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拼音
《弟子规》介绍
《弟子规》113件事
认识弟子规课程
三年学好弟子规
弟子规学习平台
弟子规践行平台
弟子规字解
弟子规学讲
弟子规白话解说学习
弟子规线装书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图说
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细讲弟子规学习力行表
弟子规读本教材电子书
弟子规教读朗读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经句考试
弟子规经句练习
弟子规读诵练习测试题
力行评量在线自测题
弟子规学馆微信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题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练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练
弟子规字解微信小程序
弟子规考试中心
细讲弟子规(40集)
落实德行教育演讲会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礼记·学记》
家道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弟子规与礼仪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弟子规读书会分享
弟子规教案课件
群书治要学习专题
弟子规微电影公益短片
弟子规动漫
有声电子书
弟子规的一天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20集
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二十集) 蔡礼旭老师 2010/6/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2-007-037 ? 大家早上好。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家和万事兴,人与人团结和睦,就能够把家、把社会、把团体都治理好。那家要和,那就要人懂得伦理,懂得本分,懂得付出,懂得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就能够有人和了。 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课程,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的心态,以及学习最重要的五个内容,就是五伦的关系。“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学问就在能够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这个是学问。所以前面三个伦常,我们提到夫妻、父子、兄弟,这个是在家庭里面人与人的关系。再往社会延伸的另外两个伦常,是君臣关系跟朋友关系。但是这两个关系跟家庭里面的伦常关系,它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父子关系处得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所以事实上,整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都离不开家庭的伦常,都是家庭的一种情感、一种心境,很自然的转移到整个大社会。整个大社会也象一个大家庭一样。所以我们到学校去,叫师兄弟,教书的人叫师父;到各行各业去,学每一个技能也是要拜师,一起学的也都是师兄弟;以至于求道之人,不管是哪一个宗教的,都是以姐妹、师兄弟相称。 但问题来了,他假如在家里就不孝父母,不友爱兄弟,那他根本就没有做人的基础了。所以我们首先,先讲家庭的三个伦常,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对人的态度,一定是从对自己最亲的人开始扎根的。所以社会的安定绝对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所以《三字经》才提醒我们,“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有责任要把这些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所以在父子关系延伸到社会是君臣关系,兄弟关系延伸到社会是朋友关系,所以才有经句叫“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但是林则徐先生也说道“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一个人连兄弟都不和睦了,这个人已经失去友爱恭敬的心了,他纵使有朋友,那都是表面文章而已了,不是真诚的了。 我们今天跟大家先交流这君臣关系。我们常说,“君父,君父”,在古代,君,它可以指的是皇帝,一国之君,他就好像这一个国家的父亲一样,要用父母的心来爱护子民。皇帝如此,底下的官员效法,所以不管他是哪一个层级的官员都称为“父母官”,他以父母的心对人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很多好官,当他要离开他治理的地方的时候,那老百姓夹道,流着泪:“大人,您走了,我们好惋惜啊!”