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问答
 
 

严格管教是否会扼杀孩子创造力、创造性思维?

钟茂森博士

 
  问:看过一些钟博士的讲座,得知钟博士家母慈子孝,钟博士非常孝顺母亲,非常听长辈的教导,母亲也严格管教,成就博士的今天。当今诺贝尔奖在中国几乎没有,国际也流行一个说法,中国学者最缺乏创造力,严格管教,一味让孩子听话,是否会扼杀孩子创造力、创造性思维?

  答:孩子在家里有严格的管教,这是一个福报,我很庆幸,我母亲对我管教得就很严格。母是很慈,但是我(儿子)还不能算是孝,还是在孝道上要继续努力。所以母亲的慈爱,不一定就在於说你在物质上都给他满足需求,处处都关怀他的生活,这个不一定是慈。真正的慈,是你要教养他,让他走正路,要注重他品德的培养。

  中国的教育方法跟西方确实不一样。中国小孩从小都得学规矩,学老实,学孝亲尊师。刚刚长到七岁大,就得要背书,背书也是一个苦事。天天就得摇头晃脑在那背四书五经,背完一篇又一篇。好像看起来这中国孩子挺苦的,没有什么童年的乐趣。其实他这样看是看浅了,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是帮助人成圣成贤的,成圣成贤才是得大乐。如果不成圣成贤肯定是烦恼。凡夫一定有烦恼,烦恼结果就是苦。与其让他苦一辈子,不如就让他做小孩那几年苦一苦。小孩能吃苦,到了长大以后他就能得乐。中国的教育注重戒定慧的培养。戒就是规矩,小孩从小就得学规矩。你看《弟子规》就是教你规矩的,教你怎么做人,怎么处事接物,怎么说话。一定要学礼、学戒。有了规矩,人守戒,心就定。心得定之后就能开智慧,智慧不是靠创造性思惟产生的。创造性思惟是你的第六意识,就是你的分别、执著。说老实话,没什么创造性,总不外乎就是分别执著而已,那是分别执著在作用。中国人他培养孩子,把这个分别执著控制住,最好把它断掉,把妄念能够克制,克念作圣,念头能克制住了,刚才讲障碍自性的这些障碍就没有了,智慧一开,可以说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通,这就成圣人。

  那西方的教育,从小让小孩活泼,培养他的创造力。其实是什么?培养他的妄想、分别、执著,这对他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处。我自己从小,妈妈管教得严,规矩也挺严,所以好像没什么创造力,很听话,我妈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叫我读哪个学校就读哪个学校,念什么专业就念什么专业,叫我出国读博士就读博士,叫我当教授就当教授,没有任何反对意见,老实听话。走过来之后,发现很多同龄人真的没有我这么顺。我走的路,大家都说你这走捷径了,年轻有为,都很赞叹。其实我知道自己并不聪明,智商肯定也不高,很普通的一个孩子长大的,就是因为什么?很幸运,得到了严格管教,所以很听话,往往走的是捷径。过去在家里听妈妈的话;现在妈妈把我捐出来了,她让我去跟师父上人学习弘法利生,现在就听师父话。反正老实听话就行,学佛最后就是要把所有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你听话听到最后就很容易放下。总是要有自己的见解,那是增长我执,跟佛道愈离愈远。说老实话,你这样一直听话下去,你的心慢慢就能得定,就有点智慧。有智慧,当你处理问题,自己的问题也好,别人的问题也好,来到你这很容易解决。人家觉得要死要活的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到你这,你可以很容易化解掉。这是你稍微有点智慧就能做得到。

  所以师父上人也训练我,让我讲“修行与生活座谈会”,来回答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场同修临时交上来的,都没看过,拿起来就念,念完就能回答。这就是对我自己的培训,一开始我讲这个“修行与生活座谈会”,还忍不住,网上的同修问题寄来了,前一天晚上先看看,先预备一下,看有什么问题,如果答不出来,先去做点准备工作,查查资料什么的,后来反而觉得这样答起来并不理想。师父说你要用真诚心回答,反正这个问题来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就知道多少你答多少,不知道,后面还有师父等著,找他就可以了,所以就咬著牙不看那个问题。

  现在反而不看问题就觉得答起来更顺当,完全就是很自然的,大家座谈,用真心、真诚心跟大家交流,反而大家还特别喜欢听,好像回答的也回答得挺好。这是我感觉到师父教的这个法门,你不要用妄想,这个跟学术、跟世间搞学问完全不一样。那个你是可以要预备的,那是知识性的回答,你懂就懂,你不懂就答不出来,你得预备;这个问题是要用智慧回答的,那你就不可以准备,准备了,完全落在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里头,你用意识心、用妄想分别执著准备出来的答案,肯定不理想,所以倒不如一切都放下,上了台就这样跟大家交流。这是学著用智慧,学著用真心,不仅是回答人问题如此,生活也是这样,工作也是这样,待人处事都是这样,用真心,就用现前一念来回答,来应对,用习惯了,你就习惯於用第一念,这才有可能说开悟见性。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wd_150203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录自老师演讲录52-213-0084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5-02-03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