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拼音
《弟子规》介绍
《弟子规》113件事
认识弟子规课程
三年学好弟子规
弟子规学习平台
弟子规践行平台
弟子规字解
弟子规学讲
弟子规白话解说学习
弟子规线装书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图说
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细讲弟子规学习力行表
弟子规读本教材电子书
弟子规教读朗读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经句考试
弟子规经句练习
弟子规读诵练习测试题
力行评量在线自测题
弟子规学馆微信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题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练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练
弟子规字解微信小程序
弟子规考试中心
细讲弟子规(40集)
落实德行教育演讲会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礼记·学记》
家道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弟子规与礼仪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弟子规读书会分享
弟子规教案课件
群书治要学习专题
弟子规微电影公益短片
弟子规动漫
有声电子书
弟子规的一天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14集
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十四集) 蔡礼旭老师 2010/5/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2-007-027 ? 大家早安。我们昨天谈到“父子有亲”的这个部分。我们复习一下。 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思考到,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能否带给孩子正确的人生方向,活出人生的价值。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为人父母对于整个家庭的心态。第一个,要有责任心。对上要知恩报恩,对下要承先启后,要教育好下一代。 昨天有一位学长问到:道义跟情义一不一样?大家觉得一不一样?从义上来讲,从“义”这个字,是一样的,这个义就是应该的。“义者,宜也”,应该这么做。义也是不分彼此,这个是义。甚至于是先人后己,这个是义,没有私心的。 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次齐国的军队要打鲁国。结果进入了鲁国的领土,刚好这个军队在行军的过程当中,看到前面有一个鲁国的妇女。当然,老百姓看到齐国的军队来了,赶紧跑,那齐国军队也追。而这一个妇女手上抱着两个孩子,跑跑跑,这个妇女觉得一定会被追上,所以她就把一个孩子放下。她觉得放下一个可能还逃得掉,带着两个,自己的速度逃不掉了,就放下了一个孩子,接着继续跑。还是被这个军队追上了。 军队就问她了:这两个孩子是妳的谁啊?她说一个是我的儿子,一个是我大哥的儿子。军队的人马上就说了:哦,那妳把那个丢下来的一定是妳大哥的儿子。结果这位妇女讲:不是,那是我自己的儿子。 当下那个军队的将军很惊讶:妳为什么把自己的孩子丢下,带着自己哥哥的孩子呢?她说:我哥哥就剩这个孩子了,而自己的孩子,是私情,我哥哥的孩子,是我应尽的道义,所以我放下自己的孩子,带哥哥的孩子走。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候的人心,把这个义摆在什么样的位置。 结果当下,这个军队将军听完她的话,就说了:鲁国的妇女都有这样的心境、处事的态度,这个国家不能欺负。军队就退回去了。以前的人发兵,都强调道义之师,师出有门,不能给人家乱侵略的。人家的老百姓都这么有道义,他还去侵略,天下人都会耻笑他。他们就退回去了。结果后来这个消息,鲁国的国君了解到了,然后就封这个女子叫“义姑”,称她叫鲁义姑,鲁国给她封上去了。 所以这个就是,她觉得人生她应该做的事情,哪怕是放下了自己的私情,哪怕是捐出了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辞,因为她觉得那是她人生应该做的事情。这个就是义。 义另外一种讲法,合情、合理、合法,全面去考虑,这个也是义。 而“情义”、“道义”,其实假如要细分的话,我们一般夫妻之间用“情义”,由感情生起了一种道义,一种义的心境,应该要成就对方,应该要照顾她一辈子,由情产生了这份道义。而对父母,我们一般直接想到的,“恩”,不能忘了父母的恩,所以“恩义”。孩子我们生下来了,我们就有责任好好的把他教育长大,这是我们应该的,对孩子,我们称“道义”。但是一般在讲,没有分那么细。