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幸福锦囊集》连载
 
 

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讲述

 

    从小先入为主及时引导

    “斗闹场,绝勿近”。斗闹场是指电动游戏、嘈杂、玩乐的处所。俗话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样的环境使孩子长期耳濡目染,会染上一些坏习惯,抽烟或是吸毒,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对这些坏习惯有所警觉。

    有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小孩在路上走,小孩才一、二岁,每次经过一些声色场所,一些打电动游戏的场所,他就跟儿子说,这种地方会污染人,会让人学坏,绝对不能进去。从小就教育他,以后他长大了,这样的地方,他走过去连看都不想看,这叫做先入为主。教育确实要“禁于未发之谓豫”,一定要在他还没有养成、还没有染上坏习惯的时候禁止,这叫预防法,所以当家长教育的敏感度愈高,就愈能掌握预防的技巧。

    防范相当重要

    “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对于身心没有帮助的环境,不可以进入;“勿交无益身心之友”,环境会影响人,朋友之间也会相互影响,所以对于德行较差的朋友,也要敬而远之,远之不是对他怠慢,而是避免互相堕落;“勿展无益身心之书,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做无益身心之事”,我们的言语、行为,以及所接触的环境、书籍,都不要造成对自己内心的污染,所以防止心性污染相当重要。

    我们进入寺庙的山门,看到四大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着一把伞,意思就是防止污染。我们成年人要有高度的警觉,不但要防止社会环境对于自己的精神污染,而且要保护自己孩子的精神不受其污染,等到孩子的德行根基扎稳了,再接触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你才能放心,因为他已经会分辨是非、好坏、善恶。我们要了解到,譬如一杯清水,滴一滴墨汁下去,可能不到一秒就在清水中迅速扩散,但我们要把这一滴墨汁从水里清除,需要多久时间?可能是滴下去的时间几十倍、几百倍都不止。俗话常说:“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你看污染的力量有多大!

    环境是易子而教的好方法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就要广结善缘,亲朋好友有志于教育的,互相之间要常联系,互相帮忙,这样也可以达到易子而教的功能。我们跟孩子讲过很多做人的道理,孩子听多了难免会产生不耐烦感,但是当这些道理是从叔叔、伯伯的口中讲出来,小孩就会觉得:“连叔叔、伯伯都这样说,那我父母讲的话应该有道理”。经营好环境就会有境教的力量,若我们这些亲朋好友都有这样的教育远见,则我们的孩子福莫大焉,我们自己也是后福无穷。

    玩物丧志害死人

    在这个时代中,为人父母者要特别谨慎,很多高科技的产物,我们是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一个人的坏习惯一经养成就很难戒除,所谓“玩物丧志”。我们看到很多报纸上,一些学生因为上网而半夜不回家,结果衍生出来哪些问题?现代的学生这么早就接触网路,请问学生的学习精神提升了吗?道德学问提升了吗?没有!因为孩子的定性还不够,你又疏于关心他上网的情况,往往他会交到一些不好的网友。孩子没有判断力,又缺乏理智,也没有学习过经典,所以网友给他几句甜言蜜语,他可能就会误入歧途,人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孩子所犯的过失难以弥补时,那将是父母终生的遗憾,所以不可不谨慎。

    有一位山东的大学生,常常玩电脑游戏到半夜,他都是玩那种杀来杀去的游戏,结果玩到最后脑神经异常,常常感觉有很多人要杀他。他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觉得不对劲,赶快通知他的父母。父母赶来要接他回去,但还没有赶到,这个学生就已经拿着刀在街上砍伤了很多人,其中有几位已经致命。所以,玩物丧志,这一错下去,人生就毁了。

    长养孩子辨别是非邪正的能力

    孩子为什么会进入复杂奢华的场所?心理空虚,没有人生目标。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孩子没有判断能力,不知道交什么样的朋友,接近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样的事,才是对的,才能对他的人生有所帮助。孩子结交不好的朋友,去不好的环境,根源在于孩子不懂得是非善恶的判断。家长也会紧张,很害怕孩子交到坏朋友,但这种担忧有没有帮助?没帮助。我们应该要长养孩子辨别是非邪正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辨别是非邪正的判断力从何时养成?必须从小把他德行的根基扎好,自然而然他就不会接触不好的朋友,也不会接触混乱的环境。

    长养孩子的善心

    一个人遇到好朋友或是交到坏朋友,都与自己的德行有极大的关系,我们不能顺着自己的烦恼去思惟担心,而是要顺着理智、真理去面对。《易经》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现在一般都讲成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就是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人就去吸引恶的朋友。当我们的孩子非常善良、重德行,自然所招感来的朋友就是好的,所以我们要先长养孩子的善心,这一点最重要。

    我的外甥才三岁多,我姐姐就开始教他读《弟子规》,再讲解《弟子规》让他了解。他四岁时,妈妈带他到外面去跟其他小朋友交往,当他看到其他的小孩恶言对别人,或动手打别人时,就会拉拉母亲对她说:“小孩不可以打人,小孩不可以骂人。”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教导他学习《弟子规》,他就知道孝是对的、孝是善的,友爱兄弟、尊敬长辈是善的;他知道不孝、不悌、不敬就是恶的;他知道爱人是善,恨人是恶,孩子自然会善恶分明。

    一个有德行的人,他会常常心存善念,他到了斗闹场的环境,肯定是浑身不舒服。假如现在叫我去歌舞厅站一分钟,我一定会呼吸困难,头都会痛,因为那个磁场很不好。“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已经接受了圣贤教导的薰陶,心里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善,若把你放在不善的环境之中,立刻就会感受到很不舒服,自然就会敬而远之,所以善恶分明才有正确的抉择。假如家长从小没有培养孩子的德行,孩子从小就善恶不分明,等上了初中、高中遇到一些不好的朋友时,马上就会被污染了。

    万法因缘生,一个人会交结不好的朋友,原因何在?善恶不明。缘是什么?缘是恶友出现,才会结出恶果。现在的人往往只注重这个缘,而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多少的圣哲所处的都是乱世,但是他们都能做到屹立不摇,因为在他们心中那一把做人的尺度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假如你也让孩子德行的根基扎稳了,你的中晚年才能高枕无忧,所以人生规划要深谋远虑。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导,是讲一位孩子犯了很重的罪,警察局打电话通知他的家里,他妈妈接到电话后,就在电话里说:“绝对不可能是我儿子,不可能!我儿子不可能做这种事。”于是她来到警察局,还没走进警察局时在想:“不可能,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当她打开门,看到坐在那里写笔录的正是她儿子,她马上就说:“他都是被那一群朋友带坏的”。她这一句话是想把她儿子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样对不对?圣贤人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假如我们没有这种态度,这一生犯了多少过失完全不清楚,那么这个人生真的是活得太不值得。

 
《幸福锦囊集》连载问题篇之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怎么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