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弟子规》,就能挽救世界、挽救家庭。现代的家庭状况如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复杂的事情中,只要会抽丝剥茧找到纲领,其实问题都不是很大。周朝为什么可以绵延八百多年,原因何在?圣贤的教育。
以孝治天下
读历史能鉴往知来,周朝就是将孝悌的基础做得非常扎实的王朝,至今仍然能指导我们齐家、治国、平天下。周文王对他的父亲王季非常孝顺,周文王是真正做到了“晨则省,昏则定”。他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要去给父亲问安,看到父亲身体很好,他内心很欢喜;看到父亲身体不适,他就觉得很难过。父亲每天三餐的食物,他都要亲自去查看,看看温度是否适中,唯恐太热了烫着了,太冷了吃不下去。
伟大的人都是把做人最根本的事情做到最好,然后会感动全国人民。当一个君王能如是做时,全国人民会何?孝是一个人的性德,只要君王做出孝道的表率,就会触动全国人民这一分本善之心,所以人民就会效法。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也是继承了父亲的德行跟志向,当文王生病的时候,周武王每天陪伴在侧,连帽子都不解下来,一直这样侍奉父亲。父亲一餐不吃,他也吃不下;父亲吃了一餐,他就陪父亲吃一餐。确实念念都为着父亲,如此陪伴了父亲十二天,父亲的病就好起来了。我相信除了药物之外,更重要的是周武王的这分孝心,让他的父亲非常的宽慰。所以,周朝是以“孝”治天下。
一个家族能这样尽孝,就带动了一个国家的孝道。《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个家庭都是仁德之,
则一个国家就能兴起仁德的社会风气。所以,带领一个国家,带领一个团体没有想像中那样复杂,只要能从自己修身、齐家做起,自然而然能治国、平天下,使团体兴旺。
以悌治天下
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个哥哥,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们三个兄弟都是太王所生,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太王看到自己的孙子文王,心里很欢喜,觉得文王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领袖。文王的大伯泰伯、二伯仲雍,一看到父亲的这个眼神,就知道父亲想传位弟弟王季。为了让父亲往后传位时没有挂碍,所以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到山上再也没有回来,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父亲太王能直接传位给王季,王季又直接可以传位给文王。
泰伯跟仲雍的这种行为成全了什么?成全了父亲,也尽了他们的孝心。而对于兄弟,他们是可以将财富舍掉,甚至于把最高的权位也能礼让。这种做法不只是兄弟之间的互相礼让,更重要的是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成全了整个社会的礼让风气。家庭的纷争减少,社会的纷争自然减少。因为泰伯和仲雍的这种做法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不仅感动了当时的人民,就连相隔了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泰伯跟仲雍的这种德行。因为上一代做出了好榜样,传给下一代也会继续保持下去。
周公的哥哥是武王,他们两个都是文王的孩子,兄弟也非常相爱,非常和睦。武王那时在生病,很可能会去世,周公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我的寿命转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这个誓言讲完之后,这一卷文章就放在他们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没有过多久,武王的身体就好了,《中庸》说:“至诚如神”,确实感得武王身体就好了。
武王去世之后,就是成王登基,周公就辅佐成王,教导成王,结果天下太平。这时有些别有用心之人就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有一天,成王在走路的时候,看到天上又是风、又是雷,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恰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然后发现了周公的这篇祈文,就把它打开来看,看到周公为了祈求他自己的兄长武王能延寿,句句都写得情真意切。成王看完之后,内心非常地感动也很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还让他到偏远的地方去。所以,成王亲自去把周公请回来,让周公制礼作乐,致使周朝逐渐地兴盛起来。
周公这种对兄长的诚心,不只让他的兄长能延寿,他这分兄友弟恭的精神,还传承给了他的后代子孙。传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孝悌。《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修道之人就是要修仁慈之心,而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做起?从孝与悌做起。留多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受益,而让子孙后代承传孝悌的德行至关重要,如此子孙后代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以仁治天下
周文王以仁慈之心赢得民心。有一次,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挖出了一些白骨放在旁边,周文王看到了之后,对这些白骨非常地恭敬,立即就为这些白骨举行很隆重的祭祀活动,然后再将这些白骨埋好。旁边的人看了很受感动,他们都说连死人文王都不轻慢,都这样恭敬,可想而知,对于活着的人必然会尽心关怀,爱民如子。所以,周朝很快就以仁慈之心统一了天下,而且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享国年代最长的一个盛世,周朝绵延了八百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