我们一般都讲,“哎,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道义”,是吧?这个都是属于朋友之间这一份义。昨天我们听到高学长讲的张邵跟范式的相处,那完全都是道义。没有利害关系的,都是尽心尽力、不分彼此,这个就是义。 所以我们对上有恩义,对另一半有情义,对下一代有道义,这个都是责任心。 好,再来,我们父母带领家庭,在很多事情当中,要时时有反省自己的心。不能得父母欢心,我们要反省。孝顺、孝顺,“顺”字,还有懂得体恤亲心。 不过在这个时代,孝顺父母还得要用理智去孝顺。因为可能父母,他也没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价值观的熏习,所以有可能父母的价值观还是比较偏向于功利的一个方向,那这个不能怪父母。因为在这种社会氛围,很难不往这个方向去追求。而父母在追求这个名利的方向,其实他也是不了解,他觉得这样子才是可以过上好日子。所以这个时候,得要用耐性好好的跟父母善巧、方便的沟通。这个时候不能用道理去压,也不能忤逆。这个是用柔软的心加上智慧,去引导父母不妥当的价值观。 那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出现了,这时候我们要懂得反省。所谓果子酸了,一定是根出问题了,没有很好的吸收营养,才会出现这个状况。所以教儿教女,得要先教自己。自己正了,孩子自然,所谓“水到渠成”。而假如上梁不正,下梁没有不歪的。这是反省。所以我们时时为一个家庭的榜样,夫妻都如此,所以要正己化人。这个是在心态当中。 再来,我们了解到,一个朝代,皇帝登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立太子,他才能把这一个朝代传承下去。他下一代不好了,那他前面的努力化为乌有了,那他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了。所以一个朝代如此,一个家族亦如此,一定要把教育好下一代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那现在的社会,它是政党的状况。所以政党也一定要以培养骨干人才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汉朝之后,选拔人才是举孝廉。“孝”则有德行的根本,“廉”则不贪污,这是做事很重要的根本。一个朝代举孝廉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才标准,事实上,企业界、团体也要承传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要“举孝廉”。从底下这些干部、员工,观察他们有没有孝心,处事有没有公正、廉洁,这个非常重要。 那教育孩子对家庭来讲很重要,也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是子女第一任的老师。讲到第一任,我们就想起先入为主,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绝对大过于往后的老师,跟他所遇到的人。因为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 所以《易经》六十四卦里面有蒙卦,蒙卦里面提到,“蒙以养正”,就是这个童蒙,让他形成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习惯,他一辈子就立住了这个人格、立住了好的行为。“养正”,养他的正气、养他的正心,这个是非常神圣的功劳、功业。把一个人的人格树立起来,他一定在往后的家庭、社会,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假如一个女子照顾好她的孩子,以后成为范仲淹,请问这个妈妈的功德怎么算?可能计算机都算不清楚了,因为这个风范它能顶立天地间而不摇。所以父母既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那我们就要很用心的去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很多家长没认知到这一点,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没教好,就怪老师,这个是不妥当的。 我们在台湾认识一位法师,这个法师他专门照顾监狱里面的少年犯。那些少年犯都是不满十八岁,都是杀人啊、抢劫啊,行为太严重了,虽然不是成年,还是得要把他关起来管束。结果这个法师就跟这些监狱说好:你们把他服刑放在我的寺院,我来照顾他们,我来负责,他们假如跑走了,那他就放弃这个机会,你再把他抓回去。 好,故事开始了。大家进入状况没有?好,你现在假如是这位法师,你现在旁边,都是杀人、放火的,不是一个,是一群,你睡不睡得着觉?你敢不敢干?有时候听故事都挺轻松的,你真正身临其境去看看。 所以,这个法师他答应之后,真的,监狱就把这些少年犯载过来了。结果刚载过来,不同的监狱载了两团孩子过来,结果一下车就在争地盘,就要打起来了。赶紧通知这一位法师、这个老和尚,他拿着拐杖,身体也不是很好,赶紧赶到现场,然后就对着这些孩子,他就把自己的拐杖拿起来,往地上一摔!所有的孩子被这个动作震撼住了,全部看着他。