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详解

网站义工杨学长

  
挞无怨
编号:0211D
篇:入则孝
原句: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字句解释

拼音读音

注解

溯源

故事

汇编

说文解字

学习分享

挞无怨:给(父母)打也不埋怨。
挞:用鞭、棍打。
无:没有,不。
怨:埋怨,抱怨。


播放 普通话
排序:1
作者:网站义工杨学长
课程/书名:
课程编号:
出版社:
 《弟子规·入则孝》教“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即使父母一时无法接受,还要等他们高兴的时候继续劝谏,即使哭泣着去劝谏,即使挨打也不怨恨。

 《说文》“谏,证也。”谏(諫)本义是直言规劝。引申为纠正。《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引申为没有,表否定。《说文》“入,内也。”本义是进入,由外到内。悦是高兴,快乐,愉快。《说文》“復,往来也。”复(復)本义是返回,回来。引申为又、再,表示重复或继续。《说文》“谏,证也。”谏(諫)本义是直言规劝。引申为纠正。

 《说文》“号,痛声也。”本义是大声痛哭。引申为嚎啕大哭。《说文》“泣,无声出涕曰泣。”本义是无声或低声哭。“号泣”意为号啕大哭。《说文》“隨,从也。”本义是跟从。引申为顺着,顺应,接着。《说文》“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挞(撻)本义为用鞭子或棍子打。《说文》“無,亡也。”无(無)指没有。《说文》“怨,恚也。”本义是怨恨。引申为仇恨,不满。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紧接着上面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要给予劝谏,用和颜悦色的态度,用柔和的声音来劝谏。父母假若不接受,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就不管了呢?当然不是,《弟子规》讲“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用至诚的用心继续来劝谏,完全就是不想让父母陷于不义,就是想父母能提升品行。

 “谏不入”劝谏不被接纳,“悦复谏”高兴时再劝谏,“悦复谏”是讲劝谏的时机,如果父母在气头之中,这时一味劝说,或许只会加深父母抗拒之心,毕竟人人都爱面子,这是为人子女所要顾及的,懂得察言观色,等父母心情高兴的时候,再来继续劝谏。“号泣随”,甚至是大声哭泣来劝谏,《礼记·曲礼下》曰“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挞无怨”,即使劝谏时被责打也不埋怨,不对父母起任何抱怨。这一句表的是对父母劝谏永不放弃的态度,落实的时候不要停留在字面之上,要灵活运用,不止自己要懂得权变,也要教给孩子、教给学生懂得变通,要明白句子背后的含义。《太平御览·宗亲部·卷八》曰“舜之事父也,小杖受,大杖走。此恐陷父于不义,非不孝也。”告诉我们孝不是一味的承受,父母在愤怒之中,言行难免有些冲动,对于严厉的责骂切莫放在心上,若是使用暴力,那应该及时离开现场,以免受伤,不陷父母不仁不义,落实经句不要死在字面之上,一定要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子。

“悦复谏”是对自己最好的励志,如何理解?当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还是要保持愉悦的态度,才能不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古人教的“境随心转”,只有不被境界所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礼记·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无论什么时候,总是要保持自己的定力,让自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愉悦的心境之下,更能激发、开启自己的智慧,从而找到对治问题的方法,所以这句“悦复谏”不止是对父母,更要对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是劝谏父母,更是劝谏我们自己的,任何时候都要有“勿畏难”的态度,保持愉悦的心态,从经典中摄取智慧,启迪自己的心灵,用古圣先贤的教诲来勉励自己,来生活、来工作。


暂没数据

排序:1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去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丝絮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今天是我们,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是不是能够承受?是不是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可是子骞一点也不怨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缰绳脱落了,这样就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因为子骞驾车的技术一向很好,今天却大失水准。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就非常生气地抽了他一鞭子,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丝絮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得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冻成这样,遭这样的罪,是自己没有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啊!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品行恶劣,对继子如此狠毒。子骞的父亲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就是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冻挨饿了。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从此也把子骞当成和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结局为之转变,避免了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地。而造就这种转变的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的自性的纯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愍,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不禁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地相处。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和许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悟的一天。

排序:2
【李世民谏父】

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随着父亲李渊平定天下。有一次父亲作出一个决定:连夜拔营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就对父亲说:“这样做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成功,因为恐怕会中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取得胜利,后面又被围剿,反而不利我军。”这样劝了三次,他的父亲仍不采纳他的建议。

  眼见明天父亲带领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号啕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很伤心?他知道父亲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从整个局势来看,李世民已经看出这种做法相当的危险。他的父亲李渊在帐篷里头,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哭声,而且哭得非常的伤心,就走出去看看,才知道他的儿子在那里哭泣,于是他就问是什么原因?李世民说:“本来希望能阻止父亲的这一次军事行动,但是父亲不能采纳,我非常地伤心,非常地难过,就在这里哭泣。”李世民这个时候就做最后一次劝解。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伤心,分析的道理又这么中肯,就及时停止这次军事行动。后来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终于平定各地的反王,奠定了唐朝的基业。

暂没数据

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
無,亡也。
怨,恚也。

暂没数据

 



取消

付款码

付款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赞赏护持持续继承弟子规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