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早上我们是第一次上课,讲到绪论,讲到文字初创。文字不是凭空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我们都了解,世界上不管任何民族,他们的文字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先民没有文字之前,靠语言来传达他内心的意思。语言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善的,我们的先民最早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加上肢体的表达,来表达他内心的意思。几个简单的声音,譬如我们能够理解的,大的声音用来代表大的意思,小的声音用来代表心中想的小的意思,这是原则。
举例说,在还没有语言之前,我们的祖先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来表达,彼此互相沟通。那个时候,我们举个例,有一个我们的祖先,那时还是猿人的时代,然后以狩猎为生。狩猎,如果碰到梅花鹿是怎么样?鹿它是草食动物,它不会伤人,它又很美丽,所以碰到鹿是很有福气的;如果上山去打猎碰到羊,也是很吉祥的。如果我们的先民到山上打猎碰到一只大老虎,他侥幸没有被吃掉,逃回来了,他如何用怎么样的声音来表达,让他的同部落的人理解?
各位想想,假如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譬如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今天上山去,碰到这么一个大东西,我侥幸逃回一命,回来我一定是惊慌失措。然后你们看到我惊慌失措,就会问我是到底怎么回事?我就用一种声音来表述我今天碰到那个东西。我就想用我能表达的声音,因为当时还没有语言,那个声音也只是几个简单的声音,我就找了很多种声音来表达我今天碰到那个东西。开始可能是:我今天在山上碰到了一个“唏”。你们想想看,这个“唏”是代表什么声音?好像小小的声音,不是很大的东西。试验了好多次,好几次大家都不理解我今天碰到个什么东西。最后我找到一个声音,我今天在山上碰到一个“祸”,你们都吓一跳。闽南语里面老虎的虎,到现在还读它为“祸”。
板书: 裭(祸,从示呙声;裭,从示虎声。)
我们说到造文字的时候,最早是简单的初文,初文就是最早、最先造出来的。用象形,用指事,最早创造出来的文字称初文。像象形,像指事,根据太炎先生统计,初文四百多,不到五百个字。利用这四百多个初文两两组合,重意的我们叫会意,加上声符的我们叫形声,像这(祸)是形声。形代表这个字的类别,它是跟“示”这一方面有关系的,这边是注音符号,声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注音符号。灾祸的祸,应该这样写(裭),从示虎声,很可怕,灾祸。这边(呙)没有灾祸的意思,只是藉“呙”这个声音暂时来代替这一边(虎),这叫做假借,假借这个“呙”来代替应该用的这个“虎”。所以形声字造字的时候,有这种状况。
这是我们说到文字之前是语言,语言之前,我们的先民只有简单的几个声音来彼此沟通。用小的声音来表示小的意思,用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哪些声音是小的?哪些声音是大的?这是属於声韵学上面说得比较清楚些,我们这是简单说一下。
齿音,发音的方式,气流从肺部出来,通过气管、声门,受到我们口腔种种的阻塞,然后调节发出来的声音,有几个部位。直接从喉出来,不受舌、上颚、齿、唇的阻塞叫喉音,喉音是最大的声音,祸它就是喉音。什么是小的声音?气流出来通过阻塞,像齿音,齿音上下齿扣起来,舌头抵住两齿之间,气流只有很小部分出来,这叫齿音。譬如注音符号的:
板书:ㄐ、ㄑ、ㄒ
ㄐ、ㄑ、ㄒ,这是齿音,你无论如何是发不大的。不信我们可以跟西洋的大力士,千万不要跟他比力气,你可以跟他比声音。但是你要跟他设置一个条件,“嗨,大力士,你的肌肉非常发达,我很佩服你,我不敢跟你比力气,不过你的声音不如我大。”西洋大力士一听,怎么可能我声音不如你大?不要忘记设置一个条件给他,大力士你发齿音(ㄐㄑㄒ)。他想毫无问题,我力气这么大,发齿音有什么问题?开始拿一个什么,现在有个机器可以测音量,开始。他就吸一口气,大吸一口气,然后读“ㄐ”,测量一下有多少的音量。接下来,好了,你够了,这个也试(ㄑ),这个试(ㄒ),都可以。现在该我了,“祸”,刚才喉音给他一下,把他都吓一跳。这说明什么?说明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小的声音代表小的意思。我们的语言也是根据最早的这个原则,慢慢发展成一个语系、语族,这一系,这一族。所以,凡是大的,喉音的都有大的意思;凡是齿音的,不可能有大的意思。譬如:
板书:细、小
这都是齿音。除了喉音、齿音,很明显能够知道它代表的意思。再有:
板书:ㄌ、R
注音符号(ㄌ),英文字母(R),这个字母在现在的西班牙文里面,他舌头在里面转了不晓得多少转,有同学点头,你一定会。稻米,他们发啊若丝,舌头在里面转了多少圈,我是学不好的。因为它很麻烦,所以它就必然会慢慢改变,譬如在葡萄牙语里面,这个字音它就不再那么乱转舌头了,它就读啊会丝,好简单,稻米、米饭,吃的米饭,啊会丝。西班牙人还是啊若丝,若个半天,转的声音。
我们中国注音符号,类似的是这个字ㄌ,ㄉ、ㄊ、ㄋ、ㄌ,这个ㄌ,舌头在里面转,没有像它(R)转得这么厉害。所以:
板书:仑(由和构成)。