然后他就对这些青少年讲: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干什么的,到我的地盘就要听我的!结果孩子们听完马上就这样(双手抱拳):是!所以跟这些孩子们沟通,还得用他们的言语,他们听起来比较亲切一点。 所以后来(这些孩子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惯),过了一个礼拜,有一个妈妈就来看她孩子,结果来的时候发现她的孩子在吸烟,这个妈妈就很生气,就找这个老和尚:我孩子怎么还在吸烟呢!就很凶,质疑这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就笑着跟她讲:妳的孩子教了十几年,烟都没戒掉,来我这儿一个礼拜,妳就要我把他戒掉,我又不是神通广大,是吧? 所以你看,人都没看到自己的责任,对别人都要要求赶快给我做好。所以我们在处事当中,真的很难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而我们当父母的人,假如觉得“我的责任比较大”,当孩子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只没有指责老师,还先说是我教得不好,当下孩子的老师是什么感受?当下这个老师觉得,哎呀,这个父母很有修养。他会对你的孩子更加的关心。假如出现状况了,你马上:哎,你老师怎么当的?这个老师心里想,你也好不到哪里去,给我记住。等你走完之后就捏你的儿子,出一下气。这个都是意气在处事就不妥当了。你们怎么笑这么开心,你们干过这种勾当是不是? 所以,其实人,在每一个境界当中能反思、反省,这个都是一种性德的流露,能感染在这个因缘当中的人。 有一次,我们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在学校里面,老师说他几句,脾气就上来了,结果就冲出校园,又跑得很快,腿特别长,老师都追不上。孩子跑不见了,老师就紧张了,赶紧打一通电话先告知家长,一起来找孩子。结果老师战战兢兢打电话,他父亲接了。老师说:你的孩子刚好跑出去了,是这个情况。当下他父亲就说了:是我教得不好,老师,很抱歉。哇,这个老师,平常很多现在的父母,什么鸡毛蒜皮就找来质问,老师打这个电话前还觉得挺紧张的,结果居然这个父亲是这样子来反应,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也没怎么样,就找到孩子了。 结果这一个老师就常跟这个父亲、这一对夫妻多沟通,后来了解这对父母有学《弟子规》,后来这个老师到了庐江去参加五天的“幸福人生讲座”。我也见了这个老师了。 所以大家想,这个老师接触传统文化的的缘分从哪里接上的?从这对有修养的父母啊。而且大家要了解,这个老师接上以后,他深入了,谁会得利益?他以后几百个学生都会得利益。所以为人演说、表演,太重要了。这是给我们孔老夫子、圣贤人脸上贴金啊,是吧?感到光荣啊,帮他们招生,“学习《论语》、学习《弟子规》的都很有修养。” 所以,我们当父母的,是孩子第一任责任,发生任何问题,不要责怪老师,也不要责怪他人,首先反省我们自己带孩子的不足。 那教育孩子,第一个,我们对孩子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不能怀疑孩子。不管他现在是什么状况,我们都要鼓励他,我们都要信任他。所以那一天跟大家讲到“妈妈,只有妳会欣赏我”。那个孩子素质不是很好,但是慢慢的,藉由这一份信任,他的信心提起来,他的潜力发挥出来了。 再来,我们说要恩威并施、恩威并济。恩,是爱护;威,是德行。道德之威,是讲原则。其实这个“恩”,就是很自然的流露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我记得,我的姐姐一个大我三岁,一个大我两岁,所以其实年龄差不多,都是一起读书。有时候父亲怕我们读饿了,常常出去给我们买好吃的。都可以很深刻的感觉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包含妈妈怕我们读晚了,累了,每一次时间比较晚了,我妈就上楼梯,我们家住的是三楼,赶紧叫我们去睡觉了。结果每天都是这样,常常我母亲的脚步声听到了,人还没到,我姐姐就学我妈讲话,“去睡觉了,去睡觉了”,我们全家人就笑成一团。 好像这几天也有讨论到,就是不要长孩子的贪心。你今天去买芒果,去买水果,就买父母吃的,就在孩子面前吃给他看,让他不要长贪心。大家想到那个情景没有?就父母在那儿吃,“嗯,不给你吃,嗯,不给你吃。”请问诸位父母,你做得出来吗?所以大家要了解,很多都是很自然的人情,你不要做得很僵硬。是不?是父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在的时候,首先是一定想到爷爷奶奶。自己都没得吃了,还是给爷爷奶奶吃,这个就把孝完全体现出来。今天假如爷爷奶奶有,我们的生活算宽裕,那当然都吃到好了。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让我们感觉没有匮乏,但是节俭,这一点很重要哦。没有匮乏,让我们时时都感觉父母对我们的关怀,可是没有让我们养成奢侈的习惯。所以我记得,那个饭粒掉下去,我父亲都是把它捡起来吃掉。碗里面是绝对不留其它的东西的,都是干干净净的。节俭的风范还是要演出来。 所以有这个经济能力了,常常也是能够表达对孩子的这一份关心。