不希望他走。甚至于这个好官,当他这一生生命结束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如丧考妣,就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的伤心。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老百姓对官员那一份期许、那一份依靠。 从公司的角度,员工他忠诚的在一个公司里面,他也是希望领导带领他走上幸福美满的人生,在经济上的一种支持,以至于在思想上的引导。其实下属都很期望他的领导人是有德行的,是有担当的。 再延伸到我们推展传统文化的单位,不管是负责教学的老师,还是负责行政工作的领导者,社会大众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期许,希望在我们的引导之下、带领之下,他们能有真实的学问、真实的智慧。所以我们在接受下属的恭敬、接受人民的恭敬、接受学习传统文化人的恭敬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到任重道远。人家愈信任我们,我们是愈诚惶诚恐。所以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所以,团体里面的领导者对于团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谓“上行下效”。“一家仁……”,你们第一节课还没有出定是吧,还在入定当中,“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我们从这一句话感觉到,一个领导者对团体,一个官员对社会的影响,非常的大。 好,所以我们首先来一起研讨,一个领导者他应该具备怎么样的人格特质、怎么样的修养。他有了真实的德行,才能够带领好老百姓,带领好他的员工。在《中庸》当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经文,说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就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个不变的原理原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九经”,第一“曰修身也”,“曰尊贤也,曰亲亲也,曰敬大臣也,曰体群臣也,曰子庶民也,曰来百工也,曰柔远人也,曰怀诸侯也”。 我们看这个次第,就很清楚,一个领导者,他首先自己要有修养,修身摆在第一位,这都是根本的问题。今天没有这个修身的基础,哪怕他有很多好的臣子,他也留不住,“有德此有人”,才能留得住。 第二个是“尊贤”,尊重有智慧的人。我们看每一个朝代开国要兴盛,都是因为有尊贤。我们看,商汤用伊尹,文王用姜太公,大舜用皋陶,都是尊重贤德。因为有贤德的人在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跟他一样对国家、对社会有使命感的人,都能够招感来了。 但是假如没有“尊贤”,用了一个魏忠贤会怎么样?魏忠贤你们不认识啊?明朝的九千岁,一个太监,皇帝是万岁,他自号九千岁,真是荒唐,是吧?可是你看就一个人在那里祸国殃民,整个国家基本上是毁掉了。“尊贤”重要,你假如没“尊贤”,反而用了坏人、小人,就完蛋了。所以之前也跟大家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这是一个兴衰的关键,摆在第二位。可是说实在的,没有“修身”,他就不可能“尊贤”了。 再来,你领导人要以身作则,所以他必须要表演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是一个很好的家庭榜样,那底下的人效仿他。今天假如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对家庭不负责任,每天在外面喝得烂醉,还在灯红酒绿的地方糜烂,你说他底下的员工能带得好吗?不可能,那就跟着他堕落了。 所以对员工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领导者真正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让员工不只在工作上效法你,还在他的家庭,还在他的人生观当中,能受到我们的影响,那这样的领导者心胸就非常宽大了。他不是把员工当作一个赚钱的工具而已,他是把他当亲人一样爱护,在工作当中引导他、提升他,在家庭生活当中给他做好的示范。所以就像《孝经》里面说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个领导者真的就像父母一样的在爱护底下的人。 南京李慕松总裁,菲尼克斯的总裁,他自己安排员工礼拜六、礼拜天到庐江参加课程,而且是他自己亲自开车载着员工来参与课程。后来我们了解到为什么他亲自开车呢?因为他想到,这个开车的同仁他也需要休息,他也有家庭,体恤备至,他亲自开车。他已经快七十岁的人了,不过他看起来很年轻,看起来像六十岁而已了,都快七十岁的人,身体也很好。所以为什么他身体很好?“仁者寿”,仁慈的人长寿,每一个为人着想的念头还没有付诸行动,首先这个仁慈的思想,就已经熏陶、滋润了自己的身心八十兆的细胞了。所以叫利人绝对利己,这是真理啊! 结果他就是希望员工能接受老祖宗这些教诲,让他家庭能幸福,这个是真正做到了以亲人、父母的心对待员工。可是他的员工刚去的时候还想:这个李总可能是带我们去洗脑,回来好好效忠他。