仑,上面是集,三条线条代表集在一起的意思(),同学们可以翻开《说文》,()。下面这个()简册的册,一片一片的竹简用绳子编撰起来,我们现在写成册,一册书。竹简用来写字,一条竹简大约就是一尺来长,宽只允许写一行字,因此你的著作用竹简写了,一定要编号,然后再用绳子把它编撰起,它才不会散乱。所以要集简册,必须有条理、有次序,是由这个字(仑)的字音,ㄌㄨㄣˊ。由这个字的字音,仑,它有条理、有次序,它本身应该从它的声符ㄌ,刚才我们说过,舌头怎么样?在里面打转,里面打转先民他就感觉到是圆的。所以:
板书:轮。
不圆可以吗?车轮你做个方的看看。从车仑声,是圆的。
板书:沦,从水仑声。
王维有一篇很短的书信写给他的朋友叫裴迪,这封书信的名称叫“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书就是书信。他在山里面写给他的朋友裴迪,里面说到“沦涟”。王维是约他的好朋友裴迪想到山里面走走,正好裴迪在读经书,不知道哪一本,没有说明,可能《金刚经》,可能其他的经书,所以王维就不便打搅他的朋友,他就一个人进山里去。在他的辋川别墅,前面碰到一个小寺院,看到裴迪在温经,他就一个人走到山里去。在寺院里面跟这些僧人吃著斋饭,就一个人进到山里去。写到什么?他说“憩感配寺”,寺院的名称叫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跟庙里面的僧人吃了饭,他就一个人离开,走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开始往山里走,然后看到了什么?辋水里面,月光照在辋水里面,“辋水沦涟,与月上下”,月光照在辋水上。什么是沦涟?平静的水面投下树叶、树枝、小石子之类,它就引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叫沦。“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这写他在这个山里面看到的景色。希望同学们自己找来这篇短短的小书信来看,希望熟读,最好能背诵。虽然是一篇简短的书信,可以算什么?在我眼中,是一篇极好的散文诗,像诗歌一样的美。“当待春中,草木蔓发”,多么漂亮,而且很简短。可以记下来,回去查出来,把那篇熟读一番,非常有趣,你会愈读愈喜欢,最后你会舍不得丢它,你会天天想读它。
此处的沦涟,它也是由这个声符(ㄌ),舌头会打转的是吧?声符有圆转的意思。这个字“论”,看黑板,是圆转的吗?由圆转引申,圆转引申为有规律、有条理、有次序。讲话,言,有次序、有条理,一个比较高深的、比较抽象的意思,我需要有次序、有条理说出来,你才容易明白。所谓的“论”,论说的论,也都是跟声符(ㄌ)有关系。同学们可能会问:“这个字(伦),难道是圆的吗?”从人仑声,我们说人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人伦。你必须遵守这个次序,你不可以违背,谁敢违背?你能子慈父孝吗?所以人伦的伦,也是从圆转的声音“仑”,引申出来为人的道理,人伦。
这是我们说,我们的先民,我们的老祖先,在没有语言之前,当然没有文字,在没有语言之前,只有几个简单的声音,来表达他心中的意思。那几个简单的声音,我们现在分析一下,譬如刚才说的喉音代表什么?老虎的虎,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齿音代表什么?小。所以设定这个条件,跟大力士比声音,保准你赢,信不信试试看。大声音、小声音,还有说到圆转的声音,就举到这个例子。这是我们先民没有语言之前,只有这几个简单的声音来表达他心中的意思。这几个简单的声音,是绝对不够来表达复杂的人事,所以慢慢就发展,成一个语族,成一个语系。
语言可以比较明确的表达我心里的意思,但是它还是有几个大缺陷。第一,它受空间的限制。所谓受空间限制,今天我在这讲,我的声音只有在座各位能听到,远了他们就听不到,这是空间的限制。还有,受时间的限制。我现在讲的话你听到了,隔一下声音完了就听不到,更不要说明天、明年。所以语言受时间、受空间的限制。
人事慢慢的变化,慢慢的复杂,所以渐渐就开始有最简单的图形文字出现,来帮助我们语言的不足。所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有问题吗?绝无问题,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目的就是来记录语言。语言不能传之久远,语言受时间、受空间限制,文字就有这个优点。
再看,放眼世界,各民族最早的文字,埃及的、两河流域的,以及我们中国的,最早的都是什么?像图画一样,象形文字。就像图画一样,鹿就画一只梅花鹿,马就画一匹马,太阳画个圆的,象形。不管世界任何民族,它一开始都是用象形。我们现在用的汉字,也是我们老祖先先用象形。然后我们有幸,我们表意的文字,象形,这表意的文字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是非常难得。其他世界各民族的文字,最早也都跟我们一样,是象形文字,可是它们后来发展成为标音文字,变成拉丁字母标音的文字。标音的文字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你看到一行英文也好,拉丁文也好,横写的。我的英文很破,可是我还记得“This
is a
book”,你写出来是一条横的,它只标音,看不出任何跟书有关系的意思,它是标音的符号。语言随时间都在变化,因为我们讲的语言,譬如现在有新来的很多话,还有电脑来的话,什么“给力”,我就不懂了,这是新来的。有一次有个朋友问我这个问题,待会我来解释。
