语》里面孔子也有讲到,这句大家都熟悉,叫“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是因为鲁定公有一天问孔子:孔子,听说有一句话叫“一言兴邦”,是不是这么说啊?孔子说:这个话这么说,可能没有到那么严重,不过也接近了。比方说,孔子就举例了,比方说,假如有一个人,他当国君了,他说,“为君难,为臣不易”,就是当好国君是很不容易的,要战战兢兢的。他讲这一句话,他自己是这个心境,那这一句话就可以让他好好的、谨慎的做好国君,那这一句话不就是“一言兴邦”吗?甚至于其它的国君也效法了,也兴了他那一个国家,这叫“一言兴邦”。

  后来又问了:好像又有一句话叫“一言丧邦”,有没有啊?那孔子又说了,就是假如一个国君说,“我最快乐的事就是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不敢违背我”,孔子就举了这一句话了,说,假如他做的是善,那没人违背,那也挺好的。可是他假如做的是不善,又没人敢违背,那这个国家不就要毁掉了吗?

  这里也提醒我们,一个领导者假如不受劝谏,这一定会丧邦的,这个“一言”就是指完全不能接受别人劝谏,这个领导就麻烦了,所以一个领导者纳谏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看四十八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五十一页),这个也是跟大家讲过了,“文王问于吕望”,怎么治理天下?“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其实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不能贪,要爱人民,为人民着想。文王说:“善。”“太公曰:宿善不祥”。所以当天周文王马上就去做了。所以这里提醒我们领导者要不贪,戒贪,要爱民。

  同时姜太公给我们表演很好,他劝谏很及时。然后文王难得的是,听到好的建议,当场去做,当场去做。而且当一个人都是当场去做的时候,这一些贤德的人他很欢喜,他以后会更主动的来劝谏、来协助。所以这个消长之间,都在领导者的心态。但是差很多,这个都看不到,可是却是整个人心的向背。你说这个大臣的建议皇帝接受了,振奋群臣,何止振奋一个人。所以什么时候会失人心,什么时候能得人心,往往都是这一个心态的问题。

  我们看五十八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六十一页),这里就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了。“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如何?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其实这个都是相同的,“亲贤臣,远小人”。“子路曰:范、中行氏”,这一户,这一个大夫他“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那他怎么亡了呢?

  “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最后什么结果呢?“贤者知其不己用”,那个尊贤根本就是做给别人看的,要博得人家美名的,根本就没有去用贤德的人,所以这些贤德的人就埋怨,搞名闻利养,都不是真正依教奉行,“而怨之”。不肖的人,“不肖者”,这些小人很聪明,“知其贱己而雠之”,知道他根本对我们还是很不屑的,很无礼的,我看我们就先下手为强吧。

  齐桓公,最明显的例子。用了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用了几个小人,真的,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几十天,尸虫都流到宫外了才被发现他死了。你看这“不肖者”,你不赶紧离开他,一定是引火自焚。

  所以“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他们先谋自己的私利了。所以“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那一定亡的嘛。所以这个尊贤,那做表面不行的,你得真正用这些贤德之人。我们看刚刚文王听了马上去做,这好榜样;中行氏会败,就败在只是好尊贤的虚名,没有实质。

  我们再来看一则,四十八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五十一页)。我们昨天讲到治本在得人,所以得贤才,这个就好像一个房子最重要的几个支柱,很重要的。

  “孔子谓宓子贱”,对他的一个学生说,说:你去治理单县,大家都有口皆碑,都很欢喜,你说说你是怎么治理的。

  “不齐”,是宓子贱他自己称呼自己。“父其父,子其子”,我把老百姓的父母,我也是恭敬他,他们的孩子我也是爱护他们,而且“恤诸孤而哀丧纪”,然后他们有了丧事了,我跟他们一样哀伤。孔子说了,这个是“善小节也”,一般的老百姓会依附你了,比较有水平的老百姓,他不见得。

  接着又说,“所父事者三人”,我真的就像认他做干爹,“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说,父事者三人,可以教孝了;兄事五人,可以教悌了,都是做到教化人民;“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交朋友都是来互相切磋道德学问提升的。孔子说,那中等的老百姓也可以依附你了,可是还不够。

