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句解释
拼音读音
注解
溯源
故事
汇编
说文解字
学习分享
长者先:长辈优先。
长:辈分高,年纪大。
者:代词,这样的人,的人。
先:次序或时间在前。
排序:1
作者:网站义工杨学长
课程/书名:
课程编号:
出版社:
《弟子规·出则弟》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待人接物礼仪。无论是饮食还是坐走,要长辈优先,晚辈在后。
《说文》“或,帮也。”本义为邦国。《小尔雅·广言》“或,有也。”引申为或是。《说文》“飮,飮也。”饮(飲)本义是喝。引申为饮料。《说文》“食,一米也。”本义是饭,饭食。引申为食物。《说文》“坐,止也。”古席地而坐,今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皆为坐。《说文》“走,趋也。”本义是跑。引申为步行。
《说文》“长,久远也。”长(長)引申为辈分高,年纪大。”《说文》“者,别事词也。相当于“这”,这里指代人。《说文》“先,前进也。”本义是前进。引申为次序或时间在前。“长者”是年纪大、辈分高的人。《说文》“幼,小也。”本义是幼小。引申为年纪小。《说文》“后,迟也。”后(後)为后面,将来。
“爷爷,请来吃饭了”、“爸爸,请来吃饭了”这声音在我们家里有常听到吧?传统的家规是去请长辈来用餐,并请长辈先就座,然后晚辈方可坐下,等长辈起筷之后自己才开始进餐。这是《弟子规》讲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是长幼有序。
千万不要小看“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却蕴含着大道理,孝行不是等到长大了才来落实,这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从小便能引导,晚辈亲自到长辈面前,请他们来用餐,并等他们就座后自己才坐下,在长辈起筷之后,当晚辈的才开始用餐,这些老规矩,看似要求多多,其实是在落实孝道,也是家风的传承,与“长幼有序”相符。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也可以再提升,那就是等家人到齐之后才一起用餐,当然落实经句要懂得变通,假若有家人要加班或者晚到可以提前通知家里人,不让家人干等,否则一定是等人到齐了才开饭,这也是养恭敬心,孩子的恭敬心是在生活中养成的,让孩子从小有感恩之心,懂得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还有助于养成谦让的态度,形成“处处为人着想”的态度,当这种行为习惯内化之后,就不容易起傲慢心,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让人生道路更加坦途。引导孩子落实这些家规,不止是讲出来,家长更要身体力行,将这些教诲做出来,不但是尽自己的本分,而且也为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
儒家的五伦之一是“长幼有序”,一定是长者先而幼者后,这个次序不能颠倒,社会出现一些现象,“孝子”变成是父母“孝顺”孩子,父母不再是父母,孩子不再是孩子,有悖伦理大道,这是可悲的,扭转这种现象还须从源头找原因,是孝敬心不足。如何提升孝敬心,《弟子规》中有具体的指导,能让我们在生活之中逐渐去掉习气,逐渐恢复孝敬的本善。
谦谦君子的风范,就从《弟子规》这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开始!
排序:1
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排序:2
出自:《中庸·告子》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排序:3
出自:《礼记·内则》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排序:5
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排序:6
出自:《中庸·滕文公上》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排序:7
出自:《礼记·曲礼上》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排序:1
【信陵君敬老】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是魏国国君的弟弟。虽然他的势力很大,有门客上千人,但是信陵君却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很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赢。侯赢也知道信陵君的名声,要看看他敬老爱贤是不是真的,所以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他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加恭敬。侯赢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暂没数据
长,久远也。
者,别事词也。
先,前进也。
暂没数据