语言随时都在渐渐变化,为什么我们现在读我们的经典,五经里面《尚书》,是那么觉得很难读。《尚书》,上古之书,当时用当时的白话文记录的,我们现在就很难读懂。如果我们现在白话文写的报纸,你把它密封在保险柜里,写上两千年以后才准打开。好,等两千年以后我们的子孙打开,这是什么东西?他看不懂,看到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文,就像我们现在看到以前的《尚书》一样,因为语言变了。倒是我们的语言有很多“好棒啊,给力啊”,所以这一来的话好了,语言慢慢的变。西洋他们变成标音的文字,标音的文字当时好像写起来很方便,可是时间慢慢的过去,语言慢慢的变化,这里面就有问题了。《莎士比亚》离现在多久?树师你告诉我,十七世纪,四百年。你现在请英国人读他们的《莎士比亚》,他也觉得很艰难,原因何在?就刚才我说的,当时莎士比亚写的是当时的语言,语言在慢慢渐变,因此到现在才经过几百年,就很不容易读了。
所以标音文字会有这种问题,随著语言变化,因此你想想欧洲现在有义大利、有法国、有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小国家他们最早就是一个象形文字,它变成了标音,那么这个地区,譬如义大利它讲的是义大利文讲它那个pizza,知道pizza是什么?义大利饼。其实是马可波罗元朝时到我们中国来,看到中国是那么富庶,是满地黄金,所以他带回去几样东西,带回义大利。我们在北方吃的那个大饼,这是一样,他带回去以后,他的同胞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这叫ㄅㄤˋ。我们说饼,他说ㄅㄤˋ,那就拼成pizza,现在我们吃的pizza,就是饼这个拼音,了解吧。然后它上面加很多他们西洋人喜欢的起司、番茄酱,你就以为很新鲜。我们今天请去你吃pizza,其实是外来不道地的中国饼。这是说西洋因为标音文字、语言变化,义大利人他讲他的义大利语,他跟法国这个地区讲的话不同,因此法国人跟义大利人就不容易互相交谈,算了,算了,你变成义大利国,我变成我的法国,就变两个国家。
假如我们的祖先,当时没有用这种标义的文字传下来,也像西洋他们用标音的话,那我不知道北京的朋友说的舌头在里面打转的,我不太会,各位有北方同学吗?你很好,你会打转,南方同学卷舌的音是读不好的。早上我们说过一个了不起的学者,钱大昕,在古声方面有两大发现,一个是什么?早上说的,“古无轻唇音”。古代没有这个音(ㄈ),英文的这个(f),古代没有,因为它发音比较麻烦,你的上齿咬下唇,读它f,很不好发。
所以你现在拿一条巧克力,白色巧克力给你的小宝宝,刚刚学说话,“宝贝,这是什么?”巧克力,闻一闻,“给我”。不行,你先叫father我就给你,他最后望著这巧克力,望著你,“拜拜”。你叫father,不然我生气了,他说“拜拜”。你再不叫father打屁股,“拜拜”。那个father轻唇音他发不出来,这是洋人。中国小孩,你也试一下,宝贝,这是红色巧克力,宝贝,好香,你叫我父亲,我就给你。他望著你,“爸爸”。叫父亲,“爸爸”。你再不叫父亲打屁股,“爸爸”。这怎么办?毫无办法。父亲这个“父”,那个轻唇音本来就是很麻烦,不好发。
所以,古人发音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巧妙,他发的声音没有轻唇音,清代钱大昕了不起的发现,古代没有轻唇音。反过来推,凡是现在读轻唇音的字音,古代一定读重唇。你说,如果北方朋友问我,吃饭这个“饭”,从食反声,是个形声字,红的这部分(反)是它的注音符号,标音,这个字现在还是读反,因此这个形声字它是标音的,你能知道这个字读饭。
可是我们敬佩的钱大昕这个学者,他说“古无轻唇音”。古代它就不读ㄈㄢˋ(饭),该读什么?在座有能讲闽南语的吗?开吉师,请你告诉我:
学生:ㄅㄥ(崩)。
教授:ㄅㄥ,重唇ㄅㄥ。ㄅ、ㄆ是重唇。客家语我知道有一支,吃饭(湿盘),ㄆ,重唇。所以大江以南(长江以南)的方言多多少少保留我们中原的古音,北方就音变太多了。保留我们中原古音,哪里保留得最多?两个地方:第一闽南,第二客家,这两种方言是保留中原古音最多的地方。这不光是从传统声韵学,从书本上的材料,还有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拿个录音机到我们中国到处去录方言,回来归纳整理,发现不谋而合,闽南、客家保留中原古音最多。我们不能反过来推,也就是说现在的闽南、客家话就是古代的标准国语吗?我们不能反过来推,只能说它保留最多的中原古音。
大家会问,那这个字(板)应该读“木反”了,是吧?这块“木反”,是吗?(版),“出反社”,对吗?出版社。用来证明这个声母(反),古代就读板(ㄅㄢˇ),后来音变声母,读成反,反对的反。所以跟著这个声母变的有这个字(饭),吃饭;不变的,木板、出版,清楚吧?古无轻唇音,钱大昕了不起的发现。
这里我们就提到了,我们的文字为著记录我们的语言,开始有文字的创造。文字创造由最简单的象形、指事,然后慢慢才有会意、形声这四种。
同学们翻开我们课本,第八页、第九页说到我们汉字的要素:字形、字音、字义,形、音、义是我们文字的三要素,这三要素缺一不可。一定要有字形可认,有字音可读,它本身有字义,形、音、义是文字的三要素。
刚才我漏了一点没有说清楚,说我们中国的汉字,因为一直保留我们表意(字义)的这个系统,不像西洋他们变成表音的系统。表音的结果,会因为语言的不同,会分裂成许多小国家。刚才我说,如果我们的老祖先也把象形表意的文字,也变成标音、表音的文字,那么势必会北方的朋友跟南方的朋友,因为交流不方便,你说的卷舌声音,他说的那个“哩斋某哩斋哇呒滴(你知道吗?你知道,但我不知道)”。因此两个不能交流,算了算了,我不跟你交朋友;他们也说,算了算了,你的舌头卷得我也搞不好,我不跟你玩了。自自然然北方就成立一个小国家,譬如北京国;南方也会分裂成其他国家,譬如广州国。就像西欧一样,义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
