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学习问答 - 正文
 
 

读经问答

作者:蔡老师  

时间:2007-9-6  

摘自  
 

学员: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儿童爱读圣贤书而不爱看动画片?对这个问题我感受很深,我现在教他读《弟子规》,他好像有点应付。但是,一看动画片,坐在那儿一动不动,非常定了。在孩子的眼中,《弟子规》很好,只是你爸爸的认为。

  蔡老师:对,电视太利害了,电视的波动会让人的脑筋停止思考。你看电视五分钟之后,脑波的状态就等于被隔离了96个小时。他坐着不动不是定,他坐在电视前面一刻都没定过。

  学员:他现在养成爱看动画片的习惯。如果我读《弟子规》没有变化的话,他过不了十分钟就开始烦躁了。

  蔡老师:我们上家长课的时候,家长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孩子不爱学怎么办?我们跟小朋友沟通的时候,家长跟小朋友讲的时候,经常要强调一个观点──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不是只想我喜欢干什么,而是我应该干什么。比如说买玩具,不是说我喜欢这个玩具我就要买,而是看它适不适合,对我有没有用处。现在的情况下,这样的条件下,我要不要买这个玩具,要让孩子做这样的判断,经常做这种观点的引导。看电视也一样,就是读经也一样。他如果不喜欢怎么办?那我们就要引导他。我们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社会首先就要学会做人,这是他在幼年时必须做的事。至于看电视呢,其实我们也采取强制措施。像我们在家里是从来不看电视的,家长自己从来不看电视,孩子自然就接受了。我们几年来都不开电视,所以小孩不会有一定要去开电视的想法。在看电视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给他做榜样,切断电源!你的孩子几岁?

  学员:七岁。

  蔡老师:切断电源可行。孩子假如十七岁就不要切断了,否则他可能会跟你打架。

  学员:对儿童进行经典教育中如何达成全家人的共识?我现在感觉很无助,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有一点无奈的感觉。我在按经典的教诲严格要求孩子,但是我的爱人和岳父、岳母都非常娇惯他。所以,我经常会跟她争辩,但是他们袒护孩子是善意的,尽管不对。

  蔡老师:“人不知而不愠”,还是要从我们自己修身做起,然后慢慢跟太太沟通。他们会慢慢吃到一些苦果,就印证你说的是对的。我的母亲照顾我那个外甥就比较宠。结果有一天被那个外孙气得半死,说:咳!都骑到我头上去了。然后我就说:您看吧,早就教过您了。她就说:噢。

  你要慢慢观察,但你还是要坚持做对的事情。你急不来,这个当下的缘是这样。你要更稳地坚持下来!你着急就可能产生并不是你需要的结果。

  学员:我在家里教孩子的时候,开始也有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六岁半的孩子,我们是七口之家,就我一个人教孩子,其它人都反对。但是,因为我教了孩子“事虽小,勿擅为”,我的儿子吃一块糖也要问他的爷爷:爷爷我可不可以吃?爷爷就特别感动:呀!我的孙子是一个非常好的孙子。然后我儿子就说了,妈妈教的“事虽小,勿擅为”。所以,咱们在教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自己做到,然后孩子也做到。他们会看到这些成果,然后他们反过来觉得儿媳教孩子对,儿子你教孩子不对,你太宠孩子,太惯孩子,你以后要支持。这样一下子就转过来了。现在主要看学了《弟子规》是不是能做到?如果做到以后,一定会起到好的作用,这是我的经验。

