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拼音
《弟子规》介绍
《弟子规》113件事
认识弟子规课程
三年学好弟子规
弟子规学习平台
弟子规践行平台
弟子规字解
弟子规学讲
弟子规白话解说学习
弟子规线装书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图说
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细讲弟子规学习力行表
弟子规读本教材电子书
弟子规教读朗读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经句考试
弟子规经句练习
弟子规读诵练习测试题
力行评量在线自测题
弟子规学馆微信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题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练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练
弟子规字解微信小程序
弟子规考试中心
细讲弟子规(40集)
落实德行教育演讲会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礼记·学记》
家道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弟子规与礼仪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弟子规读书会分享
弟子规教案课件
群书治要学习专题
弟子规微电影公益短片
弟子规动漫
有声电子书
弟子规的一天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15集
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十五集) 蔡礼旭老师 2010/5/27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2-007-028 ? 大家早上好。刚刚大家一起唱这个“礼运大同”,早上唱歌挺好,振奋精神。唱错了呢?别人唱错了没关系,自己唱错了有关系。别人唱错了没关系,叫“宽以待人”,自己唱错了有关系,叫那个时候唱不够专心,不够精准。所以时时我们守住这个人生的XY轴坐标,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一个人能扛大任,他这个胸襟、他这个做事的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那可能是很小就开始培养,甚至于是从小处就开始培养。人在大事上谨慎,在小事上不谨慎,有没有这个逻辑?没有这个逻辑。所以,“青天白日的气节,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之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所以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谨慎的态度,往往是没人在的时候培养出来的,不然他学的学问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功夫了。 所以有一位企业的领导者他就讲:“上班下班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领导在领导不在一个样。”这个言语很朴实,讲得很到位,都是时时刻刻“诚于中,形于外”。所以我们言语的时候都是非常严谨、谨慎,就不容易讲错话。有时候在很重要的场合,讲错一句话,可能把以前的努力都前功尽弃。所以人的修养处往往都在细处下手,都在人不注意的地方,我们能够谨慎注意到,才能够真正像“四千五百年”讲的“言忠信,行笃敬”,行为都非常的笃实、诚恳。 昨天我们听王教授给我们分享到女德的部分,还有王教授在新疆推展传统文化,他们宝贵的经验。在整个王教授分享的过程当中,我就想到,有一篇我们中国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里面有一段话说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会唱歌的人唱着歌曲,人家就不由自主的跟着他唱,他的歌声可以感染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教学的人他的整个风范会吸引人,希望能效法学习他,也从事于教育的工作。