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拼音
《弟子规》介绍
《弟子规》113件事
认识弟子规课程
三年学好弟子规
弟子规学习平台
弟子规践行平台
弟子规字解
弟子规学讲
弟子规白话解说学习
弟子规线装书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图说
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细讲弟子规学习力行表
弟子规读本教材电子书
弟子规教读朗读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经句考试
弟子规经句练习
弟子规读诵练习测试题
力行评量在线自测题
弟子规学馆微信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题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练小程序
弟子规每日一练
弟子规字解微信小程序
弟子规考试中心
细讲弟子规(40集)
落实德行教育演讲会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礼记·学记》
家道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弟子规与家庭教育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弟子规与礼仪
弟子规与企业管理
弟子规读书会分享
弟子规教案课件
群书治要学习专题
弟子规微电影公益短片
弟子规动漫
有声电子书
弟子规的一天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22集
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 (第二十二集) 蔡礼旭老师 2010/6/1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2-007-042 ? 大家早上好。 今天大家这么热情,是不是因为是最后一节课?我们给别人的热情要自始至终,不是最后才热情,一开始就要热情,但是大家也确实做到了,一开始就很热情。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对生命的责任,不管是自己的生命,还是这一生遇到的所有的有缘的亲朋好友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去感恩,去爱惜,去成就。 我们看到刚刚我们林学长,你看她那个跑步的动作,就感觉到她做什么事都很拼命,都很尽心尽力,这个非常可贵。而且这一次我们共聚一堂,最难得的,是三代同堂:老者给我们最好的榜样,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年轻的学长谦恭、好学,也给我们很深的印象,也鼓舞我们,年轻人是可以受教的,只要有因缘遇到正法、正知正见,他们那种对生命、甚至对国家民族的热忱,都能够提得起来。 这个我因为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北京各个大学跟他们交流,那种目不转睛的眼神让我非常感动,但是也是很忧心,忧心他们的年轻岁月没有祖宗智慧的滋润。尤其是现在社会大众觉得成功的代表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很有机会到各大专院校遍洒甘露水。有一位浙江的企业家,他很紧张跑来跟我说,他说,“好几个地方要找我演讲,都说我们事业很成功。赶紧要给我们这些企业界的,能够多一点开传统文化的课。他们有了很好的根基了,真的会很多因缘让他们可以去造福这些大学生。”一切因缘,像大学四年是因缘,假如刚进学校就能听到五伦十义,就能发出对家庭、民族的使命,那那四年绝不空过。有没有这样的殊胜因缘,对一个大学生来讲,对他人生的影响可能是天壤之别。 而我们的长者他们以身行道,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还有另一句话我们很熟悉的,“莫道桑榆晚”,这个“桑榆晚”就好像太阳快下山了,那个余辉射过来,射在这些桑树植物的上面,那是傍晚的景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文化的复兴,多亏了有这些长者老人,因为他们在前面做出表率,我们这些晚辈生起惭愧心、效法的心,他们真的是“为霞尚满天”。各地都是这样,我们最明显的例子,我们新疆王教授,带领我们新疆的学习团队,在文化复兴的路上,确确实实是众志成城在做,每一次进修班平均最多的就是新疆。 所以人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感得这么多企业家发大心,而且还感得非常好的官员到了新疆当父母官,这都不是偶然的。