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饮食,勿拣择。”这是讲吃饭,刚才是讲穿衣,现在是吃饭,吃饭不可以挑食,特别孩子要很注意,父母要懂得帮助孩子养成优良的习惯,在饮食上面不能够挑剔,要注重均衡,不能够挑食,营养也要均衡。如果一个孩子挑食,这个喜欢吃、那个不喜欢吃,诸多挑剔,不仅对身体不利,他的营养不均衡,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心理是个损伤,养成他的一种傲慢、浮华的态度,这是个大毛病。人如果从小养成了傲慢,他这一生就没有幸福可言,没有能够帮助他的人,都给他的傲慢给驱走了。现在社会,看我们中国绝大多数这一代的儿女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往往容易溺爱子女,在生活上面会满足子女的这些过分的欲望,无形中就培养孩子骄横的态度。这一点我真是非常感恩我的母亲,我也是个独生子,我的母亲却从来不娇惯我。我在家里吃饭是母亲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从来没有说要挑食,说这个喜欢吃那个喜欢吃或者不喜欢吃。很多父母问孩子说「这样东西喜不喜欢吃?」孩子说喜欢才给他做,不喜欢就不做,样样让孩子来挑拣食物。我妈妈曾经说,孩子不用问他的,你做什么他就吃什么,如果不吃,不吃就是他不需要,那就饿着,等他真饿了他就吃了。
从对饮食不挑剔的这一条也可以引申,不仅对饮食不能挑剔,对样样的事物都不能挑剔,乃至对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自己的处境,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不能够挑剔。在任何的处境当中都要欢欢喜喜、随遇而安,这种心量是大人的心量,他不会因为挫折而生烦恼、而灰心丧气,也不会因为顺境的时候而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他心里面有主宰,不会因为这些境界的不同,那个心随之浮动,他的心定了。像范仲淹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廷重用他的时候他不会很欢喜,给他赏赐他也不会很高兴,自己如果不得志,朝廷没有重用他,把他贬官,他也不会悲伤,为什么?心里有主宰。什么是他的主宰?心里想着是万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后,起心动念想的是天下人,没有想自己。想自己,有一个我,那当然就会有烦恼,符合自己的意思就高兴,不符合自己的意思就烦恼、就痛苦难过。那都是什么?我太严重,这个我就是自私。这一句是告诉我们,通过在饮食上不挑剔,逐渐提升,放下自己的自私心,放下自己的主观成见,一切懂得随顺,这样的人才能得大自在,他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他永远是成功的、永远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