所以表意的文字,中国汉字,对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是多么重要。南方的朋友跟北方的朋友语言是不同,说起话来,你说你的,我听不懂,呒识汤呒识光(听不懂也不会讲),我学了一、二句广东话,我听不懂又不会讲。这是说语言。但是我们的汉字,你说什么?请你写下来。你写下来,哦,我明白了,你说我们是好朋友。好,好朋友,我们是好朋友。写出文字来,不管北方、南方、东方、西方,中国每个人都看得懂汉字。汉字是我们民族团结一股无形的凝聚力。
我们从古到现在,经过多少的外族入侵,最后怎么样?都被我们伟大的文化所包容。你看最后一次,满清入关,清朝,没有多少时间,它的皇帝,乾隆皇帝,那个皇上他最喜爱中国的这些宝贝,字画、瓷器、玉器,他最最喜欢,所以他搜集得最多。从这里你能了解到什么?任何异族都崇拜我们汉族这种光辉的文化,我们汉族的光辉文化它是无所不包,它能够凝聚我们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更有了不起的哲学理论。
因此,我们要如何承传我们的汉字?各位在这里学习汉字,我这里是给各位引导一个入门,能够如何契入而且喜爱汉字,进而你会发现汉字是多么样的好。除了刚才我说的,从大处看,是凝聚整个民族国家;小处看,每一个字它都是有哲学在里面。这是汉字。你不研究当然不说,你如果接触,你就会非常的敬爱我们祖先这分文化遗产。
再说到文字形、音、义三样,字音。我们说中国的文学诗歌,从《诗经》三百篇,到晚一点的屈原的《楚辞》,到晚一点的汉代的乐府诗、汉代的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这是汉代的古诗,看到你脚下河边的青草,你就会联想到我脚下的这个青草,它一定连绵的生长到远处我想念的我的故人那个地方,所以说“绵绵思远道”。远处我思念的人,从河边的青草,兴起他对远方人的怀念。“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汉乐府诗,汉代的诗。
《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讲不讲平仄?唐诗当然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好不好?我们先说平仄是什么?现在简单的说,平声的字和仄声的字有哪些不同?平声的字,你拉长来读,它的韵不会变;仄声的字,你无法拉长。举例:
板书:屋
这个字现在北方音读为ㄨ,是第一声。
板书:东
东,也是平声字,ㄉㄨㄥ。
板书:月
月,你无论如何你不能够拉长来读它。举例,东是个平声字,你拉长来读的话,它的韵不会变,不管你怎么耍花腔,西洋唱女高音耍花腔,东,把它拉长,ㄉㄨㄥ(dōng)—最后这个ㄨㄥ,韵没有变。这是平仄的平,拉长来吟诵的时候,它的韵不会变。仄,平仄的仄,本来就是侧的意思、短的意思。
这个字“屋”,现在读起来,北方朋友他无法理解,它原来是个道地的入声字,平上去入。入声字的意思,一发声立刻收音,它无法拉长。不信,用现在还保存古音的闽南语,这个字不读ㄨ,它读ㄠ,一发就收,你不能ㄠ—,你无法像刚才耍花腔,东—。这是为什么诗要讲平仄。平仄它往往是,一开头两个字譬如是平声,接下来两个字它一定是仄声,再接下来两个字一定是平声,平平仄仄平平,这样递用,朗读的时候会显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悦耳。诗歌讲平仄,诗求其美,声调要美,文字要美,意境要高,唐诗。所以一定讲平仄。
北方的朋友一定要问:“那糟糕了,我这个字怎么读它就是ㄨ,平声,我根本不知道它是入声字,它读ㄠ,那怎么办?”作诗,作诗的时候你会误以为它是平声,会把它弄错。所以有本叫做《诗韵集成》,作诗用韵的。你作诗一定要押韵,所以手上一定要备有一本韵书,韵书是按照平上去入来分别的。所以你只好把最后的入声字常常翻阅、常常看,你就发现,原来这个字竟然是入声字。所以作诗就不容易犯错,只有这个办法,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你是北方人。南方朋友方便,福建的朋友,闽南的和客家、广州、香港现在这里的都好办,因为他语言里面保留很多古音,大江以南像温州、其他地方也保留,但是不多,不像闽南、客家保留这么多。
各位同学可能会有个疑问,现在的国语为什么不选用保留古音最多的闽南语或者客家语,来选一个当标准国语?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台湾现在说的标准国语,大陆说的普通话,是怎么回事?标准国语是怎么来的?原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定都南京。然后,当时就有感於全国方言太多,有碍统一,也有碍教育。各地方都用方言来教书,这怎么弄?所以教育部,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好像民国六、七年,就开一个全国语言统一委员会,召开一个会议来确定要选用哪一种语言来当作国语。
当时,中山先生革命成功以后,我们中国有三十五行省。三十五,一省选派一个代表到南京开会。你想民国初年那个时候,一切都不是很稳定,谁能当代表到南京开会?那些乡绅有点名望的、有钱的,请几桌酒席,大家就推选我去开会了,我就是代表了。所以,当时的代表没有真正的专家。三十五行省,每省派一个代表,总共三十五个代表,开会。开会要选一个主席,推选一个主席,譬如我是被推选为主席,我就来跟各位代表说,为著教学的方便,为著民族的团结,我们需要统一我们的国语,请各位代表踊跃提议。