所以人生要有好的因缘得要从内心去求,莫向外求。 今天最后跟大家交流的是最后一个伦常,“朋友有信”。好的朋友也是自己招感来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朋友对人生命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格言讲到,“生我者父母……”,你们要配合一下,这是最后一堂课的考试,假如大家回答不出来,那我只好抱憾终生,是吧?当然这不能怪大家,因为这一句话在这四十五天也没讲过,但是在“四十集”里面有讲到。这一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的基础,靠父母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然后紧接着能够有好的朋友的助缘,就能成就一生的道德学问跟事业,“成我者朋友”。 “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然感觉不是很强烈受朋友影响,但是潜移默化是“时时有润”。另外一句话也讲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不知不觉就熏香了;“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所以朋友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孔子给我们讲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好朋友对生命的益处、不好的朋友对生命的害处。所以孔子也教导学生,“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个“文”都是所谓的文以载道、文以贯道,谈论的这些文章,谈论的这些话题,都是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一生的事业的,不讲是非的话、闲话,无益的言语不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交朋友辅助自己的仁德,辅助自己的学问。这个是朋友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要会择友,判断什么是好的朋友。那当然,这个《弟子规》就是标准,真正有德,他的基础是“首孝悌,次谨信”,谨慎、诚信,这个是好的人,假如朋友都不谨慎,做事非常的粗心,甚至于是狂妄,甚至于是为非,那跟这样的朋友相处就可能要遭殃了。所以《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讲到,“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那“屈志老成”都属于谨慎谦退的人、稳重沉着的人,反而真的有事的时候他帮得上忙。 有一个员工他就是在我们推广传统文化的企业里面工作,他学了一段时间之后,给他的老板很感慨的讲,他以前的朋友七、八个人聚在一起,到目前为止,他叙述到,死了好几个,其它的在监狱里面,现在还完好的就只剩他一个人了。那我们想一想,假如他没有到这个公司,他现在在哪里?那就很难讲了,从这里我们看到朋友、环境,太重要了。 所以这个在择友的判断,《弟子规》是标准。孔子也提到了,“友直”,正直的朋友;“友谅”,懂得体谅别人,懂得宽恕别人,这个“谅”当中又很真诚,正直真诚又宽恕体谅;“友多闻”,这个“多闻”就是很有学问、很有见识,这个很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阅人无数,这个阅人的智慧,行万里路的见闻,这个都属于“多闻”。从各个风土民情到很多的历史人物,他都能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这个是对朋友的判断。 在《中庸》里面还有一段话,“在下位,不获乎上”,这一句话对判断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我们要用的下属,都是很好的一段启发。“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念到这里大家有没有点头晕啊?有是吧?那我得写清楚了。这个时候还是用PowerPoint会比较好。不过我以后用PowerPoint,你们要跟我有一个默契,就是一看完PowerPoint马上要回到讲台来,是不?不然又看PowerPoint,我又不知道要怎么讲了。所以要有默契才好配合。“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这里在观人上看得很深入。在下位的人不能得到上位的认同,那他就没法为团体、为国家办事,“民不可得而治矣”,他没有一个位置可以去服务人民了。所以在上下属关系当中,服从是非常重要的。