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一位学友问到,“我是一名家庭主妇,家有两位孩子,分别是十三、十四岁。因为小孩已不是小学时期,教他做什么就乖乖听话,孩子会反驳。虽然全家都是学传统文化,但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做,孩子该如何教导?虽然知道反求诸己,但仍不知该如何反求?只知道自己又做错了。我应该如何下手?想请老师能有明确的解答,告诉现在应该做什么,该怎么自利而利他?学生是直来直去的人,常常因为这样而犯错。也常因为好心告知人家学习《弟子规》,却反被质问我没有做到。还请老师直言告知”。
大家有没有同样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现在这个孩子十三、四岁了,会反驳了,我们还希望他像小时候听话。那是同一个人,都是你的孩子,为什么小时候听话现在反驳?小时候那个听话,是真正心悦诚服的听话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好像对父母也没有反驳,都觉得爸爸讲的话很有道理。甚至于父亲有时候在提醒我们,他都不是很强势,他都有一个空间让你去反思。甚至有时候是看你出状况了,他才提醒、点醒你,但是绝对不是挖苦你。
教育是要很有耐心的。我们有那个“教”字,左边两个叉,那是“身教”;右边手拿着一个树枝,那是“耐性”,不厌其烦的提醒。刚刚家人卦讲的,假如我们都“言有物,行有恒”,孩子一生对我们的崇敬不会消失,他不会反驳。所以我们在看事情,不能看表相,他以前不会反驳现在会反驳了。首先,他反驳的时候一定不认同我们说的话,甚至是做的事。请问我们知道是什么吗?假如我们在孩子心目当中,这些不好能去除掉,是不是他对我们的信任还是会回来呢?就是我们还是要了解孩子他内心到底在想什么。你可能觉得他不成熟、不会想,那我们在他成长过程中有教他思考吗?有教他是非、善恶、邪正的判断吗?这些都要教的。
我小时候也是在高雄市长大,在一个大都会里面,也是有很多污染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受这些污染?这无形当中都是父母给我们的一些价值判断。所以有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这个“荣辱之责”还是要从自身思考起,不能看结果,要把原因找到。其实孩子会反驳,可能他已经觉得我们这些道理他不能接受了。或者我们长期“势服人,心不然”,他以前那个听话可能是口服心不服,这个我们都不一定看得很清楚。所以就会觉得现在这些情况我们都不能接受,其实任何的情况它都不是偶然,它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的心有没有很细腻、柔软的去判断,去感受孩子现在的状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有时候解决问题都有一个态度,就是想要一蹴可几,特效药,马上就把它解决掉。教育的问题、人心的问题,它都要从自身改过,然后耐心的去沟通,甚至去陪伴,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跟孩子之间,首先要先放下控制,尤其十三、四岁的孩子,你硬要他怎么样,他反而情绪上不能接受,他会跟你对着干,你就麻烦了,你就愈生气了。所以教青少年要很有功夫。
《礼记﹒学记》讲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你引导他,不要觉得好像你要牵着他的鼻子走;“强而弗抑”,这个“强”是鼓励他、肯定他好的部分。你不要孩子这个年龄,你看到他有一些缺点了,他就什么好都看不到了。他什么好你都看不到,你一看到他,两个人那种磁场就好像要有一场战争出现,好像武林高手,两个人背着一把剑,看谁先出鞘那种气氛就出来了。“强”当中,还是要“长善救失”,那个“长善”,他好的你还是要肯定他。不然,你全部脑子里记的都是他的不好,他可能就这个家都待不下去,他觉得在你眼中他好像没有什么价值。
“开而弗达”,这个“开”是启发他,而不是一套一套道理一直讲一直讲,让他觉得很烦。这个“开”是引导他,讲一些话点到为止,让他自己去想一想。
当然这些要能够引导到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我们深入经典、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思想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基础。就像那天,我跟一位教育界的朋友在谈,他说现在社会问题这么多,还有很多灾难,那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那我们就快乐一天吧。有没有道理?有?这样的话似是而非。请问我刚刚这段话讲完,大家对快乐的定义一不一样?都不一样。我们给人家讲完这一句话,对方吸收什么你知道吗?说不定他脑海里浮现起来就是那些玩乐。你是在安慰他、引导他,“反正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们就快乐一天吧”,那个人可能被你误导了自己都不知道。