  然后您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孩子喜欢看电视,读《弟子规》应付的问题。我儿子开始也是这样,我就是强制不让他看电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民主,只有集中,必须这样,我就那样教他。很无奈之中,我先学《弟子规》。后来,我就跟我的爱人说,你要想让你的儿子将来成为圣贤,不成为一个流俗众,不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那你就一定要配合。只要我儿子一进屋,我一个眼色,他就闭电视。做完作业后,我就带着孩子学《弟子规》。因为大人的理解能力很强,我的丈夫比我儿子先会背,每天都要给孩子放带子。晚上我让孩子听《弟子规》的磁带睡觉,早晨也用《弟子规》叫大家起床,一家人可以边做事边听磁带。经过两个星期,孩子就会背诵《弟子规》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一犯小错误,我没学《弟子规》的时候,我会和孩子发脾气,批评他。学了《弟子规》后,他犯错误,他乱扔衣服,睡觉之前把衣服往沙发上扔,我就跟他讲《弟子规》里面的“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他就问我:妈这是什么意思?我就跟他讲:这衣服你要乱扔的话,虽然扔到沙发上不会脏,扔到地上会脏,但你扔到沙发上的时候呢,它就皱了,第二天再穿就不好看了,儿子马上说妈我知道了。把握好了,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孩子的机会。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的家庭真是特别的和谐,特别的好!关键是自己要落实,一定要做到。

  蔡老师:全家有了共同语言。

  学员: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处理经典教育中小孩子言行不一致的问题?我小孩吃饭的时候,有时撒饭在桌上,我就看着他要怎么样。他马上回答我:“粒粒皆辛苦”,他懂得这个道理,知道我要他怎么做,但他就不捡来吃掉,他就看着你,以此来表达他的逆反心理:我知道该怎样,但是我不做。

  蔡老师:慎于始,慎于始,但这个始不是第一次。坚持要做下去的那一刻你就不能再动摇了,这也是一个开始。

  学员:还有,我说:衣服乱了要怎么样?他说:你背得比我熟,“置冠服,有定位”,你以为我不知道!

  蔡老师:恩威并济呀,原则还是要抓得很紧。他背给你听的时候,你就笑,是吧?你就一边气,一边笑,那就很麻烦!

  学员:懂得念,不懂得做。有时候他比我反应更快,他会提前说出我要讲的话。

  蔡老师:“不力行,长浮华”,就是这个样子。他是学了经典,拿经典去跟父母对话。所以,落实很重要。你很坚持的时候,他就朝你的原理、原则来调整,还是我自己成人要把原抓好。

 

  问:我们接下来看下一个问题,有一个三岁的小外孙,在两岁时就曾教他背《弟子规.总叙》,但我探亲结束後返回大陆,今年再来雪梨时,他已经不会背《弟子规》了。

  答:你看我们觉得学《弟子规》,什麽叫学《弟子规》?这段话就执着在「背」,他不会背了,背不是真学,要做才是真学。谁做?教育的「教」字,小篆的字给我们讲得太清楚了。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只手拿着一枝树枝。这个教字没有嘴巴,不是叫小孩做的,是我们做给小孩看的。所以那两个叉,第一个叉就是父母、老师做出榜样来,下面一个叉就是小孩模仿,这是教育。很多家长跟我们交流一些教育的问题,假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要把它转成我们的家风、家道,我们的意念没有回到自己先做,这个问题无解。我们不先要求自己转,那叫心外求法。我们一切的亲朋好友是我们的依报,是我们的人事环境,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的心境真的转了,依报就会转。

  我们学的时候不是先改变自己,而是先要求别人,而是先看别人的过失,我们的心已经不平,心已经不净。边给孩子讲、边给孙子讲的时候还很急躁,还皱着眉头。他感觉到我们那种控制、那种占有,所以下次我们要找他谈,他马上「奶奶,我要上厕所」,他就走了;「妈,我还有事,我工作很忙!」所以,要先从自己开始做起。很多家长听课听完很急促的来说「蔡老师,你多讲一些什麽方法可以一下就让我的孩子变乖的方法,那个技巧、方法一定要告诉我们。」心态要观照,孩子行为的偏颇,那都是三年、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有没有可能说用一个方法,马上让他整个人生态度完全转过来?我们这个心是贪心,贪快、贪好,我们没有反求诸己,原来都是我这三、五年在教孩子的观念当中偏颇了,我要赶快先修我自己。我们能回到先修自己的身,那个心才平得下来;都是要求他人,那个心都是浮躁的,都是定不下来的,定不下来一定生烦恼。