所以大家以后帮助人,在这个时代一定要修一个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为人家好,人家不能理解,甚至于还骂你,还污辱你,你都能心平气和,不生气、不计较,还是一往如前的帮助他,这才叫君子。所以这个“人不知而不愠”,要到这个分上。你帮他他都毁谤你,甚至还要打你,你都不跟他计较,这个才叫真心,真心不会变。人家一生气了,人家口气一不好了,你马上就翻脸了,那就不叫君子,也不叫修养了。 而且这个时代,真的,当你对人家好,人家反而怀疑你,你更不应该难过。为什么?更应该要怜悯这个世间,缺乏了伦理道德教育太久了,人现在都不敢相信有人会无私的付出,他没办法信任了。你说人可不可怜?对啊!“如得其情,哀矜勿喜”,怜悯这个世间目前人的心理状况都来不及了,还有时间跟他对立、跟他计较,那是我们自己瞋恨心在作用了。你说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么信任他的亲人,怎么我们活了愈来愈大了,都不敢相信人了?你看这个心境不就在这个社会当中一直在扭曲了嘛。 所以我刚到海口去的时候,我们送书、给他们分享,很多去听课的人都在那里想:今天已经第三次了,怎么这个蔡某某还没拿书出来卖呢?然后有一些家长都跑去看看我们这个中心到底在干什么,那时候在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然后到我们的办公室绕了好几圈,终于坐下来了,我倒一杯茶给他喝,他喝了一口,第一句话:你的钱从哪里来的?所以人好像都特别注意钱这个问题。但是经典不是这么教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怎么我们一考虑事情都从末上去考虑呢?是吧?我们做的好事,一定有很多善心的人一起来护持嘛,一起来护念嘛。 所以这个社会功利太利害了,我们已经习惯好像做什么事都是要有目的、要有条件,反而面对别人没有条件的付出,我们是诚惶诚恐。但是我们要了解,古代的社会都是道义的社会,甚至于是三、五十年前,那种道义人情味,处处可见,这唯利是图是最近这二、三十年搞的。我们小时候的记忆,爷爷奶奶、邻居煮一锅茶,放在路边,专门给赶路的人喝的,哪有谈什么条件的道理,都是体恤别人辛苦。有时候看那个路人赶得接近吃饭时间了,很辛苦,大热天的,坐在那儿休息,“哎,来我家吃顿饭吧。”这都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有一个女士她很有爱心,她就说到,都受她奶奶影响。她小的时候,奶奶煮茶供养给这些路人喝。第一次的时候,她们这些小孩在旁边看,哎哟,奶奶怎么拿出茶要给人家喝。然后几个小朋友就躲在那个大树后面,看看有没有人喝。结果当第一个路人喝下第一杯水,这所有的小孩都是孙子辈的,高兴的跑回家里去,给她奶奶报告:奶奶,有人喝了,有人喝了。你看这些小孩高不高兴?很欢喜,这叫天性啊!谁教她给人喝水要高兴?又没人教她高兴,她为什么自己高兴?这仁爱心是人本有的。而当她在那里很欢喜的时候,那一颗仁爱的存心就种到她孙女的心田里面去了。所以“福田心耕”啊!她的这个孙女,福报也很大,生意做得不错,都跟她的心量有关系。 而且她还提到一点让我非常感动。她说她奶奶出殡,几个叔叔伯伯包含她的父亲,给她奶奶扛棺木。结果那个棺木有一个规定,不管这个规定好不好我们暂且不论,就是这个棺木只要往前走了就不能往后退,可能就是希望母亲走得好,怎么可以往后退呢?结果刚好棺木进去的时候没问题,出来的时候可能那个扛的东西,它的体积,那个横向面积大了,结果要过的时候,门卡住了,没办法出去。这些长辈们连想都没有想,马上拿着铁锤就把门给敲掉! 那个瞬间那个念,我自己听着这个故事,我说,她的孩子、她的孙子,当下在那个现场,都震撼一辈子,没有办法忘怀。就是那种心里只有自己的母亲,只有自己的奶奶,哪还有想到门,一个砖块多少钱啊!就全部赶紧把它打掉,赶紧把母亲,因为那时候都看时辰啊,赶紧送出去,不敢耽搁时间。所以这个孝心、仁爱心,那是最好的家道了。 确实古代的人,包含有传统文化修养的人,都能以对亲人的心,来对待一切的社会大众,包含自己的同事。 再来,我们看“敬大臣”。这个尊贤,有一些贤人他是不拿你的俸禄的,专门给你提供咨询。他在山上,你还得上山去找他,他不愿意领这些俸禄,像这些“尊贤”。“敬大臣”,他就比喻是高级主管。“体群臣”,那可能是一般的员工。这“大臣”都是属于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敬大臣,体群臣”,真正去关怀,去爱护了,才能够凝聚人心力量。 而且在君臣关系当中,领导者要反求诸已。因为领导者他位置比较高,底下的人在心理上比较能尊重,比较能崇敬我们。下属之所以不崇敬领导者,很可能就是领导者自己德行不好,让人家丧失信心。不然在人很自然的心态当中,都是尊重父母,尊重领导者的。 所以在“敬大臣,体群臣”当中,孟子有一段话,也是我们要常常来观照自己的。孟子讲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你们这么配合,好像第一次听过这句话。第二句呢?就剩几天了,你们也不要让我抱憾终身嘛,“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领导者把员工、同仁当作手足,他的员工就把他当心腹一样看待。“君之视臣”,我们就把他当犬马一样使唤,也不关怀尊重他,“则臣视君如国人”,那他一下班,在超级市场看到你,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样,“我已经下班了,你也不能叫我做什么事了”,如国人一样。但是领导者轻视、轻贱下属“如土芥”,那这个下属就觉得这个领导者像土匪一样了,像仇人一样了,“如寇仇”。 所以我们从这句话体会得到,下属对上司的态度,跟上司对下属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与所有的同仁相处的过程当中,能不能时时反求诸己来观照?