什么是快乐?我们现在拿一支麦克风传下去,看哪个朋友来回答一下什么是快乐。不然都是我讲,你们都不讲,不大公平。现在民主社会强调要公平。大家这些观念不清楚,你孩子随时出现一些思想要引导的时候,我们能够引导得了吗?自己要先当个明白人,才能让人家明白。我们现在都在急着孩子、急着身边的人,“身修而后家齐”,自己要先提升自己才行。尤其格物,我们自己的坏习性要先去掉,家里人会信任我们的德行,他信任我们,他才听得进我们的话。
这个朋友提到了“我们全家人都学传统文化,学了不少年”。学了很多年是“相”,学传统文化重实质不重形式。请问改了哪一条缺点、习气?习气没改,或者还更厉害,那家里的人要认同就很困难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大学》里面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我们的真诚心一定是从去掉习气之后,不见孩子的过,内心里不怀疑他,相信他有本善、相信他可以成圣贤,在这样的一种信任跟真诚,才能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跟沟通。所以身修要先意诚、心正,接着才能家齐。
我们刚刚讲到格物,就是改过。怎么改过?从明白自己的过失在哪里开始。所以这位朋友讲“不知道该如何做?”从改自己的过开始。《了凡四训》里面讲改造命运从改过,改过迁善。今儿回去就要把“过”列出来,然后怎么改要有具体的方法、做法,都要把它列出来,一条一条改。你说找不到呢?那多读经,从读经当中找到。或者看到别人有过的时候,马上想一想:我有没有跟他有同样的问题?再来改。
这里有提到说,孩子该如何教导?我们刚刚“家人卦”说的:从父母自己本身所有的言行,能够做他的榜样,“身教”开始做起。再来,“境教”,整个环境,当长辈的人,也都要落实《弟子规》、落实德行,那整个家庭的氛围也能够感染孩子。再来“言教”,孩子现在在想什么?他那些思想观念错误在哪?你要循循善诱引导他,抓住机会点引导他,叫“言教”。教育这三点:境教,整个你的家风、环境,境教;身教,以身作则,还有言教。
我们很多事情自己都想不明白,怎么引导孩子去判断呢?就像刚刚讲到的,什么是快乐?很多青少年现在说反正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就问他:你觉得什么叫快乐呢?我们不要常常跟孩子沟通,你就一堆道理,一句接一句,好像要跟他打仗,要说服他那个样子,打得这么累,打到最后他内心里想什么你都不知道。你的弹药全部用完了,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里炸了,因为他不回你话了。你问他,你多听他讲,你就能了解他的思想观念。“你觉得什么是快乐?”他就开始讲了,这些是快乐、这些是快乐。好,“你注意,这样做的人真的快乐吗?你比方说享乐,你看到他现在快乐,他以后得癌症快不快乐?”你让他去想。现在得癌症的人很高,年轻的时候就这样放纵,最后躺在医院里三年、五年,还有十年、二十年的。那种快乐你要不要?
现在很多人的人生后面几个人健康?老来疾病都是年轻的时候落的。如是因,如是果。他所有那些享乐的人,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顺着他,大禹治水是用疏导的,不要用防堵的。你顺着他,因为真理是愈辩愈明,你不要担心。从很多社会现象你留心去观察,你也不要说一次就要说服他;常常有机会聊起来了,举一些事例。
大家注意,Whitney
Houston,多少年轻人的偶像,最后呢?Michael
Jackson,最后呢?是啊,你让他想想,这些所谓他们觉得偶像榜样,他的结果是如何?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也有他的思想,他也会想。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读经是读经,听课是听课,回去我们跟孩子讲的话,都还是我们的东西,不是经典的东西。或者真的是经典,都带着自己控制跟情绪出来的。
所以这一位朋友,您说想要反求诸己,刚刚我们有提到的,您冷静下来,先改缺点;怎么改要具体写出来。你要做好准备,改习性跟扒皮一样痛苦。我们现在为什么都不能进步?把修身看得太容易了,然后一点点不如意了,“修行一定要这么痛苦吗?修身一定要这么痛苦吗?”坦白讲,我们都贪顺、顺境,都要顺自己的意。有一点不顺势了,马上情绪就来了,“我不想学了、不想修了。”好啊,不修好啊,你人生就不苦了?苦愈来愈多了。早点修好了,就像病一样,早一点治好了,你拖愈久病得愈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诸位朋友,请问十岁的孩子好修行,还是四十岁的人好修行?十岁是吗?为什么?年纪愈大愈难修,习气染得愈来愈重的了。不要再拖了,真干啊!我刚刚跟一个朋友讲,我说:你修行是要成圣成贤,哪有轻轻松松就成圣成贤?人家台湾王永庆要创一个事业,人家也一辈子忙到九十几岁,这么不辞辛劳,才有成就。你现在干的事业比他大,你要成圣贤,你的努力能够少于他吗?可不可以少于他?我们每天还可以喝咖啡、聊是非,修行修得这么轻松。人那个错误的念头没有到说“我死都不怕,就怕念头不对”,你没有这种决心跟毅力,想要把习性转过来,不大可能。可是你真下了,转过来了,你习气一放下,身心自在,你的喜悦就来了。你再去拿《论语》来读,不一样了,第一句话你就读懂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财、色、名、食、睡,这些欲望每天牵着我们走,我们是奴隶很痛苦。你能放下任何一个东西,你就会觉得你愈来愈轻松自在,因为这些欲望控制不了你。我们都说要当个自在的人,民主自由、当个自由的人,不被习性控制,那是真自由的人。