  闽南话说「吃快就撞破碗」,就是这个道理;孔夫子也说「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这都会给我们很好的省思。做任何事情,我们求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什麽是水到渠成?以身作则,水到渠成。从自己,这正报,从自己开始转变起,依报自然就转。今天只要身旁的亲朋好友没什麽转变,一定是我们的问题,要用「一定」,不能用「说不定」,用说不定就有侥幸,任何侥幸的心态就不是真心,就不是真正的反省。所以,醍醐不能掺杂这些杂质、毒药进去,要真正反省自己,从我们自己身上找答案。

  有位女士她是在乌鲁木齐,她的学历挺高的,她的先生也很有成就,她先生底下的员工有几千人,她觉得先生对她不够尊重。诸位同修,我们起一个念头说别人不尊重我们,这个念头对不对?这个念头就是心外求法。自敬而後人敬,我们自己尊敬自己,人家才会尊敬我们,「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能真心恭敬别人,自然人家就尊敬我们。修道人,对任何一个人没有要求,只有要求自己,这个才是内学。我们起个念头,别人不尊重我们,那我们就没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她觉得先生不尊重她,她又顺着自己的意思去理解为什麽先生不尊重我。所以真的要随顺圣贤教诲,不能随顺自己的想法。她想因为是先生觉得她的工作能力不够好,赚的钱不够多,所以她就要跟先生比赚钱。对先生不了解,都错解、误会。自己跑到深圳去找工作,也找到不错的工作,一个月收入超过一万块钱,也是很高的收入,也是白领阶级。

  其实说实在的,先生是不是因为她赚钱少,不恭敬她?最主要的,很可能是先生工作这麽繁忙,回到家里,家里也没安顿好,婆媳之间的事还让他生烦恼,孩子的教育让他不安心,所以他心里烦躁,他不是真正对你不恭敬。假如家里统统让他没有後顾之忧,先生生欢喜心、生感恩心。错解之後又去工作,家里愈搞愈糟,有一天半夜一、二点,她的父亲打了一通电话给她,接起电话来,她父亲讲:「女儿,我不管你现在是赚一万,还是赚十万,我不管,你赚再多的钱,假如把你的孩子给毁了,一点意义都没有。」说着说着就说到,因为电话声当中传来哭闹声,她的父亲跟她讲:「你的小孩从九点多十点左右吵着要看电视,我叫他去睡觉,他不肯,哭到现在半夜一二点还在哭,这样的孩子我没有办法教,你自己看着办。」这位女士放下电话,隔天就辞职了,所以母爱还是非常有力量。

  她回来之後就用心的开始教她的孩子,人生的因缘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感应来的,烦恼就感应来业障;对孩子无私的爱心,对众生的愿心,就感来好的善缘。她这分要把孩子教好的心,很快的她就跟《弟子规》的缘接上来了,又听了我们一些老师们讲的课,开始反省自己。婆媳关系本来不是很好,就开始每天亲手打豆浆做早餐给她婆婆吃。第一天、第二天没什麽反应,做了半个月、一个月下来,谁会不感动?所以婆婆就愈来愈欢喜,觉得媳妇很有孝心。有一天走在路上,回来的时候碰到媳妇,这个婆婆手上提了一些菜,一时间情绪也很感动,就把菜放下,就抱住自己的媳妇,对她媳妇讲:「你跟我年轻的时候真像,好强,不服输,但是心地很好。」你看婆媳之间都敞开心门来谈话了,那很愉快,完全就是自己的女儿一样。她的婆婆打电话给她儿子,还会跟她儿子交代,你可不能欺负我家媳妇。你看这个儿子听到这段话多安心,婆媳关系很好。

