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问只有好处而没坏处吗?不见得。所以《弟子规》有一句话很重要,叫“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今天求学问,学了不去做,不只没有好处,还会长我们的傲慢、浮华之气。诸位同学回想一下,在四、五千年的历史长流当中,祸国殃民者读的书多不多?多。对!为什么最后会祸国殃民?他的学问没扎根。扎根在知行合一才是真扎了根。
有个朋友,他已经研究所毕业,有天回家帮母亲做一些家事,有一件比较简单的事他把它搞砸了,他母亲随口就说:你怎么这么笨,怎么连这点事都没做好。这位朋友听完以后很生气,板着一个脸对他妈妈说:我都已经研究所毕业了,你还骂我笨。诸位同学,研究所给了他什么?你还骂我笨!你看,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很多学问,生活有很多启示,都需要我们用谦卑的心去领受。假如因为读的知识多了、学历高了,我们不去落实生活,很可能会形成人生的障碍。
诸位同学,好跟坏是相对的。今天我们出去工作,学历对你来讲可能是一把利器,但是当我们处事做人的态度不对了,十年以后,这个学历会是伤害你的利器。因为你会高不成、低不就,到时候你会觉得很难受,心里会有很多挣扎。所以我们有高的学历更应该谦卑待人,那将让你得到更多的优势跟好处。因为你学历愈高愈谦卑,人家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会觉得孺子可教也。所以“学贵力行”这个态度一定要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好。
我到深圳去上课,有一群孩子已经读经读了一年多,他们背的经典可能在我之上,背得很多。那时候我一走进去,我就跟这些小朋友说:来,老师今天跟你们上《弟子规》。我话才讲完,这些孩子说:老师,我们学过了,我们都会背了。你看小朋友才六岁,他的态度怎么样?这个时候你要冷静,不能被他们影响。我就不急不徐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道”,读经典的目的在哪?要当一个有道德之人。诸位小朋友,人生演什么要像什么,诸位小朋友,中国字六书造字,这个字是会意字,右边一个首先的“首”,左边一个“辶”字旁,这个辶字旁,走字旁是代表实践力行。你们看看很多有这个辶字旁的,是前进的“进”,都是代表一种要去实践的意味在。所以什么是道德之人?首先能做到的人才是道德之人。
诸位小朋友,你们怎么都没有应?哪一句你们做到了?这些孩子本来头是仰着的,突然脑子一想:《弟子规》第一句话叫“父母呼,应勿缓”,自己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父母在叫的时候都说:干嘛!突然从高高仰着的头慢慢低下来。你看孩子可不可爱?孩子很可爱。你只要理给他讲通了,他马上可以修正。大人容不容易?因为大人有一个东西最贵,卖不掉,你们怎么知道?我专门买这个东西,看会后你们要不要卖,算我便宜一点。所以孩子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我就开始跟他们讲,一句一句告诉他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有个小孩回去之后,在他的日记上写了一句话,他说:今天我们上《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只是拿来背而已。所以是态度决定成就,而不是成就以后才来修正态度。你要深入圣贤教诲,一开始的态度一定要正确。所以要立大志,然后要努力去力行每一句教诲,您的德行的提升就会“德日进,过日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