然后说,“孩子你在长身体,多注意营养,多吃点。”都感觉到的是这个爱,而不是去增长他的欲求。你说都已经三餐吃好了,他要吃这个、吃那个,那个就是欲望的增长,就不妥当了。 所以我是跟大家交流到,不要为了不长孩子的贪心,做出那个让人感觉好像比较苛刻的行为出来了,那也没有必要。一切都很自然的,一种真情的流露,就对了。 那这个“威”,我们昨天讲到的是“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稍微再补充一下,比方说妈妈买东西回来了,一定先给爷爷奶奶还有先给先生吃,就让孩子养成只要有食物了,一定是长辈先吃的这个态度,这个很重要。你什么东西拿来都先给孩子,那就不妥当了。 那我们看,是因为自己有德行,感动孩子,感动学生,感动员工,这个是道德之威。那在这个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他会觉得很安定、很安乐,这个家会愈来愈强盛。每一天都濡沐在父母的德行之中,哪有长不好的道理? 我们大陆有一位导演,翟俊杰翟导演,您看他六十几岁的人说到,他觉得他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一个六十几岁的人走进门还能喊一声娘。他觉得是他的幸福。而且他讲,他对他儿子讲:你今天推门可以喊一声奶奶,是你的造化!因为他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 而这个翟导演他非常的孝顺,虽然这么大年纪了,母亲剪脚指甲都是他亲手剪的。我们那时候看到一张照片,一个六十几岁的人在给他八十几岁的老太太剪脚指甲,而且他还戴着老花眼镜,那个神情非常的专注,很美。大家去感受感受,看到这个景象,让人感动,动容。所以,他的儿子就说了,说每次看到他爸爸给他奶奶剪脚指甲,他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所以后来,这个儿子就主动对他父亲讲:父亲,这个工作让儿子来做就好了,你就别做了。儿子被他的德行感动,就把这个工作接过来了,而且还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一次今年的,我们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每一年举办的演艺圈十大孝子,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因为演艺圈的人对青少年、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一些孝子都能尽孝,就给这些孩子、给社会做一个很好的带动。所以这个节目很值得,以后大家也可以随喜功德,可以到现场去参加一下,假如有机会的话。而他的儿子(他父亲是第一届就当选),他的儿子这一届当选。而且他的奶奶说:我这个孙子,在我整个肠胃不适、没有办法排泄的时候,每一次都是他亲自帮我抠出来的,都是非常认认真真体贴我、照顾我。真的,他父亲的榜样,他更是效法学习。所以我们说那个教育的“教”字,确确实实是上行下效。这个是“成乎安强”,他整个家族孝道、德行就振兴起来了。 而且我感觉翟导演真是用心良苦,他把他太太哺育孩子的乳汁把它封起来,结果过了应该是一、二十年之后,那个白色的乳汁变成红色的血水。当下他体会很深,真的,母亲都是用她的血来哺育孩子。从怀孕到三岁这一段时间,哺育我们的乳汁重量,超过一千公斤。所以为什么女子她的骨头会比较黑,她很多的、大量的钙质、营养,都贡献给了孩子。 所以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翟导演他的人生态度,知恩报恩,他非常的重视,所以不只把孝养父母他做得彻底,他也时时提醒自己的孩子,你们可不能忘了你母亲的恩德。这一瓶乳汁,就成为了他的女儿出嫁的最重要的嫁妆。走上家庭了,为人妻、为人母,总要记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这个是我们看到父母的德行成就了家庭下一代的未来。 再来,“暴察之威”,“暴”就是常常发脾气,“察”就是刻薄,要求得很苛刻,常常像警察一样在那里盯,在那里要求。所以大家感受一下,假如父母是这种“暴察”的态度,这个家庭氛围一定很压抑。而且,假如父母本身德行也不好,那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做坏事。可是只要父母不在了,他们一定跟在父母面前的行为是不一样,阳奉阴违。为什么?内心里不佩服父母,甚至还怨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还这么严格要求我们。”这个是“暴察”,其实只会,这个家道会愈来愈式微,然后家道会愈来愈衰。这个其实我们看到这种暴察的态度出来,这个家跟这个团体其实危险了,而且也不可能旺,因为没有人和了。 而这个“暴”字是我们要特别警戒的。就是,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脾气上来了,不管你讲的话再有道理,孩子就记得你脾气很大,孩子就想:今天真衰,被骂一顿,被打一顿,一笔勾消了。其它的道理记不起来。其实,不只对小孩,对员工、对学生,甚至对朋友,只要我们跟他沟通带有情绪,让他感觉不舒服,你苦口婆心讲了一个半小时,可能都没听进去。