有个北京代表举手,我提议北平话当标准国语。主席就问:什么理由?他就说:北平话通行地方很广,东北,西南,好多地方除了声调有点差别,“四川人爱吃辣椒”,腔调有点不同,基本上都能听得懂,通行地方比较广。那还有代表提议吗?有代表提议,我提议苏州话。有什么理由苏州话?这位代表就说:苏州话好听,“侬哪哈拉(你干嘛)”,吵架像唱歌,不是很好听吗?还有提议的吗?没有了。一个北京话,一个提议苏州话,最后主席说,那么我们现在表决,赞成北京话为国语的代表请举手,一、二、三、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七票;赞成苏州话代表请举手,……十五、十六、十七,也十七票。十七对十七。最后,这个主席他这一票就很重要了,他好像很慎重的思考了一下,好,我决定了,投到北京。
所以就这一票之差,北京话就变成标准国语,是这么来由的。因此,当时那些代表又都是刚才我们说是这样推选出来的,没有人能够考虑到朗读古籍,尤其古代诗词,应该近乎古音才好。那些代表没有考虑到这一些。等到我们现在考虑到了,已经来不及了。这是说到所谓的标准国语,是这样来的。
同学们看到八页、九页,这一节讲到我们中国汉字的要素:形、音、义。请大家看到十一页,就是这一节的最后。树师帮我读这一段,总之:
学生读诵:总之,形、音、义是文字三要素。而中国的文字,在字形上,既记录字音,又表现字义;在字音上,有效物形的音,或效物义的音;在字义上,既源於字形,又源於字音。形、音、义三者之间,绾结得尤为密切。
教授:刚才念的是这一节的总结,形、音、义非常的密切。她念到最后说到字音。大家看到前面第十页,在字义方面,你再帮我念一下。第三,字义方面:
学生读诵:(三)在字义方面,中国文字表达方式是双管齐下的。一方面用字形表现字义,一方面又用字音表示字义。以独体的初文为例,“日”、“月”、“山”、“川”,一方面可以由“”、“”、“”、“”的形体去想像它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可以由“实”、“阙”、“宣”、“穿”的声音去推断它的意义。以合体的孳乳字为例,“浅”、“钱”、“残”、“贱”,一方面可以由“水”、“金”、“歹”、“贝”的形符去分析它的性质,一方面又可以由“戋”的声符去了解它们必含“小”的意义。当然,上面说的只是就一般情形而论,因为有一部分像抽象之形的初文,如“上”、“下”等,和有一部分形与形相益的孳乳字,如“武”、“信”等,偏重於形体。它的意义,在形体上表达的较为明白;在声音上必须穷追语言的根源,才可发现与意义间的关系。
教授:这里面提到一个事,刚才我没有说清楚,我没有来得及来跟各位来说明。说到形声字,一边,譬如这些是形声字(轮、沦、论、伦)。
板书:仑 轮 沦 论 伦
形声字形符(车、氵、言、亻),代表这个字的类别。属车,是代表这个字一定是车这个类别,这一类的东西。氵,这边一定是水方面。形符,代表字义的类别。声符(仑),刚才我说是注音符号,是字音;它除了表音之外,它还兼表意,这点非常重要。刚才我们说到这个例子,这个形声字车轮的“轮”,车是表意,仑是表音,我们还说它有圆转的意思,字音还兼有字意。我们课本上还提到另外一个字:
板书:浅、贱、栈,戋(ㄐㄧㄢ)
从“戋”得声。“戋”本身是个会意字,两个戈,干戈是兵器,两戈相向怎么样?必有伤残。伤残怎么样?就有小的意思。所以这个“戋”,它本身有小的意思。除了刚才说是两戈相向,互相打斗。除了这个字义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它本身注音符号(ㄐ),代表什么?此音代表什么?小的意思。因此你看,水之浅小的“浅”;贝是古代用来当货币用的小钱,不是百元大钞,小钱,所以引申为不重要,卑“贱”;这个用木片在路边搭盖的棚子,路边的小客“栈”,大不大?不大。以前,我在台北看到这条大路上一个高十几二十层的酒店,它叫五福客栈。我心想这个老板一定有大志向,现在一、二十层还觉得是小客栈,他将来一定要盖几百层,五福客栈。其实,“栈”我们了解是什么?木头搭盖的棚子,小客栈。这都是跟声符(ㄐ)发音有关系。
这些字本来应该留到我们讲六书后面的形声字来讲,但是这里光是绪论就不得不讲,形、音、义三者你无法分开。我们中国的汉字,形音义就彼此结合在一起。
第十页第三小节里面,还提到两个字:武、信。这是会意。
板书: 足→→
“(止)”,我画得很不好,这什么东西?脚丫子,我画得很不好。由它,脚印;再由它,,这个变成一横,停止,止。本是脚印,有走的意思,但是你怎么走总有停止的时候,你不能走个不停。所以这个止,除了有走,它还有止的意思,止。本意,这个字你看,脚丫子表示人,扛著(兵器)上前线,走去捍卫疆土,本意是这样。脚印,脚丫子是走路,扛著武器保卫国土。
许慎在《说文》里面,引到春秋时代,楚庄王曰。他曰什么曰?“止戈为武。”真正的勇武,不是你力气大,而是你能够停止干戈。两个小国家在那里吵来吵去,你走过去,不准吵,不然我打你,他们就不敢动了,这是真正的勇武,能停止天下的干戈,止戈为武。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觉得很值得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在那么早,春秋时代就有这种爱好和平的大国风度,“止戈为武”,这是春秋时候楚庄王说的。在我们《说文》许慎引的楚庄王曰,曰什么曰?“止戈为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泱泱大国。
“信”更简单,一边是人,一边是言。人言合起来表示人说话要诚信。从这两字已看出我们汉字里面包含的深意。从一个字,“武”字,让我们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是这么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从“信”这一个字,我们也看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诚信。所以每一个汉字都寓有很高深的哲学。
早上我们提到八卦,还提到干卦,还提到孔子。在干卦后面,他说:“天行健”,然后呢?