  她先生的事业,因为她放下了,回来照顾家庭,她的先生没有後顾之忧,事业如日中天,发展得很好。後来先生回来,在工作上有些无奈,因为年轻又发展得好,嫉妒就很多,所以她先生就生烦恼。她学了中国文化,当她先生讲到这些问题,她想都没想直接讲了一个字,让,把功劳要让出去,你的嫉妒、障碍就少了。她先生一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你一个小女子怎麽懂这麽多!你看古圣先贤这些教诲都能解决人生的这些烦恼。我们让功於众,大家都欢喜;把事情做好了都往自己身上揽,那没嫉妒、障碍才怪。她回来之後对她先生也很用心、很照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家在做的时候,是真正发自内心去敦伦尽分、去付出,在做的当下绝对不是说,我先生有没有看到我在做?刻意做给人看,人家会感觉到不真诚。

  有个太太听完课之後,也很勇猛精进,回去後真的很努力干,在那里拖地,做菜都加菜。做了一个礼拜,这个心快伏不住了,怎麽连一点赞叹都没有?到了第七天,自己在那里拖地的时候,先生继续坐在他暖暖的沙发上,在那里看报纸,一动也不动。太太终於忍不住,把拖把一丢:「我做了那麽多,你都没看到吗?」她先生挺有修养的,慢慢把报纸放下,然後对她说「你不是学《弟子规》的吗?怎麽样?忍不住了吧!」因为我们做的时候不是打从内心去付出,愈刻意做,人家就愈刻意不看。所以一切都要从真实心中作。

  有个先生他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之後,蔡老师讲「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有一天他太太在那里煮菜,忙得很,他就在厨房的门口说「太太,你好辛苦!」他太太说,知道辛苦,那就赶快进来帮忙。这先生说「蔡老师说做牛做马都愿意,没有说叫我进来干活。」这都是自私自利的心在做,这不行;要打从内心看到太太的辛苦,彼此这种心境就传递了。任何事情夫妻相互的帮忙、协助,这时候就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她付出一段时间之後,有一天半夜突然觉得先生好像不知道怎麽了,她就张开眼睛,她的先生半夜睡不着,坐起来。她问你怎麽了?她先生讲「你每天帮我留的那盏灯,我都看到了,你有时候留的这些消夜,怕我肚子饿,我都感受到。」她先生是因为她做了这段时间太感动了,想得睡不着觉,坐起来。时间有限,这个故事就讲到这里。之後她在工作当中,一上台都是恭恭敬敬给底下鞠躬,她所有的员工都愣住了,敬人者人恒敬之。以至於到海外去跟这些外国的友人做报告,她一上去也是恭恭敬敬给大家鞠躬,她下台的时候,外国人跟她讲,你是真正的中国人。一言一行都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我们没有依照这些教诲、这些礼仪去做,我们是变成破坏自己民族的形象。

  我们要能让一切人生欢喜,最重要的要先从自己做起,正己自自然然能感化他人。很多我们亲朋好友对我们的埋怨,都来自於我们不先要求自己,先要求他们。他们的内心明明知道我们说的也是对的,但心里不服,你都没做到还讲我,就有怨。怎麽去怨?都要求自己的人没有怨,人家对他没有怨。师父在一把扇子当中写到「圣人常受天下之责」,常受天下人的责备,「而无责人之心」,却没有责备他人的心,「是以终无怨」。他的一生没有埋怨他,他的一生世世代代的子孙都怀念他,都缅怀他的德行。所以没有人骂尧舜,只有佩服他,因为尧舜治国的时候,任何人民的事他都是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诸位同修们,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人生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不只自己无怨无悔,让我们一切的亲人对我们也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痛不痛快?痛快!我们往这个方向去走,就是反求诸己。