因为人不反求诸己就不能理智,就变成在指责他人,不反省自己。不理智了,一定是感情用事,所以我们不反求诸己来处理事情,很难把事情处理好的,只会愈处理愈糟。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修养,还是心地的功夫了。 “子庶民”,这个是爱心,爱护人民。那我们想一想,现在的企业这个“子庶民”应该指谁啊?客户啊。你不管做哪一个行业,都是以服务为目的啊。今天你在房地产业,每一个来看房子的客户,你就要当就是你妈来看、就是你姐姐来看房子了,你会用什么心情去照顾他、去服务他,这样就对了。 “子庶民”很重要啊。我因为这几年都是在祖国大陆跟大家一起交流传统文化,所以每一次回家也会带一点大陆的特产。结果带回家里去,我爸爸就说:哪里来的?结果一看,“我不敢吃,前几天又看到什么黑心食品。”所以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只会影响我们个人的信誉,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的信誉哦。 好像讲到这里,气氛好像有点……诸位大陆的学长,要“闻誉恐,闻过欣”,我刚刚好像嗅不到“闻过欣”的味道,害我有点讲不下去了。这就是一个重点,真的是一个重点。真正爱护自己的国家,真正爱护自己的团体,不是用面子去爱的,是要让它更好。不是人家批评我们,我们就出去要跟他打架叫爱护,是要真正“知耻近乎勇”来改善。 孟子有一天去见一个国君,结果他就给那个国君指出来一些问题。指完以后,这个国君离开之后,旁边那些臣子就过来骂孟子了:你怎么这么不尊重我们的君王!假如我们在当下,可能也会这么觉得,你怎么批评我的君王,这么不尊重我的君王。孟子跟这些大臣讲:我是最尊重你们君王的,因为我要他做圣王,所以我提的这些建议都是让他如何当圣王的建议。而你们都是巴结谄媚他,他不对了也不讲,你们这是爱护他吗?你们这是让他愈来愈堕落了。 所以我们假如不理智,一下子是情感、情绪上来了,我们能爱护人吗?所以人在一切境界当中,要能理智应对,要能反求诸已,要能接受得了别人的批评,甚至于哪怕批评得不对,我们都笑一笑。为什么?人家批评了三点,一点不对,我们哗一下就把它扑过去了,人家下次还敢跟我们提啊?真正要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是来自于我们的修养,是来自于我们能接纳别人的批评,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德,才能真正让人打从内心的佩服。你有多强的外在条件,都不可能真正赢得人家内心的尊重。 所以,我们刚刚讲到的“子庶民”,对于各个行业就非常重要了。有没有真正爱护所有服务的对象? 包含“来百工”,我们看,让各行各业都兴盛起来。而且一个企业他一定有很多合作的单位,能不能让他们统统都发展起来?有时候心胸狭窄了,自己赚钱就好了,对于这一些配合的单位都给人家抠得不得了,让人家跟我们做生意配合都很困难,日子都不好过,只有自己好过了,这个就不妥当,这叫“来百工”。 “柔远人”,这个在古代是说,连他国的人民、老百姓,都懂得去关心。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国家有灾难了,其它的国家都赶紧去帮助,人道主义这个就是“柔远人”。 我们自己虽然是在某一个行业,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大众的需要,我们还是懂得去关心,随分随力。比方汶川大地震,那是各行各业的人出钱出力,我们去看那个赈灾晚会的时候,都非常触动。很多企业还有捐上亿的都有,捐几千万的那不计其数了,这个就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存心了。 “怀诸侯”,这个诸侯,在古代天子底下有很多诸侯国,有一些国它可能衰败下去了,那这个领导者懂得去扶持它,再把它兴盛起来。用在我们这个时代,比方我们是从事建筑行业,我们希望整个这种房地产行业,都能够有很好的形象。为什么呢?其实同样的行业,不只不是竞争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人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同业相忌,互相竞争,然后做出很多不妥当的做法,造成社会大众对这些行业丧失信心。 比方我们举一个例子,我有点不大敢举例子了,我已经感觉到底下有杀气了,我快讲不出话来了。三聚氰胺是吧,三聚氰胺,你看牛奶加三聚氰胺,你一家加了,两家加了,最后什么,一曝露起来,全部的牛奶业统统受影响。是啊,所以我们会误会各行各业是竞争的,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人的野心太大了。这个叫人心不足蛇吞象,请问这只蛇把象吞下去了,它活得了吗?所以大家现在看,拼命赚钱赚得很多的,赚得连家庭都不顾的,他活了吗? 所以那一天,我们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很有钱的人,半夜在路上喝酒喝到烂醉,倒在地上。有一个警察,当地的警察,过去把他给叫醒了,“哎,哎,你怎么不回家?”“回什么家,我又没有家。”“你怎么没有家,那一栋别墅不就是你家吗?”他给警察讲,“那是一幢房子,哪是我家?”因为他太太跟他孩子都不理他了,早就已经走了。那一个家几千万,空空荡荡的了,他都不想回去了。 那我们想一想,人生又不是有钱就幸福了。可是我们现在人的价值观失衡,就觉得赚钱,钱是万能。结果一失衡了,家庭都不顾了,健康都不顾了,只要钱。然后又用竞争的手段去跟人家做生意,同业竞争,搞得这个社会大家都急功近利、人心惶惶,这是恶性循环啊!应该是有钱大家赚嘛。 