学生:“君子以自强不息”。
教授:我们做为一个君子,做为一个士,孔夫子在《易.干卦》里面就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早上我也稍微说了一下,“健”当永恒;“天行健”,说天体的运行它永远是永恒不变。太阳早上东边起来,晚上西边下去,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今年如此,千万年也如此。所谓“健”,天体运行永恒。
补充一下早上说的。“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所以“易”有三义。简易,早上我们说过,我们的先人,他的科学常识肯定没有你我现在,当时没有望远镜,也没有显微镜,他只能用肉眼观察附近的事物、本身的事物。所以他发现男人、女人身体是:他用一个简单符号,干的这种阳爻(—)代表男人;代表天,天是一望无际,连绵不绝,天;代表阳刚,所谓龙,我们想像的龙,能潜能飞,龙,能量。用这个符号(––),叫阴爻,代表什么?山河大地总是有河川隔开,用它来代表女人、地。(––)动物像马,(—)这个动物像龙。这是一个阳刚、一个阴柔,慢慢演变、重叠,八卦,八卦再重叠,八八多少?六十四卦。现在我们看的《周易》六十四卦,这样来的。
所以易有三义,第一个是简易,像刚才说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他只能肉眼看到的一些事物来做比喻,这个难吗?这是很简单的事。所以简易,不要把它想像那么玄乎。第一简易。
第二变易。刚才我说“天行健”,健指永恒不变。不要忘记太阳东边升起,到晚上西边下去,它分分秒秒都在变,学科学的朋友一定能告诉我,分分秒秒都在变,所谓变易。社会上各种事情,教书的老师,在公务员里面当科长、当局长的,打工的、糊墙壁的,这些万事万物都不停在变化,对吗?变化。
但是千变万化,太阳分分秒秒在变,但是它有永恒不变的道理,这个轨道永远不变,几千万年前如此,几千万年后还是如此。人世间,你看到很复杂、很不便,非常的麻烦,天天在变,事事在变,它也有不变的道理,是什么?诚信。为人诚信是处世不变的道理,不信你可以试验,只要你诚信,绝对大家都会尊重你,这是不变的道理。
“易”有三义。简易,不要把它看成那样玄之又玄,没有,更何况古人科学常识绝不如你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这么简单。早上我们还举了一个干卦的例子,来说明处世。组织一个公司,到第五爻会怎么样?“飞龙在天”。你可以高兴了,你当然可以高兴,但是不能骄傲,你一骄傲是最上“亢龙有悔”。这不是教你我如何处世的道理吗?它有什么玄虚?一点都没有。孔夫子难道会拿玄虚教导他的学生吗?《论语》我们清楚看到,“子不语”,四个字:
学生:怪力乱神。
教授:“子不语怪力乱神”。他讲的都很实际,怎么样好好的去生活,好好的修己,好好的去行仁,这是孔夫子儒家,他不语怪力乱神。他喜欢读《易经》是韦编三绝,但是他像干卦的,他就说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们说到“易”,补充早上我话没有说清楚的。“易”有三义。
早上我们为什么讲到《易经》来著?文字的初创,由於说了“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是吧?又附带说到庖牺氏就是你们熟悉的谁?
学生:伏羲氏。
教授:伏羲为什么叫庖牺?
学生:古无轻唇音。
教授:你们已经及格,可以毕业了。古无轻唇音你都用上了,为什么以前我印象里面就是知道只有伏羲氏,忽然冒出一个包牺氏,还有个庖牺氏,还有个宓羲氏。包、庖、宓都是什么?重唇:ㄅ(波)、ㄆ(坡)、ㄇ(摸),是吧?以前你认识的伏羲氏,那才真正没有,古代没有F这个“伏”是吧?它就应该读“庖”。
所以前面这些中国汉字的要素,形、音、义,剩下的留给同学们自己看,没有问题吧?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接下来我们要提到“中国汉字的特性”,树师同学请你帮我念一遍:
学生读诵:三、中国汉字的特性
(一)汉字的完整性
纯由形体上观察,中国汉字各有其“完形”。我们试将汉字分析一下,不外“独体”、“合体”两种。独体的“文”,其“完形性”固不必说。合体的“字”,大部分是由两个“初文”合成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初文”合成的字就非常少了。而且“初文”合成一字的方式,或左右排列,如“理”、“论”;或上下排列,如“箭”、“繁”;或内外排列,如“固”、“国”。都以完整的方块出现,代表一个音,一个本义,也充分表现出“完整”的特性。学习独体的初文和由二、三个初文合成的字,要比由平均七、八个字母构成的西方文字便利。
教授:好,先讲到这。这是说到我们汉字的特性的一点,说它的完整性,一个一个方块字,非常完整。方块,字形是方块,还有字音、还有字义都代表完整性。这是我们中国文字跟西方文字(标音文字)不同的地方。接下来请你读第二节:
学生读诵:(二)中国文字的统觉性
统觉(apperception),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或译为类化,指学习上利用旧观念,造成新观念的历程。中国全部的文字,是由五百个左右的初文构成的,每一个初文,都是一个观念的单位,也就是“词”,我们都叫它“原始的单音词”,由初文合体而成的字,也是这样,我们叫它“后起的单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表示一个“观念”的,仍然只算一个词,我们叫它“复音词”。当我们学习“复音词”,可以以“单音词”为基础,并且可以知道“复音词”中每个字的意思。当我们学习“后起的单音词”可以以“原始的单音词”为基础,并且知道构成字的每个初文的意思。因为汉字有这种统觉的特性,所以学习上非常方便,例如:“论”是“言语有条理层次”的意思,便附带的懂得构成“论”的两个字:“言”和“仑”。“言”代表“言语”,可以联想到部首是言的字,如:谈、谓、读、诵等,都与“言语”有关;“仑”代表“ㄌㄨㄣˊ”的声音,也含有“条理层次”的意思,可以联想到声符作“仑”的字,如:论、轮、沦、伦等,读音一定近於“ㄌㄨㄣˊ”,而且多有“条理层次”的意思。再以“论”字为基础,可以推想到许多“复词”,如论解、论学、论据、论述……,以及言论、议论、理论……的意思。这种“统觉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能够赶得上中国。
教授:好,高兴吗?中国的汉字,世界上其他的文字赶不上的。我们这种统觉性,从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接下来,请你再读“稳定性”:
学生读诵:(三)汉字的稳定性
拼音文字是以字母标音的,中国汉字却是以字形标义的,其中大部分标义之外也兼标音。这两种方式利弊如何?章太炎先生曾说:“即形而存音者(拼音文字),地逾十度,时越十世,其义难知也。即形而存义者(字形标义),虽地隔胡越,时异古今,其文可诵也。”拼音文字会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难知其义;而以字形标义,无论时空变化,也能明了所表达的意思。
教授:好,这里太炎先生说到,拼音文字“地逾十度,时越十世”,十世是多久?
板书:世
同学们手上带的有《说文》吗?把这个“世”翻开看一下,希望同学们多查《说文》。谁先找到就念给我听好吗?第几页?我们的课本不统一,你说第几页没有用,谁先翻到帮我读一下。好,你大胆的读:
学生:“三十年为一世”。
教授:好了,可以了,看这里。十、二十、三十,三十年为一世。父、子、孙,父到子大约三十年,叫一世,现在说一代。公到孙是几代?算一算,公到孙几代?说不出来,树师告诉我:
学生:是四代吗?老师。
教授:公,然后自身,然后孙,三代。再问你一个问题,天上打雷的雷公,雷公到雷孙是几代?公到孙刚才我不说了吗?几代:
学生:三代。
教授:雷公到雷孙呢?