他不服从,领导的话他不能接受,这个团体就不能运作了。所以一个人他要能屈能伸,在团体当中他觉得不妥的,他先屈下来,能够服从、能够融入团体,赢得大家的认同跟信任,再来把他觉得团体当中不足的,再很循序渐进的来修正。假如一开始不服从又不融入了,就狠提意见,那一般的领导者他很难接受人家这样的态度。 就好像一个儿子面对父亲,儿子指出父亲的问题再怎么对,父亲这口气咽不咽得下去?那态度不妥当了,这个怎么咽得下去呢?而当我们觉得我们很对在讲给别人听,人家不能接受,那是我们也感觉不到一个团体或者领导者他的心理的状态,这个时候是我们理直气壮,甚至于是好为人师的状况出现了。不能体恤对方的心情,不能体恤团体的心情,这个柔软不足啊。所以这一些我们都要了解。在五伦关系当中,只要能屈,总有能感动对方的机会。 那一天我们还探讨夫妻,这个先生实在是脾气很大,态度很不好,那怎么办?事实上只要这个太太真正有德行,那个先生也不会打她的。所以五伦关系会形成冲突,绝对双方都有问题。所以我们在言语当中曾经跟大家交流过,“绝交不出恶语”,这个就很重要了。因为绝交出恶语,可能把以后的因缘都给断送掉了,那是我们还是伏不住自己的情绪、愤怒,这个在这些境缘当中都不能有丝毫的自欺。 而且在反应团体的问题的时候,或者我们听到团体哪里有情况的时候,一听到一些情况了,不要马上被那些情况、情绪整个给拉过去。甚至于在从中调解的时候,都要让双方的心更平和下来,甚至于更为大局着想。假如我们没有这样的心境,我们觉得在帮人或者帮团体,可能会愈帮愈忙,所以这一些心境都得在境界当中炼。 而且,“事非经过不知难”,掌一个家、掌一个团体,事情是方方面面的。批评很容易,真正去扛这个责任就不是那么轻松了。我以前没有扛过行政工作,都觉得挺轻松的,自己真的扛了以后才知道,那工作不容易啊。 尤其这个时代,大家要非常非常的冷静,为什么?第一个,众生的福分比较薄;第二个,每一个人缺乏伦理道德的基础。所以在这样的因素、因缘之下,很多物质条件,以至于很多人的素质条件,他都不一定是很具足。这个时候要批评,太容易了,可是要成就一个缘、成就一件事,难度很高。这个时候要大家能共体时艰,能包容、能宽恕、能互相提起正念,这个重要。为什么?不互相提起正念,只要情绪起来、只要怀疑起来、只要对立起来,要回到原来的人与人关系,就不容易了。所以刚刚我们提到,“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些话我们要深刻去体会。包含刚刚我们讲到的,“绝交不出恶语”。我们假如不掌握这些处事的态度,我们想不跟人结怨、不跟人对立,都不容易。 所以刚刚这一段《中庸》的话,真正一个好的下属,他要改善一个团体,他绝对不会犯上。“在下位,不获乎上”,他就没有办法去服务大众了。但是“获乎上有道”,领导还满喜欢他的,可是,“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就是他的朋友跟他的同事都处不来,那这个“获乎上”也是假的。为什么?从他的心上看。跟领导处得好怎么可能会跟同事处不好?同样一颗真诚、同样一颗慈悲心,怎么会处不好?变成对上谄媚、对同仁苛刻,就“不信乎朋友”了,不信乎同仁了,所以这个“获乎上”也是假的。“不获乎上”,这个心不诚。 “信乎朋友有道”,跟朋友也处得不错,“不顺乎亲”,结果不孝顺父母,那这个“信乎朋友”也是假的,“不信乎朋友”了。这个时代,这种现象非常多,为什么?根源还是两个字,一个是义,一个是利。假如他这个自私自利不放下,他所有的跟领导处得好,跟朋友、同仁处得好,还是为了自己的利。所以他会装得很好,但是回到家没人看到了,对父母就傲慢了。所以这个时候观察要起用的人,观察是不是好的朋友,从这一些更深入去看,就很容易看清楚了。 我们看清楚人,不是要去指责人,也不是要去骂人,看清楚他的问题,我们才帮得上忙。我们不是说懂了这些道理以后,都看人不顺眼、都看人缺点,不是这个概念。看清以后才能帮助朋友,点出他的问题所在,不然他怎么去明白、怎么去改正呢? 所以这个“诚身有道”,因为刚刚说的,“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看起来他很孝顺父母,可是事实上他的内心还是不耐烦,就像我们说的“腹诽”,这是“反诸身不诚”,还是“不顺乎亲矣”。 这一段话也提醒我们,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都修到表相上去了?看起来“获乎上”,看起来“信乎朋友”,看起来“顺乎亲”,“信乎朋友”、“顺乎亲”,但是假如没有“反诸身不诚”,有没有反过头来看自己的心诚不诚?恭不恭敬?假如心还是不诚,还是不算孝顺父母,“不顺乎亲矣”。 “诚身有道”,真的很真诚,还要明白善恶,“不明乎善”,那这个孝顺还是会出状况。台湾就有一个例子,为了给母亲治病,跑去抢银行。那这个“不明乎善”。他对母亲是很真诚,要去解决母亲的问题,但是“不明乎善”,最后被抓起来了,那他的妈妈高兴吗?那更痛苦了。 所以这个整个次第,观到心性、观到明白是非善恶,才行。你看很多的人朋友相交很有道义啊,但是不明白是非善恶,叫愈帮愈忙。你说朋友有需要了就冲出来,结果连命都丧掉了,那他是“不明乎善”,跟着朋友去干坏事去了。