其实各行各业只要去掉了竞争的这种模式,整个地球人类的资产会增加很多倍,都是这种恶性竞争,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损失。以前,人还没有这么强的竞争能力,比方说同业之间,来这里开书局,买不到这个用品了,“我跟您讲,我打个电话你到哪一家那边去买,那边有。”这样才对啊。所以真的我们在这个时代,不能受到这些不妥当的社会风气影响,然后我们也卷入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这种氛围里面去了。所以这个是对于各行各业我们是互相切磋,互相学习,“怀诸侯”。 真的有一个在大陆做得特别好的房地产行业,他就是常常都把自己做得好的方法,全部公告出来,希望同业学习共同成长。这是无私的心,难怪他在房地产行业都是名列前茅,都没有退下来,而且是连续十多年都是名列前茅。 所以老子提醒我们,“既以为人己愈有”,你愈给人你自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个才是天道。大家要了解,现在不是各个行业会竞争,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也会互相嫉妒竞争。这不去掉这个嫉妒心,不提起随喜心、赞叹心、欣赏别人的心,那我们到传统文化还是在搞以前的习气。 好,这是“九经”。 那我们先来看几个历史上的例子,四十五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四十八页)在我们的《古文读本》。这个“说苑节录”,它一开始就是“君道”,怎么当领导者。 我们看,“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时时系念着天下的人民,尤其是特别苦难或者先天比较弱势的人,所谓“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们看,这些好的领导者都是“加志于穷民”。而且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非常的难得,他的企业里面都固定用一定比例的残障人员。这个就是把古圣先贤的精神落实在他的企业里面,让他们也有工作的机会。而且,人同此心,一个人他先天遭遇就已经不幸的时候,又能够遇到有仁爱心的企业家,他哪有不忠诚感激的道理呢。 所以“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确实老百姓有什么苦难,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受难一样的心情。“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是我让他饥饿的,我没有做好。“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人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一个人犯法了,尧帝就觉得:是我没有把他教好,我有责任。 我们读到这里,都可以想到,在《论语》里面尧传给舜,舜传给禹。这一些古圣先王的心境,“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一个天子的心境,“民胞物与”者的心境。谁不好了,“是我没把他教好,是我没给他做好榜样。”其实我们能不能效法古圣先王的心境?“我又没有当皇帝,又没有当天子。”其实当社会发生不幸的时候,当我们起一个念头,“他是他,我是我”,其实在心性上,我们已经在怎么样?在退步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健康的心态,“凡是人,皆须爱”,这个叫健康的状况,我们不能保持这个念头,我们心就生病了。 待会读到一篇文章,就是孟子比喻一个人无名指伸不长了,就稍微有点不正常,稍微弯,伸不直了,才一个指头伸不直,有一点小小毛病,只要知道几百里之外,楚国、吴国,哪个国家能治好,再远都走去了,就把这个指头治好了,是吧?可是我们的心病了,就从来不去管它了。那诸位学长,心比较重要还是这颗无名指比较重要?那你看,人现在轻重缓急不知道了,都忙一些可能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忽略很久了。所以孟子才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颗心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们都忘了它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景象,两个一、两岁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们跑着跑着,前面第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啪,撞地上了。这个小朋友还没回过神来,还搞不清楚,可能有点头晕,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后面那个小朋友就,哇哇,就哭起来了。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个景象?我以前看过这个景象。但是我看的时候我就明白为什么,因为那个撞下去的时候声音很大,然后那个孩子就感觉,哎哟,他一定很痛,一想到这里就流眼泪了。感同身受,这是一个人的天性啊。 科学家,现在都重视科学了,还做实验,就让那些连走都走不稳的那些小婴儿做实验。大人走啊走啊,就故意掉东西,掉下去了,就看这个小朋友做什么。结果他们实验结果,这小朋友看到东西掉下来,然后就拿起来,又要去拿给那个掉下来的人。 