而我们的次第是为人演说,您现在不要想着要去利他,先自利、利益家庭,家齐才能国治,才能利益社会;身修才能家齐,先把自己修好。大家不要听到这里说:“好,蔡老师说不要想到利他了,从今天开始不用帮助别人了。”大家不要从“过”一下又到“不及”,就在这两头在那儿撞来撞去,头昏眼花。
意思是说,人不要有去帮人的心,我们还没到那个功夫“我可以帮谁帮谁”,先帮自己,“欲助人者先自助”。但是有缘分,人家刚好需要,我们真诚的去协助,而协助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还在帮自己。因为我们一去跟人互动,一定会发觉:我有情绪,瞋恨心这么重,不耐烦;我一去帮人的时候,不能全心全意,还是都为自己考虑多;去帮人的时候瞧不起人,那个态度很傲慢。是在刚好有缘分去协助人的时候,突然藉由这个机会,去观照自己起心动念有哪些错误的习气,要把它改过来。利他也是在自利,也是在发觉自己的问题,这个叫历事炼自己的心。心有转,境才会转,“境随心转”。
但是这个境要转,不要贪快,因为贪快也是贪,然后会容易心浮气躁。一心浮气躁,脾气特别不容易控制得住,特别容易上火。本来家里人还觉得太平日子过了三天、五天,我们火气一来,他只能撑三天、撑五天,你的努力又化为乌有,人家又不信任了。
因为感觉我们在写这个问题的时候,自己的心在急了有没有看到?看到没有?就从当下这个错误的心开始改起,要缓。“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有没有?这句话有没有听得很熟悉了?对啊。我们当下在写的时候有没有在浮躁?或者我们在跟人讲话的时候,浮躁起来了没有?要观照得到你才能调伏它。
再来,这位朋友讲到说“学生是直来直去的人”。“我这个人个性就是这样了,不然你要怎样?”修行的人、修身的人,最重要的先把个性去掉,没有个性。怎么样做能利益家人,怎么样做能利益对方,就这么做,没有个性。个性就是习气、就是烦恼。有个性怎么随圆就方?是不是?上善若水,水没有个性,它依环境去融入。从这个叙述当中,我们自身还看不到直来直去是习气,是性格。好像还说,不是有一句话说“直心是道场”吗?你这个直跟那个直不一样,“直心是道场”那个心是真心、是至诚心,您这个“直来直去”,跟《了凡四训》那个“直心直行,轻言妄谈”一样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图个痛快,不知道那个人、对方心里都在淌血了。出言要顺人心,要讲人家能接受的,能够鼓舞人家、安慰人家的话。所以您看,您已经看到了,“直来直去,常常因为这样而犯错”。那您用了什么方法来调伏自己这种太直,甚至有点冲的习惯?好,这位朋友,您回去有想出方法,写下来,然后去做看看,之后我们再讨论、再继续追踪。真的,您的这些经验真的去做出来了,对大家的启示也都会很大的。
当然,您好心告知人家学习《弟子规》,却反被质问我没有做到。有没有受伤的感觉?“我好心,好心把这个介绍给你,让你家庭更好,你这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大家看,人的心不能平,就是心没有办法回到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只有自己是学生,所有的人都是老师。孔子教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且我觉得这个人很正直,他不怕得罪你,可贵啊!现在这个时代,人怕得罪人都不敢讲实话,都讲很好听的话。听到实话才能进步。他跟我们讲实话,“你都没有做到,还出来推?破坏圣教的形象。”是不是?你听进去了,“知耻近乎勇”,是不是?马上想到《了凡四训》:要发耻心、要发畏心、要发勇心,你勇猛的心出来了。
再来,你真的想要利益你介绍的这些亲朋好友,你真想利益他,这一句话回来是给你动力。“我只要把自己学好,他们就相信我了。”可是我们的心止在哪里?有没有把它变成动力?变成什么?痛苦、沮丧,“给我拿酒来,我受伤了,我的好意被人家误解了。”所有的烦恼,有个烦恼贼,就是我、自我。把这个“自我”能看清楚,把它放下,常常想着,我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利益身边的人,你烦恼都转成智慧了。
《了凡四训》讲的,“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你从根本把它砍掉了,一天就没有这么多的烦恼跟情绪。每天算一算有多少个?你们有没有算过?算不清楚,都是它在做主,这个烦恼贼,不要再认贼作父了,要恢复理智。
我自己从事教育工作,遇到陈老师,减少很多摸索的机会。人生要有很多贵人,都跟我们自身有没有一种使命感有关系。我们现在是在追求身边人认同我是对的、认同我在学传统文化,还是真的要利益他们?我们难道只是要图一时间心情的愉快跟情绪的好受吗?还是愿意听听真实的话,从根本做起,从格物、从修身、从正己自然而然去化人做起。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wd_161226.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