因为我接触一些小学的老师,他们很用心在教育学生,而发现,有爱心的老师,他教出来的小孩,以后当小学老师的比例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一点?你们都没观察到?这么凄惨吗?因为老师的爱心会感动这些学生以他为榜样,所以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而这样的老师,“其言也”,他的言语,“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这一段就提到,善于教学的人,他在引导学生的时候,他是言语很简约,不会很啰嗦,就能把道理讲清楚,这个“达”就是讲明白,“约而达”。因为我们假如讲得很冗长、很啰嗦,又讲不明白,一般人听了,他会没耐性,听不下去,“约而达”。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人家不耐烦,首先不能指责别人没有善根,首先反思自己有没有掌握讲话的一个态度、一个方式,这个很重要,“约而达”。 “微而臧”,这个“微”就是很能深入道理,这个“臧”就是能够把这个道理彰显得很好。而“罕譬而喻”是指,“罕譬”就是用很少的譬喻就能把道理给大家体会得到,这个“喻”就是明白,“罕譬而喻”。 而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留心,昨天我们王教授提了很多譬喻,其实那份存心就是让大家能够体会到这个道理。 比方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在他们新疆,你比方要到一个观光区,坐车可能要坐很久。几十个小时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沿路上还是一些沙漠,什么人都没有。这个时候你不好好听这个司机的,到时候你就回不了家了。所以要听这个司机的,并不是说他的人格比你高、他的地位比你高,不是这个意思,是他要为所有的乘客负责任,这个就彰显了司机是有责任的。 相同的,也彰显了为人父母是有责任的,为人丈夫是有责任的,为人子女是有责任的。所以“在家从父”,就是父母有责任把女儿教好。“出嫁从夫”,就代表夫妻在一起了,夫妻同体了,但总不能两个人唱的调不一样,一个要往东,一个人要往西,那请问这个家会怎么样?就无所适从。两个人意见不同,小孩也不知道要听谁的,那这个就不妥当了。就是在团体、在家庭当中,一定要有人说了算。团体当中有君臣关系,领导者他发号决策,假如每一个人都能发号决策,那这个团体到底会走向哪里去?家如是,团体皆如是。 所以家庭当中要“主伴圆融”,主要的决策谁下决定,这个是主,其它的是伴。伴就是可以给予充分的意见,但是总要有人下决定。那下决定不是很过瘾,下决定是要负责任的。所以一个人从小,他就被引导教育成一个非常有道义的人生态度。所以有道义的人生态度,他得要对自己所下的决定负完全的责任。而他又对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都有道义,他是战战兢兢去带领这一个家庭。而不是说,我说了算,挺痛快的。 所以我们得从这几千年来,人们的心境去领会。有道义的人,他是很怕人家相信他的。人家相信他了,他不愿意对不起别人对他的信任,为人丈夫如此,为人领导亦如此。 所以这个时代,我们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当过领导的人,要批评领导很轻松,真正自己当过了,可能就不会这么批评了。没有结过婚的人,要批评结婚的人很容易,真正自己结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来的时候,他自己还有没有那种耐性,还有没有那种承担,都很难讲。 诸位学长,你们喜不喜欢你说了算?喜欢啊?我们高学长昨天听懂了王教授一句话,叫做“牺牲享受,享受牺牲”,是吧?高学长喜欢承担责任,无私无我,乐在其中。所以承担责任,事实上是不轻松的。我从我自己父亲几十年来对家的付出,可以深深感觉到,男人一个家庭扛在他肩上,他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诸位女同胞,你们家妳说了算好不好?而且,男女的特质确实不同,所以为什么说“男有分,女有归”。男人你每天叫他刺绣,每天叫他煮饭,他那个男子气概好像不容易出得来。他的属性,这种阳刚,怎么样让他这种阳刚之气能够充分去发挥,这叫道法自然。你说女子,她现在在政治上、在事业上要跟男人比个高下,说实在话,您见过哪个女强人非常happy的?诸位学长,您见过哪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然后她说“我实在是人世间最快乐的”,有没有?是吧,我们这个时代,谁都是白老鼠,很多思想很混乱,我们也不知道他讲的对不对,然后就听了,然后就去做了。听了那些道理不是很妥当的,所以我们做下去以后也会痛苦。因为它不见得能够道法自然。 “女有归”,这个“归”字也显露出女子的特质当中,她的情感还是需要有个依靠。可能我讲到这里,底下有女子不大同意了,“我可以不用靠。”谁不用靠啊?你生出来不用靠父母啊?好,假如您觉得您不用靠男人了,那很好,那您这一辈子就可以一心一意完全为整个民族、社会。很好啊,我也随喜功德。 为什么呢?就好像我认识一位女老师,她今年教书四十多年了。教学生是要非常用心专注。今天要教这么多孩子,还要照顾家庭,容不容易?太困难了。所以这一位女老师她是真正全心全意教孩子,没时间结婚。这是她的选择啊。 可是不能选择结了婚之后,又去工作,然后家里又照顾不了,那这个就有负面影响出来了。而且家里照顾不好,它的负面影响,是这个时代的人类下一代毁了。谁能负这个责任?这是很严肃的问题,这不是开玩笑的。 哎,有人就说话了,“我工作很稳,我的孩子也教得不错啊。”那是妳啊,不是其它的人啊,是不是?整个世界不能只看你一个人的感受来决定该怎么做啊!摆在面前的是什么?是下一代现在乱七八糟。不是只有妳儿子好,妳要看到全局啊! 以前的人懂,随时都顾及整个家族、整个社会民族,以前的人都有这个概念。现在的人自我太重了,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曾经有一次,刚好我们在谈孝道,谈到要引导、启发孩子的孝心,要让他们能够懂得知恩报恩,老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孝敬自己的父母。结果有一个女士举手了,她说,“我不用孩子照顾,我有养老金,我有退休金。”诸位学长,她讲的有没有道理?有,你们还点头,有道理,谁家的道理?经典里面哪一句写到这个道理?就感觉人就只想“我好不好”,她有没有去想过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我有退休金”,请问其它的老人有没有退休金? 但是大家再去细细想想,有退休金叫社会福利,请问大家,现在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出现什么情况?冰岛倒闭了,这个国家破产了,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现在都岌岌可危,这些都是社会福利最好的地方。 福利真能解决问题吗?人的福报的根源在这一颗心地啊!一个人觉得“奉养父母不是我的事,是国家的事”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还会有福报啊?连父母都不会感恩的人,就想着国家有这么好的福利了,他还会有福报啊?所以有时候我们不从心地上、不从根本上去看到事情,反而都觉得“挺好的,都有钱可以花,又不用担心,没问题啦”,你看国家破产了。拿谁的钱来花?下一代子孙,下两代子孙,甚至花到第三代的都有。谁带头的?American.这个美国要负的因果很大,整个饮食文化,整个人的思想观念,他们误导得太严重了。包含好莱坞电影,今天认识,今天晚上就发生关系了。哎呀,年轻人不懂,看了,“哇,好美哦。”那个叫以人行畜生的事情,还美?我们懂不懂得判断? 所以,第一个,社会福利它也是从老百姓的钱出来的,接受福利的人有没有感恩?还是视为理所当然?一个人觉得得到的福是理所当然,他已经快没福了,福就耗得很快了。 而且我们再细细去分析,今天我们叫孩子不用养我们了,我们自己有退休金,那是让孩子不用来尽这一份孝道了,这不是在让孝道不能传承下去吗?那谁来负这个因果责任? 诸位学长,我们有没有去跟人家讲过,“哎呀,以后老了也不要指望孩子养了,靠自己就好了”,我们有没有跟别人讲过这样的话?这个话不能乱讲,你在鼓励不要孝顺,所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谨慎,不考虑到流弊,每天在造业我们自己不知道。 再来,这一位女士讲,“社会福利,我有退休金就好了,不用孩子照顾”,请问退休金是谁的钱?不就是纳税人缴的钱嘛,是不?好,现在这些孩子你不教他孝顺,不教他尊重老人,以后他长大了,他要纳税,他要决定国家这些钱花到哪里去。而我们都没教他孝顺,没教他尊重老人,请问这些社会福利以后会不会减少?会不会被砍掉?会被谁砍掉?会被下一代你没教他知恩报恩、没教他孝道的人砍掉哦。是啊,所以“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所以老祖宗讲的“五伦关系”,这是自然的法则,不是说谁发明的,这都是纵观整个人的特质,还有整个社会的影响,总结下来几千年不变的真相。 今天我们选择了家庭,我们就要把家庭照顾好,不然就不要结婚。结了婚之后,家庭没有照顾好,然后说,“我底下员工几百人,我还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第一个,流弊太大。女人都不把孩子养育好、家庭照顾好,这个社会一定乱。当社会乱的时候,请问我们几百个员工、几千个员工有什么意义呢?那还是光彩吗?