因为他的不舒服就鲠在那里,只记得你动情绪了,你发脾气了。哦,当我们听到他们是这个响应,心里觉不觉得冤枉?觉不觉得无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能怪他,还是我们的修养不够,造成人家没有办法把这些好的劝告听进去。 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话讲,“心平气和则能言”,不能达到心平气和,不要讲话。所谓“盛怒中勿答人书”,生气的时候不要写信,也不要写完后马上冲动,“哼!啊,痛快!”你以后就麻烦了。“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你给人家骂得痛快,送出去了,这一辈子这个冤结就很难化了,“盛怒中勿答人书”是有道理的。所以,发脾气的时候绝对不要教孩子,要教孩子的时候就别发脾气。这个原则很重要。 我自己的印象,我母亲没发过脾气。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也不是那种气急败坏,从来没有。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很平静,义正辞严给我分析清楚。尤其印象最深的,就是常常劝解我:一个人要懂得自爱,不要糟蹋自己。因为我母亲,刚好我们聊到小的时候,我妈就说了:那个时候你爸爸在教训你,我都在想,你年纪这么小,听懂不懂? 而我妈做得很好是什么,只要我爸教训我,我妈从来没有插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去袒护我。这个是女子很重要的一个态度。不只女子要注意这一点,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这一点也要注意。父母在教孩子,你不要去袒护孩子,不然就不好教了。为什么?你一去袒护,孩子心里想,以后犯错,找谁?就找那个会保护他的人。他就没有去安住、面对自己的错,接受教训。所以一个家要教育好孩子,还真是要有合力,合在一起,大家都懂这些教育的原则才行。 我记得我犯错的时候,都是我爷爷第一个喊打的,然后要处罚我了,我爷爷就把我奶奶带上楼去了,“活该,该教训”,然后就把我奶奶带上去。因为我爷爷知道我奶奶会受不了,一定会忍不住,所以带上去了。这样就把我的援军断掉了,把我的粮草都断了,我就没戏唱了,就全神贯注接受父亲的教训。 我也给我母亲讲:爸爸的话我全听进去了。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确定?因为我父母都说到:我们两个人口才都不好,话都很少,怎么生个儿子这么会吹牛。我说:爸,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虽然你平常话很少,可是你骂我的时候辩才无碍,我是在那个时候偷偷学起来的。真的,我父亲在骂我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太顺了,那个道理一句接一句。但是,确实都是心平气和。好,这个是不能情绪化、不能生气,“暴察”,这样不好。 再来,“狂妄之威,成乎灭亡”。比方说当父亲的人,“你爸是天底下最厉害的”,这种话绝对不能讲。“满招损,谦受益”。而真的,人到狂妄的时候,他的大灾难就要来了。在夏桀那个时候,其实身边都有很多很有德行的大臣,都劝他:你要赶快体恤人民,不能再这样暴虐了。结果这个夏桀听了以后不以为然,大臣说:你假如再不听,你就要灭亡啦。结果夏桀说:太阳哪有灭亡的。他把自己比喻是那个每天出来的太阳,怎么会灭亡。结果这个话,传到老百姓的耳里了,结果老百姓说:太阳什么时候灭啊!我跟他拼了!“我与汝偕亡”,我跟他拼了。你说人狂妄到底下的人气得牙痒痒的,那个也就快灭亡了。好,这个是我们讲到的“威”,是要用德行去建立威严。 所以《论语》里面说到,“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个“重”,除了稳重之外,这里还有一点,看重自己、要成就自己。这个“重”,就是《论语》、《大学》开篇说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人父母者,能以这样的价值观为人生的方向,“我这一生就是要成圣成贤,希圣希贤”,那这个父母叫做自重。他举手投足就会战战兢兢、要求自己,他表现出来就有威严。所以这个威还在自重,还在期许自己要向圣贤学习,这一生要做圣贤。有这样心境的父母,在孩子心目当中一定有威严。假如当父母的得过且过,放纵习气,那这个威严绝对不存在。甚至还可能让孩子瞧不起,那就麻烦了。孩子假如瞧不起父母,那他的人格也会很有障碍,他也很难去瞧得起谁。 而这个“威”,还有要讲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讲规则,孩子就会循着这个家规去遵守,他就不会为所欲为、放纵自己。我们看,在机场上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想大叫就大叫,想去搞破坏就搞破坏,然后父母在旁边都不觉得怎么样,不懂得在这一些地方教育孩子。 我在家,在我们这一代我是长孙,我是独子,又是长孙,而且还是长曾孙,所以等于是说在家族的地位还不错,还可以。我是很有条件做败家子的。可是为什么没做,我现在想起来,感激太多人。 