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启迪心灵的钥匙 
八德篇 . 廉篇(12廉) 【第二个故事】   
 

 
 明 洁 身
 
诗曰:诸葛孔明, 盖世清贞, 鞠躬尽瘁, 不别治生。
 
    诸葛亮,字孔明,谥号“忠武侯”,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在汉朝末年的群雄征战之中,刘备继承汉统,建立了蜀汉政权,他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来统理军事大政。
        身为君主最为得力的辅佐,诸葛亮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清楚。他极尽忠诚地完成为人臣子应尽的职分,所有的功劳都归主上所有。纵使自己才识过人,也从未凌驾于君主之上。而刘备也视其为最信任的股肱之臣,对他格外尊重。这种君臣间的知遇之交,可谓旷世少有。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先主刘备病情加重,他下诏把诸葛亮召回白帝城,对他交代了后事。刘备说:“丞相您的德能才略,高于曹丕十倍以上,您必然能够兴复汉室、安定国家。皇子的才德并不足以持国,他继位后,劳烦丞相您来辅佐他。如果他能够体念我们蜀汉的天下是多么来之不易,还肯争气的话,您就对他多加教导。倘若他不肯振作,朕授予您废除他的权力,蜀汉的朝政,就由您来亲自统领操持。”
        诸葛亮听到这些话,泣不成声地说:“臣常念陛下浩浩恩典,常思效法古来圣贤忠诚的志节。只要臣还活着一天,就一定会竭心尽力一心地效命、报效于朝廷,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下诏诲勉他的儿子说:“国家大事无论大小,一定都要向丞相求教。丞相对我蜀汉的忠诚,是皇天后土所共知晓的。你要把他当成是自己的父亲一样,来尊崇和孝敬。”
        后主刘禅即位之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后来又兼任益州牧,大大小小的政务都由诸葛亮来决断。为表明自己对朝廷忠诚不二的志节,以及始终位居臣位的态度,诸葛亮曾经对后主恳切地说:“为臣家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四十五顷的薄田。家人靠这些来生活,已经是绰绰有余。至于臣出兵在外随身的衣食用品,靠着朝廷的俸禄就足够了,臣并不需要另外去筹措营生的产业,不需要为家里添加任何的财产。希望有一天当臣过世之时,全家上下都不会留下任何多余的衣食财物,而辜负了朝廷的深恩与陛下的厚爱。”诸葛亮过世后,人们发现他的家里果然是如此。
        身为辅国的重臣,诸葛亮为蜀汉制定了完善的典章制度,他整饬①军队,发展经济,强化社会治安,淳厚社会的道德风尚。在他当政的时期,对百姓的教化、政令行文都十分清楚明晰,法令严明而又合乎情理,政令严厉而从未使人感到不公。蜀国上下都十分敬畏他的威德,凡此种种,无不归功于丞相平等无私的爱民之诚。诸葛亮治理蜀汉的时候,百姓生活安定、物资充足,民风淳朴厚道。他整肃了当时的朝政,给百姓以持之深远的仁政与德教。
        诸葛亮统帅军队赏罚分明,他法令严明、言出必信,而又非常体恤将士的劳苦,深得士兵们的拥护,使他们都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甚至慷慨捐躯。他出征在外无论是进与退都很有法度。用兵的时候,进退如风。出兵时军威赫赫、气度俨然。在历史上,人们称他带兵“出入如宾”,纵使是在他国,也像是行走在自己的国土上,从未曾劳扰百姓。所以蜀国的军队出行,当地百姓也不会惊恐忧虑。
        “功业飘零五丈原”,诸葛丞相五十四岁的那一年,拖着病体,在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和司马懿的军队一直相持了一百多天,其年八月诸葛亮阖然长逝。就在他病情很严重的时候,他仍然拖着虚弱的身体,夙兴夜寐亲自处理军务。当时他已经吃不下什么东西了,周围的士卒见他日渐消瘦,都泪流满面,不忍心再看下去。
        丞相去世后,沉浸在悲恸之中的蜀军秘不发丧,长史杨仪率领着军队整军出行,司马懿决定出兵追击。蜀军鼓声大作,士兵奋勇向前,就如同丞相生前统领着他们那样。司马懿被震住了,他不得不领兵撤退,但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到,诸葛亮早已长逝在军旅之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临终前留下遗嘱,让后人把他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下,墓地不用太大,容得下一口棺材就够了,也不要用任何的物品来陪葬。他临终前出神入化的军政部署,使得司马懿也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他是“天下的奇才”。诸葛亮过世之后,每逢年节人们都会自发地去祭拜他。百姓就像祭拜自己的祖先一样,对他追思与缅怀。
        蜀汉的国政得以奠立四十多年的基业,无不仰赖诸葛亮忠心耿耿的操持。朝廷感念他的德政与功劳,为他建立了祠堂,全国上下都去祭拜他。后来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来到汉中的时候,也特别来到丞相祠堂去祭拜。他下令所有士卒,不许在丞相的墓旁放牧砍伐。威德的感化,连敌军的将领也由衷地尊敬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任著作郎的时候,荀勖②等人请他考定整理诸葛亮的遗著。一想到这位忠诚一生的老臣,在危难之时兢兢业业地辅弼国主,那忠勇的精神令陈寿深深地感动。他细致地整理遗稿,把它分成二十篇,记载在《三国志》当中。诸葛亮留下的文集,点点滴滴记录下许多颁令给臣民属下的言辞,开诚布公的心迹和孜孜不倦的教导跃然纸上。他留下的风范遗教,长久地化导着对他怀念至深的人民。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在先主刘备去世之后,身为一国的军辅,统理一国之政,总揽大权而又不失礼度,堪为国家柱石。他事奉凡庸而又年幼的少主,兢兢业业恪守为臣的本分,未曾想要取而代之,他对后主所表白的心声,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对他的忠廉感怀万千。
       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曾经恳切地劝勉后主效法尧舜,光耀先帝遗德,以承续长守不衰的平明之治。他强调前汉兴盛的原因在于“亲贤臣,远小人”,后汉衰微的原因在于“亲小人,远贤臣”。因而应当谨言慎行,虚心接纳忠臣的规劝。
        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这是称赞他的弟子冉雍的德行,能够堪以重任,来治理一个国家。身为治世的良臣贤相,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国家最艰危的时候,以一腔忠义担起了一国的重任。他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唯恐有所闪失,而辜负了先主刘备的托付,辜负了他们以心相照的允诺。
        同样的,也正是这位真心相待的知己之主,才铸就了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义臣,为蜀汉的天下鞠躬尽瘁,耗尽最后的一滴心血。君臣之间知心之交,就如同皓月般地持久与真纯。
        时隔数代,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澎湃激昂地吟咏着“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数百年、数千年后,多少人捧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而泪洒衣襟,这样的忠义,这样至诚,在世代中华子孙的血脉中流传。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无论历经过多少个朝代,每当人们漫步在肃穆的丞相祠堂中,沉痛地感怀追思丞相遗德之时,那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绝余音总萦绕在心怀……
【注释】①饬:chì,整顿。②勖:xù。
 
  页码:12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传统文化的弘扬、经典教育的传播需要您的大力支持。
如果您发现文章有错别字,请通知我们,以便纠正。
欢迎链接本文到您的网站或博客网页中!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