其实我们现在的人类所面临的就是要走向灭亡了,假如再不醒过来,当三十年后、五十年后是灭亡,我们现在所谓的那些光荣又有什么意义呢?下一代毁了,世界一定是完蛋的。 而且事实上假如我们的家庭没有照顾好,我们的事业看起来很不错,绝对是福报,而不是我们的智慧跟能力,这是绝对真实的状况。为什么?“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她的孩子她都教不好,而能够去教好别人的孩子、教好员工,不可能。孩子从小跟着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她影响,都不能给予好的影响,还要给别人好的影响,太困难了。 所以事实上,我们很冷静看,现在所谓的事业很成功,很大的比例都是自己的福报还有祖先的福报。而这一个企业团体跟在他身边的这些主管都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那这一个领导者不简单,他是真正能凝聚人心。但是假如他事业做得很大,可是他的员工流动率非常的大,那代表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凝聚人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为什么他事业还是很大?那就是他的福报,那不是他的智慧跟能力。其实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状况,能真正看清自己,相当不容易。 我们心里想想,今天假如你是老板,有一个员工自杀了,是因为你的关系而自杀,你还想不想当老板?我心里想想,我五千万、一亿,我多少钱我都不要了,不要因为我的关系让一个人死掉。是吧?假如我们经营的一个环境,反而造成很多的人在这里工作想不开自杀了,这种钱我不赚了。为什么?生命不是用钱可以换回来的!这些员工离乡背井到了我们公司里面来,我们要把他照顾好啊。 就好像当一个大学生、当一个研究生从楼上跳下来自杀死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反思吗?我们当父母的人难道还不痛定思痛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吗? 可是这些大学生自杀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去回应的?我们麻木了,我们被物欲给麻木了,只看眼前,只看虚荣。有一个官员当场反应,“我们的大学生自杀又还没有超过美国。”这什么话?这是一个父母官的话吗?这是有把子民放在心上吗?这不是一个数字的概念啊,不是有没有超过平均值的概念,是一个人跳下来之后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关心爱他的人,从此见不到光明啊!我们是用这个心境去应对,我们处理事情,绝对会把根源问题找出来。可是我们现在好像反应很慢,一个现象出来了,吓了大家,“哎呀,怎么会这样”,“哎呀,太伤心了”,保证一个月之后又没了。人之所以麻木,就在于我们现在都是以功利、以追求物质的享受摆在前面,而不是道义啊! 我们说,出来服务社会是爱这个社会人民,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的孩子不全心全意教导他,然后去爱人民,这根本就不可能是成立的逻辑。《孝经》里面讲的,“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今天我们的亲生骨肉需要我们,我们都能抛得下,我们的爱心已经不存在了,欲望已经驱使我们往功利的人生方向在走了。 这个话说到这里,我怎么觉得我今天讲话好像有点激动,大家多多包涵,可能也没有顾及到大家的面子跟感受了。为什么?我感觉啊,这些问题再不痛定思痛,人类已经没法活下去了。人都不像人的时候,上天就要开口了。上天开口,很厉害哦,就会让所有的人了解一个道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上帝开口了,上天开口了,就是所有没有尽到本分的人,都已经没有做到他当人的本分、责任了。 我们看所有的动物生下牠的孩子,尤其哺乳类,一般讲高等动物,都是尽心尽力把牠的孩子养育到有能力去生活了,才会让牠离开,这是一种责任啊!那我们教育孩子有没有把他一生应有的做人做事态度都扎好了根?我们才觉得我们有尽了父母这个责任。所以这几节课我们跟大家一直在探讨的,“父慈子孝”。 我好像还想再讲点。老祖宗讲的这个“别”是很有道理的,“别”不是分别、不是高下,这个“别”是分工,互相感激、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互相成就。而师长其实讲得很清楚了,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两个任务,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教育孩子。