第一个感激中华文化,慎终追远。所以我们就有对家族的使命。因为我年纪很小,三、四岁的时候去扫墓,曾祖父、曾祖母的墓去扫,结果跪下去,头一抬起来,看到我的名字在第一个位置。哦,我突然深呼吸,觉得走路的姿势pose都要不一样。为什么?你排在第一个,你要有样子啊。所以我虽然在家是弟弟,可是我后面有五个堂弟,所以我从小也是被叫“哥”。为什么说长子、长孙看重,因为他在整个家庭的氛围就要有责任。 再来是我的爷爷奶奶不宠我,还有我母亲不宠我。都是要有这些条件,不然我们就很难不养成这些坏的习惯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要买一个东西,其实那东西不一定需要,小朋友买玩具,玩几下又要买新的,就在那里给我妈妈吵。吵吵吵,我妈什么反应都没有,继续看她的书,连看我都不看我。可能是我母亲以前看过《三国演义》,关公看《春秋》,动都不动。 结果我看我这么“嗯……”,在那儿吵都没用,这个时候不使出一些绝招不行了,我就开始在地上滚了,“啊……”,在那儿哭。滚滚滚,结果滚了十几分钟,我妈连动都没有动,继续看她的书。哦,那个要有定力的。结果十几分钟之后,我突然开悟了:冬天的地还是挺凉的。再来,其实打滚也蛮累的,还是起来休息一下。 结果一爬起来,我妈还是不动,继续看她的书。你不要孩子站起来了,你还看他一下,“怎么样,就是不答应你”,你还给他回这句话,这个孩子心里想,好,下次再见分晓,我再去想办法跟你拼。是吧?所以母亲一点都不回应,让我们这个当儿子的觉得自讨没趣。所以既然这么累都没有用,那就乖乖的,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好了。人又不是吃饱撑着,每天在那儿没事干在那儿翻来覆去的。 所以这个是只要是错误的,这个原则绝对守住,孩子以后就不会造次,不会乱胡闹了。他不会用胡闹的方式去威胁父母,他以后也不会这样去对待别人。所以女孩子假如对待先生胡搅蛮缠,一哭二闹三上吊,根源在哪?可能根源就是小时候就是用这种手段在跟父母威胁的。 现在很多爸爸、妈妈:哎呀,这个女儿脾气这么大,赶快把她嫁掉吧。这么做是很没有职业道德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女儿教好之后再把她嫁出去,不然会伤阴德。所以现在不是急着要结婚,没有好的德行,不要再去伤害任何的人。 现在不是急着要找、要娶太太,要嫁先生,首先先把德行培养好。要先学《弟子规》,是吧?尤其女孩子学了《弟子规》,还可以用《弟子规》找到好的对象。不然现在,看人不容易。你光听他讲话,现在人口才都很好。我讲得心里有点发虚。告诉大家,我是在台上的时候有祖宗保佑,口才好一点,我下了台,口才是不好的。 我记得我那时候在学校教书,刚好代课的时候,我教十班,对面是十一班,也是代课的老师,是一位女老师。我跟她开玩笑,我说,我们俩是双响炮。为什么呢?我这边骂完学生,换她那边,“砰砰砰”,“砰砰砰”,挺有默契的。结果我看她年龄比我小,也不是当过正式老师,经验也比较不足,面对六年级的大男生,都比她高一个头,我就觉得她压力挺大的,我就常常过去鼓励她。你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有男朋友了。我都是先观察好这个客观条件,人不要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我都是先跟她的男朋友有一个认识、互动,不要恼害众生,是不?这个是真的,人情事理你要敏锐,不然无形当中不知道多少人很痛苦,自己不知道。 然后我常去跟她鼓励,把一些经验跟她交流。结果后来,学期结束了,因为我带那个班只有四个多月,这个班又有“四大天王”,那个都是在学校挺有名气的。我是紧迫盯人,不敢松懈,这么短的时间得要好好守住这些孩子,跟他们的这段缘分。我基本上连办公室都没有去,都在教室里面。连上其它科任课,我都得站在那里,怕这个小孩子翻了天不行。 结果后来去吃饭,因为孩子已经毕业送出去了,我们整个年级的老师一起吃饭。结果旁边刚好有一个老师,他知道我是跟师长学习的,然后他就对我讲:哎呀,礼旭,你话很少,真的有把你师长的话听进去。大家觉得我话很少。结果他这句话才讲完,旁边我那位女同事马上说:哦,他话可多啦! 这个时候大家就要考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常常过去鼓励她,结果她回来是说我话很多。 所以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什么时候才叫到家了?就是你全心全意为他着想,他还不感谢,甚至于他还骂你,他还毁谤你,他还侮辱你,你还能一如往常一样真心去照顾他、关心他,这个才是真正的爱心。所以我们假如觉得有委屈,好好的再把这一句提起来,念一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小人乎。所以君子跟小人,在这个一念之间而已了。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就是说“已所不欲”,应该先把自己的德行提升,能够去造福他人,能够去把一个家庭经营好,首先还是德。 而女子,现在观察、找对象,用经典去交往特别好,是吧?妳就赶紧把《弟子规》介绍给他,然后他一看,“哎呀,都什么时代了,看这个干什么”,那妳就马上逃过一劫。是吧,连圣人的经典都不学的人,那绝对没有智慧。