所以为什么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其实我们是污染太久了,要回到“赤子之心”啊。所以“赤子之心”,他的爱心是没有边界的,他不是私爱的,他对人都有那种关怀的,不去分别了。人一分别,就冷漠了,就麻木就开始增加了,“那些都不关我的事。”所以人这一生,只有自己心灵的提升是最真实的,什么其它的外在的东西一样也带不走,“万般将不去”。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社会的种种情况,我们花太多时间在哪里?批评,指责。其实当我们在批评指责,我们也不是在觉悟当中了,我们的心境都跟这个世间的人对立了。甚至很多都骂,骂谁谁谁,现在人一吃饱饭,茶余饭后就开始骂,领导不好、官员不好、我太太不好,什么人基本上都骂到了,就一个人挺好,就自己没有骂到,好像全天下都欠他,这个样子,这个是不理想的。 当我们觉得所有的不理想,都是在告诉我,这是我这一生的责任,我应该提起这一份道义,那他看到世间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在提升他的使命感,都在以这样的心境期许自己,“『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社会现在是这样了,我能做什么?”人啊,就不把宝贵的时光耗在批评,耗在指责上面了。小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单位,出现了情况,“我能做什么?我有什么不足?”大到自己的民族,我们都有这一份承担。 所以这个是这一段尧帝给我们的一种风范。所以因为他有这样的胸襟,能展现“仁昭而义立”,他仁慈了,老百姓讲道义;“德博而化广”,道德广博,老百姓都被他感动了。我们待会再看下一个故事就很有味道了。大禹讲,尧帝的时候,老百姓都以不能像尧帝这样感到耻辱,我们就看一个天子他给予老百姓那个榜样的力量。所以,“故不赏而民劝”,不用外在物质的奖赏,老百姓就互相劝谏,一定要好好做人。“不罚而民治”,不用处罚老百姓,老百姓有羞耻心,不愿做恶了,耻于做恶了,就天下大治了。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先能宽恕,先能包容,设身处地,进一步尽自己的力量以身作则是“教”,然后把经典这些伦理道德教化老百姓,就是这个“教”字,“是尧道也”。这五个字很好,“先恕而后教”。我们当领导的、教学的、教书的,还有当父母的,都能够“先恕而后教”。 下一个故事讲到了,“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问了这个人犯罪的情况,结果自己也很伤心,流眼泪了。他左右的人就说了,“夫罪人不顺道”,他自己没有顺着正道做,才会被关起来,“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那你何必伤心呢,是他罪有应得。 “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今天我当天子了,“百姓”却“各自以其私心为心”了,所以我感觉很痛心,感觉我自己没有做好。所以“书曰”,这个就是《尚书》的话,“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好,这个是从以身作则来看。 我们再翻到四十九页。我们来看中间这一个故事,挺有意思的。我直接用白话讲,你们就马上就直接白话跟原文就契在一起了。 齐景公喜欢女人穿着男人的衣服,结果全国的女子争相穿男人的衣服。所以齐景公很生气,就吩咐这些官员:禁止女子穿男人的衣服,假如看到了就撕裂她的衣服,把她的腰带给她扯断,警告她以后不准穿了。结果裂衣断带,可是还是没有办法制止这个风气,还是照穿。 晏子来见齐景公,齐景公就说了:我使这些官员禁止女人穿男人的衣服,我还这么严厉的“裂其衣,断其带”,可是她们还是互相学习,都制止不了,为什么?晏子说了,说:国君啊,你又不禁止自己的太太穿,又不禁止宫内的女人穿,你就禁止老百姓不穿。所以这个叫“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也”,就是外面挂着牛头,里面卖着狗肉了,这什么勾当嘛,人家怎么能服气嘛。所以“公胡不使内勿服”,你就叫你那些妻妾不要穿了,“则外莫敢为也”,人家就不会效法了。齐景公说,好,“善!”“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有的人都不穿了。所以这个故事就提醒我们,确确实实是上行下效。 再来我们看下一个,“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齐国的老百姓很喜欢马车跟马车对撞,然后还觉得很好玩。“禁之不止”,禁止不了。晏子觉得很忧患这个社会风气,所以他自己做了一台新车,还有很好的马,配着两马,结果开出去之后,设计好了,也找个人撞车了。结果一撞完,这个晏子就说了,他说,“毂击者不祥”,跟人家车车相撞是很不吉祥的,一定是我祭祀不诚恳,才会今天跟人家相撞,一定是我这个行为是不是不恭敬了,“居处不敬”了。然后他讲完,就下车就走了。 结果国人看到了,就把这个情况传出去了,“哎哟,晏子,那个最有学问的那个晏子说,车子跟车子相撞不吉祥,我们就别撞了吧。”所以真的是舍命陪君子,这个用讲的没办法了,亲自做一次给他看了。“然后国人乃不为”。 “故曰:禁之以制”,你用制度禁止他,“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这个“教”其实就是身教。其实我们想一想,员工有很多坏习惯,都会影响他的健康,会影响他的工作,甚至影响他的精神,影响他的家庭。问题是假如领导者也喝酒,领导者也有那些坏习惯,那我们怎么去让他改呢?