其实还不止包含教育孩子,包含整个家人的生活、照顾,这个责任远远大过于经济的这一个责任。它影响得非常深远。 男子他阳刚气,他很适合出去闯荡,担负起这个经济的责任。而女子因为她又加上怀胎十月,这种同体的感受,我相信怀过孕的女子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诸位妈妈是不是这样?这个我就说不上来了,这个我没有发言权。我是想象的啦。这种同体的感受,一定是尽心尽力希望把这个孩子给教好。所以母亲生育孩子之后,很自然的去照顾好她的孩子,因为他还没有行为能力。三岁以前,动作,包含是非善恶的判断,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培养起来,那母亲每天这么细心的照料、呵护、陪伴,所以养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女子的身上。 诸位女同胞,“女有归”,就是女子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她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男人跟家庭,她的心比较安下来,是不是这个样子?没什么反应呢,好,诸位男士,女子没什么反应,大家知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啊呀,来,掌声鼓励。你看我们男学长们都是觉悟的人。就是很自然的,女子她情感比较丰富,所以她假如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男人,她的心会很安,“女有归”。为什么女子都没什么反应呢?因为找不到可以信任的男人。这个叫恶性循环。 那怪谁呢?别怪了,是不?“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男人没有责任心,跟女人也脱离不了关系。你假如母亲很会教育孩子,那从小都是顶天立地。我们看范仲淹的母亲教育她的孩子,长大之后,肩膀是扛起天下、扛起整个家族的兴衰,不简单。谁教的?母亲教的。 当然,诸位学长,我在讲这一段的时候,指的是一般世间的人。所以李炳南老师说的,“不劝人吃素”,是不?那个不劝人不是说你不讲这些道理,大家要会听。那个不劝人就是,你不要指着人家,“你吃素了,吃素了,不吃素你完蛋了”,不是这个样子的啦。你当然讲道理,讲讲讲,人家能接受人接受,不能接受,你也不要给人家压力,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都是对缘分要看得清楚。缘分是强求不得的,得水到渠成。你现在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人家工作好好的,“来跟我们做吧,辞掉工作吧”,结果人家一辞,父母睡不着觉,家里的人每天在那里担心,最后来找你,你怎么办?这个都包含在“人皆好为人师”,这个都没有设身处地那个整个客观的状况。 我怎么讲这儿来了?我刚刚是讲到什么?好,就是讲到这个“归”字。女子她的整个特质,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男子,然后有一个家庭,她反而很能安心的去尽心尽力去付出,为这个家,为这个家族。其实当她为家、为家族的时候就是为社会贡献啊!每个家的孩子都好了,这个社会哪有不安定的道理?“正家则天下定矣”,每个家都好了,这个天下就安定了。 前天有一位长者就说了,她说,“孔子怎么骂女人?”不不,不是这么讲,“孔子怎么好像不喜欢女人?”这么讲好像也很奇怪。大家知道是哪一句吗?那个抽签怎么没有了呢?你们都答得很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好,我们现在抽一个人出来,人家问你:孔子怎么不喜欢女人?你怎么回答?Hello?这是刚好有一个典故,《论语》里面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此时课堂上无人回答问题。)“威……武……”,呵呵。 大家知道《孟子》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以还没抽以前,大家紧不紧张?紧张,那就要赶快把这个心调整一下。有没有人心里想,“赶快抽到我,不要抽到别人,我有牺牲奉献的精神”,有没有人是这么想的?那就不简单,功夫很好。当然,我也不能让大家做君子,然后我自己做小人,是吧。有没有人要跟大家说一说?叶学长。因为好像变成我抽你们,变我小人。 叶学长: 老师、各位学长好,事实上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举手也满好的,给自己一个机会我就会记得。