  后来他讲了:这个地方有比我有贤德智慧的,有五个人,我用对待老师的态度侍奉他们,而他们就把这些治理天下的智慧告诉我。孔子说了,哎呀,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尧舜能治理天下安定,最重要还是用了贤才。所以贤德之人是“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那孔子就赞叹:你能够尊贤,尊重这些比你还有智慧的人是非常正确的,他们给你的建议就能够造福万民。结果最后孔子讲:你所治理的是一个小县,假如你治理的是一个大国,那你继续保持,也可以跟尧舜一样的功业了。

  好,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六十五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六十八页),最后一个故事。这个是对待子民、对待员工,做到什么呢?仁至义尽。我们有时候常常看结果,其实人与人的互动不是在结果而已,在整个过程随时随地,哪怕是你一个眼神都在互动。我们来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挺大的。

  “子羔为卫政”,子羔到卫国从政,“刖人之足”,他那个时候当判官,判了一个人把他的脚给砍了。卫国君臣作乱,子羔,当下就整个国家失控了,他就逃命。走到郭门,就是城门关起来了,没办法过去了。“刖者守门”,就是当初被他切掉脚的那一个犯罪的人,刚好是那个守门的人。结果他不只没有说很怨恨这个子羔,还带着他逃。然后就跟他讲,因为他是守门的,他很清楚这些地理状况,他就带子羔说:这里墙比较低,你从这里爬出去就可以逃走了。子羔说:“君子不踰”,君子不爬墙。结果他又带他到另外一个地方,刚好那个城墙有一个破洞可以钻出去,“于彼有窦”。“子羔曰:君子不遂”,君子是不可以爬狗洞的。

  大家看到这里有什么想法?“这么死板”,是吧?我看到这里挺佩服的。为什么?连命都可以不要,就是不敢不守这些教诲。当然,也是能通权达变,只是他能屹立不摇,这一念心是我们的学处。后来,拉他到一个房间里面去躲起来,子羔进去了,后来追兵走了。

  这个子羔要离去以前,就对这个断了脚的人说了,说,我“不能亏损主之法令”,就是这个法律是这么规定,把你的脚都削掉了。现在我在难中,就是你报复的好机会了,你干嘛帮助我逃亡呢?

  这个人说到了,脚被砍掉是我犯的罪,“无可奈何”。而你处理我的事情,“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就是他知道子羔是翻遍了所有的法律,就想着不要让他的脚被砍掉。你看,“先后臣以法”,就是跑前跑后,想尽办法了,“欲臣之免于法也”,希望他不要被判这么重的罪,这我可以感觉得到。但是最后“狱决罪定”,没办法了,法律不是一个人可以改的,所以“临当论刑”,就要被砍的时候,子羔在现场“愀然不乐,见于形色”,就是子羔很难过,没有能够帮得上他的忙。这个犯人都看到了,所以说“臣又知之”。所以领导你不可以因为我而起私心,而我看到你整个过程,包含你的表情,您天生就是一个仁慈之人,“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为什么帮助你逃脱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子羔他尽力了,尽心尽力了,哪怕他处罚一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谢他的。所以我们假如用这样的心境去带我们的下属,去教育我们的下属,甚至于是处罚我们的下属,他所收到的,还是我们是在协助他、在警诫他、在提醒他,而不会跟我们结怨。

  但是我们人往往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马上情绪起来了,就是批判他不对。没有设身处地看,既然事情发生了,怎么帮助他收尾?假如虽然事情不对了,我们还是尽心尽力协助他收尾,当事人都会很感动的。

  所以情、理、法,我们往往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拿着法,并不是说我们要不遵守法,不是这个意思,法还是要遵守的,可是假如在遵守法的当中,情、理都尽了,相信没有人会怨的,不会对立的,甚至于会更让人打从内心佩服这个领导者的修养。

  所以很多人都说:现在经济不景气了,可不可以裁员?诸位学长,可不可以裁员?所以人在思考事情,容易在做法上思考,在相上思考,而没在哪里思考?心上思考。有时候人在做抉择的时候,你给他讲了半天,他说:那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啊?到底是留还是不留啊?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啊?所以去也好,不去也好;留也好,不留也好,最重要是你的心态对了没有。心态对了,留也好,不留也好;去也好,不去也好。可能我讲到这里,底下人说:那到底是怎么样?这个时候就说,“好,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所以还是什么都找到根本,“本立而道生”,“依报随着正报转”,心境转了,这些关系慢慢都会转的。

  我们下一节课,跟大家谈一下说话的修养。因为这一节课本来是礼拜六古文课要上,可能古文课的时候有一些学长已经回去了,我们先跟大家交流一下。

  好,谢谢大家!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