好,所以这个是择友。 我们在择友当中并不是去排斥谁,很重要的一点,你说,“那他的德行不好,我们应该去感化他”,很有道理,问题是,我们还没被他感化,假如变成我们受他影响,那就不行了。我们得要有很高的定慧能力,才能够去转。不然大家发了仁慈心,“好,我现在就到妓院去帮助人”,那我们自己到那个境界去,都有点眼花缭乱,那还帮助谁?我们能转得了境界才行,有功夫才行。还没有功夫的时候,那一定还是要“里仁为美”,善友为依,要依靠善友。 所以孔子晚年讲过一句话:我离开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孔子还没离开,他就断言他两个学生,一个会愈来愈进步,一个会愈来愈退步。这个“商”是指子夏,“赐”是指子贡。为什么呢?因为子夏喜欢跟比他有学问的人交往,去请教他们。子贡喜欢跟比他差的人谈话,给他们讲很多。 这个我们要冷静哦,我们都去找比我们差的,我们讲得很痛快,讲着讲着傲慢就上来了。反而那个可以指出我们问题的,我们不想跟他见面。人时时都会在境界当中产生贪着而不自知。讲着讲着,“人家都很恭维我多舒服,干嘛去找那个可以提我问题,我心脏还有点难受的呢?” 但是从这里我们就感觉得出来,孔子有没有劝过子贡要多交比他好的朋友?有没有?应该是有,不可能不劝哦。但是劝了以后能不能接受,要看自己的造化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而且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人要对治自己的习气,真的不容易。我们看,孔子是圣人,子贡跟了孔子这么久的时间,要改掉一个严重的习气,都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说到这里,我就想到卢叔叔给我的一个教诲:对自己的习气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这个就很重要,也很对治我们当前人的状况。我们可能懂了一些道理,看别人就容易了,要对别人厚道三分就不容易了。甚至出言都是断定,“这个人就是这样,这个人就是那样”,那我们在讲这个话的时候就是刻薄了。人的福报往往都是在这些话当中流出去的。所以我现在想,我这个长不胖,就是讲太多刻薄的话。总要把原因找出来,度量要大才行。“相由心生”,骗不了人啊。 好,所以每一个孔子与弟子的故事,每一个在历史、《德育故事》当中的故事,都能给我们人生很大的启发。 我们看“朋友有信”这个“信”字,诚信。我们高学长的分享,张劭、范式是把“朋友有信”演得淋漓尽致了,诚信。这个不止是守信,它同时包含信义、本分在里面。什么样才是真正够朋友?那就包含信义跟本分在其中了。所以这个范式把张劭送终完事以后,一定对他的妻儿都是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个就是朋友的道义了。 好,在朋友的本分当中,第一个要劝谏。这个劝谏的部分刚好我们言语当中谈得比较多了。 第二个要关怀,甚至于是爱屋及乌,也关怀他的亲朋好友。而在关怀当中,“与宜多,取宜少”,面对亲戚朋友,他们没东西吃,我们心里不安;他们有得吃,我们少吃点,心里比较安。以前有信义的人真是这样啊!自己有得吃,亲朋好友没得吃,他吃不下。 所以大家有没想起来在“孔子传”当中,弟子也是对夫子的那种忠义啊,舍不得吃,给孔子留着。孔子之后看到弟子们都吃这些野菜了,老人家端着那个饭,“这样我怎么吃得下呢?”就是信义了,就是关怀了。 所以“难与能与”,在跟亲朋好友相处的时候,自己很困难的时候,还能施与困难的亲友。“难作能作”,跟朋友、同仁之间,不要计较,我们能多扛的、我们能多做的,做一些,不计较。相处当中,每个人都是在修学的过程,还是会有一些习气,我们“难忍能忍”,能包容,不起冲突。起冲突了,家里的长辈伤脑筋啊,团体的领导伤脑筋啊。我们在团体当中总要提醒自己能付出些什么、能贡献出什么,绝对不添丝毫的麻烦,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 而且,我们说处世首先要学吃亏。“都我做了”,吃亏吗?做了,福是我们的。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说到,“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在团体当中都是尽心尽力的人,一定有后福,“忠孝”二字是大福田。而且我们看,不只福是自己的,多做了以后,经验、能力都在提升。所以不计较的人为什么有福?我们细细去思量,关键就在这里了。所以老人家提醒我们:不要争,要学吃亏,好事与他人,责任与自己,扛起来。好,这个是朋友的相处的本分:劝谏、关心。 再来,互相赞叹,互相肯定。肯定对方的优点,肯定对方的付出;不记对方的缺点,不记对方对我们的不是,所谓“恩欲报,怨欲忘”,这个在处世当中非常重要。所以孔子也赞叹一位贤者,晏子,晏子“善与人交”。对不起,我写简体字,时间比较赶,这个时候容我权变一下。第三是欣赏,赞叹,记恩,记人家的付出。 