那“女子”是不是讲女仆?“小人”是不是指男仆?因为他们没有受教育嘛,相对没有受教育,所以这样的人我们相处要更谨慎,就难跟他相处。是不是另外一个解释是说,“女子”泛指那个就是没有道德学问的人?谢谢。 蔡老师: 谢谢。这个时代讲这些问题,特别不容易。刚刚叶学长讲到的,这个“女子”与“小人”有一个讲法,“女子”是指女仆,“小人”是指男仆。“为难养也”,那可能意思是说,这些仆人,他懂的人生道理比较少。换另外一个角度讲,他懂的比较少,我们当领导的人、我们当主人的人,也要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这个也是积阴德哦。 有一个长者,他请了几个保姆,这些保姆都是十几岁就到他们家里来帮忙,他都把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好的教育她们,最后年龄适婚了,出嫁,都嫁到很好的人家。因为在他们家懂事了,嫁出去了。那我们心里想,“嫁出去了,少了个工作的人了”,这个就是私心了。嫁出去了,很好,她有个好人家了,这个就是能够有公心来付出。他们家保姆好几个,都是他们调教完之后出嫁的,这个就是积阴德了。“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个“慈”里面也就包含了爱心,教育她们。 好,这是一个说法。 其实这一段话讲到这里,应该再把后面那一段话要接着念出来会比较妥当。所以我们有时候引经据典不能断章取义,得要整个讲下来,下一句叫“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我刚刚说这些道理不好讲,是因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自我比较强,好恶很重。只要我们是男人,讲男人不好,心里就难受;只要我们是女人,讲女人不好,心里就过不去。好恶很严重。应该是说,我们是男人,讲我们男人哪里不好,我们赶紧好好来改过,提升男人,而不是起了这个好恶跟瞋恚心,那就没办法长学问了。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有所忿懥,不得其正。 大家看,这个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可是孔子又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是不?请问这一句是讲男人还是讲女人?讲男人啊,是不是?对啊,那讲男人,男人要反省;讲女人,女人要反省;这样才对啊。圣人、夫子不就是要让我们进步的吗?那怎么挑这一句出来看孔夫子不顺眼?那这个就太不理智了。人要进步,最重要的要知过、改过,才能进步啊。所以“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讲男子特别容易犯的问题。当然“及其老者,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男女都一样。“少之时,血气未定”,应该比较是指男子这个现象。 而我们看“女子与小人”,我们在解每一句经句的时候,“依义不依语”,依它的意义,不是依这个言语跟文字。我们不要锁在“哦,这个字就是指我”,不要执着在这个文字上面。 比方说,我们看《德育故事》里面,郑濂他们家一千口人,皇帝颁给他“天下第一家”,然后顺便拿了两颗水梨,让郑濂拿回家族去,看看他怎么分这两颗水梨给一千个人吃。他很公平,两颗水梨打碎,让汁渗透到那个大水缸,每个人舀一碗吃。他的修养不简单!可是皇帝问他怎么把一千个人治好,他说:“不听妇言。”哇,诸位女同胞,你们还相信郑濂的话吗?所以人要提升道德学问,这个好恶心不放下,很难。 但是“妇言”,文字是妇女的话,这是表面的文字。更深的义理在哪里?更深的义理就是自私自利,只有私心、不能为大局着想的人的话,这个就是道理啦。那我们男人假如心胸都很狭隘,只想自己了,那这个“不听妇言”就是指我们了。以前男人强调的是要大丈夫有大的格局,不能小家子气。所以假如女子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她很难大局为重。所以养女儿比养儿子还困难。 我们客观来讲,您觉得男人肚量大还是女人肚量大?(女学员答:男人。)女子讲的,那我们比较没那么大压力。那不就对了吗?这是讲一个客观状况嘛,不是对谁有意见嘛。那既然是一个客观状况,我们当然要去改善、去突破啊。 所以女人难养、难教育,为什么?第一个,你要把她的这个小心眼转过来;第二个,她以后是妈妈,以后是太太啊,对这个社会影响太大了,你不能不把她教好。所以这个“难养”里面还包含:太重要了,太不容易了,要把她养好啊! 假如是转变那个习性,那就也不容易了。而那个小心眼在哪里体现出来呢?