给他好的影响呢?就不可能了。这个是以身作则的部分。 再来,这个领导者要能够有爱心,而且要听劝谏才好。我们看一下四十七页,这一个故事应该是跟大家讲过了,最后这里“师经鼓琴”,师经这个乐师弹琴,大家有没有印象?你看这个,这一个就告诉我们,一来臣子要劝谏,二来这个领导者要受谏。劝的对他马上改,而且还彰显自己的错误让更多的人来督促他,那这个就很不简单了。 而且这一个魏文侯讲的:我最高兴的就是所有的人都听我的,不敢违背。这一句话在《论语》里面孔子也有讲到,这句大家都熟悉,叫“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是因为鲁定公有一天问孔子:孔子,听说有一句话叫“一言兴邦”,是不是这么说啊?孔子说:这个话这么说,可能没有到那么严重,不过也接近了。比方说,孔子就举例了,比方说,假如有一个人,他当国君了,他说,“为君难,为臣不易”,就是当好国君是很不容易的,要战战兢兢的。他讲这一句话,他自己是这个心境,那这一句话就可以让他好好的、谨慎的做好国君,那这一句话不就是“一言兴邦”吗?甚至于其它的国君也效法了,也兴了他那一个国家,这叫“一言兴邦”。 后来又问了:好像又有一句话叫“一言丧邦”,有没有啊?那孔子又说了,就是假如一个国君说,“我最快乐的事就是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不敢违背我”,孔子就举了这一句话了,说,假如他做的是善,那没人违背,那也挺好的。可是他假如做的是不善,又没人敢违背,那这个国家不就要毁掉了吗? 这里也提醒我们,一个领导者假如不受劝谏,这一定会丧邦的,这个“一言”就是指完全不能接受别人劝谏,这个领导就麻烦了,所以一个领导者纳谏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看四十八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五十一页),这个也是跟大家讲过了,“文王问于吕望”,怎么治理天下?“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其实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不能贪,要爱人民,为人民着想。文王说:“善。”“太公曰:宿善不祥”。所以当天周文王马上就去做了。所以这里提醒我们领导者要不贪,戒贪,要爱民。 同时姜太公给我们表演很好,他劝谏很及时。然后文王难得的是,听到好的建议,当场去做,当场去做。而且当一个人都是当场去做的时候,这一些贤德的人他很欢喜,他以后会更主动的来劝谏、来协助。所以这个消长之间,都在领导者的心态。但是差很多,这个都看不到,可是却是整个人心的向背。你说这个大臣的建议皇帝接受了,振奋群臣,何止振奋一个人。所以什么时候会失人心,什么时候能得人心,往往都是这一个心态的问题。 我们看五十八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六十一页),这里就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了。“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如何?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其实这个都是相同的,“亲贤臣,远小人”。“子路曰:范、中行氏”,这一户,这一个大夫他“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那他怎么亡了呢? “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最后什么结果呢?“贤者知其不己用”,那个尊贤根本就是做给别人看的,要博得人家美名的,根本就没有去用贤德的人,所以这些贤德的人就埋怨,搞名闻利养,都不是真正依教奉行,“而怨之”。不肖的人,“不肖者”,这些小人很聪明,“知其贱己而雠之”,知道他根本对我们还是很不屑的,很无礼的,我看我们就先下手为强吧。 齐桓公,最明显的例子。用了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用了几个小人,真的,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几十天,尸虫都流到宫外了才被发现他死了。你看这“不肖者”,你不赶紧离开他,一定是引火自焚。 所以“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他们先谋自己的私利了。所以“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那一定亡的嘛。所以这个尊贤,那做表面不行的,你得真正用这些贤德之人。我们看刚刚文王听了马上去做,这好榜样;中行氏会败,就败在只是好尊贤的虚名,没有实质。 我们再来看一则,四十八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五十一页)。我们昨天讲到治本在得人,所以得贤才,这个就好像一个房子最重要的几个支柱,很重要的。 “孔子谓宓子贱”,对他的一个学生说,说:你去治理单县,大家都有口皆碑,都很欢喜,你说说你是怎么治理的。 “不齐”,是宓子贱他自己称呼自己。“父其父,子其子”,我把老百姓的父母,我也是恭敬他,他们的孩子我也是爱护他们,而且“恤诸孤而哀丧纪”,然后他们有了丧事了,我跟他们一样哀伤。孔子说了,这个是“善小节也”,一般的老百姓会依附你了,比较有水平的老百姓,他不见得。 