所以孔子提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一般来讲,在人情上比较容易久了之后随便,久了之后觉得对方的付出,应该的。这个慢慢就失恭敬,比较容易轻浮、计较、要求,就会产生。所以这个心地上保持,甚至提升那一份对朋友的恭敬、对朋友的感恩、对朋友的欣赏、效法,这样这个朋友关系就能长久了。 第四个,不言家丑。有时候朋友相处会有起伏,但是在交情好的时候,可能他会把一些隐秘的事情告诉我们,当有一些摩擦的时候,我们假如情绪一起来,“他有什么了不起,以前还怎样怎样怎样”,哇,那这个就不得了,这个就失朋友道义跟厚道了,这个造孽就重了。 所以我们那一天跟大家交流一句话,“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真的你亲眼看到确定的事情,“不可着口”,不要讲,那关人家一生名节的不要去讲,要留给人家改过的机会;“凡一语”,一句话,“而伤我长厚”,伤我的厚道了,“虽闲谈戏谑”,在闲聊开玩笑,“慎勿形言”,都不可以溜出嘴。所以开玩笑的时候不能乱讲,愤怒的时候都不能讲这些话,“不言家丑”,不把朋友的这些丑事,或者他以前的这些事情,去讲出来。这个都是朋友应尽的本分道义。 因为好朋友在情感上互相支持,他可能很难过的时候都会找我们谈谈话,所以密事相语,不相发露,他密事跟你讲了,他可能情绪舒缓多了,还是很重要的。人还是有情绪要调节,好朋友就有这个效果,他边倾诉,情绪抒发掉了,我们边给他一些肯定跟鼓励,不相发露。我们可不能加油添醋,把他跟别人的对立又加深就不妥了,不相发露,不去讲出来。 最后,“通财之义”,其实就是相助。这个“通财之义”当中,这个“财”,我们想,“救急不救贫”。他一下子孩子、父母、家庭出现了紧急需要钱,没有钱,没办法处理,比方说父母突然住院了,有什么变故了,急需要钱,这个是救急了,一定要伸出援手,这个属于“雪中送炭”。但是“救急不救贫”,因为“贫”很可能是因为他自己放逸、懒惰,你又给他钱,他更去挥霍就不行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提升他的能力,提升他的使命感、责任心,再教给他能力、教给他经验,这是真正用理智去帮助人。这个是“不救贫”,是很有道理的。很多慈善团体都去帮助那些很穷的,后来他们就愈来愈依赖,甚至于觉得都是理所当然帮他们,那可能这些人用这样的心境去对待别人的帮助,愈来愈折福,愈来愈没福了。 所以真正帮人,还是要回到教育,启发他的善心为好。所谓“小富由勤”,一个人只要勤劳,他不可能会贫穷的。你说,“可是他现在欠人家很多钱”,欠人家很多钱,很可能跟他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没有量入为出、稳扎稳打,一下子贪心太重,最后才会跌得那么重啊。爬得愈高才跌得重啊。或者他家里真的,孩子也生病了,父母也生病了,那真跟他的福报有关,福田又是心耕,还是得回到教育啊。看明白了,真的,尽力的介绍给朋友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是彻底解决他的人生问题。 所以在这个“通财之义”当中,我们时时想到,“贫贱不轻”,我们的朋友虽然财富地位不高,我们还是一样的恭敬他,还是一样的感激曾经他给我们的付出。哪怕你现在是国家领导人、现在是大老板,对于以前的朋友,他现在哪怕只是一个劳工,你对他的恭敬都没有丝毫改变,这个才是修养。假如变了,那就是我们的心在堕落了。“贫贱不轻”。 “遭苦不舍”,见义勇为,朋友很困难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舍弃他,“遭苦不舍”。 这个是提到朋友的本分。当然,它不是只有五点,随着每个人人生,包含在经典当中的感悟,都可以再加上去。 朋友相处之间的心态,在这里再给大家提,其实不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我们看“礼”,礼让、忍让、谦让。这个“让”字是很有学问的,德行要提升,一定是谦退、谦让。 这个“让”字还有一段话跟大家交流一下:“让名于上,让功于众,让位于贤,让食于幼。” 好名声给领导。为什么?不是谄媚哦,给领导之后,他的权威、信誉更好,他能很好的去带这个团队。假如我们下属要跟领导争风光,那这个时候,第一个,在人情上,领导会难受的。就好像,哪有儿子要跟父亲争光的?所以这一点像清朝就非常不简单。乾隆当皇帝当了六十年,当太上皇当了四年,他后面为什么不当了?因为他的爷爷康熙当了六十一年,他不敢超过他爷爷,所以他六十年。看到古代,不简单,顾及到不可以以功去压到自己的祖上。而且他们有今天,都是祖上给他们的教育跟给他们的承传啊。所以“让名于上”。 “让功于众”,我们在团体当中在那里抢功的时候一定会伤人和,“让功于众”。而且说实在的,我们用一份道义的心去做事,哪有想着我要什么名、我要什么功呢?没有罣碍的,能让的让给别人。 “让位于贤”,有比我们好的,赶紧让他来做,来带动整个尊重贤德的风气,而不是嫉妒、排斥,“让位于贤”。 “让食于幼”,因为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刚好那一段时间是发育期,假如孩子那一段时间没有吃好,可能他一辈子的体质会受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是长者对晚辈的一种仁慈的态度。 好,所以朋友相处也都是守着这个五常、八德。“仁”,仁义礼智信这个“仁”就能设身处地,“将加人,先问己”。好,这个是跟大家谈到的朋友关系。 好,我们这个“五伦”之后,接着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而其实我们在这四十五天跟大家一起在交流的很多的知见、观念,都是在“慎思、明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属于了解道理,紧接着更重要的是行,所以“笃行”。笃行又分为立身、处世、接物。所以这一本《延寿要言》对于我们再去体会立身、处世、接物,有很好的效果。 大家翻开目录就好了。目录当中第一个“立身”,就是我们“四千五百年(总纲)”里面讲到的“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这里讲得更细,它把它分成十几个细项。 大家看“言忠信,行笃敬”,这里面就有“诚实”、“正直”、“忠厚”,都可以延伸“言忠信,行笃敬”的理解。我们看这里有“惩忿”,这里就有这个标题了。“窒欲”,“窒欲”的话,这里有“安分”、“知足”就能窒欲。这里也有“改过”。至于“迁善”,那“孝友”是迁善,“勤俭”是迁善,“立志”,这个都属于迁善。 接着我们看“处世”,“处世”其实就是“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四千五百年(总纲)”就这两句话。而这里列出来的,那都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看一下,“谦让”,谦虚了,人家跟我们相处才没有压力,“恕道,肚量,信用,公平,谨言,听言”,这一些都属于我们在跟人相处当中很重要的修养。大家可以藉由这一本书,对于这个“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有更宽广的体会。 最后,做事情,“四千五百年(总纲)”只告诉我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那这一本它就有一个好处:能够让我们知道做事的原理原则。 我们看到目录的第四编,“职业”这个部分,大家翻到没有?我们看,这里就很提醒我们。 做任何事情,你要抉择好的事去做,“择业”。而且你要常常温习,“习业”。还要做事的时候要“量力”而为。要“预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不能没有章法,乱成一团,要准备,讲话要准备,做事要准备。要“专一”、专注。要“循序”渐进。要有恒心(“有恒”)。而且要“耐烦”,不能急躁,不能起情绪。要能“精熟”。这个“精熟”就是要不断的深入,你不能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就做不好事了,能力也不能深入了。还有“学问”、“经验”,这些都是做事当中很重要的基础。“学问为济世之本”,经验也很重要。我们有时候学了传统文化,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了,就麻烦了,就变狂妄了。人家还有很多组织运作的经验,各行各业宝贵的经验,都应该多学习。“惜时”,这个也是做事当中很重要的,“刻励”,“乐业”。 好,这个是跟大家交流,可以透过一本书来辅助整个“四千五百年(总纲)”后面的“立身、处世、接物”的一个学习。 最后还有一些问题,现在时间不够了,那这个问题,我们之后在我们自己内部学习,我会针对这个问题讲一堂课,到时候这个录音、文档我们会挂在网上,因为我怕这个问问题的回家睡不着觉,就先跟大家有这个默契,我们最后没有回答的问题,会在我们自己内部课的时候会把它录下来,到时候跟大家交流。 还有发一篇《孚佑帝君心经》,“孚佑帝君”是吕洞宾先生,吕祖。在《了凡四训》里面有他一个故事,他很有仁慈,他能想到五百年后的人,他的师父要教他点石成金,他说这个点完之后,以后会不会变回石头?他说:会,五百年之后就变了。他说:那不行,会害五百年之后的人。非常仁慈。而这一篇讲得细,我们任何错误的心态,他都有对治的方法。好,这个就是最好的格物、修身的一个提醒了。我们假如心情不好,赶紧把这一篇拿出来,对一对是哪一句的心态没调回来。 那最后,感谢大家在这四十五天,这么样信任、配合整个我们这个课程,在四十五天当中,我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还请诸位学长,“友直、友谅、友多闻”,请大家能够直接给我,以及给我们在台上跟大家分享的同仁,都能指出来,谢谢大家!
付款码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