孔子举了这个状况:跟她很亲密了,“近”,关系很熟了,她那个恭敬的态度就没了,“哎呀,讨厌”,她就那个尊重度就愈来愈低了,就比较没有那个庄严了,然后就有时候不知规矩了,发号施令了,可能就乱了。可是这个时候你一警觉到,哎,还是保持距离好,保持距离好。你一不理她了,你不理她,她就埋怨你了,私底下就骂,“当初对我这样,现在还变成这个样子”,就开始埋怨了。所以这个是在叙述,就是我心胸狭窄,就会出现这个情况。 好,那我们诸位男士现在对照一下,我们有没有跟领导,还是跟朋友熟了以后就不恭敬了?就这样很随便了,讲话都挖苦别人了?“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人家觉得我们会惹事了,跟我们保持距离了,我们又在那里骂了,“想当年,不是因为我怎么样怎么样,现在还不理我。”这个“远之则怨”。 我再考虑一下讲得够不够圆融,不然可能待会儿下台来很多人都不理我了,呵呵。所以对圣人的这些提醒、教诲我们要好好珍惜,不然我们还在那儿误会,还在那儿曲解,还在那儿批评,那真的是“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祥”。这句话跟大家讲过了吧?“五不祥”啊。有。有人说没有,正常,因为还没讲二十一次嘛。 那我们话又说回来了,从这里刚刚跟大家探讨的,那就可以了解到,这个词是教育孩子、教育子女,教育男孩、女孩哦,而且是教女孩比教男孩还难,还重要。诸位学长您是生女儿的请举手。请放下。恭喜你们,天下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了,“女人家操之大半”,而且要从小扎好基础。大家要相信,出一个范仲淹,那一个地区就安定下来了,那个功德无量。而范仲淹是女子教出来的,妈妈教出来的。 那之前跟大家沟通到“父慈子孝”,这个教育,这个“慈”表现在对孩子要有信心。再来,恩威并施、恩威并济、悲智双运。而悲智双运当中第一个重点,我们说“君子务本”,而这个教育的本,在长善救失,长这个善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长他的善,他就增恶,没有说人这一天没进步也没退步,不可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先入为主,你不把对的教给他,他可能就学到错的。 对小孩的教育,很强调仁爱心的培养、节俭态度的培养。而我们假如父母不做出仁爱的行为,孩子每天看电视可能学到的都是负面的。所以有一个孩子,一、两岁的时候看电影,看到那个杀戮的场面,流眼泪;过了两三年,父亲又不经意看了一下,孩子看到杀戮了,还是有点不敢看;可是再过一两年,孩子再看杀戮的,是边看边喊杀、杀、杀。孩子的心每一天都在变化,我们是把他引到哪里去?所以长善,同时也在救他的失。 而我们有明白到这颗善心才是教育的核心点的时候,就会有敏感度。比方说,我们现在做这个动作对孩子是什么影响?我们说这一句话,又给孩子什么影响?我们能有这个敏感度,就能掌握好很多教育的机会点。 比方我们是当父母的,今天孩子考了一百分,拿考卷回来,是不是教育他的机会?是哦。好,他考一百分,我们会怎么跟他讲?“哇!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那他就觉得考一百分很了不得了,那他长的是傲慢。所以大家有没有留心到,成绩好的人大部分都傲慢?他就是在无形当中那个氛围,他就觉得考成绩好,就是我比较高,人家比较低了。他什么时候形成这个态度?就是在父母跟老师应该引导他对的态度的时候没引导,他就长错误的。所以现在的现象是成绩好傲慢,学历高傲慢,长得漂亮也傲慢,身高高也傲慢,是不是?我也是在这个社会成长,挺不容易的。小时候我又长得不高,初一的时候还一百五十几公分,还挺矮的,每天在那里给我妈妈:“妈,我怎么这么矮?”因为我妈也不高,你看不懂事,还让妈妈觉得有压力了。 所以我们有没有关注到孩子他的心灵是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还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当父母、老师的您要有这个敏感度。 今天当老师的,考卷发下去了,“成绩大家都看到了”,这个老师讲,“同学们,不是考试结束了,考试才刚开始,随时都是有考试。今天你假如考了一百分,你就觉得都是我自己的功劳,你已经考不及格了,你已经长傲慢心了。我们要了解,考一百分,那是父母的养育之恩,那是很多人的帮助,那是你那一科老师辛勤的付出,你要感激他们啊。”所以他成绩好,他是觉得这个光荣要感激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所以他长的是感恩的心,而不是长傲慢的心。 他有能力了,我们引导他是“己有能,勿自私”:“我们有这些好的知识、好的能力了,应该主动的去帮助同学,他们有需要。”这个时候他不只没有傲慢,他还能够体恤成绩不好的人,扩宽他的心量,很可能他就懂得好好照顾他隔壁的这一个同学,而不是瞧不起他分数比我低。 