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孩子是怎样度过童年的?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有何不同?
蔡礼旭老师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
|
记者:古时的孩子是怎样度过童年的?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有何不同?
蔡礼旭老师:古时候因为是农耕社会,都生活在大家庭里面,孩子在家里面就必须学习应对进退的礼节,怎么去礼敬父母、长辈,爱护弟妹。他天天学习人际关系的建立,从小的生活训练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同时让孩子参与农耕,这都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孩子习劳而知感恩,就能体恤父母生活的不易,也在锻炼他的做事能力,当他到学校去,会主动帮忙老师,得到老师的爱护,将来到社会愿意服务,受人欢迎,这样的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健康的。所以孩子童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怎么会不快乐呢?
今天多半是小家庭,孩子是家中的宝,他们只有“得”的经验,没有付出、替人想的经验,即使教他,也体验不到。孩子愈“得”愈“小器”,愈“小器”人际关系愈差,愈不快乐。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wd_121116.asp,欢迎转载,感恩! |
|
恭录自为传统蒙学正名——接受《芒果画报》采访
蔡礼旭老师、《芒果画报》记者 2012/5/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
感恩老师! |
发布日期:2012-11-16 |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