假如他说,“哦,这个书太好了,人就是要有德”,那这样妳跟不跟他交往?还要再观察啦,现在讲表面话的人太多了,是吧?这个时候还得观察。等到他说,“哎呀,你看这些经典,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提醒到我”,那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这个人学的东西他是会落实在他的生活工作的。 这样子还不够保险,最好到他们家去打听一下,叫“娶妻要看丈母娘,买牛要买尾巴长”,是吧,这都是经验啊。“娶妻要看丈母娘”,就是看她家教怎么样。妳要找对象,要嫁先生的时候,妳要去看看他的家教如何。以前的人都懂啊,现在的人太冲动了。以前不是看父母,祖宗八代的资料要调出来,是不?孔子的外公不就是这样吗?哦,他祖上的资料都调出来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除了这个“恩威并施”之外,第三,我们要“悲智双运”。而这个“悲”字当中,其实对孩子,父母很自然的都有一种亲情的爱,但缺乏一种理智。这个时候,爱他,不遵循理智、不遵循道理,很可能变成害他。这个亲情之间没有用智慧,不只害了孩子,有可能还害了身边这些亲人。 比方说夫妻恩爱,要表现在成就彼此的德行上。你不能夫妻恩爱变成她很挂心、很贪着这种情感,最后愈来愈执着,执着到一刻都不能离开你。请问这是不是很好的去爱对方?不是啊,让对方愈来愈执着了,这不是爱了。要让对方愈来愈有德行,愈来愈有智慧,这个才是爱。 所以在台湾曾经发生一件事情,就是一对夫妻很好,一般人看很好,你侬我侬。结果先生意外去世了。过没有多久,这个太太因为没有办法忍受没有先生的日子,最后自杀死了。 那请问大家,她的先生爱不爱她?爱不爱?爱啊。但是没有智慧,先生对她的爱造成太太坚固的情执。而大家要了解人生有一个真相,叫人生是无常的。请问大家,人的寿命有多长?平均寿命七十几岁。可是问题那叫平均寿命,那不是每个人的命啊。所以生命应该是在呼吸之间。我们明白到生命它是随时会有无常出现的时候,那人与人会珍惜每一刻、每一天,去利益、去成就对方。 比方说当父母的人,我们不知道我们生命会不会无常到来,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让孩子早一天不用依赖我们,他可以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这样的心境去教自己孩子,很小就懂事,就有担当啦。可是很多妈妈很喜欢听一句话,比方说,出去三五天没有回来,一进门,这些孩子:妈,没有你我都活不了了。妈妈听了高不高兴?哇,真高兴,赶快再去做好吃的。那妈妈这个爱不就形成孩子的依赖了嘛。 所以真的看得远,那个爱是考虑到:没有我的时候他也能过得很好,这个时候我应该怎么样去爱他,怎么样去跟他互动。要这么去思考。不然像刚刚那对夫妻,先生对她的那种情爱,造成了她往后自杀的根源。为什么?以前的乐变成什么?变成苦了。求不得就变苦了。 好,而这个“悲智双运”当中,首先,我们要抓到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长善救失”。这个“长善”当中,这个善最重要就是善心,就是这一颗心;救他的过失。而这个长善心就让我们了解到,成就孩子的这一颗善心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根本跟目的。因为,父母、老师假如没有认知到这一点,可能会觉得,孩子身体长大了、孩子成绩不错,都是看到表面而已,没有看到他心地的发展如何。 我们挑几个社会现象来思考。比方,请问大家,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的,成绩好不好?大家有没有听过,哪一个放牛班的孩子因为成绩跳楼自杀?一个都没有,是啊。甚至于,那一些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以后,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父母还搞不清楚,怎么会是我儿子,怎么会是我女儿?请问大家,一个人要做这样的行为以前,有没有征兆?有啊!为什么最亲的父母、身边的人看不到?这个很值得我们思考。什么障住了我们本有的母子连心的天性啊?你说小的时候,孩子一有什么状况,父母马上可以感觉得到啊。 所以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到了一个大家族去偷金子,他也挺有天分的,好像能够感觉到金子放在哪,真的去给人家偷。拿到金子很高兴,就要走了。可是他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个大家族这么多口人,当场就把他抓住了,然后把他拉到衙门去。这个县太爷就很不能理解,他说:这大白天,你去偷人家的金子,你难道没有看到旁边有很多人吗?结果这个小偷说:有吗?有人吗?我只看到金子而已啊。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大家细细去感受,“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人,汲汲于名利,汲汲于某种追求的时候,他整个精神统统被它给控制住了,其它的感受能力会愈来愈弱。所以这个欲,很厉害啊。 