包含引导孩子自我检讨:“今天你成绩不好,你能够真正把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来。是不是粗心了?是不是临时抱佛脚了?是不是没有主动的去问老师,问这些懂的同学?是不是没有去好好学习人家读书的态度?『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那他就能够在这一次考试当中,找到他可以提升的部分。“过能改,归于无”,你下一次考试不能再重复同样的错误了。假如我们是用这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成绩,那我们的成绩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因为犯的错误下一次不会再犯。而这一个心态,会成就孩子一生对事的态度。成绩只是他一次的表现而已,不见得能够影响他的一辈子。 所以这个都是在这些机会点当中去长善,去救失。那我们长辈都有这个敏感度,就能掌握好每一个机缘。好,这个是跟大家讲的“务本”,长这个善心。 第二个,教育孩子的时候很谨慎,“慎于始”。因为习惯成自然,坏习惯养成就不好改了。第一次出现状况能够纠正、能够警惕,可能他一辈子就不会犯同样这个错误了。 我们曾经也听一个企业家讲到,他的女儿常常看电视看到不吃饭。夫妻一看,不能让她这个坏习惯养成,继续这个样子,所以两个夫妻就商量:今天我们一起吃饭,把东西都吃完,不要留给她了,她每一次拖拖拉拉的,看完电视才来吃饭,都有得吃,她就继续放任下去了。所以两个夫妻先讨论好,今天都吃完,然后冰箱也不放东西,让她也没东西可以吃了。 所以讨论好了,就真的叫了一下女儿,女儿没有回应,两个人就全部把它吃光。结果等看完电视,女儿过来,一看桌子上干干净净的,然后又去开冰箱,也没东西可以吃,然后就看着她妈,叫了几声,“妈……”,是撒娇的声音。结果她妈妈看看她先生,这个时候先生要以非常坚定的眼神告诉自己的太太: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时候忍不住,就前功尽弃了,教训孩子的时候有时候该忍下心来还是得忍。结果这个妈妈看完先生,先生很坚定,接着就跟她女儿讲:“明天早上就有饭吃了。”晚餐没有来吃,明天早上就有饭吃了。 当天就去睡觉了。结果这个妈妈其实也不怎么睡得着,在心里想,“女儿还在饿肚子”,在那里翻来翻去。突然,女儿敲门了,走进他们的房间,然后露出很可怜的样子,她说,“妈,我快饿死了。”结果她妈一听到,有一个冲动,要爬起来煮饭,煮东西了。突然要爬起来的时候,她先生的手握着他太太的手,在棉被里面抓住她。Hold on,是吧?这个意思就是:面对敌人的时候绝不能手软,是吧?谁是敌人?女儿的坏习惯是敌人。这个时候你不狠下心来,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尤其,坏习惯就好像人身体长病一样,愈早处理,对身体的危害愈小;愈晚处理,危害愈大,难度愈高。所以“慎于始”,及早教育很重要。所以她先生也是事前做好沟通,做了很多心理建设,手给她拉下来,她太太就没有起来了,然后太太就跟女儿讲,“明天很快就到了。”结果孩子看没反应,就出去了。 结果凌晨差不多三、四点左右,这个妈妈也睡不着觉了,就先走出来了,想说先准备早餐给她吃了。结果要进厨房,还没开灯,恍惚感觉厨房里面好像有人在那儿晃,在那儿动。仔细一瞧,是她女儿,她女儿饿得睡不着觉,已经拿着那个锅铲在厨房里面等她妈妈了。可能这个女儿心里想:这一餐不能再放过了。所以她警觉到了,她以后就不会再这么放肆了。这个是“慎于始”。 而这个“慎于始”,其实包含孩子第一次说谎、第一次偷东西、第一次没带作业、第一次迟到,这些种种不好,呈现出来了,我们有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点,让她得到教训,然后以后不会再犯?这个都是“慎于始”很重要的。 包含之前也跟大家讲的,这不只对孩子是“慎于始”,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他的母亲杜太后抓住了这个最好的机会点,不只教育了赵匡胤,也教育了他所有宋朝往后的皇帝。谁不知道杜太后当着儿子登基的时候,给他非常严肃的教诲:“你好好做还好,你做不好,比平民百姓还不如,还要被人民给推翻掉。”那孩子就记一辈子了。尤其那个时间点,当皇帝登基,高兴得不得了,得意忘形怎么办?这个都是很有睿智的。 包含陶侃的母亲,儿子当官,拿了一些鱼罐头回来,这个母亲马上就把它退回去了,“你当官的人还拿着这些公家的东西来送给母亲,这是不妥当的,哪怕你是用钱买的,这应该都要避嫌。” 那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付款码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