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
|
|
|
|
国学经典诵读如何内化为气质修养
|
作者:丹阳日报
|
时间:2009-10-26
|
http://www.danyangnet.com/edu/show.php?itemid=3558 |
摘自
|
|
近年来,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普遍为师生、家长所认知并接受。但是,各地区、各学校学习国学经典的形式花样繁多,效果参差不齐,也因此引发不少争论。近日,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要跟上时代节奏,要让孩子们真心理解和喜欢上国学,力戒浮躁的形式。也有校长认为,经典诵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学生更应从修养、气质等方面着重领悟其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方式?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如何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既然是经典,就不是仅靠一次活动或一次诵读就能将国学铭记于心的。学生年级越低越应注重此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学经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适合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使其成为课堂外的有效补充。
在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诵读经常化,每日阅读,反复熟悉,读中感悟;诵读全员化,不仅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老师、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诵读交流化,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需要师长的点拨,同伴的交流;诵读活动物质化,即通过物质环境营造诵读氛围,如学校宣传栏彰显国学经典的身影。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师是关键,学校要培养一批国学经典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
诵读并学习国学经典应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国学经典应从幼儿抓起,先紧后松,幼儿园、小学、中学应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将国学经典纳入学校的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国学经典不仅要从学生抓起,还需从落实教师的学习情况抓起,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知识。
国学经典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能诵读经典,而且要能践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采取两种评价方式:一是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不应只看其会背、会写多少,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的兴趣、态度等诸多因素。二是多元化的评价。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不能像高考一样,用考的方式作一种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相应评价内容。如为能背得最多古诗的学生授予“国学小博士”称号等。
国学经典不但要让学生诵读经典,更重要的是要能践行。如果单一地纳入考试范围,与评优、升学挂钩,学生未免会死记硬背,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国学经典应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当务之急是更新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
诵读并学习国学经典最重要的是让诵读内容内化为学生气质。那么,如何将国学经典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成就一个人的气质修养?
国学经典要内化为学生的气质,首先需要国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有步骤地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即经典诵读活动化的过程;其次是经典诵读生活化;再其次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精神气场。如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选择《弟子规》为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将《弟子规》中规范、良好的行为指导与现代要求结合进行有益的指导,让学生不感到陌生,指导性更强。
知识如何内化为气质修养,是教育永远需要研究的课题。国学经典的学习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还要依托于家庭、社会教育,家长应是教育有力的后备军和实施者。
一个孩子是否真正浸润领悟了国学经典,最终的效果是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对一个孩子学习国学经典的评价,不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而应该看孩子学习国学后,是不是自然而然地在行动中体现了。将国学经典的内容适当分成各个阶段,用实际情景的模仿来让诵读内容落实到行动,内化为气质,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
本文编号:20091026095105
|
|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
|
|
|
返回 文摘分享
|
|
说明 |
|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
Ⅰ |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
Ⅱ |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Ⅲ |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
|
|
|
|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