学生:三代。
教授:错了。我算你听,雷公、雷父、雷、雷子、雷孙,五代。这叫强词夺理。就像公孙龙子说的什么?“鸡三足”。你说鸡明明两个脚,怎么三足?他告诉你说,这个鸡是三足。你抓起来看明明只有两只脚。他就跟你解释,前面有个小虫,这个鸡看到前面这个小虫,它如果它的心不想去吃,它两个脚会动吗?不会动,所以心是它的第三只脚。有理吧?又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天上鸟呼过去,地上的影跟著过去,怎么会从来没动?他会告诉你,那是鸟在动,不是影子在动,有道理吧?这一家是战国时候诸子百家的一家,叫名家。
板书:名家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属於名家,可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这个鸡明明是两只脚,他告诉你鸡三足,这是名家。雷公到雷孙明明三代,怎么变成说他五代?名家。
好了,不再说那个雷公,回我们课本。“世”,章太炎先生说的,隔了十世是多少年?一世是多少年?三十。十世是多少?三百。刚才我们举例,莎士比亚到现在大概又是多少?三、四百年。太炎先生说什么?“其义难知也”,它变化了。太炎先生厉害吧?怪不得我们称他国学泰斗,太炎先生。所以后面就说到,标音文字它们的问题,只要时间隔久一点就变化了。接下来,树师帮我读下面的,印度:
学生读诵:印度全国方言百数十种,以梵文为主,但依各地方言造出的文字有三十多种。因为缺乏一种共同的文字来维系民族感情,所以不能团结御侮,这是拼音文字因空间距离而产生的弊端。而且拼音文字除了作为语音的符号外,本身别无意义。语言是随岁月在渐变的,因此拼音文字势必随语言改变而改变。以英文为例,十七世纪《莎士比亚》作品上许多文字,已经和今天的英文不同。并且尽管英文字随著英语在变,仍然无法做到“看字读音”的地步。同一个a,在father、all、late、Asia中,读音各不相同。日本文字有一部分是“假名”,也是标音的,这些“假名”,仅仅隔了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就发生巨大变化。这种现象正是拼音文字因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弊端。再看我们中国,虽然语言方面有官话方言的差异,写在纸上却没有东西南北的分别,如果古人在初创文字时,就开拼音文字的例子,那么各地不免用方音造字,非像欧洲一样,因语言文字不同,分裂成许多国家不可。正因为我们使用表意文字,所以数千年文化能够一脉相传,许多种方言也由文字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伟大民族。这一种文化的持久力、民族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文字特有的“稳定性”成果。
教授:好,这个内容都是刚才我们说了。假如我们的祖先也用拼音,会变成个“香港国”和“北京国”,会分裂成许多像欧洲一样的国家,因为语言不同。我们由於有汉字一脉相传,几千年下来,在几千万年后,如果汉字不被动摇,我们的文化可以继续承传、继续壮大。假如我们的文字受到侵害、改变,甚至有人主张变成拼音文字,那我们的文化也就慢慢跟著消亡。
各位是为著承传传统文化来到这里,但望各位有这种使命感,立誓承传中华的文化,从认识文字开始。而你渐渐会更深切的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不可以改易的。它本身有那么多的优美,不可以改易的。谁要去改易它,你就要起来捍卫它、保护它。不让我们的文字受到伤害,不让我们的文化受到灼伤,这是各位需要任重道远。我现在已经是耄耋之年,我为这个事,我还在继续努力。我图什么?就是一种使命感!在传统文化这方面,很多形成了断层,这使我们觉得是一种危机,我们要如何传承、弘扬?就刚才我说的,从认识文字开始,然后进而你们要弘扬、要捍卫它。接下来,树师再读:
学生读诵:(四)汉字的艺术性
这里说的“艺术”,包括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一种综合艺术——即生活艺术。在形体上,中国汉字由依类象形,进而为形声相益,循绘画直系而发展。所以字字如图,富有美术上的意味。尤其是古文和篆书,这种绘画式的字体,更富艺术性。因此汉字非但可以入画,和题在画面上以增加美观。而且本身也可以制成单条或对联,做为独立的艺术品,成为空间艺术的一种。
在声音上,汉字一字一音,又有平仄不同。所以排比对仗起来,一个字对一个字,一平一仄,可以对得非常整齐。中国骈文,几乎句句对称,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仄递用(即俗称“马蹄韵”),便是这种文字特性的表现。至於近体诗全部用五言或七言,平仄、对仗、用韵,都有严格性的规格,更非靠这种文字特性莫辩。即使普通散文,作者也每不自觉的掺入一些骈语。这都显示出汉字具有音乐的节奏拍子,可以认为是一种时间艺术。
在意义上,汉字隐藏一种高深的哲学。从“人言为信”、“止戈为武”这些形形相益的字,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要求言行一致和讲求和平的大国风度。在许多形声相益的字里,也同样有类似的奥妙的启发,例如“从心奴声”的“怒”字,一个人失掉了理智才会生气,这时他确已变成了内心情感的奴隶。无怪乎美国有著名的作家曼纽尔・科门罗夫自述说:“我每学一个汉字,就觉得自己更加了解一种伟大的哲学。”是的,每一个汉字,几乎都代表著这个古老民族的智慧,显示出一个伟大的艺术——人生艺术。
板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教授:好,同学们先看看黑板这首大家熟悉的诗,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我们来分析它的平仄。以现在的普通话来简单的说,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暂时这样分。同学们告诉我:
板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教授:仄声我用这个符号“|”,“月|落|乌—”,平声用这个符号“—”,“啼—霜—满|天—”,它是一个韵脚,加一个三角形△,天,ㄊ|ㄢ那个ㄢ,它的韵脚;看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还是韵脚;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七言绝句,七绝。两个字仄声,“月落”,仄仄;接下来要反过来,“乌啼”,两个平平,仄仄平平;再接下来,又跟这两个平平再反过来,应该是仄仄,仄仄、平平、仄仄,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里应该是仄声,它用一个平声。第二句,“江枫”,平平;接下来应该是仄仄,他又用错了,用一个平声的“渔”字,江枫渔火;“对”他又用错了,这里是应该平声,平平、仄仄、平平,押韵。“姑苏”,平平;“城外”,这里他又用错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押韵。最标准像这个,两个仄、两个平、两个仄、押韵。
再看一下,为什么张继这么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会搞错呢?原来作诗,早上我们说过,讲究音调的美,所以要讲平仄。朗读就能够抑扬顿挫,讲究文字的锻炼,文辞的美。这个文辞要像诗的文辞,不能像打油诗那种文辞,要像诗的文辞。声调要美、文辞要美,意境还让读者回味无穷,这才达到诗的境界。所以第一个要求要讲究平仄。我们说平仄本来应该以古代的四声平上去入为主,现在大家都讲普通话。所以我们用普通话暂时来了解一下,第一声、第二声,普通话我们叫它平声;三、四呢?仄声。
再来分析张继《枫桥夜泊》。这里他为什么犯错?原因,诗的平仄,如果限制太严格了,会使这个诗人,作诗的人,他的性灵受到约束,反倒他的性灵不能发挥。有时候为求这一个句子平仄没有问题,勉强去换一个字,换到最后反倒不好,譬如有一个成语说“削足适履”。所以诗虽然有平仄的要求,但是它给我们一个方便,就像属於方便门一样,给我们一个方便。在比较不重要的位置,七言的一、三、五,记得一、三、五,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就是“一三五不论”,不论什么?可以不论平、不论仄,也就是可平可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四六比较关键重要的音节上,你最好遵守,原来是平声你不要换成仄声,明白这意思吗?现在你再看黑板,什么地方他犯错了?都是三、五,就是容许这位诗人放宽一点尺度,让他自由发挥一下。注意到第一句用了“天”,ㄢ这个平声韵,接下来第二、第四一定要跟它同一个韵,不可以换另外的韵脚,同是ㄢ、ㄢ这一韵脚。同学们再注意,第三句不但不押韵,而且不可押韵,而且还要跟韵脚平仄相反,韵脚是平声的“天”,这里就不能用韵脚的字,ㄢ这个韵,而且平仄跟它相反,这是第三句。
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回去你多读几次,你慢慢会愈读愈喜爱这首诗,好像它领我们到达那个景色那里,你也在船上归心似箭,夜泊在枫桥那里,还回不到家的那种心情。
诗,所以迷人就在这些地方。为什么《红楼梦》里面,那位女主人公叫谁?林黛玉,她是个多愁善感,她作诗作到入迷了,她骂那个诗,来缠她的,她称它为诗魔,魔鬼的魔,说它无赖。“无赖诗魔昏晓侵”,侵略的侵,你这个诗魔真是无赖,早上、晚上都来缠绕我,是林黛玉的话,无赖诗魔昏晓侵。作诗会入迷,入魔也不要紧,会入迷,入迷的滋味如何?之后你自己作才知道,如人饮水如何?冷暖自知。我但愿你们每位都能够渐渐尝到作诗冷暖的味道。如果有哪位同学曾经自己感觉到有了一句诗,我很愿意你拿给我看看,我也很喜欢。
再看这里,希望你把它记下来。只要记得这首诗,你就记得它的平仄。好,现在如果把这个诗的文字去掉,这句你就知道应该是,前两个字是什么?仄声,后两个字就翻过来,再后两个字又把它翻过来,好简单。再看,第一、第二是相反,第二、第三相同,第三、第四又相反,看到吗?也就是第一句跟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第一句跟第四句平仄怎么样?它又相同了,被你发现了。因此说来,平仄是非常简单。
你甚至可以不必记这个平仄,你只要记得一个原则,我们把这个去掉好了,第一句开头是两个仄声,接下来你就记得是两个平声,再接下来怎么样?它是平平,它就应该仄仄,对吧?好,第一句你弄清楚了,仄仄、平平、仄仄,韵脚可用平声、可用仄声,但是当你选定了这个韵,另外要用韵的地方,就一定要在这个韵里面找,叫押韵,明白吗?第一句是这样,第二句跟它相反,是吧?你只要第一句记得是这样作法,前两个字,再接下来两个字,再接下来两个字。第二句跟它相反,第三、第二是怎么样?相同,第四跟第三相反,也就是第四跟第一相同,对吧?
教你一个更简单的办法,这个统统把它忘记,你只要记得前两个字我作的是仄仄,接下来应该怎么样?平平仄仄平,所以平仄简单不简单?非常简单。你只要知道这个原则、这个原理,还给我们一个方便是什么?一三五不论,你可以不论,所以平仄并不难。反过来,你说:“老师,我作的开始两个字是平声要怎么办?”那好简单,你就把这个当第一句,一开始两个平声,接下来应该怎么样?仄仄平平仄。所以不管是仄起,开头两个字,尤其第二个字是仄声的叫仄起,不管是平起,第二个字是平声的叫平起,都是这样一正一反,一正一反,明白吗?明白。简单吗?简单。真好。
很多人作一辈子诗,为这平仄头痛得不得了,他弄不清楚,现在觉得它好简单。也许还有个疑问,说:“老师,这是七绝,那五言怎么办?”告诉你好简单,五言就把前面两个字,把它扼杀掉,不要它。五言,前面七言你已经记得了,你把前面两个字去掉,后面这就是五言的开头,这是五言的平起,这是五言的仄起,简单不简单?太简单了。我卖的这个学问一点都不值钱,我要下课了。好,下课,今天讲到这。
编号:56-181-0002
注:内中部分注音符号由于系统字体缘故可能显示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