  其实在推广中国文化当中,我们前几天的课程跟大家也有分享到,确实我们在家里尽好先生的本分,尽好太太的本分,尽好为人父母的本分,尽好兄弟的本分,为人子女的本分,到公司里,尽好我们为人同仁的本分,已经在弘扬中国文化。因为我们尽本分当中,我们对《弟子规》、对佛法的体会就愈深,愈深都是自然感悟到的就流露出来,跟人家一起交流,真感情、好文章就能感动别人。很多人说我很想做,怎麽做?从当下自己的每个角色先尽力做好。一般我们都不是先从自己修身做起,我们一听到这麽好,马上想:我要去找县长,我要去找市长,我要去找哪个大官。当我们去找这些大官的时候,他对我们佩服吗?他从我们身上感悟到了《弟子规》、佛法的好了吗?唯有他从我们身上真正感悟到道德、学问的重要,他才会去推展圣教,所以还是皆以我们自己的修身为本。人对我们有信任,我们讲的话他才听得进去,这叫知所先後。劝诫别人,跟别人分享有一个基础,就是一定要取得人的信任。这个信任就看我们落实的程度到哪里,落实得愈好,人家对我们的信任就愈高,人家愿意听我们的话的缘就愈成熟。

  问:这位同修又提到,我如果没有再教他,有人说孩子太小,不要太早教他,要发展到四岁以後再教。

  答:这个说法不是真理。现在这个时代知识爆炸,人云亦云,现在人讲话都不负责任,都没有对照讲出来的话跟真理相不相应?但是现在言论自由,也怪不得人。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判断力,真理才听。真理是什麽?教育从哪里开始?不只从胎教,还没怀孕就决定了。孔老夫子的外公找女婿的时候怎麽找?找看看这个家族祖宗有没有积德!孩子能不能教好,一开始,我们有没有德行感应来好的子孙,这就已经决定了。感来是来报恩的,感来是来为往圣继绝学的,他的根基就很好。因为我们中心很多老师,他们还没结婚的,或者已经结婚还没生孩子的,我都跟他们讲,要生就要生再来人,不然就不要在那里找麻烦。闽南话说「不要找麻烦」。要很坚定的信念,就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就能感来这种好的子孙。至於怎麽样感来好子孙,请看《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里面有对求孩子有很好的开示,包含「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这些,还有胎教,还有小时候的教育。

  「三岁看八十」,从怀孕到三岁以前,那是教育的关键,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父母做榜样给孩子看。我们这次到马来西亚去,遇到孔老夫子後代,这位老师说到他没读过《弟子规》。大家不要听到这里「没读过?」接着听下面的重点。虽然我没读过,但是当我把《弟子规》看一遍的时候,这每一句我都想起我小时候的情景。他一看到「置冠服,有定位」,爸爸、妈妈就是这麽做的。他一看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他马上想到父母的表演情境。《弟子规》真的是家教,是父母做给小孩看的,他虽然没读过《弟子规》,他已经学过《弟子规》了。他还提到他称呼自己的父母,绝对不可能用「你怎麽样、他怎麽样」,都是「父亲大人、母亲大人」,非常的恭敬。所以这不会太早,三岁以前、胎教都是关键。

  有一个孩子两岁,我们一位老师去他们家做家访,他的哥哥是这位老师的学生,这个孩子跟着父母、跟着哥哥,四个人陪老师在客厅坐。妈妈就把一盘葡萄端出来,葡萄水分很多很甜,看起来很甜。这个小孩拿着葡萄,第一个就拿给这位老师吃,你看他才两岁,他知道先给客人吃。拿给客人完之後,这个孩子又拿着葡萄去给爸爸、去给妈妈吃,接着他又拿着葡萄去给哥哥吃。当他要拿给哥哥的时候,他的口水太多了,已经滴下来滴到自己的手臂上,他还是拿给哥哥吃,最後才给自己吃。不得了!一个两岁的孩子,你看他那种节制欲望的能力有多高。为什麽他能节制欲望?他有孝悌的心,他先想父母、先想兄弟。他去公司工作他一定效忠领导,他一定友爱同仁,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往後事业的成就,也决定了一个人往後道业、学业的成就。因为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的人,对老师一定是孝敬,对於同参道友绝对是尽心尽力友爱。因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体会到老师最欢喜的,师父最欢喜的,是看我们同修之间互相扶持,勇猛精进。所以「入则孝,出则弟」确实是人生的大根大本,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本文编号:20070410103538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学习问答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