接着又说,“所父事者三人”,我真的就像认他做干爹,“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说,父事者三人,可以教孝了;兄事五人,可以教悌了,都是做到教化人民;“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交朋友都是来互相切磋道德学问提升的。孔子说,那中等的老百姓也可以依附你了,可是还不够。 后来他讲了:这个地方有比我有贤德智慧的,有五个人,我用对待老师的态度侍奉他们,而他们就把这些治理天下的智慧告诉我。孔子说了,哎呀,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尧舜能治理天下安定,最重要还是用了贤才。所以贤德之人是“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那孔子就赞叹:你能够尊贤,尊重这些比你还有智慧的人是非常正确的,他们给你的建议就能够造福万民。结果最后孔子讲:你所治理的是一个小县,假如你治理的是一个大国,那你继续保持,也可以跟尧舜一样的功业了。 好,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六十五页(《古文读本第一集(修正版)》六十八页),最后一个故事。这个是对待子民、对待员工,做到什么呢?仁至义尽。我们有时候常常看结果,其实人与人的互动不是在结果而已,在整个过程随时随地,哪怕是你一个眼神都在互动。我们来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挺大的。 “子羔为卫政”,子羔到卫国从政,“刖人之足”,他那个时候当判官,判了一个人把他的脚给砍了。卫国君臣作乱,子羔,当下就整个国家失控了,他就逃命。走到郭门,就是城门关起来了,没办法过去了。“刖者守门”,就是当初被他切掉脚的那一个犯罪的人,刚好是那个守门的人。结果他不只没有说很怨恨这个子羔,还带着他逃。然后就跟他讲,因为他是守门的,他很清楚这些地理状况,他就带子羔说:这里墙比较低,你从这里爬出去就可以逃走了。子羔说:“君子不踰”,君子不爬墙。结果他又带他到另外一个地方,刚好那个城墙有一个破洞可以钻出去,“于彼有窦”。“子羔曰:君子不遂”,君子是不可以爬狗洞的。 大家看到这里有什么想法?“这么死板”,是吧?我看到这里挺佩服的。为什么?连命都可以不要,就是不敢不守这些教诲。当然,也是能通权达变,只是他能屹立不摇,这一念心是我们的学处。后来,拉他到一个房间里面去躲起来,子羔进去了,后来追兵走了。 这个子羔要离去以前,就对这个断了脚的人说了,说,我“不能亏损主之法令”,就是这个法律是这么规定,把你的脚都削掉了。现在我在难中,就是你报复的好机会了,你干嘛帮助我逃亡呢? 这个人说到了,脚被砍掉是我犯的罪,“无可奈何”。而你处理我的事情,“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就是他知道子羔是翻遍了所有的法律,就想着不要让他的脚被砍掉。你看,“先后臣以法”,就是跑前跑后,想尽办法了,“欲臣之免于法也”,希望他不要被判这么重的罪,这我可以感觉得到。但是最后“狱决罪定”,没办法了,法律不是一个人可以改的,所以“临当论刑”,就要被砍的时候,子羔在现场“愀然不乐,见于形色”,就是子羔很难过,没有能够帮得上他的忙。这个犯人都看到了,所以说“臣又知之”。所以领导你不可以因为我而起私心,而我看到你整个过程,包含你的表情,您天生就是一个仁慈之人,“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为什么帮助你逃脱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子羔他尽力了,尽心尽力了,哪怕他处罚一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谢他的。所以我们假如用这样的心境去带我们的下属,去教育我们的下属,甚至于是处罚我们的下属,他所收到的,还是我们是在协助他、在警诫他、在提醒他,而不会跟我们结怨。 但是我们人往往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马上情绪起来了,就是批判他不对。没有设身处地看,既然事情发生了,怎么帮助他收尾?假如虽然事情不对了,我们还是尽心尽力协助他收尾,当事人都会很感动的。 所以情、理、法,我们往往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拿着法,并不是说我们要不遵守法,不是这个意思,法还是要遵守的,可是假如在遵守法的当中,情、理都尽了,相信没有人会怨的,不会对立的,甚至于会更让人打从内心佩服这个领导者的修养。 所以很多人都说:现在经济不景气了,可不可以裁员?诸位学长,可不可以裁员?所以人在思考事情,容易在做法上思考,在相上思考,而没在哪里思考?心上思考。有时候人在做抉择的时候,你给他讲了半天,他说:那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啊?到底是留还是不留啊?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啊?所以去也好,不去也好;留也好,不留也好,最重要是你的心态对了没有。心态对了,留也好,不留也好;去也好,不去也好。可能我讲到这里,底下人说:那到底是怎么样?这个时候就说,“好,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所以还是什么都找到根本,“本立而道生”,“依报随着正报转”,心境转了,这些关系慢慢都会转的。 我们下一节课,跟大家谈一下说话的修养。因为这一节课本来是礼拜六古文课要上,可能古文课的时候有一些学长已经回去了,我们先跟大家交流一下。 好,谢谢大家!
付款码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