你比方说,虚荣心上来了,只希望孩子成绩给我好,给我得奖,到底孩子痛不痛苦,顾不上了。真的哦,我们不能体恤到身边人的心啊,一定是我们的虚荣心愈来愈重。因为柔软的心、感同身受的心是本有的,怎么现在不能用出来?它有障碍。 包含夫妻相处也是这样。今天我们虚荣心起来了,常常:哎呀,妳穿这衣服,让我很没面子。就开始先生可能拿着太太去跟人家比来比去的,也感受不到太太在这种情况也是很难过的。你说,“妳看人家身材这么苗条,妳赶快去减肥吧”,“妳看人家都是双眼皮,妳赶快去割双眼皮吧”。不断的去要求另一半,虚荣心在作祟,那太太就很累啦。假如太太常常拿先生去跟人家比,“人家都赚多少钱了,你才赚这一点点”,“人家都买房了”。真的就是有一个大学的教授,而且他是那个领域顶尖的哦,但顶尖的不代表赚很多钱。结果太太就每天在那里唠叨:你看人家又赚多少了,你还在这里干嘛。结果,她的先生最后受不了,跳楼自杀。太太有没有感觉先生这么痛苦?感觉不到。为什么?被虚荣心障住了。这个东西害死人啊! 今天我们能够保持那一份耐心跟爱心,迟早人的潜力会发挥出来的。不要去比较,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整个成长、发展,他是不同的嘛。所以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一个态度非常的重要。 好,刚刚跟大家举到的,不能只看到一个人,“哎,他的成绩愈来愈好,成绩很稳定”,还要看到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这么分析呢?假如一个人从小的成绩统统都是名列前茅,其实这样的人很可能得失心是非常重,他输不起。所以父母、老师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要去引导他的心态。成绩好了,不能对人骄傲;成绩不好了,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气馁,要“见人善,即思齐”。成绩好了,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觉得自己高,别人低,要懂得去付出、去帮人,“己有能,勿自私”。假如老师、家长没有这些心理的引导,那在这种这么重视成绩的社会风气,坦白讲,所有的孩子全病了:成绩好的傲慢,成绩不好的自甘堕落。全部都生病了,然后在这个成绩当中患得患失,太严重了。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是健康的人格啊,而不是只有看到那个成绩。 请问大家,哪一个成功人士说“我今天成功,就是因为小学三年级我的数学考了九十八分”,有没有?人生,什么是根本,孰轻孰重啊,是这一个健康的人格最重要。他在成绩当中都懂得自我反省,懂得学人之长,他一定有出息的,不用担心啦。所以一直逼,逼到最后,一定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什么是“小利”?眼前的分数就是小利。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心灵是不是健康、正确的成长。 我常常看到那个大学联考考完了,高中毕业生从三楼、从四楼就把书包、课本,“唰”,丢下来,“砰”。记者也没学《弟子规》,尽照这些镜头,这些镜头不要照了。可是我们当老师的比较敏感,每一个动作的背后,我们在想,孩子是什么心理状况?他对读书厌恶成那个样子,请问他考上大学了,人生一帆风顺了吗?考上大学正是他最需要学习的时候,结果他已经对学习这么样的厌恶了,那他以后能学到什么东西?所以这么多大学生去读大学,这四年都是玩。他们有一个说法叫“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是啊,他的心坏了,那一些曾经拿到的奖状、奖杯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而且,我们还要想到的,孩子不是拿个大学毕业生的证书而已,请问:他的人格能不能事业有成?他的心灵能不能组织一个健康、美满的家庭?“悲智双运”,这个智慧要看根本,要看得很深远啊。 所以我们冷静去观察一个现象,这一代的孩子读书要逼呀逼呀,上一代的孩子不用逼呀。上一代的孩子不只读书不用逼,以后他工作、以后他组织家庭,不用让父母操心。而现在的状况是读书操心到工作,工作操心到以后组织家庭,都提心吊胆。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就是这一颗责任心、这一颗孝心、这一颗善心,这个才是根本,它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它也是一个人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的根本动力。有责任心了,他的工作跟家庭你也不用担心。所以我们从这里感觉到,经典《礼记·学记》讲的“长善救失”,很高的智慧啊。一句话就把教育的根找到,教育孩子、教育学生、还有教育我们的员工,都要从这个根本开始。 好,那今天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付款码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